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课程]走进信息技术新课程.ppt
《[其它课程]走进信息技术新课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其它课程]走进信息技术新课程.ppt(7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走进信息技术新课程,感悟新课程理念 了解新课程标准内容 实践新课程教学 关注教学评价 问题与困惑,研 讨 问 题,感悟新课程理念 了解新课程标准内容 实践新课程教学 关注教学评价 问题与困惑,研 讨 问 题,问题的提出,新课程改革理念,感悟新课程改革理念,课程标准与指导纲要的区别,1、变化与永恒,全球金融危机以色列进攻加沙,2、预言,1979年6月,中美两国曾派访问团互访小学教育,考察后:中国预言美国小学二年级学生大字不识一斗,加减法还在掰手指头,就整天奢谈发明创造。结论:再过20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赶上并超过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美国预言 中国的小学生在上课时喜欢把手端在胸前,中国的
2、学生喜欢早起。结论: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任何一个国家的同年级学生比较都是最好的。因此,再用20年时间,中国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必将把美国远远甩在后面。,30后中国科技的发展:,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情况(12人)2000年由著名数学家、拓扑学领域奠基人吴文俊院士,杂技水稻领域开创者袁隆平院士获得。2001 年由中国固体物理和半导体物理学家黄昆院士、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发明者王选院士获得。2002年由中国工程学院院士、中国巨型计算机之父金怡濂获得。2003年由中国地球环境科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刘东生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院士。2004年-空缺 2005年 吴孟超
3、肝脏外科学家吴孟超 叶笃正中国气象学家2006年 李振声 小麦遗传与远缘杂交育种研究 2007年 闵恩泽石油炼催化剂制造技术 吴征镒院士著名植物学家,30年后美国科技情况:在1979年到2007年的近30年间,美国共培育了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2002年 6人2003年 4人2004年 7人2005年 5人2006年 5人2007年 5人,3、给同学的一封信,亲爱的同学们:当你们看到这封信时,我已经在天上了,也许你们会说我很脆弱,也许你们会说我不坚强,那对于我已经不重要了。希望大家不要为我而伤心,你们应该为我笑一笑。我走了,走得很从容。我再不用受考试的压迫,是的再不用。我从心里祝愿你们考上一个
4、好学校,别让我影响你们,我会在天上保佑你们!其实是现行的应试教育害了我!我喜欢上学,但讨厌考试。我只是一个考试的牺牲品面已。班主任是个势利眼。我学习好时,他对我那么好。我的成绩下降了,他脸像一座长白山。就是他逼我走上了绝路。但这似乎不怪他,应试教育是以评分数评价学生和老师的,他也是身不由已。唉!真舍不得你们,离开这个缤纷的世界。但我已经下决心要走了,到一个没烦恼、没有忧伤的世界去。也许数月你就会忘记我,但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你们!希望在我生日-8月22日的时候,大家都考上一个满意的学校。你们在学校里为我唱一唱“Happy Birthday To You!”我在天堂里谢谢你们了!我永远爱你们!勿忘我
5、!,本次课程改革的目标和任务,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目标之一,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目标之二,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目标之三,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
6、学实践的功能。,目标之四,目标之五,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与归宿是学生学习权力的回归,是学生主体的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三个转变:政策层面:实现由精英主义教育向大众主义教育的转变,由中央集权的课程管理模式向“中央地方学校”三级管理模式的转变;课程层面:实现由科学中心主义向社会建构主义的转变;教学层面:实现由“灌输中心”向“对话中心”的转变。,课程改革所带来的转变,信息技术课程发展历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2003,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修订稿),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中学电子计算机
7、选修课教学纲要,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稿),1997,2000,1994,1984,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目标比较,计算机工具,信息文化,2003,1997,2000,1994,1984,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培养学生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初步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学要求比较,2000年大纲()文本的编辑。()其他对象的插入。()特殊效果的处理。()版式设计。,2003年课程标准 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处理多媒体信息,呈现主题,表达创意。,文字处理,课程标
8、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1),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2),感悟新课程理念 了解新课程标准内容 实践新课程教学 关注教学评价 问题与困惑,研 讨 问 题,课程标准主要内容,目标定位,课程结构,学业认定,课程安排,基本特性,技术领域目标定位,普通高中阶段的技术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着力发展学生以信息的交流与处理、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定位,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
9、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定位,(一)知识与技能 1 2 3(二)过程与方法 3 4 5 6 7 8(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9 10 11,培养目标,知识技能方面 理解、熟练操作、适应1.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利用常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2.能熟练地操作并应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初步形成自主学习新信息技术的能力。,培养目标,知识技能方面 理
10、解、熟练操作、适应1.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利用常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2.能熟练地操作并应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初步形成自主学习新信息技术的能力。,培养目标,过程与方法方面核心素养,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和熟练使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需要选择/使用信息技术,信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交流,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对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总结一般规律;进行技术创新,培养目标,过程与方法方面核心素养3、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
11、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4、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5、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6、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解决实际问题,辅助其他学科学习,创作信息作品。7、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8、能对自己和他人信息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把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权力还给学生重视信息需求分析,培养目标,过程与方法方面核心素养3、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
12、确定信息需求。4、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5、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6、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解决实际问题,辅助其他学科学习,创作信息作品。7、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8、能对自己和他人信息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多信息来源:通过调查、访谈、实地考察等获取第一手资料;强调通过图书、报刊、杂志、光盘、因特网等多信息来源获取资料;辩证分析通过因特网获取信息的优缺点。对信息来源进行比较分析。,培养目标,过程
13、与方法方面核心素养3、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4、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5、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6、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解决实际问题,辅助其他学科学习,创作信息作品。7、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8、能对自己和他人信息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使学生有机会根据具体需要,评价各种信息技术工具的适恰性,选择合适的工具或最佳的技术解决方案
14、。,培养目标,过程与方法方面核心素养3、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4、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5、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6、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解决实际问题,辅助其他学科学习,创作信息作品。7、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8、能对自己和他人信息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面向实际问题的信息技术应用。技术应用过程的规范性、计划性,例如,对软件工
15、程思想的体现。技术应用和作品制作的规划自主规划。,培养目标,过程与方法方面核心素养3、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4、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5、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6、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解决实际问题,辅助其他学科学习,创作信息作品。7、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8、能对自己和他人信息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根据计划呈现的信息和内容的
16、具体特点,针对不同受众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和恰当的信息发布方式。注意其中的信息伦理和有关规范。,培养目标,过程与方法方面核心素养3、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4、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5、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6、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解决实际问题,辅助其他学科学习,创作信息作品。7、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8、能对自己和他人信息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能归纳利
17、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评价技术优缺点技术创新,学生参与评价:参与制定评价标准;采用高针对性的评价标准;多评价主体:教师和学生合作讨论评价方式,共同评价作品,共同分析测验结果等。引导学生归纳有关原理、思想、方法分析技术缺陷或不足并提出改进方案,鼓励创新。,培养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9、体验信息技术蕴涵的文化内涵,形成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10、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11、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其它课程 其它 课程 走进 信息技术 新课程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34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