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ppt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ppt(7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专题三: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第一框 罗斯福新政,一、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情境一:1929年到1932年美国股价暴跌85%。1929年至1933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产值下降近30%,失业率由3%上升到25%。这场危机使美国经济整体上倒退到1913年的水平。在这场危机中,破产农民与失业工人的生活无法维持,饥寒交迫。当时纽约大街上流行这样一首歌谣:“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请分析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暴露出古典经济学理论有什么缺陷?,答案: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持续时间之长、危害程度之深,都是空前的。这次危机的爆发,再次证明市场不
2、是万能的。完全放任的政策使资本主义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实践证明,要么放弃过去的信条,要么在传统信条中崩溃,资本主义各国必须作出自己的选择。,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剖析: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从美国开始,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美国总统赫伯特胡佛仍坚信经济可以有效地自由运行,政府不能干预经济。他的所作所为为后来罗斯福新政的实施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出场条件。,金本位制,广义的金本位制是指以黄金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制度,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狭义的金本位制仅指金币本位制。在金币本位制下,金币可自由铸造,银行券可自由兑换金币,黄金可自由输
3、出输入。19世纪末期,金币本位制为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所采取。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相继放弃金币本位制,实行纸币制度。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和以后,多数资本主义国家相继放弃各种金本位制,实行纸币制度。,二、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在经济危机最严重的时刻,罗斯福临危受命。为了挽救濒于绝境的美国经济,他开始实施“新政”。1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可以用“三R”来概括,即复兴(Recover)、救济(Relief)、改革(Reform)。救济指救助急需帮助的大批失业者和贫民;复兴是指为失业者提供工作机会,使陷入萧条的经济恢复运转;改革是指采取长远措施改善全国总体经济状况。2两个阶段
4、:3具体分为四个项目:(1)整顿银行和金融业(整顿金融业)(2)调整农业政策(恢复和稳定农业)(3)复兴工业(4)建立宽泛的社会保障(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显著特点:通过法律形式,将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及援助贫困公民的责任固定下来。,三、罗斯福新政的影响,,1对美国经济社会的影响积极影响:(1)缓解了美国原本十分尖锐的社会矛盾,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2)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与垄断组织相结合的制度在美国得以形成。消极影响:(3)罗斯福新政以巨额财政赤字刺激经济发展的方针也为美国此后连年不断上升的通货膨胀和财政赤字播下了种子。,2国际影响,(1)
5、对其他西方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各个政府干预经济的实践,迫切需要新理论的支持与指导,在此情况下,发生了凯恩斯革命,凯恩斯经济学应运产生。,热点透析:,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可以用“三R”来概括,即复兴(Recover)、救济(Relief)、改革(Reform)。救济指救助急需帮助的大批失业者和贫民;复兴是指为失业者提供工作机会,使陷入萧条的经济恢复运转;改革是指采取长远措施改善全国总体经济状况。罗斯福新政与社会主义有许多的相似之处,都积极发挥国家的作用以促进经济的发展。但两者的本质是不同的。,分析点拨:,1罗斯福新政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制度的
