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矿产勘查与报告编写要求.ppt
《固体矿产勘查与报告编写要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固体矿产勘查与报告编写要求.ppt(17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固体矿产勘查与报告编写要求,二九年元月十八日,固体矿产勘查与报告编写要求,根据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 13908-2002、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 0033-2002,参照固体矿产普查总则GBT 13687-1992,固体矿产勘查勘查报告格式规定DZT 0131-94整理,!,1.固体矿产勘查准则2.报告编写常见问题3.报告编辑一般要求,固体矿产勘查与报告编写要求,1 固体矿产勘查准则,以贵金属、有色金属矿普查为例,1 固体矿产勘查准则,(1)勘查的含义:勘是实地查看、校正、探测;查是水上浮木,引申为翻检着看、反复详审。地球科学大辞典(2005年)的定义,矿产
2、勘查,又称矿产普查与勘探,是指发现矿床并查明其中矿体的分布、矿产的种类、质量、数量、开采、利用条件、技术经济评价以及应用前景,满足国家建设或矿山企业需要的全部地质工作。,(2)主题内容:矿产勘查的“1234”一个任务、二项准则、三种工作程度和四个勘查阶段。一个任务找矿;二项准则风险性与可利用性;三种程度大致、基本、详细;四个勘查阶段预查、普查、详查、勘探。,1 固体矿产勘查准则,1.1 矿产勘查的目的任务,最终目的:为矿山建设设计提供矿产资源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等必需的地质资料,以减少开发风险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各勘查阶段任务各不相同,如普查的任务是根据已有的地质矿产资料和找矿信息,在选定的
3、普查区内,运用有效技术方法,寻找、发现与评价各类物化探异常和矿(化)点,查明是否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矿床或矿体(层),通过开展地质、物探、化探工作和有限的取样工程,以及可行性评价的概略研究,对已知矿化区做出初步评价,对有详查价值地段圈出详查区范围,为详查工作提供依据。,新规范厘定矿产普查任务主要有七项:(1)关于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地质条件的研究。大致查明普查区的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地质条件。即在研究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大致查明普查区内的主要控矿因素,矿点、矿化点、各类异常的含矿性以及矿产分布规律、找矿标志和成矿远景。,(2)关于控制程度的要求。通过1:100001:2000比例尺地质填
4、图和有效的物化探,遥感、重砂等方法手段及数量有限的取样工程,大致查明主要矿体(层)的形态、规模、产状和空间分布情况。地表要用取样工程稀疏控制,深部要有工程证实,不要求系统工程控制。,(3)关于成矿物质的研究。利用化学分析、光谱分析、岩矿鉴定,大致查明矿石的物质成分、有用组分含量、主要矿石矿物、脉石矿物、结构构造、粒度大小、嵌布特征,矿石质量(矿石品位)及共伴生的有益、有害组分,自然类型等。对于有色金属、贵金属还要大致查明氧化带、混合带、硫化带特征,并进行相应的综合评价。,(4)矿石加工选冶性能研究。在普查阶段,对已发现的矿产,只要求与邻区同类型已开采矿山进行全面的对比和研究,并就矿石加工选冶的
