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徐州)煤矿职业危害防治.ppt
《(.7徐州)煤矿职业危害防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徐州)煤矿职业危害防治.ppt(17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煤矿职业危害防治,马 骏国家安监总局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2011.7,国家安监总局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第一部分:煤矿职业病的防治 一、职业健康 二、职业病的概述 三、中国煤矿职业危害现状 四、主要原因分析及对策 五、职业病防治技术措施第二部分:企业职业危害防治的主要职责 一、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 二、煤矿职业危害防治规定的要求 三、职业危害的申报 四、煤矿粉尘危害的防治 五、尘肺病 六、煤矿噪声危害的防治 七、煤矿高温危害的防治 八、煤矿毒物危害的防治 九、煤矿职业危害事故认定与处理,工伤,一般疾病,工作相关疾病,职业病,二、职业病概述,职业病,职业危害因素,职业病概念广义狭义,诊断与治疗,健康监
2、护,个体防护,敏感人群,标准,毒性,检测,防治措施,种类分布,种类,(一)、职业病的概念,1、广义的概念: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这个概念是医学定义,职业病属于临床医学范畴。,2、职业病的狭义概念,由于社会保障的需要,每个国家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由国家和政府部门以法律法规形式规定了职业病范围,称为法定职业病,经确诊后,则享有政府规定的劳保待遇,即狭义的职业病。1957年规定14种法定职业病;1987年修订为9类99种;2002年的10大类职业病危害因素,115种职
3、业病.因此,法定职业病的德条件:第一、在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危害因素而引起;第二、列入国家规定的职业病范围;第三、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要形成劳动关系,个体劳动不纳入职业病管理的范围。,3、职业病的种类,1、职业中毒(55+其他)2、尘肺病(12+其他)3、生物因素引起感染(3种)4、物理因素,高温引起中暑,震动震动病、高气压、低气压(5种)5、放射性疾病(10+其他)6、职业性皮肤病(7+其他)7、职业性眼病(三种)8、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噪声、铬等)(3种)9、职业性肿瘤(8种)10、其他职业病(5种),(二)ILO建议的职业病名单,1.各种因素引起的疾病(1)化学因素引起的疾病40种+开放性条
4、款。(2)物理因素所致的疾病8种+开放性条款(3).生物因素所致的疾病9种+开放性条款,上述没有提到的任何其他化学因素暴露、并且不能排除劳动者的直接接触任何其他化学因素所致的疾病。,上述没有提到的任何其他物理因素暴露、并且不能排除劳动者的直接接触任何其他物理因素所致的疾病。,上述没有提到的任何其他生物因素暴露、并且不能排除劳动者的直接接触任何其他生物因素所致的疾病。,国家安监总局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2.靶器官、系统所致疾病(1)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11种(含COPD)+开放性条款(2)职业性皮肤病3种+在其他项下未包括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所致的皮肤病(3)职业性 肌肉-骨骼系统疾病7种+(4)
5、精神-行为障碍创伤后应急障碍+,上述没有提到的且不能排除劳动者的直接接触所致的其他任何呼吸疾病。,上述没有提到的且不能排除劳动者的直接接触所致的骨骼肌肉系统疾病。,上述没有提到的且不能排除劳动者的直接接触所致的精神-行为障碍。,国家安监总局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据调查,中国成年人精神障碍总现患率为17.5%,其中心境障碍6.1%,焦虑障碍5.6%,40岁及以上高于40岁以下.,国家安监总局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三违与心理状态相关”,事故可造成“心理障碍”,导致新的事故几率增大,3.职业性肿瘤21种+4.其他 矿工的眼球震颤,上述没有提到的其他因素引发的肿瘤,且工人接触该物质并与所患肿瘤直接联系的
6、,国家安监总局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顾主方提出的职业病名单准入条件,1.他们与特定的暴露或特定因素之间构成因果关系2.它们的发生与特定的工作环境和特定的职业有关3.它们发生在有关的人群中,其发病率 超过一般人的平均发病率4.要有科学依据,包括与暴露危害因素间的密切关系,在实验室、流行病学资料方面的一致性以及在所确定的疾病与暴露和可能性病因之间的关系。(前三条为ILO2002年194号所规定),(三)煤矿工人的职业病,尘肺,煤矿工人滑囊炎,噪声聋,手臂震动病,中毒,中暑,1.煤矿工人滑囊炎主要是由于长期暴露于温度骤变,高湿,阴暗潮湿和不良工作体位造成的。煤矿工人滑囊炎以井下工人为主,在井下工人中又
7、以辅助工人居多,如电工,水泵工,运输工等。,2、手臂震动病 是煤矿某些工种长期使用风钻掘进为主的职业病之一。3、噪声聋:主要见于露天开采的重型汽车驾驶员、井下开采的放炮工、噪声严重的机械操作工。如掘进机,皮带运输机,装载机等。4、氮氧化物中毒主要见于放炮工。,(四)、煤矿工人常见与工作有关疾病,煤矿工人由于长期暴露煤矿的职业危害,加之倒班,不良工作体位等影响。使得某些疾病的发病率在这些特殊人群中比一般人高,但又不能完全用职业危害造成的来解释。也就是说,其发病率比一般人群高,只有一部分与之也暴露因素有关,或者特定的职业暴露因素为疾病发生的辅助因素。,(1)、煤矿工人慢性支气管炎;(2)、煤矿工人