6、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之上的。所以,罗斯福新政不是搞社会主义。2不过“新政”从社会主义国家吸收了国家干预经济的经验,并在实行过程中证明切实可行。这就是在新政过程中,罗斯福颁布的一系列法案。罗斯福新政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资本主义可以从社会主义吸收经验,同样我们社会主义也可以从资本主义借鉴经验,把市场经济与国家干预结合起来。,第二框 凯恩斯革命,一、凯恩斯革命的内容1凯恩斯其人凯恩斯的出生与马克思的逝世恰好在同一年。他是马歇尔的学生。凯恩斯不能算一个单纯的经济理论家,有人责怪他一生花费在经济研究上的时间太少。凯恩斯交友广泛,兴趣多样,当他还在伊顿公学和剑桥大学念书的时
7、候就是如此。凯恩斯曾在政府的印度事务部任过职,成绩卓著。他搞过实务,在皇家学院当过教员,还当过财务主管。这些职务也是显示他的才能的好机会,这个机构在1920年频于破产,可是到了凯恩斯逝世的那年,就拥有净资产2百万英镑。凯恩斯队戏剧、文学、一音乐和芭蕾舞艺术均有兴趣,他的夫人就是一名俄国芭蕾舞演员。凯恩斯对数学也有研究,大学尚未毕业,他就写过一本概率论的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凯恩斯曾任皇家印度财政大臣顾问团的顾问和英格兰银行的董事。战后,他作为英国财政部的主要代表参加了巴黎和平会议,但不久便辞职,原因是他对凡尔赛条约的内容深感不快,不主张要求德国赔偿。1944年,凯恩斯作为英国代表团的首席代表
8、出席了布雷顿森林会议,在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方面都作过重大贡献。除通论外,凯恩斯一生还写过许多著作,如货币改革论、通向繁荣之路、怎样筹措战费等。但凯恩斯一生的最主要贡献,还是他的主要著作反映他的基本理论和政策主张的通论。凯恩斯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1934年,他曾到华盛顿。当时,罗斯福正在采取国家干预政策,以应对大危机。凯恩斯的思想与罗斯福新政不谋而合。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他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学说,是对传统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一次革命。,2凯恩斯革命,凯恩斯所阐述的是反对自由竞争市场经济的理论与政策,在经济思想史上掀起了一场革命,所以称为“凯恩斯革命”。凯恩斯的
9、经济理论和政策回答了当时市场经济体制运行所遇到的无法解释的现实矛盾和问题。“凯恩斯革命”是一次经济分析方法的革命,其实质就在于否定了“萨伊定律”,提出不是供给创造需求,而是需求创造供给,资本主义经济不会自行达到均衡。,1936年1月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在该书中,他提出了“有效需求不足理论”。他认为,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性偏好会带来社会有效需求不足,从而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凯恩斯将社会总需求划分为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他认为,当收入增加的时候,消费也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低于收入的增加。这样,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储蓄就会越来越多。储蓄是社会总产品没有被
10、消费的部分,须有相当于储蓄数额的投资需求,全部产出价值才得以实现,进而使国民收入达到平衡。投资需求决定于资本边际效率和利息率。资本边际效率随着投资的增加而下降,利息率却因人们的流动偏好增强而有偏高的趋势。这会造成投资需求的不足。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造成经济危机的爆发。为了消除危机,凯恩斯主张国家干预,主张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赤字预算和发行公债。凯恩斯的经济思想,适应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从此,国家干预不再被认为仅仅是一种临时的应急措施,而是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保证。,有效需求,按照凯恩斯的观点,有效需求是指有支付能力的社会总需求,它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两部分。他认为
11、,总就业量决定于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均衡时的总需求量,即决定于有效需求。在通常情况下,有效需求总是不足的,其根源在于三个“心理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性偏好。他认为,市场机制不能解决有效需求不足问题,所以社会上总会存在“非自愿失业”。因此,凯恩斯主张,通过政府干预措施来扩大有效需求。这种干预被称为“需求管理”。,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消费占收入的比例称为消费倾向。边际是差额、增量、减量的意思。边际消费倾向就是用来表示每增加(减少)一元国民收入所能增加(减少)的消费金额。边际储蓄倾向就是用来表示每增加(减少)一元国民收入所能增加(减少)的储蓄金额。二者的合计为1,边际储蓄倾向
12、=1-边际消费倾向。一般地说,这种比例或倾向是相对稳定的。当收入增加的时候,消费也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低于收入的增加。这样,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储蓄就会越来越多。储蓄是社会总产品没有被消费的部分,须有相当于储蓄数额的投资需求,全部产出价值才能得以实现,进而使国民收入达到平衡。很明显,聚集需求量与实际消费量之间就出现了一个裂缝,如果储蓄不及时转化为投资,那么生产出来的东西就会发生过剩,有效需求就会出现不足的现象,就会减少国民收入水平,就会使社会资源利用不足。因此,仅仅依靠市场自行调节,解决不了问题,必须采取国家干预的手段。资本边际效率递减投资需求决定于资本边际效率和利息率。资本边际效率是指,增加一
