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言文复习第二讲.ppt
《高三文言文复习第二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文言文复习第二讲.ppt(9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2节文言虚词,一、考纲通览,把握考情,二、考点整合,知识储备,一、解释下面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而,.,.,.,.,.,.,.,.,.,2.何,.,.,.,.,.,3乎,.,.,.,.,.,.,.,.,4.乃,.,.,.,.,.,.,.,5其,.,.,.,.,.,.,.,.,.,.,.,.,6.且,11.也,.,.,.,.,.,.,.,14.于,.,.,.,.,.,.,.,.,.,.,15.与,.,.,.,.,.,.,.,.,.,16.则,.,.,.,.,.,.,.,17.者,.,.,.,.,.,.,.,18.之,.,.,.,.,.,.,.,.,莫言斩获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作家莫言荣获2012
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个获此殊荣的中国籍作家,获奖理由“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诺贝尔奖委员会成员、文学奖宣布者对记者说,当他电话告知莫言获奖消息时,莫言的反应是:he was overjoyed and scared.,可喜可贺中国文学沉寂的时间太长了完全好像处于一种黑暗状态其实中国文学已经达到一种很高境界完全是一种国际水平莫言的作品获此殊荣可以感奋中国可以点亮中国文学界可以擦亮中国读者的眼睛可以让全世界关注中国文学太有意义了,李白与韩荆州书,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
3、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皆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
4、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而君侯亦荐一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傥急难有用,敢效微躯。,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荛,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幸惟下流,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1)谈士:言谈之士。孔融与曹操论盛孝章书:“天下谈士,依以扬声。”(2)万户侯:食邑万户的封侯。唐朝封爵已无万户侯
5、之称,此处借指显贵。(3)景慕:敬仰爱慕。(4)周公:即姬旦,周文王子,周武王弟。因采邑在周(今陕西歧山县北),故称周公。(5)吐握:吐哺(口中所含食物)握发(头发)。周公自称“我一沐(洗头)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见史记鲁世家),后世因以“吐握”形容礼贤下士。(6)龙门:在今山西河津西北黄河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门。传说江海大鱼能上此门者即化为龙。东汉李膺有高名,当时士人有受其接待者,名为登龙门。(7)龙盘凤逸:喻贤人在野或屈居下位。(8)收名定价:获取美名,奠定声望。(9)君侯:对尊贵者的敬称。(10)毛遂:战国时赵国平原君食客。秦围邯郸,赵王使平原君求救于楚,毛
6、遂请求随同前往,自荐说:“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早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随从至楚,果然说服了楚王,使其同意发兵。平原君于是奉他为上客(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11)颖(yng):指锥芒。颖脱而出,喻才士若获得机会,必能充分显示其才能。(12)陇西:古郡名,始置于秦,治所在狄道(今甘肃临洮)。李白自称十六国时凉武昭王李暠之后,李暠为陇西人。(13)布衣:平民。(14)楚汉:当时李白安家于安陆(今属湖北),往来于襄阳、江夏等地。(15)干:干谒,对人有所求而请见。(16)诸侯:此指地方长官。(17)历:普遍。(18)抵:拜谒,进见。(19)卿相:指中央朝廷高级官员。(20)
7、畴曩(chu nng):往日。,(21)制作:指文章著述。(22)侔(mu):相等,齐同。东汉崔瑗张平子碑:“数术穷天地,制作侔造化。”(23)参,参与。(24)造化:自然的创造化育。(25)天人:天道和人道。南朝梁钟嵘诗品序:“文丽日月,学究天人。”(26)开张:开扩,舒展。(27)长揖:相见时拱手高举自上而下以为礼。(28)清谈:汉末魏晋以来,士人喜高谈阔论,或评议人物,或探究玄理,称为清谈。(29)倚马可待:喻文思敏捷。东晋时袁宏随同桓温北征,受命作露布文(檄文、捷书之类),他倚马前而作,手不辍笔,顷刻便成,而文极佳妙。(30)司命:原为神名,掌管人之寿命。此指判定文章优劣的权威。,(3
