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便民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
《老旧小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便民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旧小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便民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老旧小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便民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2.2对规范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1工程概况本次设计不存在逑法行业现行规范强制性条文的情况。1.1项目背景及区位2.3初步设计批复执行情况项目区位图后续补充上阶段设计批受文件。3设计规范采与验收标准3.1主要技术规范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版):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17):给水排水管
2、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16):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埋地硬聚氯乙烯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I22:2001)2设计依据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U)2.1设计依据(1)设计合同;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50217-2018)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DL/T5221-2016)(2)业主提供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2014)(3)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8年版);通信管道与通信工程设计规范(GB50373-2019)(4)重庆市
3、城乡规划条例: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GB51158-2015)(5)垫江县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M02单元局部修改必要论证报告(重庆博鼎建筑设计城市通信工程规划规范(GBT50853-2013)有限公司2023年1月)32建设部规范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年版)岩发育位置地势相对较高、地面起伏较小,多以山包、陡坎等地形为主。拟建道路范围内地面高程413.12m425.53m,高差约12.4m,地面坡角一般在335之间,局部陡坎、挡墙处达85以上(如图3.1-1)。线路现状牡丹大道(起点按)现状朝阳西路(终点接)现状居然之家支路文春街图3.1-1场地地形地貌照场区起讫点顺
4、接现有市政道路,交通条件极为便利,已达到“三通一平”,施工条件较好。4.2地质构造拟建工程区在地质构造上属燕山期地台褶皱川东台拱束,长寿遵义基底断裂东南翼与梁平向斜西北翼侧,构造比较简单。据附近场地岩石出露点观测,拟建场地产状130150/1216,优势产状】40/13,层面平直、间距约0.85.2m,贯通性好,常伴随充填1.720mm的粘性物质或杂物,与下伏泥岩接触面间部分泥岩软化,层面结合程度很差,为软弱结构面。图3.2/区域构造纲要图裂隙Lx(D:产状2870/78,间距1/2.0m,延伸长度38m。裂面较平直,张开度210mm,贯通性差,为反扭性裂隙,裂隙面较发育,结合程度差,局部粉质
5、粘土夹灰岩碎石角砾充埴,屈硬性结构面:裂隙Lx。:产状201/34,裂隙间距LO2.5m,贯通性差,延伸长度25m。裂面平直,张开度26mm,贯通性差,为压扭性裂隙,裂隙面较发育,结合程度差,多充填泥质物,属硬性结构面。裂隙LX:产状46/59,裂隙间距L55.7m,贯通性差,延伸长度46.5m。裂面平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I69-2012)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15)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l52-2010)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I93-2012)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3.3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GT/T3610-
6、2019)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重庆市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78-2016)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3650-2020)4建设条件4.1气象资料项目建设区属四川盆地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特点是大陆气候显著,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季暖和,极少霜冻,多雾,日照时数少;盛夏时间长,多连晴高温和伏旱,雨量集中,多暴雨,常有洪涝发生:由于受太平洋季风影响、春季回暖早,春早冷暖多变,但不稳定,冷空气活动频繁,常有低温阴雨天气出现。初夏及三秋期间多连阴雨。根据垫江县气象站19572011年54年的实测资料分析统计,多年平均气温18.1