5、性能做出概略评述。对无可类比的或新类型矿石应进行可选(冶)性试验或实验室流程试验,为是否值得进一步工作提供依据。,(5)开采技术条件研究。大致了解开采技术条件,包括区域和普查区范围内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为详查工作提供依据。对开采条件简单的矿床,可依据与同类型矿山开采条件的对比,对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做出评价;对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床,应进行适当的水文地质工作,了解地下水埋藏深度、水质、水量以及近矿围岩强度等。,(6)资源量估算。普查阶段一般采用矿种规范推荐的工业指标,估算推断的和预测的资源量。(7)概略技术经济评价。依据普查所获得的地质矿产资料及国内、外市场情况,对矿床进行概略技术
6、经济评价,研究有无投资机会,是否值得转入详查或直接转入开发。,1.2 矿产勘查工作与勘查程度,(1)矿产勘查工作主要包括:勘查区地质、矿体地质、矿石加工选冶技术性能、开采技术条件和概略经济评价等。(2)勘查程度包括:控制程度、研究程度、资料完备程度。,新规范与前不同的是,包容了矿产勘查各个阶段的要求,把矿产勘查概括为五个方面的工作,并从五个方面罗列了不同阶段应该查明、研究的主要内容。这是为了避免文字重复,将不同阶段的查明、研究程度,在各个阶段的要求中叙述。勘查区地质的提出,是考虑到矿产勘查4个阶段的工作范围相差甚大,可达数十倍,以往的术语没法涵盖,只能用勘查区地质来概括这个方面的内容。,1.2
7、.1 勘查区地质,收集、研究与勘查区有关的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大地构造位置)和区内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岩、围岩蚀变、区域物化探异常和区域矿化特征等资料,对砂矿还应收集第四纪地质及地貌特征。分析归纳主要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勘查区地质,包括了勘查区内的地质背景和成矿地质条件两部分。地质背景是区内所共有的,如勘查区内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岩的共有特征等。成矿地质条件则是区内由某种特定的地质因素引起的局部特征。勘查的任务就是“求异”,通过多种勘查手段,收集、分析、研究这种属于局部的成矿地质条件,从而查明所寻矿产的全貌。,地层:一般根据1:5万区调资料划分地层层序、岩性组合、岩相分带、确定含矿
8、(控矿)层位。沉积矿产要特别突出含矿层位,还应研究含矿层的物质组成以及沉积环境与成矿关系等。在报告中,区域地层用一个简表说明即可,但一定要注明地层划分的资料来源,应根据新地层指南,尽量使用岩石地层单位,不要用生物地层单位,地层注记要规范。,构造:对于脉状(热液充填)矿床,研究的重点是控矿构造;对于层状(沉积)矿床,研究的重点是破矿构造。首先应查明勘查区在区域构造中的位置,最好编制一张构造纲要图。其次应研究控矿(或破矿)构造的性质(动力学特征)、形态、产状(几何学特征),了解其空间分布、先后序次、组成岩石及蚀变带的发育程度、分布规律等。,岩浆岩:对于内生矿产,应了解或大致查明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的
9、岩类、岩性、岩相、演化特点、形成时代、接触带产状、特征及其与成矿的关系等。对于外生矿产,应重点了解或大致查明岩浆岩对矿体的破坏、改造作用。变质岩:对变质矿床应了解或研究变质作用性质、强度、影响因素、变质相带的分布、叠加变质作用及其对矿床形成或改造的影响,其他矿产区域变质作用的研究可以从略。,围岩蚀变:对热液矿床应重点了解或研究矿床的围岩蚀变种类、矿物组成、规模、强度、分带性及其与成矿的关系。物化探异常特征: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要求,详细研究异常的空间位置、形态、规模、强度、异常区内地质背景,重点分析引起异常的原因。对物探、化探异常进行III级查证。,物探、化探常见问题是各类异常的解译与地质脱节,不
