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课程]课标修订介绍.ppt
《[其它课程]课标修订介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其它课程]课标修订介绍.ppt(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习课程标准修订稿的体会,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 金新喜,2,思想上改理念效果上看行动,改 理 念,3,2007年4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正式启动,反复调查、分析、研究、讨论、修改,广泛地征求意见,2011年初形成送审稿报教育部,2011年上半年由教育部组织专家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根据征求的意见进一步修订,多次易稿,4,5,18782000年间教育部颁布的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义务教育阶段),1978年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试行草案)1988年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初审稿)1992年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试用)2000年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
2、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一、修订的背景和原则二、关于科学探究三、内容标准的具体变化四、典型问题的问与答,7,1.国家有关课程改革的方针、政策,尤其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对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2.调查、访谈及会议研讨得到的各类调研结果。3.国际比较结果。4.不同学科间的沟通。5.学生发展需求及时代进步趋势。,一、修订的背景和原则,老师们对内容标准之前的“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等反馈意见07年的大规模调查中,涉及29个省,调查对象2895人。有87.9%的老师认同“课程基本理念”有92.6%的老师认为“知识与技能”维度的课程目标较好有88.7
3、%的老师认为“过程与方法”维度的课程目标较好有83.8%的认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课程目标较好,一、修订的背景和原则,9,一、修订的背景和原则,10,老师们对“科学探究”的反馈意见,1.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11.2%的教师认为太高,50.2%认为较高,37.8%认为合适;2.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的语言描述”,17.5%的教师认为很清楚,54.6%的教师认为较清楚,23.7%的教师认为一般;,一、修订的背景和原则,11,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调查结果,一、修订的背景和原则,12,老师们对“科学内容”的反馈意见,1.教师对“科学内容”的整体感觉,51.5%的教师认为有难
4、度,45.4%认为难度适中。2.对于“物质”的要求,68.6%的教师认为适中,27.0%认为偏难;3.对于“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要求,64.3%的教师认为适中,28.0%认为偏难;4.对于“能量”的要求,64.8%的教师认为适中,28.1%认为偏难。,一、修订的背景和原则,13,老师们对“实施建议”的反馈意见,1.对于“教学建议”,77.6%的教师认为有利于拓展教师视野、转变观念、改进教学行为,64.1%认为有利于教师结合实际以及可利用的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6.9%认为有利于反映学生要求,调动学生学习兴趣,53.4%的认为能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改善学习方式,61.0%认为能发展学生的自
5、信心。2.对于“评价建议”,67.7%认为能引导教师真正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57.6%认为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47.1%认为能使教师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业成就,27.7%认为能使评价具有操作性。3.对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50.1%认为比较可行。,一、修订的背景和原则,老师们对“课标”整体的反馈意见,1.从总体看,一线老师对标准(实验稿)是认同的。2.老师们认同“课程基本理念”,建议调整个别表述;认同三维课程目标,建议更加具体;3.基本认同“科学探究”,希望能增加实例,略降要求;4.认同“科学内容”的设置,但又受累于考试评价;认可“教学建议”“课程资源开发建议”及“教材编写建议”,希望加强
6、评价建议的操作性等。,一、修订的背景和原则,1.坚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方向。继承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培养目标的核心内容 2.有利于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有利于学生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突出课程的基础性、时代性及应用性。4.继承标准(实验稿)的整体框架结构,增强标准的指导性、规范性、可操作性与可评价性。仔细推敲文字表述,进一步规范“内容标准”中的行为动词适当增加案例适当调整“实施建议”,一、修订的背景和原则,16,1.在“课程性质”中,分别从物理学所含内容、物理课程的功能、物理课程的实验特点以及物理课程与生产生活的联系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了初中物理的课程性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综合反映人类
7、在探索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等过程中的成果。物理学不仅含有人类探索大自然的知识成果,而且含有探索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修订的背景和原则,2.在“课程基本理念”中,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功能,突出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定位,将原课程理念“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调整为“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将“构建新的评价体系”调整为“注重评价改革导向,促进学生不断发展”。3.第二条(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
8、走向社会)、第三条(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第四条理念(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仍然继承实验稿的描述。,一、修订的背景和原则,18,实验稿,第一部分 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标准设计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一、科学探究 二、科学内容 主题一 物质 主题二 运动与相互作用 主题三 能量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教科书编写建议 三、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议 四、学生学习评价建议附录 标准中部分行为动词界定,第一部分 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 课
9、程目标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一、科学探究 二、科学内容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 附录1 学生必做实验说明 附录2 行为动词说明 附录3 科学探究实例,实验稿,19,二、关于科学探究,1.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调查结果,二、关于科学探究,21,2.问:关于科学探究,探究的能力目标是否偏高了?从国际比较看不高 横向学科看不高 从小学科学要求看不高 结论:主要是理解和作法不同而致。,二、关于科学探究,学生的科学探究跟科学工作者的科学探究在目的上有不同的地方,这就是学生的科学探究把提高能力作为重要目的,而不完全是探究的结果。
