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的影像学鉴别诊断.ppt
《表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的影像学鉴别诊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表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的影像学鉴别诊断.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表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epidermoid cyst and dermoid cyst,一、表皮样囊肿(eoidermoid cyst),表皮样囊肿又称为胆脂瘤或珍珠瘤,是先天性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是神经管闭合期间外胚层细胞移行异常所致,其发病率甚低,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1.39%,占颅内肿瘤的23%。,临床特征,男性发病略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2:1。年龄分布很广,以2050岁多见。颅内的表皮样囊肿根据其部位分为硬膜内型(约90%)和硬膜外型(10%)。硬膜内型分为脑内型和脑外型,前者可见于脑室和脑实质内,以第四脑室、侧脑室前角和脑实质内常见,后者常见于桥小脑角区,其次为鞍旁、中颅窝等。硬膜外
2、型少见。,临床特征,椎管内的表皮样囊肿多发生于髓外硬膜内,约1/3的发生于髓内,少数发生于硬脊膜外。以腰骶部多见。,临床特征,临床症状与肿瘤所在部位有关,桥小脑角 区的肿瘤 主要为三叉神经痛,后颅凹肿瘤可出现小脑症状,鞍区和中颅凹的肿瘤可表现为视力障碍和视野缺损等,椎管内的肿瘤多表现为腰部疼痛、运动障碍和膀胱、直肠功能障碍。,病理表现,表皮样囊肿于胚胎35周神经管闭合期间上皮组织移置于神经管内发展而成,它通过进行性脱屑而生长,由细胞脱屑、角质素和胆固醇组成。表皮样囊肿由内层层状的鳞状上皮和外层的纤维囊构成。肿瘤质地柔软,有包膜,囊液内因含有角蛋白和胆固醇,呈白色蜡样结构。由于其外形呈颗粒状,似
3、珍珠,故又名“珍珠瘤”。肿瘤内不含皮肤附件如毛发、汗腺等。,影像学表现,CT:肿瘤密度较为均匀,形态不规则,CT值近似于脑脊液在-2012Hu之间,造影增强后无强化,当肿瘤内含有较多角蛋白或有钙化及出血时,可呈高密度或等密度,其周围有肉芽肿形成时,病灶可有环状强化。如肿瘤破裂进入脑室内可形成“脂肪-脑脊液”平面。,影像学表现,MRI:信号接近于脑脊液信号,T1加权像上呈略高于脑脊液的均匀低信号,其内布满细小颗粒样物质,T2加权像上呈均匀高信号,随TE时间的延长信号渐高,肿瘤内若伴有钙盐沉着、陈旧出血时,信号变得极其复杂。Gd-DTPA造影后多数肿瘤无强化,在有肉芽肿形成、大血管包饶、周围组织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表皮 囊肿 影像 鉴别 诊断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38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