10、能指导勘查工程的布置。多年的野外实践,深感综合手段找矿的重要性,但更重要的是对综合找矿资料的专家“会诊”。新规范要求重要的物化探异常的地质解释,必须要有对该类矿床有勘查经验的地质专家参与。由于体制原因,实际“会诊”的机会很少,希望在今后的实践中引起重视,使各类异常的地质解译能更接近实际。,1.2.2 矿床地质,(1)矿床地质:包括矿床形成的空间与物质。即矿体的外形、空间特征和矿体内部的物质组成及作为某种工业用途的矿产质量特征。前者称作矿体特征,它需要用各种不同的探矿方法、不同间距探矿工程来控制;后者称作矿石特征,它又分为矿石物质组成和矿石质量特征,需要通过采集分析各种不同的样品来查明。,矿体的
11、空间形态特征,对于矿山总体布局、开采方案、生产方法、工程量以及投资等影响很大,必须按照各个不同阶段的要求,在矿产勘查的各个阶段努力查明。例如,矿体空间形态较大幅度的摆动,厚度较明显的变化,氧化带界限较明显的升降,破坏矿体断层较明显的变化等,都能对矿体的资源储量和矿山建设方案造成重大影响,甚至推倒重来。,矿体特征是通过大比例尺地质测量和采样工程揭露来实现对矿体空间的控制。主要特征有:矿体的分布范围、规模、空间形态、产状、数量及相互间关系,矿体的厚度、品位及变化,矿石的岩性组成、“三带”(风化带)特征等;还包括矿体围岩、夹石的岩性、产状、形态,成矿后断层(脉岩)对矿体的破坏情况,矿体的对比连接标志
12、,各类资源储量的分布等。,矿体研究常见的毛病是控制程度低,该取的参数不全、漏项太多,尤以社会出资的矿产勘查问题最突出。在普查阶段,应通过大比例尺地质填图、稀疏地工程揭露,大致查明勘查区内矿体(层)的总数目,总厚度、含矿率、空间分布范围、分布规律及相互关系等;大致查明主要工业矿体(层)的形态、空间位置、产状、长度、延深,赋存标高、厚度品位沿走向和倾向的变化规律(变化系数)、连接对比的依据和可靠程度。,此外,还要大致查明主要矿体(层)上下盘围岩的种类,近矿围岩的矿物成分、有用有益和有害组分的大致含量;蚀变情况及其与矿体(层)的接触关系;矿体(层)内夹石(层)岩性种类、分布规律、数量,夹石(层)的物
13、质组成、对矿体完整性的影响程度;矿体保存情况,成矿后断层(脉岩)对矿体的影响;各类资源储量数量、品位,占全矿区的比例等。,(2)矿石特征:包括矿石的物质组成和矿石质量特征。对于贵金属和有色金属金属矿,应按矿石性质分带(氧化带、混合带、硫化带)详细描述。对于以物理机械性能为主要评价指标的矿产,则应对其物理机械性能进行详细的论述。,矿石特征主要影响矿石的采选工艺流程,它与矿山经济效益息息相关。任何一个矿山,要把资源变成经济效益,就必须通过采选冶将分散在矿石中的有用组份或矿物提取出来,加工成矿产品,且回收率或合格率越高越好。其中矿石的物质组成,粒度、赋存状态、嵌布特征等是关键,必须研究清楚,从而获得
14、一个合理的工艺流程,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国储委、国家计委、国家经委联合颁发了矿产勘查各阶段选冶试验程度的暂行规定,它主要适用于利用化学有用组份、有用矿物的矿产的选冶试验要求。对于利用物理性质的矿产的加工技术试验要求,可比照上述要求进行。根据试验的目的、要求、程度、其成果在生产实践中的可靠性,矿石加工选冶试验分为如下5类:,1.2.3 矿石加工选冶技术性能试验,(1)可选(冶)性试验:在实验室条件下,用具工业意义的常规选冶流程(物理的、化学的),获得目的产品的技术指标,为判断试验对象可否作为工业原料提供依据。(2)实验室流程试验:在可选(冶)性试验基础上,利用实验室的设备,进
15、行多方案的流程结构及条件的试验,从中选择最佳方案的选冶技术指标。,(3)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对实验室流程试验推荐的各个流程,组合为连续的、类似生产状态的条件下进行试验,各个试验因素和指标都是在动态平衡中反应出来,具有一定的工业模拟度,成果可靠。(4)半工业试验:通常是在专门的试验车间或实验工厂,进行选冶的工业模拟试验,用以验证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的结果,工业模拟度强,成果更可靠。,(5)工业试验:建厂前借助工业生产装置的一部分,或多个系列,与前次试验性能相近,处理量相当的设备,进行局部或全流程的试验,具试生产性质。以上各项试验,前三项通常由勘查单位负责编写设计和组织采样、送样,选冶试验单位负责试