10、,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在科学探究中,教师不仅应关注让学生通过探究发现某些规律,而且应注重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探索兴趣,增进对探究本质的理解,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3.正认识确科学探究的目的,四、正确实施科学探究,二、关于科学探究,1992年教育部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试用)中在第五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中就明确规定“下表列出的是初中物理课程结束时应完成的教学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4.新课程明确把科学探究做为内容标准列出,24,在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第三部分指出,“内容标准由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两部分组成”课程标准着
11、重提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分别为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列出了具体的要求。,二、关于科学探究,4.新课程明确把科学探究做为内容标准列出,25,5.两个突出的矛盾,课堂时间少和探究过程多的矛盾学生“自主”和教师“指导”的矛盾解决办法:侧重部分要素,属于本课题侧重的能力目标,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独立完成;不属于本课题侧重的的过程,教师可以大胆指导。让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所侧重强化的要素上。一个课题究竟需要强化哪一个要素,应该根据探究课题的特征进行合理和全面规划。看起来一节课似乎只突出了某一两个要素,而实际上不同的课题分别突出了不同的要素,学生所得到的是深入和全面的
12、发展。,二、关于科学探究,26,新增课内科学探究的案例“探究电磁感应的条件”“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共同特点:教学中各个探究要素并不面面俱到,前者侧重于“提出问题”和“收集证据”,后者侧重“分析和论证”。,二、关于科学探究,6.为便于教师更好地实施科学探究,标准用实例消除教师的困惑,27,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案例评析,28,7.教学设计时应对科学探究的能力要求进行全面规划,进行实验、观察记录数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分析与论证: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猜想、设计实验: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发现问题: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二、关于科学探究,29,8.课内探究与课外探究
13、的不同特点,二、关于科学探究,30,三、内容标准的具体变化,1.物质,三、内容标准的具体变化,修订稿,实验稿,1.1.1 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列举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1.1.2 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1)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2)有评估某些物质对人和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意识。尝试与同学交流对当地环境资源利用的意见。(3)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4)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
14、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1.1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33,1.1.3 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有关现象。1.1.4 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5)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6)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修订稿,实验稿,1.1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1.3.1
15、 知道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1.3.2 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关注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新进展。1.3.3 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知道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关注探索宇宙的一些重大活动。1.3.4 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大致尺度。,(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2)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3)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修订稿,实验稿,1.3 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
16、35,1.2.1 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如弹性、硬度、磁性、导电性和导热性等,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物质的这些物理属性。1.2.2 知道质量的含义。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1.2.3 通过实验,理解密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1.2.4 了解人类关于物质属性的研究对日常生活和科技进步的影响。,(1)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2)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4)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
17、影响。,修订稿,实验稿,1.2 物质的属性,1.4.1 通过收集信息,了解一些新材料的特点及其应用。了解新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1.4.2 有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作为。,(1)初步了解半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2)初步了解超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超导体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3)初步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4)有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修订稿,实验稿,1.4 新材料及其应用,2.运动和相互作用,三、内容标准的具体变化,2.1.1 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
18、对性。2.1.2 通过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了解分子热运动的一些特点。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2.1.3 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1)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2)能从生活、自然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推测分子的热运动。初步认识宏观热现象和分子热运动的联系。(3)能用实验证实电磁相互作用。能举例说明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4)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修订稿,实验稿,2.1 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2.2.1 会根据日常经验估测时间和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2.2.2 用速度描述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其它课程 其它 课程 修订 介绍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34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