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人员培教训材.ppt
《预防接种人员培教训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接种人员培教训材.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预防接种人员培训教材,2,内容提要,一、为什么要办培训班?-有关法律法规二、相关名词概念三、现行国家免疫规化疫苗种类、预防疾病及免疫程序四、预防接种工作流程五、预防接种基本操作技术要点六、疫苗及冷链管理七、资料管理,3,一、有关法律法规-为什么要办培训班?(一),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 接种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件;(二)具有经过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三)具有符合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保管制度。,4,一、有关法律法规-为什么要办培训班?(二),河南
2、省预防接种单位管理规范(试行)第二章 接种单位的条件与职责 第三条:接种单位应具备如下基本条件:,(1)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2)具有经过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3)具有符合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规定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链管理制度;(4)预防接种门诊应当具备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条件,乡级以下应积极开展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工作。,5,一、有关法律法规-为什么要办培训班?(三),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 接种单位接种疫苗,应当遵守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和接种方案,并在其接种场所的显著位置
3、公示第一类疫苗的品种和接种方法。第二十五条 医疗卫生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当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情况。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应当了解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并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医疗卫生人员应当对符合接种条件的受种者实施接种,并依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的规定,填写并保存接种记录。对于因有接种禁忌而不能接种的受种者,医疗卫生人员应当对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提出医学建议。第二十六条 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在儿童出生后1个月内,其监护人应当到儿童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
4、的接种单位为其办理预防接种证。接种单位对儿童实施接种时,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并作好记录。儿童离开原居住地期间,由现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负责对其实施接种。,6,一、有关法律法规-为什么要办培训班?(四),河南省预防接种单位管理规范(试行)第四章 预防接种单位分类分级管理第八条:预防接种单位分为预防接种门诊、村级接种点、产科接种点、临时接种点四类,7,一、有关法律法规-为什么要办培训班?(五),河南省预防接种单位管理规范(试行)第二章 接种单位的条件与职责 第四条:预防接种单位的职责,(一)根据责任区域内预防接种工作需要,按照各项技术规范要求,具体实施预防接种工作;(二)制订第一类疫苗
5、、注射器使用计划和第二类疫苗购买计划。做好疫苗管理,保证正常的冷链运转;(三)按照要求定期上报第一类疫苗、注射器和第二类疫苗的使用情况;(四)按照有关规定为新生儿建立预防接种证(卡),及时发现和掌握流动儿童情况,按规定建立预防接种证(卡),并给予接种或补种;(五)开展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与监测;,8,一、有关法律法规-为什么要办培训班?(六),河南省预防接种单位管理规范(试行)(六)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对预防接种后的一般反应进行处理,协助上级处理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七)开展免疫预防及相关传染病防控的健康教育和咨询活动等;(八)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的接种单位负责信息管理系统的日常维
6、护和数据备份,确保系统和数据安全,未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的接种单位负责向乡级防保组织提交儿童预防接种登记资料;(九)收集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基础资料;(十)接受所在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乡级防保组织的业务管理与指导,协助完成上级安排的其他免疫规划工作;(十一)不承担常规预防接种任务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所),应重点配合辖区接种单位做好预防接种宣传、免疫规划目标儿童调查、接种通知、疫苗预防接种情况核对等有关公共卫生工作.,9,二、相关名词概念(一),预防接种 是指根据疾病预防控制规划,利用疫苗,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由合格的接种技术人员,给适宜的接种对象进行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以达到
7、预防和控制针对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目的。-规范疫苗 是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疫苗类预防性生物制品。-条例国家免疫规划 是指按照国家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称省)确定的疫苗品种、免疫程序或者接种方案,在人群中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以预防和控制特定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免疫程序:指对某一特定人群(如儿童)预防相应传染病需要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剂次、次序、剂量、部位及有关要求所作的具体规定。,10,二、相关名词概念(二),第一类疫苗 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
8、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接种单位:经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依照条例规定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以下称接种单位),承担预防接种工作。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指定接种单位时,应当明确其责任区域。冷链:是指为保证疫苗从疫苗生产企业到接种单位运转过程中的质量而装备的储存、运输冷藏设施、设备。条例 注:冷链设备、设施包括冷藏车、疫苗运输车、冷库、冰箱、冷藏箱、冷藏包、冰排及安置设备的房屋等。,11,二、相关名词概念(三),12,二、相关名词概念(四),常规接种:接种单位按照国家免疫规划和
9、当地预防接种工作计划定期为适龄人群提供的预防接种服务。承担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每年至少应提供12次接种服务。应急接种:在传染病流行开始或有流行趋势时,为控制疫情蔓延,对易感染人群开展的预防接种活动。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行政部门需要采取应急接种措施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和应急条例)的规定执行。-规范 群体性预防接种:是指在特定范围和时间对某种或者某些传染病的特定人群,有组织地集中实施预防接种的活动。-规范,13,二、相关名词概念(五),我国2012年消除麻疹目标:麻疹发病率小于1/100万(不包括输入病例),无本土麻疹病毒传播。措施:满8月龄或18月龄优
10、先接种含麻疹成份疫苗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AFP病例的诊断要点: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高危AFP病例:年龄小于5岁,接种OPV次数少于3次或服苗史不详、未采或未采集到合格大便标本的AFP病例;或临床怀疑为脊灰的病例。AFP病例不是一个单一的疾病种类,而是身体任何部位出现的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肉萎缩的一组征候群。,14,二、相关名词概念(六),一般反应:是指在免疫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主要有发热和局部红肿,同
11、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AEFI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生的可能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且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15,二、相关名词概念(七),下列情形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一)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接种后一般反应;(二)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三)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四)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
12、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五)受种者有疫苗说明书规定的接种禁忌,在接种前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未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受种者原有疾病急性复发或者病情加重;(六)因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心因性反应。,16,二、相关名词概念(八),疫苗损耗系数=疫苗使用人份数疫苗实际接种人份数疫苗和注射器损耗系数参考标准为:单人份疫苗1.05(脊灰糖丸1.1);2人份疫苗1.2;3人份疫苗1.5;4人份疫苗2.0;5人份疫苗2.5;注射器1.02。此系数仅作为参考,各地应根据本地实际,精确测算本地疫苗和注射器的损耗系数。,17,二、相关名词概念(九),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合格接种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预防接种 人员 教训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35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