16、验,提交成果;第四项由工业试验单位与勘查单位合作进行;第五项由工业部门负责进行。上一项试验成果达不到相应要求,不得进行下一项试验。,普查只要求对已发现的矿产,应与邻区同类型已开采矿山,从矿石物质组成、主要矿石矿物、脉石矿物、结构构造、嵌布特征、粒度大小、有害组分及影响选冶条件等因素进行全面的对比,并就矿石加工选冶的性能做出概略评述,做出可否作为工业原料的评价。对无可类比的或新类型矿石应进行可选(冶)性试验或实验室流程试验,为是否值得进一步工作提供依据。,1.2.4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不同勘查阶段对开采技术条件研究程度要求差距很大。普查阶段只要求大致了解开采技术条件,包括区域和普查区内的水文地质
17、、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为详查工作提供依据。对开采技术条件简单的矿床,只要求通过与同类型矿山开采条件类比,对矿床开采技术条件作出评价;对矿化好、拟开展详查的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区,应进行适当的水文地质工作,了解地下水埋藏深度、水质、水量以及近矿围岩强度等。,因为普查尚处于找矿阶段,既使找到一些矿体,工业价值待定,开采技术条件研究工作不宜过多,达到大致了解即可。只有当矿化明显,拟进一步开展详查或直接转入开发的矿区,而水文地质条件又较复杂时,应开展适当的水文地质工作,目的是为编制详查设计提供依据。,1.3 综合评价问题,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之一,就是“杂”,即除主矿产外,共、伴生矿产较多,这
18、看似有利,实则增加了选矿的难度,甚至造成连主矿产都无法利用。如铁锡、铜锌、铜金的分离等都是难题,需要攻关。当然,也有许多共、伴生矿产与主矿产一样,都能回收利用。,综合评价必须区分开共生与伴生矿产。达到一般工业指标要求、又具有一定规模的称作共生矿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达标成型”。又可分为同体共生和异体共生两种,前者是共生矿产与主矿产同产于一体,而后者则是在同一矿区中,二者分作两处。伴生矿产,则可利用组份含量低于一般工业指标,但在工艺流程中可以顺便回收,或在尾矿中可以回收等。不论通过那种方式回收,它都必须是有经济效益的,否则就不是共、伴生矿产。,规范要求在勘查主矿产的同时,对于达到一般工业指标要求
19、、又具有一定规模的共生矿产或伴生的其它矿产,应进行综合评价。但一定要据市场需求程度、经济价值大小、开发利用的可能性等条件,优先考虑同体共生矿,运用综合指标圈定矿体整体勘查;对异体共生矿,应利用勘查主矿产的工程进行顺便控制,其控制程度,应视经济价值和经济效益,市场需要等具体情况确定其评价程度。,共伴生矿产特别强调价值大小、需求程度、开发的可能性以及经济价值、经济效益。因为现今科技条件,任何岩石通过加工都可能成为产品,但面向市场就有一个适销对路、需求程度、经济价值及经济效益的问题。也就是说,是否为共伴生矿,尤其是伴生矿,一定要有一个市场的需求指标,不能盲目评价。对于本地区蕴藏量甚大的伴生矿产,应视
20、具体情况,作适量的评价或不做评价。,1.4 普查的控制要求,根据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普查是对矿化潜力较大的地区或地段通过地质、物探、化探等有效的技术方法、及数量有限的工程验证和取样测试,进行可行性概略评价,估算推断的和预测的资源量,提出是否有进一步详查的价值,圈出详查区范围。预查阶段只用极少的勘查工程验证异常和矿化体,只要求大致了解矿体情况。因勘查工程极少,所以对工程间距不作具体要求。,普查阶段一般通过1:100001:2000比例尺地质填图和有效的物探化探等方法手段及数量有限的取样工程,以13条勘查剖面大致控制主要矿体特征,即地表要用取样工程稀疏控制,深部要有工程证实,不要求系统的工
