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论语复习-中庸之道.ppt
《高三语文论语复习-中庸之道.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论语复习-中庸之道.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倒计时63,我和爸爸的便当盒,爸爸因病去世三年之后,我成了一名小学一年级学生。有件事要向爸爸汇报一下,但是我想,爸爸也一定知道了:我借用了您的便当盒。一想起昨天的事情,我的心还在怦怦直跳。我的便当盒和筷子相互碰撞,发出了很好听的声音。昨天的便当,十分特别,虽然当时才上午十点,可我脑子里想着的全是便当。之所以说昨天的便当盒很特别,那是因为第一次使用了爸爸的便当盒。爸爸去世后,我非常寂寞、非常难过。爸爸在天妇罗店工作,他油炸的天妇罗,是世界上最好吃的。每次我去吃的时候,爸爸总是悄悄地、为我炸许多我最最喜欢的“虾天妇罗”。每当那时候,我总不由得感觉自己很特别,因此十分开心。那以后我每天吃得多多的,还
2、努力练习空手道,以至于一直使用的便当盒变得不够用了。,我和爸爸的便当盒,“我想要个大点的便当盒!”那天我这么一说,妈妈便从橱柜的里面将爸爸上班时常常使用的便当盒拿出来给了我。“对悠来说,会不会太大了些呢?”妈妈说。但还是让我用上了爸爸的便当盒。然后,就是从早上开始等了又等的吃便当的时间。我将便当全部吃得光光的。吃完之后感觉自己可以变成爸爸那样又强大又温和的人,我很想见爸爸一面。到现在回想起这么高兴又好吃的特别的便当,心里还怦怦地跳个不停。如果能够向神许愿的话,我想要能再一次和爸爸、妈妈、妹妹一起生活。不过爸爸一直在天空中守护着我们。虽然爸爸不在会很寂寞,但我是家里的唯一的男孩子,我会代替爸爸保
3、护好妈妈和妹妹,我会用爸爸的便当盒好好地吃饭,成为更加更加坚强的、温和的男孩子。爸爸,谢谢你借给我的便当盒。,1阅读淮南子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子路撜zhng溺(拯救溺水者)而受牛谢。孔子曰:“鲁国必好救人于患。”子贡赎人而不受金于府。孔子曰:“鲁国不复赎人矣。子路受而劝德,子贡让而止善。”(1)对子路和子贡的不同做法,孔子赞同子路而否定子贡。结合论语所学,你认为孔子是依据什么来评判的?(2)你赞同谁的做法?请简述理由。,1、参考:依据“人情与道理的协调,要符合多数人的健康正常生活需要,做到合情合理”的中庸思想。2、我赞成子贡做法(1分);因为子贡的做法体现出一个仁者的风度,他为义舍
4、利(做好事不留名、舍已为人)思想值得我们学习。,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第6章),【译文】孔子说:“舜可真是具有大智慧的人啊!他喜欢向人问问题,又善于分析别人浅近话语里的含义。隐藏人家的坏处,宣扬人家的好处。过与不及两端的意见他都掌握,采纳适中的用于老百姓。这就是舜之所以为舜的地方吧!”,中庸之道,默写,37、子贡问:“师与商也?”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子曰:“。”38、君子,小人。39、不如乡人,。40、乡,德之贼也。,第十四课 中庸之道一、本课总的思想内容 中庸,不是“过”,也不是“不及”,是指在“过”
5、与“不过”这两个极端之间寻求一种平衡。指的是认识事物、看待问题时,要不偏不倚,做人行事要采取适当的态度,恰到好处,绝不走极端,把握好一个“度”。中庸有原则,而非折衷主义。中庸的前提是义、礼,要达到“和”。“中庸”与“和”是通过做事适度在矛盾中求统一。中庸不是无原则地调和,而是在一定的原则下寻求矛盾各方的协调与和谐。中庸具体表现:中德、中行、中礼、中和。,二、本课的具体内容 中德(6.29)中行(11.16、4.10、13.21、17.13)中礼(1.12、13.24、17.24)中和(13.23、),探究,什么是中庸之道?中庸是一种理想的品德,不偏激也不固执,要会包容,在义和礼的前提下有利于社
