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先进事迹观后感心得.doc
《2021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先进事迹观后感心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先进事迹观后感心得.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When your heart is tired, take a rest.勤学乐观天天向上(页眉可删)2021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先进事迹观后感心得 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先进事迹观后感心得篇一他们,把居民群众的“鸡毛蒜皮”当作“头等大事”;他们,把家家户户的喜乐悲欢印在脑海留在心头。他们是城乡社区的“守门员”,是脱贫致富的“领头雁”,更是一方百姓的“贴心人”。近日,中宣部、民政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先进事迹。这些看似最平凡的社区工作者,用坚守和奉献书写不平凡的人生答卷。当“头雁”:只为家乡更富美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曾是一个省级贫困村。2005年,裴寨村换届选举。已是当地知名
2、企业家的裴春亮决定回到家乡,帮乡亲们致富。捐资3000万元,无偿为全村村民建造新居;带领党员群众打深井、建水库、修水渠,让乡亲们吃上干净水;成立蔬菜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高效农业当选裴寨社区党总支书记、裴寨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的裴春亮,带领村民将全村人均年收入由2005年的不足千元提高到现在的近两万元。“要不是裴书记,我都不知道还要受几辈子穷。”村民们打心底感激裴春亮的付出。“山里的大学生都往外跑,你却从山外跑回来!”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江门村村委会主任杨宁至今记得,刚刚选择回乡时父母和亲友不解和失望的眼神。从大城市回到小山村,杨宁不是没有过犹豫。但乡亲们的热盼和支持让她坚持下来。家
3、乡竹子资源丰富,但收购价低。为减少中间环节,她自费到外地寻找商家,建收购点。当地昼夜温差大,适合种西瓜,她组织村里留守妇女成立种养专业合作社。为了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她还当起了“微商”。10年来,杨宁带领江门村94户326人成功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降到低于0.05%。要让乡亲们也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在祖国大江南北,许多像裴春亮、杨宁一样的乡村社区工作者,胸怀赤子之心,不懈奋斗着。在黑龙江省海林市海林镇,有一个名副其实的蔬菜村。村子菜田年产各类精品菜1.2亿斤,其中出口俄罗斯、日本、韩国和外销南方省市8000多万斤。说起村子的致富之路,离不开蔬菜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窦乃兴。蔬菜村人均
4、耕地不足2亩,如果种植玉米、大豆等作物,村民连温饱也解决不了。经过多方考察,窦乃兴鼓励村民重点发展蔬菜温室、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建棚室初期投资大,村民有些犹豫。窦乃兴就第一个干,以实际效果说服村民。几十年来,窦乃兴一年的休息时间不超过5天。“蔬菜村才是他的家。”妻子的“埋怨”道尽了一位基层工作者的辛劳和付出。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镇五星村早在2018年就脱贫摘帽。但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村子的发展。五星村许多村民常年在外地务工,因疫情无法返岗,生活陷入困境。五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余绍容急村民所急,推荐40余人参与村子修路工程,暂时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国内疫情稳定后,她积极组织协调,有