8、慢性胃炎(3)、煤矿工人腰背痛(4)、煤矿工人消化性溃疡(5)、煤矿工人慢性鼻炎(6)、煤矿工人风湿性关节炎(7)、井下工人钩虫病(8)、井下工人蛔虫病,6+8=14 尘肺?,三、煤矿职业危害现状,全国职业病发病情况每年发病均在1万以上,排在前三位的是尘肺、中毒和噪声聋。新中国成立以来至2010年底,新发职业病27240例,比去年增长 50.3%,尘肺23812例,比去年增长64.3%。前三位的是煤炭、有色金属和冶金行业。传统职业病为主,新的职业病不断出现。,国家安监总局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实际情况如何,?,据2005-2007年的抽样检查,国有重点煤矿企业尘肺病的检出率是6.1,地方矿的检出
9、率是6.72%,乡镇煤矿的检出率是8.54%.煤矿噪声性听力损害也非常严重,椐调查,在接噪的煤矿工人中,中度以上听力损伤的检出率是11.5%,噪声聋2.7%。,美国煤矿尘肺病检出率:19701973年为11%;19731978,为5.5%;1992-1996年为2.8%,1986年尘肺病普查,1.44%,按国家要求做,预计国有重点每年检出1.9万,地方国有1.4万,乡镇2.4万,共计5.6万,按目前体检率,预计国有每年检处1.1万,地方国有0.3万,乡镇0.2,共计1.6万,Trends in coal workers pneumoconiosis prevalence by tenure a
10、mong examinees employed at underground coal mines,U.S.National Coal Workers X-Ray Surveillance Program,1970-2006,Tenure(yrs):,Category 1/0+,In 10 years US Black Lung rates doubled,四、主要原因分析及对策,(一)我国煤矿整体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世界上主要产煤国家仍有较大差距,接尘人数较多,素质较低 小型煤矿数量仍占大多数(80%?);全国煤矿平均机械化开采程度64%;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矿工占了83%,高中以及高中以上
11、文化程度的占了27%,其中大专或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工人仅占5.4%。对策:整合、技改,培训,重点煤矿机械化程度达到80%以上,(二)我国煤矿的赋存条件多样性且差1.与美国澳大利亚等过比,我国的煤田地质构造复杂、煤层埋藏深,适宜露天开采的煤炭资源少。我国适合露天开采的储量仅占5%,美国60%,澳大利亚76%2.我国瓦斯矿比例高,均为有瓦斯涌出的矿井,国有重点煤矿高瓦斯占50%,呼尘比例高,二次扬尘问题3.防尘设备的使用受限,(三)职业危害防治技术急需提高(四)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体制机制有待创新,技术水平有待提升(五)专项经费缺乏保障,(六)诊断标准和健康监护的要求改变以及企业的重视程度较前增加
12、,1.体检率提高,尤其国有重点煤矿的体检率较2002年以前有了大幅度提高.,2.把退休人员也纳入健康监护的范围3.煤矿关闭,对小煤矿的人员的体检率提高4.诊断标准的改变,据某局调查,退休人员尘肺的检出率为是在职的2倍,(七)企业对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重视还须加强 1.机构、人员、制度、培训、保险 2.投入不足 3.监测率低,达标率低 4.体检率较 低(岗前、岗中、离岗、随访)5.个体防护 6.职业病诊断?覆盖面不够,”筛检”7.用工管理(乡镇煤矿等),职业性健康监护情况,国有重点煤矿大部分能定期组织接尘工人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但平均体检率只有57%左右。地方煤矿体检率仅30%左右,乡镇煤矿很少组
13、织工人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岗前、岗中、离岗检查率,农民工体检率低 大量职业病患者流入社会,报告病例数远低于实际数,重点煤矿企业粉尘检测率90%左右,合格率为75.28。地方国有煤矿企业统计,粉尘检测率90%左右87%,合格率达到83.55。乡镇煤矿企业粉尘检测率35%左右70.24。实际如何?,(八)监督监察协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九)法律法规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1.职业病防治法正在修订之中2.工伤保险有关法律法规3.标准的可行性较差,美国各种标准与我国标准比较,五、职业病防治措施,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三级预防措施,37,37,有毒有害作业企事业个体单位,有害因素,作业人群,识别,评价
14、,控制,一级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职业病与职业多发病,二级预防,三级预防,康复治疗,防治措施: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申报,建设项目卫生学评价,个体防护,健康教育培训,个人卫生,岗前检查等,主要技术措施,1、工程防护措施(三同时、预评价和效果评价)2、工作环境监护措施3、健康监护措施4、个体防护措施5、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管理培训措施。,39,可行性论证,初步设计,施工设计,竣工验收,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建设项目单位,职业危害防治专篇,(一)建设项目职业卫生预评价和职业病防护设施效果评价,新、改、扩、技术改造以及技术引进项
