文科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ppt
《文科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科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文科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第3模块:“论文写作”讲稿之一尚书“文”字考,晚清以来数代学者的一个持续研究,2,引 言,中国已是一个教育大国。2005年全国大学生总数为1600万。当年硕士研究生招生31.6万人,博士研究生招生5.4万人。目前我国的高校规模、学生总量、博士、教授总量以及每年发表学术论文总量上,均居世界前茅。中国知网建成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了1979年至2005年8月的期刊全文文献1500万篇,至今不足2年已增加到2310万篇。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都必须撰写论文,甚至发表论文,才准予毕业。可以说,撰写学术论文已是高校学生、研究生乃至教师人人要过的一道关卡。
2、为此,全国高校中已有许多专业自主开设了“论文写作”、“大学生论文写作”、“研究生论文写作”课程,近20年出版的论文写作教材在20种以上。但是,不是凡撰写出来、发表出来、答辩通过的论文,就是好的学术论文。学术有学术的境界,学者有学者的典范,论文有论文的典范。好的学术论文,应当与民族、国家的生存发展相关,与学术发展的正确走向相关,应当坚持实事求是的治学原则。所以,一个好的研究范例,可能会持续几代学者,可能会有若干最优秀的学者不约而同地扩展起来。当然,一篇论文的含量有限,不可能囊括所有问题。好的学术论文的选题,还应当在有限的篇幅之内,对一个比较具体的细节,进行深度研究,而这个具体细节,其实关联着广泛
3、而重要的学术背景。这样的论文,称之为“小题大作”。,3,“文”这一个字,极简单,只有4笔。而晚清、民国和当代学者对尚书中“文”字的考证研究,首先由若干学者几乎同时地独立地提出来,而后又经历数代学者持续递进的研究。其研究成果:(1)在论证的精确性上堪称典范,(2)在所关联的学术背景的重要性上已堪称典范,(3)在“小题大做”的选题范式上堪称典范,(4)在数代一流学者持续递进的研究范式上也堪称典范。,4,尚书为我国重要历史典籍,为儒家五经之一,故又称书经。汉书艺文志载:“书之所起远矣,至孔子纂焉,上断于尧,下讫于秦,凡百篇,而为之序。”春秋纬载:“孔子受端门之命,制春秋之义,使子夏等十四人求周史记,
4、得百二十国宝书。”书纬载:“孔子求得黄帝玄孙帝魁之书,迄秦穆公,凡三千三百三十篇,乃删以一百篇为尚书。”,5,秦火之后,汉代有今文尚书及古文尚书,均不足百篇。唐代合编为尚书正义,共58篇。尚书分为虞夏书、商书、周书三部分。大诰是周书中的一篇。孔安国书序、司马迁史记说:“初,管蔡畔周,周公讨之,三年而毕定,故初作大诰。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作大诰。”此说后来被证明是不对的。,6,尚书大诰中,有关于“宁王”、“宁武”、“宁考”、“宁人”、“前宁人”的记载:宁王:宁王遗我大宝龟,绍天明。天休于宁王,兴我小邦周,宁王惟卜用,克绥受兹命。尔惟旧人,尔丕克远省,尔知宁王若勤哉!
5、予不敢不极卒宁王图事。予曷敢不越卬敉宁王大命?宁武:民献有十夫,予翼以于敉宁武图功。宁考:不可不成乃宁考图功。宁人:敢弗于从,率宁人有指疆土?前宁人:予曷其不于前宁人图功攸终?天亦惟休于前宁人。另外在尚书君奭,也有关于“宁王”的记载:宁王:我道惟宁王德延。上帝割申劝宁王之德。,7,“宁王”是谁?孔安国传:“宁王,安天下之王,谓文王也。”“宁武,抚安武事。”郑玄注:“受命曰宁王。”孔传“谓文王也”是对的,但“安天下之王”的解释却是勉强的。,8,尚书、诗经中有关于“文人”、“前文人”的记载:尚书文侯之命:追孝于前文人。诗经江汉:秬鬯一卣,告于文人。“文人”是谁?毛传:“文人,文德之人也。”,9,“
6、文人”与“宁王”有何关系?陈介祺首先指出西周青铜器铭文中的一句话:兮钟铭:其用追孝于皇考己伯,用侃喜前文人。,10,陈介祺(18131884),字寿卿,号箐斋,山东潍县(今潍坊市)人。晚清金石学家、古文字学家、大收藏家。他自幼勤奋好学,聪颖强记。19岁即“以诗文名天下”。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士,任翰林院编修10年。所收藏的最著名的青铜器为毛公鼎,有铭文近700字。曾自撰一联:“陶文齐鲁四千种,印篆周秦一万方。”清史稿称其“所藏钟彝金石为近代之冠”。撰有簠斋吉金录等著作50余种。,11,陈介祺于1874年致信潘祖荫,其中说到:王懿荣书来,谓大诰宁王、宁武皆古“文
7、”字之讹。尚书至今无从得确证以定之则大诰之为真古文亦定矣。,12,潘祖荫(18301890),字伯寅,号郑盦,江苏吴县人。晚清著名金石学家、大收藏家。所收藏的最著名的青铜器为大盂鼎。与陈介祺齐名,号称“南潘北陈”。咸丰二年(1852)一甲三名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官至工部尚书。著有攀古楼彝器款识。,13,王懿荣(18451900),字正儒,一字廉生,山东福山(今烟台市福山区)人。晚清金石学家,以收藏玺印、钱币著称。光绪六年(1880)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后升侍读,官至祭酒。王懿荣最早于1899年首先发现甲骨刻辞,并断为是古代文字,是我国第一代甲骨学家。,14,陈介祺、潘祖荫在往来书信中,记载和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科 文献 检索 论文 写作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50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