6、会的和谐;中庸要讲究度,要做到恰到好处;中庸也是讲究原则的,原则就仁义之道;中庸还要知道变通。以中道行事,不走极端;执两用中,实行稳健的主张;符合社会人生常道,做到合情合理;宽容包纳,和而不同。礼之用,和为贵。(善恶分明),孔子中庸的表现中德:不狂不狷,勇而有畏,不固执不偏激,积极而 又能变通。中行:从仪态、气质、以及行事上恰到好处 中交:讲究原则,周而不比。礼与和:和是礼的目的;但和是以礼为前提的。和”与“同”,在汉语中可以是同义词,但在这里是有区别的。事物通过变革达到实质上的统一或调谐状态,叫做“和”;掩盖或否定事物的矛盾,只求表面上的整齐一致,谓之“同”。乡原,虽然八面玲珑,但是没有原则
7、,实则同流合污,阿世媚俗,是对恶者的姑息,不利于惩恶扬善,不利于社会良好风气形成。,中庸与折中主义“中庸”是孔子的重要思想。“中庸”是以中道行事,不走极端,中道的标准是仁义道德。“中庸”是执两用中,实行稳健的主张。执两用中的原则,就是要求主事者要多听赞成和批评的意见,然后全面考察,采取比较客观和稳妥的主张加以实行。“中庸”是符合社会人生常道,做到合情合理。是人情与道理的协调,符合多数人的健康正常生活需要。“中庸”是宽容包容,和而不同。折中主义是无原则的调和。,试题探究,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
8、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孔子所恶的四种人与子贡所恶的人有所不同,这与他们对人的要求不同有关。请简要说明不同之处。从选用的语录来看,孔子认为作为一个君子,应具备哪些品质?,参考:孔子更强调人要包容厚道;要讲礼仪;遵守尊卑的秩序;做事要通融,不能固执不通,把无知当作勇敢。子贡更强调做人要诚实、谦逊、尊重他人隐私。参考:孔子认为作为一个君子,需要矜持庄重,但不争强好胜、头角峥嵘;君子举人察言是有原则;君子爱憎分明,爱憎的标准是礼仪。孔子对君子的要求,充分显示了中庸
9、的思想。,7、金丽衢十二校2009学年第二次联考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曰:“乡原,德之贼也。”(1)请任意写出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1分(2)“中庸”“和”的精神实质是什么?有人把这种主张看作“折衷主义”,你认为符合实际么?(3分),(1)中庸之道或和而不同(2)这种看法不符合实际。“中庸”与“和”是通过做事适度在矛盾中求统一。中庸不是无原则地调和,而是在一定的原则下寻求矛盾各方的协调与和谐。和要以礼节之。不能把中庸等同于折中主
10、义。折中主义是无原则的调和。,五、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13.24)一乡之人,宜公论矣,然其间亦各以类自为好恶也。故善者好之而恶者不恶,则必其有苟合之行;恶者恶之而善者不好,则必其无可好之实。(朱熹四书集注)正义曰:言乡人皆好之,是善善不明;乡人皆恶之,是恶恶不著。若乡人之善者善之,恶者恶之,则是善善分明,恶恶显著也。(何晏论语集解、邢昺论语注疏)阅读选文和名家评点,结合选文,自选角度写出你的阅读感受。(100字左右),示例一:一乡的人都喜欢他,他可能是
11、一个好好先生,不一定是好人。一乡的人都厌恶他,他可能是个特立独行、鹤立鸡群的人,不一定是坏人。只有当好人喜欢他,坏人厌恶他时,我们才可以肯定他是一个好人。示例二:对于一个人正确评价,并不容易,但孔子把握住了一个原则:即不以众人的好恶为依据,而应以善恶为标准。听取众人的意见是应当的,也是判断一个人优劣的依据之一,但决不是唯一的依据。,阅读以下几章文字,完成1314题。(1)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2)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3)或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论语 复习 中庸之道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37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