21、程控制。对物探化探异常进行III级异常查证;对矿体(层)的形状、产状和分布情况、矿石品位、物质成分、结构构造、自然类型等的控制和研究程度,应达到探求(333)(334)?类资源量的要求。,新规范十分重视勘查范围,特别强调指出控制勘查范围内矿体的总体分布范围、相互关系,这是因为控制了勘查范围内矿体的总体分布范围和相互关系,便于研究、掌握矿体的分布规律,更好地为矿山总体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避免地面工程布置不合理,出现压矿现象。同时,勘查程度也是对整个勘查区而言,不能以点带面,以偏概全,更不能以采代探,这也是依法勘查的需要。,1.4.1 勘查类型确定和划分,划分勘查类型是为了科学选择勘查方法和手
22、段,合理确定勘查工程间距,对矿体进行有效控制和圈定。确定勘查类型的主要地质因素:矿体规模、矿体形态复杂程度、内部结构复杂程度、矿石有用组份分布的均匀程度、构造复杂程度等。有些矿种则分别将岩溶发育程度、矿体连续性、含矿率、脉岩、夹石、基岩起伏等作为主要地质因素之一,河流砂矿的矿体宽度是主要因素。,矿体的分布、数量、规模、形态对于任一矿区来说,都没有固定模式。沉积矿产勘查,以构造复杂程度、矿层稳定程度或以岩溶发育程度为主要因素来确定勘查工程间距。G层铝土矿,剥蚀、侵蚀对其规模影响甚大,就应将其作为主要因素之一来考虑;风化壳型矿床的工程间距,应重点考虑地形、地貌特征(坡顶、坡腰、坡脚),不能死扣网度
23、;当矿体沿走向和倾向的变化不一致时,工程间距要适应其变化;岩浆矿床、变质矿床则另有特征。,(1)矿床勘查类型划分应以一个或几个主矿体为主,对于巨大矿体也可据不同地段勘查的难易程度,分段确定勘查类型。(2)由大矿脉(体)分割的小矿山,应根据矿体的整体规模与变化特征确定勘查类型。(3)按矿床地质特征将勘查类型划分为简单(I类型)、中等(II类型)、复杂(III类型)3个类型。由于地质因素的复杂性,允许有过渡类型存在。,1.4.1 勘查类型确定和划分,(4)对于以类型系数确定勘查类型的金属矿,各要素的权重不一样,通常矿体规模权重最大。因矿体规模较小,工程就少,缺乏品位、厚度变化的统计意义,片面地造成
24、厚度稳定程度和组分均匀程度较高。因此小小矿在确定勘查类型时,矿体的规模具有“一票否决权”。对大多数金属矿来说,构造复杂程度、矿体形态复杂程度,有用组份均匀程度,也都是重要影响因素。,1.4.1 勘查类型确定和划分,注意:以前的总则和矿种规范中,都称作“勘探类型”,随着矿产勘查的深入,运用地质规律指导找矿,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在矿产勘查的全过程,也就更加注重由大量矿山实例总结出来的“勘探类型”,它不仅可用于指导对矿床的勘探,也可用于指导详查甚至普查工作,因此改称“勘查类型”。,1.4.2 工程间距确定原则,工程间距是指控制矿体的相邻勘查工程的实际距离。不同勘查类型的矿床其控制的勘查工程间距不同。
25、即使是分段勘查,也要据矿体的整体规模,并结合其他地质因素确定工程间距。不同勘查类型的勘查工程间距,视实际情况而定,不限于加密或放稀一倍。当矿体沿走向和倾向的变化不一致时,工程间距要适应其变化;矿体出露地表时,地表工程应比深部工程间距适当加密。,工程间距概念引入,是建立在一个重要假设的基础上,即在允许的勘查工程间距内,矿化是连续的。因此,矿体规模越大、矿体结构越简单、后期的构造(脉岩)破坏越小、矿化连续性越好,所需要的勘查工程就越少,勘查成本就越低。以往规范中提供的参考工程间距,对于D级和C级工程间距的关系都是放稀一倍,这非常不切合实际,因为矿体特征不是一成不变的。新规范借鉴国外同行的经验,改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固体 矿产 勘查 报告 编写 要求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42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