8、1)权:秤锤;衡:秤杆。此指品评人物的权威。(32)惜阶前盈尺之地:意即不在堂前接见我。(33)王子师:东汉王允字子师,灵帝时为豫州刺史(治所在沛国谯县,即今安徽亳县),征召荀爽(字慈明,汉末硕儒)、孔融(字文举,孔子之后,汉末名士)等为从事。全句原出西晋东海王司马越与江统书。(34)山涛:字巨源,西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为翼州(今河北高邑西南)刺史时,搜访贤才,甄拔隐屈。(35)侍中、尚书:中央政府官名。(36)严协律:名不详。协律,协律郎,属太常寺,掌校正律吕。秘书郎:属秘书省,掌管中央政府藏书。崔宗之:李白好友,开元中入仕,曾为起居郎、尚书礼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右司郎中等职,与孟浩然、杜
9、甫亦曾有交往。房习祖:不详。黎昕:曾为拾遗官,与王维有交往。许莹:不详。(37)抚躬:犹言抚膺、抚髀,表示慨叹。抚,拍。(38)推赤心于诸贤腹中:后汉书光武本纪:“萧王(刘秀)推赤心置人腹中。”(39)国士:国中杰出的人。(40)傥:同“倘”。,(41)且:提起连词。(42)谟猷(yu):谋画,谋略。(43)卷轴:古代帛书或纸书以轴卷束。(44)尘秽视听:请对方观看自己作品的谦语。(45)雕虫小技:西汉扬雄称作赋为“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见法言吾子)。虫书、刻符为当时学童所习书体,纤巧难工。此处是作者自谦之词。(46)刍荛(ch ro):割草为刍,打柴为荛,刍荛指草野之人。也是作者用以
10、谦称自己的作品。(47)闲轩:静室。(48)青萍:宝剑名。结绿:美玉名。薛:薛烛,古代善相剑者,见越绝书外传记宝剑。卞:卞和,古代善识玉者,见韩非子和氏。(49)惟:念。下流:指地位低的人。惟,一作“推”。(50)奖饰:奖励称誉。2,吕氏春秋,戎夷违齐如鲁,天大寒而后门。与弟子一人宿于郭外,寒愈甚,谓其弟子曰:“子与我衣,我活也,我与子衣,子活也,我国士也,为天下惜死,子不肖人也,不足爱也。子与我子之衣。”弟子曰:“夫不肖人也,又恶能与国士之衣哉?”戎夷叹息曰:“嗟呼!道其不济夫!”解衣与弟子,夜半而死。弟子遂活。,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时人见
11、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三、考向探究,题型归类,所谓文言虚词是指没有实在意义的词语,包括连词、介词、助词、副词、叹词、拟声词等。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是阅读文言文不可或缺的知识。综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从总体来说,着眼于应用,不直接考语法,题型都是客观选择题;为降低难度,同时也为了贴近中学教学实际,内容都是课内课外相结合,要求考生辨析加点虚词用法的异同。题型一课内例句型 考查四个文言虚词在不同语境中意义和用法上的异同,这是当前最常用的考查方式。一般是从选文中选出四个虚词分别跟中学课文中相同的虚词进行比较辨析,区分意义和用法上的异同。,典例剖析,(
12、2011年山东卷)(原文见前一节)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介词,在介词,和、同。B.连词,表修饰/连词,表承接。C.连词,表顺承,那么,就。D.助词,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结构助词“的”。【答案】C,通关金钥 1注重课本,系统积累。高考考试大纲要求掌握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可以说已把考试范围缩小到了极限。这样考生就更容易掌握这些常考虚词的各种意义和用法了。考生可以以列表的形式,把每一个虚词的词性,每种词性的不同意义和用法,都分条列出,并附上课文中学过的例句,熟记于心,从而准确解答虚词的意
13、义和用法类试题。2灵活记忆,熟悉语境。诚然,复习备考文言虚词要对课本中的典型语句有系统的积累,但这还不够,对于每个典型句子,考生都要结合其上下文,了解它的语言环境,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因为理解性的记忆不仅是牢固的,也是灵活的。在理解中记忆可以有效地提升辨析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3用法、意义,有主有从。比较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异同时,考生多习惯于注重意义而忽略用法,这样极易导致判断的失误。因为“意义”是现代人按现代汉语的习惯对其所作的解释,同一词语,可以有许多不同的翻译;而“用法”却不是这样,虚词在特定句子中的用法是有语法规则的,不可以乱用。文言虚词的“意义”是由“用法”产生的,所
14、以,考生在辨析其异同时,应该遵循“用法、意义,有主有从”的原则,这样才能化繁为简,作出准确无误的判断。4认定其一,代入定夺。此方法尤其适用于“课内课外,两相比照”的命题类型。考生如果对选自课文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能够认定其意义和用法,就可以把这种“意义和用法”代入相应的试题中的语句,如果能够使其语意通顺,则可以判定为两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反之,则不同。,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解析】A项,前一个“之”是代词,“它”;后一个“之”是助词,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项,两个“于”都是介词,“在”。C项,前一个“其