7、1C,最高气温月为7、8两月,平均气温28.4C,最低气温多出现在1月,平均7.3C,最高气温为41.4C(8月),最低气温3.7C(1月),日平均气温都在OC以上,四季宜耕。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109.4mm,年最小降水量为826.0mm,年最大降水量为15198mm(1971年7月)。境内降雨充沛,但时间分配上不均匀。全年降雨多集中在49月份,降水量为846.9mm,约占年平均降雨量的76%,最大月降雨量为7月,降水量386.6mm。多年平均11最大降水量为IOommI)多年平均口照时获得为112lh,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多年平均降水日数为I53.4d,多年平均年蒸发量1035.5mm
8、,多年平均风速1.2ms,多年平均无霜期为296d,多年平均年霜日14.ld4.1地形地貌勘察区属构造剥蚀浅丘地貌,场地整体地形斜缓,拟建区地势较低,地形总体变化般。现状地貌主要为自然坡地、水塘、荒地、菜地等。地貌类型受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控制明显,粉砂3)侏罗系中上统遂宁组(J3sn)泥岩:鲜红紫红色;成分以泥质物为主,泥质结构,泥质胶结,薄层状构造,岩质极软弱,遇水即溶化崩解,失水易开裂,轻敲即碎,击声闷哑。强风化带晦暗,采取岩芯呈17cm的柱状或碎块状,中风化色泽明亮,采取岩芯较完整,多呈625Cm的短柱状。上部强风化层岩芯较破碎,成碎块状,风化裂隙发育,中风化层,岩芯呈短柱状,节长一般1
9、020cm,较完整,构造裂隙不发育。粉砂岩:浅灰绿灰色;成分以长石为主、石英次之,粉砂质结构,泥钙质胶结,薄层状构造,岩质较软弱,敲击易碎,击声暗哑。强风化带灰暗,采取岩芯呈15cm的柱状或碎块状,中风化岩体新鲜,采取岩芯较完整,多呈935Crn的柱状。上部强风化层岩芯较破碎,成碎块状,风化裂隙发育,中风化层,岩芯呈短柱状,一般节长IO25cm,较完整,构造裂隙不发育。4.3.2基岩顶面及风化特征、强风化带:岩芯呈碎块状,少量短柱状,网状裂隙发育,强度较低,本次勘察钻探揭示强风化厚度0.8Onl(ZY43)-4.1m(ZY22),、中等风化带:岩侦较新鲜,钻探岩芯较完整,多呈柱状、长柱状、冏部
10、岩芯短柱状,强度较高。0、基岩顶面:场地基岩面形态较平缓,局部呈起伏状;根据本次钻探揭露情况,总体较平缓,倾角一般介于217,局部地段大于36。各孔岩土层埋深、厚度及风化带埋深、高程等见地层数据统计一览表。4.4 不良地质现象经钻探及周边地质环境调查,拟建范围内未发现采空区、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无不利埋藏物,亦无构造断裂带通过。场区及周边不良地质现象不发育,适合工程建设。4.5 水文地质条件该场地整体较斜缓,建设范围内地势低洼。地表水较发育,起点段发育一小型水塘,正常水位标高:413.75m:据气象水文资料及询问当地居民可知:历年来该处水位变化幅度不大,主要受大气降水影响;水位随季节变化
11、控制而上涨下跌落,推测暴雨季节水位:4l5.00mo地层具有土层与下伏基岩的双层结构。地下水按其赋存特征及水理性质可分为松散土体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类。松散土体孔隙水赋存于上部的素填土中,主要接受人气降雨、地表水补给,沿孔隙或基岩面径直,张开度17mm,贯通性差,为压扭性裂隙,裂隙而较发育,结合程度差,局部泥质充填,屈硬性结构面。根据调查及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区内未见断层及活动性大断裂通过,且周边断裂距场区较远,无明显活动痕迹,拟建场地处于周围微弱活动环绕的地壳稳定区,对拟建工程无不良影响。因而拟建场地所在地段地质构造简单,属稔定场地。4.3地层岩性4.3.1 岩土分层特征场地覆蛊层为第四系全新
12、统人工填上层素填I:(Q4ml),第四系全新统粉质粘上、淤泥质粘(Q4el+dl),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上统遂宁组(J3sn)。I)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D素填土(Q4nl):杂灰褐色;不均匀;稍密;稍湿;成分主要以粉质粘土、碎块石为主,稍湿,结构松散;粉质粘土呈可塑状,含量3560%;块石以泥岩、粉砂岩为主,粒径200I100mm之间,含量815%,次棱状:碎石粒径2019Omm之间,次棱状,含量1545%:其余以岩屑或杂物充填,局部地段表层为水泥地面;结构中密,厚度约550mm,其余以岩屑等杂物充填,岩芯多呈采取块状或土状,因市政道路改造或房屋拆迁人工抛填堆弃而成,无污染、人工堆积年
13、限约36年;分布较广,主要在机耕道、居民房拆迁区;本次勘察钻探揭露厚度在0.3Om(ZY06)-7.6m(ZY39):详见钻孔柱状图和工程地质剖面图。2)第四系全新统粉质粘土(Q4el+dD粉质粘土(Q4d+dl):褐红色;不均匀;稍湿;可塑;成分以粘土矿物为主,土质不纯,刀切而梢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韧性中等,手搓成短小土条,略有腥味,遇水粘稠;含520%的粉砂岩、泥岩碎石,碎石包裹其中,呈次棱状,粒径2170mm之间,砂含量较低在24%之间,上层含少量的植物根系。主要分布在场地原始地貌处、以及素填土下层,厚度变化较大,本次钻探勘察揭示厚度在0.5Om(ZY14)4.7m(ZY34)之
14、间。淤泥质粘土(Q4el+dl):浅黄黄褐色;均匀;湿;可塑;成分以枯土矿物、淤泥为主,土质较纯,刀切面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韧性较中等,手搓成短小土条,腥臭味较重;含15%的粉砂岩碎石,呈次棱状,粒径2100mm之间;淤泥主要为植物腐殖质、粘粒;因常年滞水浸泡而成,含量约1030%,上层含量较高下较少:砂含量较低在12%之间。主要分布在场地原始地貌处、以及素填土下层,厚度变化较大,本次钻探勘察揭示厚度在090m(ZY06)7.2m(ZY03)之间。1.1.1 8场地存在的主要岩土工程问题1.1.2 特殊性岩土评价根据设计方案及钻探资料,拟建场区整平后,特殊性岩土主要为素填土、粉质粘土、
