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考试]心理测量理论.ppt
《[其它考试]心理测量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其它考试]心理测量理论.ppt(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心理测量理论,朱淑英,绪论,一、心理测量的发展概况 1、心理测量的产生是社会的需求 2、心理测量起源于对个别差异的研究,测量的性质,测量(事物、数字、法则)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心理测量(行为、样本、标准化、常模)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观察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作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测量的要素:(1)参照点(计算的起点)A绝对零点 B相对零点(2)单位(单位和等单位)A确定意义 B相同价值。,测量量表 1、类别量表(命名量表)2、顺序量表(位次量表)3、等距量表 4、等比量表 5、四种量表的比较 6、心理测量的水平,四、心理
2、测试的性质1、间接性:外显行为-心理活动2、相对性:表明没有绝对的标准与零点3、客观性:即标准化 A、测试工具、测试环境标准化(刺激)B、评分、计分标准化(反应量化)C、分数转换和解释的标准化(结果推论),测试的实施 1、主试:知识结构、专业技能、职业道德 2、测试的选择:必须适合测量的目的、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3、测试前的准备:选择材料、熟悉指导语、把握程序 4、测试情景:指导语(主、被试)、时限、场地条件 5、被试:应试动机、测验焦虑、练习效应、反应定势、应试技巧,心理测验分类,一、按功能分类1、智力测验:2、特殊能力测验:音乐、绘画3、人格测验:、卡特尔、,二、按照测验材料性质1、文字
3、测验 2、操作测验三、严谨程度1、客观测验 2、投射测验四、按测验方式1、个别测验 2、团体测验五、按测验要求1、最高行为 2、典型行为,心理测验分类,投射测验举例,纠正错误的测验观,错误的测验观1、万能论2、无用论3、心理测验即智力测验,正确的测验观1、测验是一种研究方法 及辅助工具2、尚不完善,正确对待和使用心理测验,、测验使用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资格、慎重选择心理测验量表、与被试建立良好的协调关系、正确解释测验结果、注意测验的保密 6、实施者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对测验分数的解释、遗传特征已有经验和测验情景的综合判断、常模信度效度的结合、对来自不同心理测验的分数不能直接加以较,测验发展史,高
4、尔顿(19世纪80年代的10年)英国心理学家设计测量差异方法心理测验的开端,测验发展史,卡特尔(90年代的10年)美国心理学家第一次正式提出心理测验的术语,测验发展史,比奈(20世纪头10年)法国心理学家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比内 1905年量表(30道测试题目)1908年量表(59道测试题目)1911年量表(54道测试题目),优点:A、用年龄做准则 B、明确心理过程有高低级之分 C、测量的一般智力,不足:A、诊断高级心理过程题目不多 B、没有一定的测试手续,且解释出现相互矛盾 C、有些测试题目的位置不对,导致结果有时出 现错误,主要在低龄组和高龄组,二、我国心理测量的发展 1、起源早
5、2、二十世纪发展特点(本土化研究)三、心理测试的发展与运用 1、许多标准化测量的产生和使用 A、斯坦福比纳量表 B、非文字智力测试 C、特殊能力测试 D、人格测试 E、团体智力测试,测验发展史,小结:心理测量的发展归纳为两种分类:(1)A、从文字-非文字 B、从个别-团体 C、单一能力-多种能力、特殊能力 D、心理领域-教育领域 各个领域 E、成立专门机构:美国教育测验中心(ETS)、美国大学测验中心(ACT),测验发展史,(2)A、从生理测量-心理测量 B、简单-复杂 C、单一-多元 D、实验心理+心理测量-合并,测验发展史,测验的常模,常模团体(代表性)1、常模团体是由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人
6、所组成的一个群体。是提供比较的基础。2、条件:A、明确的界定(性质与特征)B、代表性样本(取样适当)C、样本的大小要适当,一般不少于30或100个。全国性常模2000-3000人。D、一定时空的产物。(常模需定期修改),3、取样 A、随机抽样 B、系统抽样 C、分组抽样 D、分层抽样4、常模分数与常模 A、常模分数:施测常模样本后将其原始分数按一定规则转换出来的导出分数。B、常模(区域常模、特殊常模),测验的常模,1、发展常模(发展顺序量表、智力年龄-年龄量表、年级当量-年级量表)2、百分位常模(百分等级、百分位数)3、标准分常模(标准分数Z=A+Bz)4、智商 A、比率智商:IQ=MA/CA
7、*100 B、离差智商:IQ=100+15(X-X)/SD,常模的类型,例:某儿童6岁组的题目全部通过,7岁组的题目通过4题,8岁组的题目通过3题,9岁组的题目通过2题,问该儿童的实际智商是多少?(注:1、每个年龄都有6个题目,答对每道题目得智龄2个月),解题:6(岁)+4*2(月)+3*2(月)+2*2(月)=6岁+18月=7岁6个月(计算中先计算出基础年龄,即全部题目都通过的那组题目所代表的年龄。其次,在所有更高年龄水平上通过 的的题目,用月份计。然后,基础年龄加上较高年龄水平的附加月份之和。),测量的信度,一、概念 亦称可靠性,指测量的一致性程度。同一被试在不同时间内用同一测试重复测量所
8、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二、信度系数 它指同一被试样本所得的两组资料的相关性程度。,三、信度类型 1、再测信度(重测信度)用同一种测验对同一组受试者,前后施测两次,根据两次测试分数计算其相关系数。它反映了测验分数的稳定程度,又称稳定性系数。优点:提供有关测验结果是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资料,可作为预受试者将来行为表现的依据。缺点:易受练习和记忆的影响及两次间隔时间的把握。,测量的信度,2、复本信度(A、B卷)根据一群受试者接受两个复本测量的得分计算的相关系数。所谓复本指两个等值但题目不同的测量。它反映的是测验在内容上的等值性,称为等值性系数。优点:可避免再测法的缺点,但所使用的必须是真正的复本。缺点
9、:受练习和记忆影响比较大,其次,了解解题原则,容易得到迁移。使用中要说明两次施测的相隔时间。,测量的信度,3、分半信度 将测验题目分成对等的两半,根据被试在这两半测验的分数,计算其相关系数,作为信度指标。亦称为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注意:关键是怎样安排一组解决同一问题或相关联的题目。,测量的信度,4、同质性信度 它指测验内部所有题目间的一致性。是指分数的一致性,而不是题目内容及形式的一致性。注意:在什么情况下考察题目的同质性取决于测量目的。5、评分者信度 即两位评分者按标准给分,然后根据每份测验的两个成绩分数计算相关。,测量的信度,几种心理测验的信度系数,四、影响信度因素。1、样本特征(样本异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其它考试 其它 考试 心理 测量 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34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