5、序安排村民返岗就业。如今,余绍容又带领村民们投入乡村振兴大潮中。“等村里黄连产量达到一定规模后,我要引进设备对黄连精加工。未来条件允许时,我们还要修建黄连康养胜地。”说起未来计划,余绍容充满干劲。谋创新: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社区工作千头万绪,但“小巷总理”们个个有“法宝”。北京市顺义区空港街道吉祥花园社区居民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居民习惯将厨余垃圾、固体废弃物垃圾甚至有害垃圾混合放置。如何解决社区垃圾分类难题?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绳桂玲大胆创新,提出“发动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方法,通过小手拉大手,共建绿色文明社区。此外,绳桂玲和同事们还推出社区“绿地认领”新举措。如今
6、,已有200余位居民参与,认领绿地2000余平方米。“谁的绿地谁负责”,小小一纸认领公约,激发了居民主人翁意识,促进社区环境整体提升。针对社区特点精准施策是做好社区工作的关键。对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瑞一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华磊来说,由于社区中老年居民比例较高,如何让这些“老宝贝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成了她的工作重点之一。为此,华磊发掘出具有文艺特长的党员,由他们带头,组建合唱队、旗袍队等10余支文体团队,帮助老人们度过愉快充实的晚年生活。宁夏吴忠市利通区金星镇金花园社区居民结构复杂,相当一部分是回、满、蒙、藏等少数民族居民。为了增进邻里了解,拉近邻里关系,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张丽萍和同事们连
7、续多年坚持举办以“百家宴”、团拜会等为内容的“社区邻居节”,并探索实施“四治融合”的基层治理模式,让民族团结花在社区内盛放。心贴心:守望社区万家灯火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南宽坪镇安家门村党支部副书记、宽坪供电所安全监督员宁启水工作的区域地处秦岭南麓,山大沟深,村民居住分散。每次进山,宁启水总爱背一个背篓。里面装的除了电工器具,还有为山上孤寡老人和困难群众免费捎带的生活必需品。农忙时节,背篓里还会多出化肥等生产资料。住在万佛山顶的盛庆全老人,一年难得下一次山,生活用品基本都是宁启水背上来的。“这些年多亏了启水。”老人满是感激。多年来,宁启水背送的物资累计5吨以上,用坏了8个背篓,穿坏了120多双鞋。
8、当宁启水在大山深处前行时,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灵山街道灵西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刘娟也在为社区里的大事小情操心着。被判刑和强制戒毒的社区居民张利绵刑满释放回到社区。但迎接他的却是亲戚、邻里和朋友的避之不及。父亲病故的打击,更让他不知如何面对生活。刘娟得知情况,多次主动与他联系,帮助他料理父亲后事,还给他介绍新工作。后来,张利绵被确诊为双肾坏死,又是刘娟垫付了7000多元医药费,还和丈夫、儿子轮流护理。“姐,没有你,我早不知死多少次了”张利绵眼含热泪地对刘娟说。要凝聚社区民心,唯有以心换心。福建省石狮市玉湖社区党委副书记、居委会副主任林丽娜通过走访了解到,对于社区许多家长来说,孩子下午放学时,他
9、们正忙于工作,分身乏术。该怎么帮助大家?早在20XX年,林丽娜就提出联合专业社工机构在社区试点开展“四点半课堂”放学后免费托管服务。为了进一步提高托管服务质量,林丽娜又积极推动在学校设立“四点半课堂”。“四点半课堂”是林丽娜扎根社区、为群众排忧解难的一个缩影。20多年来,她始终用爱心、耐心、恒心温暖着居民。“丽娜和我没有血缘关系,却比我的亲女儿还亲。”玉湖群众的评价,是她最珍视的回报。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先进事迹观后感心得篇二在社区这个大家庭里,总有这样一群人,无论大事小情,他们都要去管、都要去办。他们,就是扎根基层、默默耕耘的城乡社区工作者。近日,中宣部、民政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最美城乡社区工
10、作者”先进事迹。在他们心里,自己是居民群众的倾听者、守护者;在他们眼里,居民群众不是外人而是亲人。他们用数十年如一日的付出、奉献,把温暖播撒在社区每一个角落。用心用情播撒关爱在北京市顺义区空港街道吉祥花园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绳桂玲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号社区好闺女。社区里的独居老人容易忽视健康问题,绳桂玲每天不管多忙,都定好闹钟,按时给老人们打上一通电话,定期上门探望。独居老人邢阿姨,20XX年被查出患肺癌晚期,她不仅因治疗花光了本就不多的积蓄,之后更是因为病情严重,生活无法自理。得知这一情况后,绳桂玲立刻送邢阿姨去医院并主动垫付了挂号费、检查费。尽管绳桂玲自己家中也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需要