13、笔投资,预期可以得到的利息率。它取决于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和资本家对资本资产未来收益的预期。资本边际效率随着投资的增加而下降,利息率却因人们的流动偏好增强而有偏高的趋势。这会造成投资需求的不足。因此,政府要干预经济。流动性偏好人们以现金形式持有财富的愿望,凯恩斯称之为流动性偏好。他将人们持有现金(保持流动性)的动机分为三类: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凯恩斯革命的三个主要表现方面:,第一,凯恩斯认为由于三个基本心理因素的共同作用会造成有效需求不足,而在新古典经济学体系里是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因为根据萨伊定律供给总是能自动创造需求。第二,工资存在刚性,不可能像新古典经济学体系描述的那样迅速变动
14、,因此不能适应需求不足的变化。第三,最后的结论是市场无法自动调节,所以出现大萧条,因此主张国家干预市场。凯恩斯革命的真正底蕴,是同古典经济分析理论观的教条的彻底决裂,以总量水平的总供给均衡分析取代古典传统的总量恒等分析,因此以有效需求原则取代萨伊定律与瓦尔拉定理。,萨伊定律,又称“萨伊法则”。所谓“萨伊法则”,就是他重申亚当斯密的自由贸易、自由竞争的政策主张,反对国家干预。他有一句名言:“生产给产品创造需求”。依他看来,生产越多,社会需求就越大;整个社会所控制的手段越多,它所购买的数量就越多。因此,按照萨伊的逻辑,社会决不会存在需求不足的问题。由于他的名言以及他为社会自行调节的出色辩护,人们就
15、把“供应创造需求”称为“萨伊法则”。“萨伊法则”之所以要打引号,是因为人们对这个“法则”有疑问。与萨伊法则相对立的观点,那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会发生消费不足和生产过剩的问题。,瓦尔拉的“一般经济均衡思想”的由来,瓦尔拉是一般经济均衡理论的首创者,他的研究对经济理论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使得人们把研究注意力,从单一商品的价格确定上,转移到整个市场价格体系的确定上去,分析市场机制的作用,研究资源配置等问题。瓦尔拉设想,市场上每个人都服从市场价格体系从背后的调节,根据价格体系作出自己的经济决策。结果,市场上每种商品的总需求与总供给,都只是各种商品价格的函数。瓦尔拉又这样提出了问题:设在一个经济系统中有许许
16、多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生产者追求的是他生产的利润最大,消费者追求消费的效用最大。生产者的利润与消费者的支付能力,都与商品的市场价格体系有关。试问,是否存在一个合适的价格体系,即所谓的均衡价格体系,使得在它之下,生产者与消费者取得全面的供需均衡(即全系统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并且每个经纪人都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这就是一般经济均衡问题。,瓦尔拉的一般经济均衡思想,可以追溯到1776年亚当斯密在他的名著国富论中写下的名言:“每个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品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来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所增进的福利为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在这
17、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决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为大。”,这段话明显地是为资产阶级自由放任主义唱赞歌,我们应当给予坚决有力的批判。但另一方面,如果抛开它的政治含义,我们就会发现,它提出了一个当时及以后一百多年间,人们从未考虑过的深刻的科学问题。用今天系统论的语言来说,它就是这样的一个问题:有一个包含许多小系统的大系统,每个小系统都各有自己的目标函数,大系统也有它的目标函数。诸小系统的目标函数的最优,可能是相互牵制的。试问,能否有某种调节手段,使得只要各小系统追求自己的目标最优,
18、大系统的目标也就达到最优?,后来人们发现,瓦尔拉给出的数学证明,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当代数学家无人不哓,独立方程个数与独立未知数个数相等,不能保证方程组有解。我们不能责怪瓦尔拉的数学修养,因为后来用于证明瓦尔拉一般经济均衡存在性,并发现与它等价的Brouwer不动点定理,是于1911年才问世的。我们倒是应当感谢瓦尔拉的数学修养,如果没有当时论证上的错误,那可能就会因为一般经济均衡存在性得不到证明,而淹没一般经济均衡的光辉思想,从而也就不会有后来直至今天那么多人去研究它了。,1874年,瓦尔拉把亚当斯密所说的“社会利益”解释为“供需均衡”,把“看不见的手”解释为“市场价格机制”,一般经济均衡理论从
19、此就问世了。瓦尔拉还给出了均衡价格体系存在性的数学论证。他写出了一个以需求,供给和价格为未知量的联立数学方程组,并声称由于方程组中独立未知数的个数与独立方程的个数相等,因而方程组有解,一般经济均衡问题也就有解。瓦尔拉同时也看到,如果没有一般经济均衡状态存在性的数学论证作为后盾,他的理论就将是一片空洞。,二、凯恩斯革命的影响,1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创立了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它的发表在西方经济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凯恩斯的政策主张,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对缓和与摆脱经济危机具有积极作用。3.凯恩斯主义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内在矛盾,其作用是有限的。,三、凯恩斯革
