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第二版).ppt
《《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第二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第二版).ppt(8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7章 微生物的遗传,第1节 微生物遗传研究的起源第2节 微生物的遗传因子第3节 原核生物的基因重组第4节 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第5节 菌种的保藏,第1节 微生物遗传研究的起源 微生物遗传的研究起源于对“细菌变异”现象的早期研究。一、证实微生物具有种的稳定性 1870年巴斯德,科恩。球菌 球菌,杆菌 杆菌。1882年科赫。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化技术。,二、发现细菌变异现象 19世纪最后20年,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细菌物种不稳定。1907年马西尼(R.Massini)首次对细菌变异进行专门研究,发表了可突变的大肠杆菌的论文。在这篇论文中,他第一次使用了定量研究的方法。,三、探索细菌变异的本质 192
2、8年格里非斯(Friderick Griffith)发表了一篇论文,描述了肺炎球菌培养物中的转化现象。格里非斯的这篇文章非常重要,对于理解转化作用和最终阐明DNA是遗传物质打下了基础。,1933年 奥洛韦(J.L.Alloway)证明转化因子是一种可溶性的物质,至少是亚细胞的物质。,有毒菌株 有毒菌株无细胞提取物,无毒菌株,老鼠死亡,有毒菌株,加热杀菌,+,注射,1944年埃弗里(O.T.Avery)和他的同事们通过一系列精密的实验,证明转化中起作用的分子是DNA。,四、发现并阐明细菌的接合作用 1945年塔特姆(E.L.Tatum)和莱德伯格(Lederberg)证实了大肠杆菌K12菌株的两
3、个营养缺陷型菌株之间的遗传重组。,戴维斯(B.D.Davis)进一步证明细胞与细胞的接触对这种遗传重组发生是必不可少的。,1952年海斯(William Hayes)在自然上发表论文宣布接合和重组是供体细胞遗传物质发生单向转移的结果。1952年莱德伯格和卡瓦利(L.L.Cavalli)证实了这一点,创造了F+和F-等术语。同年,他们发现了高频重组菌株(Hfr)。影印平板法也是由莱德伯格发明的。,影印平板法 replica plating,1953年4月沃森-克里克在自然的一篇短文中公布了DNA的结构模型。,1955-1958年雅各布(F.Jacob)和沃尔曼(F.L.Wollman)以一系列独
4、创性的研究工作阐明了大肠杆菌K12的基因转移机制。在这些工作中,最著名和关键性的是“中断杂交实验”,五、阐明细菌抗药性产生的原因 1961年渡边、戴塔(N.Datta)、梅内耳(F.Meynell)和安德森(E.S.Anderson)的工作揭示了抗药性是以一种或多种“接合促进因子”为媒介来传播的。每类接合促进因子与它所在的细胞表面上的某种特异的纤毛结合在一起,并证明这种结构确能造成供体和受体细胞之间的特异粘附,并有可能形成让遗传物质从中通过的接合管。,电镜观察到的接合现象,抗药性质粒在细菌之间的转移,第2节 微生物的遗传因子 遗传因子(Genetic elements):承载遗传物质的结构。遗
5、传因子必须具备2点:能自我复制,能编码。基因组:一个细胞或病毒所含的完整基因。基因:编码一种蛋白,一种tRNA或一种rRNA的DNA片段。,一、原核微生物的遗传因子原核微生物的遗传因子有3类:染色体,质粒,噬菌体。(一)细菌的染色体 1、形状、大小 1条环状dsDNA。负超螺旋。约50个超螺旋区域。正超螺旋(少数,都生活在极高温度下)。,超螺旋的形成,伯氏疏螺旋体的DNA是线性的,其末端为发卡结构。Streptomyces lividans的DNA是线性的,其末端与蛋白质共价结合。最小的细菌染色体:580kbp(一种枝原体)最大的细菌染色体:9500kbp(一种粘细菌),2、结构(1)一般没有
6、间隔基因(内含子),原核细胞,真核细胞,(2)一般没有重复序列 细菌的基因一般都是单拷贝的。(3)相关的细菌,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顺序也相似,否则不相似。(4)许多细菌在DNA复制起始附近的结构相似,同样,在复制终止附近的结构也相似。,(二)细菌的质粒 质粒(plasmid)存在于绝大多数原核生物,但只在少数真核生物中发现。质粒是能独立于宿主细胞染色体进行自我复制的遗传因子,以核酸的形式存在于细胞内,无细胞外存在形式。,1、质粒的物理性状 环状 dsDNA,一般为超螺旋状。大小 11000kbp。2、质粒的复制 DNA合成靠细胞中的酶。复制起始 子细胞中质粒的拷贝数,质粒控制,质粒在细胞中的拷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微生物学教程 微生物学 教程 德庆 第二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39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