15、目,1.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目的(1)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2)其对工作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危害程度进行预测,(3)对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施的预期效果进行评价,(4)对存在的职业卫生问题提出有效的防护对策,最终做出客观、真实的预评价结论。,2、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的目的:(1)在竣工验收阶段对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及确定,(2)其对工作场所、劳动者健康的危害程度(3)及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最终作出客观、真实的验收评价结论。,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把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或消除在建设项目投入使用之前.核心:危害因素的识别,分析评价危害程度以及防护措施的评
16、价,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内容(一)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目的、依据;(二)建设项目概况;(三)对建设项目选址、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作业场所、从业人员健康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四)对拟采取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进行技术分析及评价;(五)确定职业病危害类别;(六)确定相应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七)评价报告结论。,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包括:1.可能产生放射性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2.可能产生在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044-85)中危害程度为“高度和极度危害”的化学物质的;3.可能产生含游离二氧化硅10%以上粉尘的;4.可能产生石棉纤维的;5.卫生部规定的其他应列入严重职业病危
17、害范围的。,1.选址;2.总体布局;3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4.建筑设计卫生要求;5.卫生工程技术防护设施的基本要求(防尘、防毒、防噪、防震动、防暑、防电离非电离辐射、防工频高压);6应急救援;7。个体防护;8。辅助卫生室设置情况;9职业卫生管理措施,3、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内容(1)建设项目概况;(2)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的依据、范围和内容;(3)试运行情况;(4)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及危害程度;(5)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运行及效果;(6)评价结论。,危害因素卫生标准达标否?健康监护结果分析,(二)、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1、危害因素检测概述2、化学物质的检测
18、3、粉尘检测4、噪声检测,1、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根据采样原因分为:评价监测:适用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预评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评价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等。日常监测:适用于对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进行的日常的定期监测。意义重大,监督监测:适用于职业卫生监督部门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时,对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进行的监测。事故性监测:适用于对工作场所发生职业危害事故时,进行的紧急采样监测。,根据采样方式分为:个体采样和定点采样根据采样时间分为:短时采样和长时间采样短时间采样(Short time sampling):指采样时间一般不超过15min的采样。长时间采样(Long
19、 time sampling):指采样时间一般在1h以上的采样。采样考虑的主要方面:采样器、采样时间、采样流量、采样点、采样频率、采样对象、采样时段等。,1.职业健康监护新概念,定义:以预防为目的,根据劳动者的职业接触史,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医学健康检查和健康相关资料的收集,连续性地监测劳动者的健康状态,分析劳动者健康变化与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并及时将结果报告给单位和劳动者,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保护劳动者健康.特点:不是一般查体,而是观察早期发现劳动者的健康变化与职业危害因素的关系,以便早期采取干预措施.,(三)健康监护,2、职业健康监护目的意义:,(1)早期发现职业病 职业健康损害