15、淤泥质粘.上、强风化基岩:1)素填匕厚度较大。一般人工填土层结构呈松散稍密状,有架空现象,随意性填积,排列杂乱,分布不均匀,密实度差,承载力小,力学性质变化大,具有高压缩性和湿陷性,易产生不均匀沉降。若没有经过处理,可能产生填土的不均匀沉降危害。建议对已有填土进行机械鼐压夯实,对即将回填填土进行分层碾压夯实,填料及压实系数应达到相关规范要求。2)粉质粘土、淤泥质粘土:场地内地层中部存在粉质粘土、淤泥质粘土,呈红褐色黄褐色,可塑状,主要为粘土矿物,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切面稍有光泽。其土层厚度变化较大,承载力较低、压缩变量较大,不宜直接作为路基,建议采取换填或抛石强夯的方式进行处理后
16、方可作为路基持力层。3)强风化基岩:根据钻探资料,场地强风化基岩层皆为泥岩,岩芯破碎,厚度薄分布不均,孔隙很发育,遇水易软化,埋深大,但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可以作拟建物荷载不大的基础持力层如保安亭和场地内道路。勘察期间地表起点段发育一小水塘、无地下水位;豆季暴雨情况下,坡面积水将使地下水暴涨趋势。覆盖层最大厚度12.2m,多为素填I:,稍密状:以粉质粘.土为主,压缩性较大: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路基不均匀沉降,建议用大颗粒碎石土或挖方段较好弃土换填分层压密夯实,换填深度应满足路基设计要求(22.0m),同时应设置截排水措施。1.1.3 环境边坡稳定性评价该道路K0+000KO+K0+46949半挖
17、半填段为斜缓坡地形,纵坡112,横坡335局部大于85度,主要为荒地,菜地,植被不发育:钻孔揭示上覆上层厚度为L8122m,下伏侏罗系中上统遂宁组为泥岩,岩质软弱,强风化裂隙发育,风化严重,承载力较低;无滑坡、崩塌、危岩、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KO+OOOK0+140K0+469.49发育一水塘,地表水丰富,其余段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按设计方案整平后,设计纵坡依次为0.4%+22%+3.75%+0.4%的坡度上坡,路面标高局部低于地面,中心处最大填挖高度1.5m。右侧挖填方:由设计标高整平后,将在道路右侧形成最深约LIm的挖方土质边坡、最高约0.8m的填方土质边坡:坡体主要由素填土组成;陡倾角开
18、挖易沿土体内部发生圆孤滑动;岩.上界面角度较缓,上层沿岩上界面滑动的可能性小: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边坡稳定安全系数取1.25。流,为上层滞水,向场地低洼处排泄,久晴时则干枯。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区内侏罗系强风化带和中等风化带泥岩、砂岩裂隙中,尤其以砂岩裂隙水为主,场地内砂岩与泥岩不等厚互层,砂岩岩体裂隙不发育,裂隙水赋存条件稍差。泥岩属相对隔水层,裂隙不发育,裂隙水赋存条件稍差,存在风化带网状裂隙水。勘探深度基岩内地下水不丰富,水量贫乏,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并向地形低洼处排泄,地下水埋藏深。场区上部地下水为赋存于粉质黏卜层中的上层滞水,下部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水。场区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地下
19、侧向迳流补给,迳流速度较迟缓,主要靠蒸发排泄。施工时应加强周围及场地内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拦截和抽排工作,并设置截排水系统;土层及强风化层渗透系数根据地区经验取值:人工填土:渗透系数=ZlmAL为强透水层:粉质粘土:渗透系数=013md,为弱透水层;淤泥质粘土:渗透系数=73.632xO-7cms,为弱透水层;强风化层:渗透系数0.0620.24md,为微弱透水层。4.6水、土腐蚀性评价3.6.1 水的腐蚀性评价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判定场地环境类型为川类。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OO2I-2OO1(2009年版)第12.1.1条规定精神,本次未采集土
20、试验样进行腐蚀性分析,仅根据勘察区及近邻无污染源和地区工程经验直接判定。地下水及地基土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有微腐蚀,对钢结构有微腐蚀。3.6.2 土的腐蚀性评价拟建工程场地地表素填土、粉质粘土,前者为外侧道路工程建设开挖堆填形成,填土分布区无污染源分布:后者为原生二匕结合重庆地区经验,场地上对混凝上结构微腐蚀性,对钢筋混泥土结构中钢筋微腐蚀性。干湿交替,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微腐蚀。4.7场地稳定性及建筑适宜性评价拟建场地回填平场后地形总体上较缓。道路地基主要为素填土;建筑地基主要为岩石地基。基础持力层为中等风化基岩,岩体较完整,岩石强度较高,分布稳定。场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21、。根据地质钻探及调查,场区范围及相邻地区未发现滑坡、崩塌、断层及破碎带、泥石流、地下洞室等不良地质现象;未发现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场地现状稳定,对场地整平形成的边坡进行有效治理后,适宜修建拟定的建筑物。主要为人工填上,等效剪切波速取130ms,场地类别为11类。场地各拟建物上层等效剪切波速及场地类别划分见下表3.10-1。表3.10-1建筑场地地震效应评价表拟建物名称平基后覆盖层最大厚度(m)待填土/素填土(m)土层结构淤泥质粘(m)粉质粘土(m)场地类别设计抗震周期抗震地段划分K0+000-KQ2005.173.95.16.22.9II0.35一般地段K0+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区 改造 配套 基础设施 建设项目 便民 道路 施工图 设计 说明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48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