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鉴赏之表达技巧用.ppt
《古代诗词鉴赏之表达技巧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词鉴赏之表达技巧用.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诗词鉴赏之表达技巧,学习目标,1、总结归纳高考诗词鉴赏题中“表达技巧”这一考点的命题方式及应试策略。2、提高运用规律规范答题的能力。,一、温习旧知,做好准备,1、鉴赏古诗词“六看”都看什么?,请迅速回忆以下知识点,想不起来的可以翻看全品或看大屏幕。,2、古诗词中常见的表达方式有哪几种?,3、古诗词鉴赏通常考查哪些表达技巧?,一、温习旧知,做好准备,1、六看:,看题目看作者看注释 看情感词 看形象人、景、物 看前人评价,2、古诗词常用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诗 词 常 考 的 表 达 技 巧,描写技巧,运用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双关、反复、顶真,描写角度,视觉、听觉、嗅觉
2、等相结合,描写手法,对比衬托、渲染烘托 动静、虚实、点面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细节描写、白描、工笔,描写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抒情技巧,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触景生情缘情写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典抒情,借人、事抒情,两种或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请认真观察下面几道做过的诗歌鉴赏题(2010年高考真题)的问题和答案,探究诗歌在考查表达技巧时的提问方式及答题步骤,二、解析例题,研究对策,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山东,3、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浙江,1、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全国1,4、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
3、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安徽,6、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广东,5、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湖北,8、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辽宁,7、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江苏,关注整体直接考查,局部考查意在修辞,点明手法具体考查,巧借评论定点分析,山东卷: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以凤凰自喻,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浙江卷: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宿”
4、和“寻”皆为人的动作,运用拟人手法,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相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答题模式探究,广东卷: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上片:词人触景生情,实写江边目光阻隔感受,虚写梦中回到江东。抒发不忍离去之愁。下片: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念,却是节令已过。流露浓重的牵挂不舍愁绪及深深的无奈之情。辽宁卷: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6分)同意。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和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1、点明使用了何种技
5、巧;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3、表达效果和诗人情感。,答题模式:,请小组讨论卷子上面的四道诗词鉴赏题。首先按照“六看”解读诗词,“六看”不必面面俱到,只分析对解读诗词有帮助的“几看”即可;然后审明问题归纳答案;讨论,三、运用规律,实战演练,四川模拟,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薇山亭赋韵 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注:南朝诗人。陈亡,入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此诗写于南归途中。杂诗(其二)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12、(2)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有何异同?,关注整体直接考查,提示:主旨,思归;怎样表达的。,相同:都采用了借代(象征)手法,以故乡特有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 诗词 鉴赏 表达 技巧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41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