11、照顾,但邢阿姨住院期间,绳桂玲仍坚持每天为邢阿姨送饭送水。这一照顾,就是整整4个月。2019年,邢阿姨决定卖掉房子,搬去养老院生活。临走时,她拉着绳桂玲的手,激动地说:“你虽然不是我的亲生女儿,但是对我的爱却胜似亲生女儿。”共同播撒亲情的,还有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灵山街道灵西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刘娟。智力残疾女孩李丹出生后不久,父亲就离家出走,母女俩靠低保和捡破烂过日子。不幸的是,李丹19岁那年,妈妈突发脑出血去世,李丹成了孤儿。知道这一情况后,刘娟来到李丹面前说:“去我家吧,我做你的妈妈。”从这一天起,李丹有了新妈妈。一开始,刘娟的家人不理解她。刘娟说,“经历不幸、遭遇打击后,最需要有人拉
12、一把。我是社区的干部,社区群众也是我的亲人,我怎能不管呢?”听完以后,刘娟的家人深受触动,成为她的坚强后盾。“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要用责任与担当、温暖与友爱打开更多社区居民的心灵之窗。”刘娟说。离群众多近,对群众就有多亲凭着一双腿往返10多万公里山路,为山里老人背负运送八余吨物资,穿坏了上百双草鞋十多年来,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南宽坪镇安家门村党支部副书记、宽坪供电所安全监督员宁启水用一双“铁腿”,为山区群众送去了温暖。自1999年参加工作后,宁启水承担了商洛市4个条件最为艰苦且不通公路的山村的抄表、收费和线路维护等工作。486个用户散落在海拔1700多米的高山峡谷之间,最远的万佛山村,去一趟
13、来回近百公里。每次上山,山里人常用的背篓就没离开过宁启水的肩膀。背篓里除电工器具外,还有为困难群众捎带的油盐酱醋、大米、面粉等生活必需品。住在万佛山顶的盛庆全老人,一年难得下一次山,生活用品基本都是宁启水背上来的。盛庆全说:“这些年多亏了宁启水,他每次来都问我家里还需要什么。地里栽的菜秧子、吃饭用的油和盐,都是他给背上来的。”尽管很多人劝她离开,但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江门村村委会主任、80后女孩杨宁心里,自己已经越来越离不开江门村的土地:“每一天我都有被村民们需要的感觉。我为我的坚守感到自豪!”记得到村子后不久,杨宁发现许多留守儿童在村里无人管护,手脏脸脏,这既不卫生又不安全。
14、杨宁心中十分焦急。于是她筹划建成“留守儿童之家”,每天抽出时间,辅导孩子们学习、一起玩游戏、进行心理疏导,为留守儿童撑起了一个温暖的“家”。此外,杨宁还特别关爱特困户:贫困户梁海春因病瘫痪在床,家里有3个小孩读书,生活十分困难。杨宁连续6年资助孩子上学的全部费用;残疾老人潘健强卧病在床,无人照顾。杨宁便带他到医院看病,还专门到县城为他买来药品“能实实在在帮助到一个农村家庭,让我觉得工作很有意义。”别人眼中的“苦日子”,杨宁却格外珍惜。勇当带头人,甘当“忙碌人”多年来,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裴春亮始终致力于把当地的群众都带富。2005年,在外打拼20年、已小有名气的“农民
15、企业家”裴春亮,毅然回到家乡裴寨村。面对乡亲们渴望脱贫的眼神,他暗下决心,发出“乡亲不富誓不休”的誓言。裴春亮首先从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做起,捐资3000万元,无偿为全村村民建造新居,让全村153户595名群众住进了整洁美观、功能齐全的新房子。同时,他又带领党员群众兴建钢架地温大棚、玻璃日光温室等750余座,成立蔬菜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村民发展高效农业,使每亩土地年收益从五六百元增加到五六万元,有的甚至达到十多万元。裴春亮还创新电商扶贫方式、筹建电商扶贫大厦,推动3000家淘宝商户在裴寨落地生根,带动贫困户家家“网上淘金”、户户“线上脱贫”。从事社区工作6年多来,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瑞虹第一
16、社区党总支书记华磊,努力挥洒青春热血,当好服务社区的“忙碌人”。针对社区老人的不同文化需求,她挖掘有文艺特长的党员,组建十余支文体团队。团队活动丰富了社区文化,也让居民们走进了社区大家。为更好地丰富社区老人的精神生活,华磊动员社区达人黄阿姨担任组长,建立一支“快乐老宝贝”团队。黄阿姨带领“老宝贝”们每天两次定时定点开展健身活动。平时哪位老人没来锻炼,团队成员便会上门探望关心;较年轻的老人主动帮年长的老人带菜;成员们烹饪的美食都会一同分享。为满足社区中青年的需求,华磊又建立了社区足球队、羽毛球队、篮球队,又根据小朋友的需求建立亲子群,开展富有特色和针对性的活动。此外,作为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团队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城乡 社区 工作者 先进事迹 观后感 心得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3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