15、”是代词,“它的”;后一个“其”是副词,表示揣测,“大概”。D项,前一个“若”为动词,“如同,像”;后一个“若”为连词,“假如”。【答案】B,题型二课外例句型 在不同句子中考查比较辨析相同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异同,若是所选语句均出自所给定的文言阅读材料中,由于呈现给考生的文言语句均是陌生的,失去了平时中学教材中熟悉语句中相应的文言虚词固定的意义和用法的依托,无形中增加了考生阅读和比较辨析的难度,但解答此类题目的根基仍然是教材中所学到的重点文言虚词(考试大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常见意义和用法,只不过在此处需要考查灵活迁移和变通罢了。新课标区的广东省近几年一直坚持这种测试角度,2011年北京
16、卷也倾向于这种考法。,典例剖析,(2011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代词,翻译为“他的”;B.介词,凭借/连词,相当于“而”;C.代词,翻译为“他”;D.副词,翻译为“将要”。【答案】B,通关金钥 答题时,首先,看该虚词的词性,词性不同,用法肯定不同。其次,可根据虚词的不同位置,判断该词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往往处于不同位置上的虚词,其意义和用法也不相同。最后,可以先将试题中引自课本的文言虚词的含义译出,再将其代入选文中,就能判断其意义是否一致;同时,也可结合
17、选文上下文以及课文的上下文,来判断它们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所以熟悉课文非常重要,它可以使考生根据已知知识推出未知知识。高考试题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词性一般都相同,大多数虚词的位置也相同,只区分它们的意义和用法即可。因此,考生可以结合课文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推知试题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注】厮舆:泛指做粗活的仆役。,【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本题涉及的四个虚词在考试大纲规定必须掌握的常见文言虚词之列。B项,两个“之”词性相同,均为助词,但是前一个“之”相当于“的”,后一个“之”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两个“以”均为连词,表
18、目的,“来”。C项,两个“而”均为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却”。如荀子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中的“而”为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D项,两个“于”均为介词,“在”。【答案】B,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四、对点演练,考点突破,题组一课内训练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解析】D项,两个“其”都是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的、他们的”。A项,两个“而”都是连词,但前者表示递进关系,译为“并且、而且”;后者表目的,可不译。B项,两个“何”,前者为疑问代词,译为“什么”;后者为副词,用于句首或动词前,表疑问或反问,译为“为什么,怎么”。C项,两个“乎
19、”,前者为助词,用在语句中表示停顿,可不翻译;后者为介词,表地点,相当于“于”译为“在”。【答案】D,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解析】连词,和、同。A.介词,趁此;介词,因为。B.定语后置的标志,可不译;代词,用在时间词后面,表示“时候”。C.代词,这;动词,到去。【答案】D,3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解析】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A.兼词,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句末语气词,可不译。C.代词,你;如同,像。D.连词,表让步关系,译为“尚且,还”;副词,暂且,姑且。【答案】B,【解析】中“乃”均为副词,可译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言文 复习 第二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37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