20、和 职业禁忌症患者;(2)跟踪观察职业病及职业健康损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分布情况;(3)评价职业健康损害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及危害程度;(4)识别新的职业危害因素和高危人群;(5)目标干预(包括改善作业条件对疑似职业病人的处置.(6)评价预防和干预措施的效果;(7)为制定或修订卫生政策和职业病防治对策服务.,(三)、健康监护,3.需要职业健康监护的因素界定,强制性:(1)该因素有确定的慢性毒性作用,能引起慢性职业病或慢性健康损害;(2)有确定的致癌性;(3)有明确的急性毒性,有明确职业禁忌症.推荐性:(1)对人的慢性毒性健康损害致癌性尚不肯定.(2)有动物试验和流行病学证据(3)有可靠的监护方
21、法.,只有急性健康影响的物质,或者是虽有慢性健康影响但没有可靠的监护方法的有害因素,不宜开展健康监护。在处理这部分有害因素时,主要考虑上岗前职业禁忌证的检查,同时加强应急健康检查。Users/a/Desktop/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简介.ht,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中详细列出了大量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职业健康监护内容,但有些企业普遍存在的却未纳入职业健康监护范围,如丙酮、三氯甲烷、三氯乙烷、乙醇、氯乙醇、沥青等。,4.职业健康监护人群的界定,(1)接触需要开展强制性健康监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群,都应接受职业健康监护;(2)接触需要开展推荐性健康监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群,原则上
22、应根据用人单位的安排接受健康监护;(3)虽不是直接从事接触需要开展职业健康监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但在工作中受到与直接接触人员同样的或几乎同样的接触,应视同职业性接触,需和直接接触人员一样接受健康监护;,5、职业健康监护种类,职业健康检查包括:(1)上岗(前)健康检查。(2)在岗期间定期健康检查(一般周期为1年)。(3)离岗时健康检查(4)应急医学检查(5)离岗后的随访医学检查(不是所有离岗后都需要)职业危害潜伏期长的职工需要追踪随访,上岗前健康检查:目的:发现职业禁忌症?包括(1)将从事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新录用人员:特殊:转岗休假再上岗(2)将从事有特殊健康要求作业前:驾驶电工高处,ILO不
23、能设置不必要的健康标准从而限制人们就业机会的平等和公平。,在岗定期健康检查:(1)定期健康检查目的:早期发现职业病病人或疑似病人或劳动者的健康异常改变;及时发现有职业禁忌症的劳动者;有利于评价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效果。(2)定期健康检查的周期:根据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性质、作业场所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目标疾病的潜伏期和防护措施等因素决定。,离岗时健康检查:(1)在岗期间开展定期健康监护的劳动者,在准备调离或脱离所从事的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前,应进行离岗时健康检查。目的是确定其在停止接触职业病危害时的健康状况。(2)如最后一次在岗期间的健康检查是在离岗前的3个月内,可视为离岗时检查。,离岗
24、后随访医学检查(1)如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具有慢性健康影响,或较长的潜伏期,在脱离接触后仍有可能发生职业病,需进行随访医学检查。(2)尘肺病患者离岗后需进行随访医学检查。(3)随访时间的长短应根据有害因素致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劳动者从事作业的时间长短、作业场所有害因素的浓度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6.健康监护的检查周期规定,健康监护关于随访周期的规定,7.职业健康检查的项目,包括常规医学检查项目和特殊医学检查项目。(1)必检项目(2)选检项目,8.职业健康检查报告,(1)总结报告:受检单位、应检人数、受检人数、检查时间和地点,发现的疑似职业病、职业禁忌证和其他疾病的人数和汇总名单、处理建议等
25、。(2)体检结果报告:对每个受检对象的体检表,应由主检医师审阅后填写体检结论并签名。体检发现有疑似职业病、职业禁忌证、需要复查者和有其他疾病的劳动者要出具体检结果报告,包括受检者姓名、性别、接触有害因素名称、检查异常所见、结论、建议等。(3)个体体检结论:根据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对劳动者个体的健康状况结论可分为5种:目前未见异常;复查;疑似职业病;职业禁忌证;其他疾病或异常.,9.职工健康监护档案,目 录1、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工人健康检查结果(附:工人上岗前、在岗、离岗时、应急职业健康检查表及年度职业性健康监护结果评价报告)2、职业病患者诊疗、康复和定期检查(附:职业病诊断证明书、职业病诊断鉴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徐州 煤矿 职业 危害 防治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35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