20、命的实质,1.凯恩斯经济学是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直接产物,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凯恩斯从人的“心理规律”出发,寻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并以此为据,提出反经济危机的措施。这既掩盖了经济危机、失业与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联系,又适应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2.该措施的目的在于维护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凯恩斯的政策主张,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内在矛盾,其作用是有限的。,凯恩斯革命与罗斯福新政的关系,(1)在危机的当时,至少有三种诊断:一是古典派诊断。以霍特
21、里为代表,还有部分的哈耶克,认为危机出现是因为社会上之商业信用出了问题,到处是人欠欠人的“三角债”,如果一个链条断裂,不能及时修补,那将会引起信用链全面断裂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何况当时所断裂的还不止一个链环,而是全面性的呢!治疗的办法是什么呢?就是整顿货币和梳理恢复信用。哈耶克主张“货币中性论”,其深刻用意在此。当然哈耶克当时的探索还要更广泛些,他研究到商业循环这一更深层次。众所周知,哈耶克后来由此进入立法、社会正义层面的研究。他在给私塾弟子、中国台湾的著名经济学家和法学家周德伟先生的信中深情地回溯过自己的学术历程。,二是马克思主义的诊断。早在资本论的结尾,马克思就曾敏锐地预言过:“一切现实
22、的危机的最后原因,总是人民大众的贫困和他们的受着限制的消费,但与此相反,资本主义生产的冲动,却是不顾一切地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的限制。”在“大萧条”发生的当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已相继谢世,但他们生前预言的东西确实出现了:需求远远落后于供给,以致完全脱节了。就像人体中阴阳二气严重失调一样,眼看要病人膏肓了。治疗的办法是什么呢?斯大林在代表联共(布)中央委员会向第十六次答辩大会作的政治报告中斩钉截铁地说:“要消灭危机,就必须消灭资本主义!”并预言当前是资本主义总危机的前夜和全球共产主义革命的黎明。,三是凯恩斯的诊断。他在下意识里承认马克思主义多抨击的资本主义存在
23、“人民大众的贫困和他们的受着限制的消费”,但他用的是“有效需求不足”这个术语。而且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的常态就是有效需求不能消化过量的商品与劳务的供给,以至于形成失业、投资不振、企业开工不足等经济萧条问题。至于治疗的办法,他认为不能像马克思主义说的那样把资本主义一棍子打死,而是利用政府的力量,如增加公共工程支出等,政府自己亲自到市场上去采购,把需求刺激起来。但政府哪儿来那么多钱?政府的办法就是发国债,提前支出,也就是赤字财政政策。我们看到,以上三种诊断和治疗办法,只有凯恩斯主义最合乎政府的实用性,而且在凯恩斯明确主张之前,英国的乔治、美国的罗斯福已经在这样做着了,不过他们不敢公开声明把这当作长期国
24、策罢了。所以,凯恩斯主义被官方当作当代经济学主流是必然之事。,(2)凯恩斯以“罗斯福新政”的实践为基础,1936年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一系列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热点透析:,传统财政观念认为,政府应当实行收支平衡的财政政策。当经济危机爆发时,财政收入减少,政府应减少对失业者的补贴,减少各项财政开支。凯恩斯指出:“原来准备消减失业率百分之十,但结果失业者在量上的增进将超过这个百分数”,而“举债支出虽然浪费,结果倒可以使社会致富。”,热点点拨:,1在经济危机爆发时,实行传统的收支平衡的财政政策只能有效需求进一步减少,问题更加严重。2在经济危机爆发时,凯恩斯认为最好的办法
25、是,采取财政赤字的办法,解决有需求不足的问题,即通过扩大财政支付来增加投资,刺激消费,扩大需求。,练习题,为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实行新政。请回答:(1)罗斯福新政是“凯恩斯主义”的大规模运用,这一经济思想的突出特点是什么?(2)凯恩斯主义是否能彻底消除经济危机?请说明理由。,答案:,(1)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直接产物,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凯恩斯主义主张通过拉动有效需求实现经济增长,主张政府干预经济。(2)凯恩斯的政策主张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对缓和与摆脱经济危机具有积极作用。适应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目的在于维护资本主义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方国家 现代市场经济 兴起 主要 模式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38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