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ppt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唐莹莹,黄山市以学校为平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弘扬徽州文化,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普及徽剧、京剧、黄梅戏等传统戏曲,加强青少年素质教育,黄山市文化馆与黄山学校将在黄山学校小学三、五年级,开设戏曲培训班。黄山市文化馆协助黄山学校办好戏曲培训班,负责聘请徽剧、京剧、黄梅戏专家担任教师。首先从京徽剧、黄梅戏历史发展、戏曲唱腔、身段表演等基本知识进行授课。然后从毯子功、身段、表演、把子、唱腔等方面系统的进行培训,从中择优选出好苗子,根据不同的人才,排演出一些京徽剧、黄梅戏经典剧目。拟在2011年“六一”儿童节首次展演。近日,双方在黄山学校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和签字仪式。学
2、校已经把戏曲教学纳入正式的课程,这在黄山市还是首次。,南京白局进小学课堂“美丽秦淮是我的家”日前在南京秦淮区考棚小学音乐教室,学生们跟着南京白局老艺人徐春华一字一句学唱白局曲牌快梳妆的段子。这是南京白局首次进入小学生课堂。今后每个星期五,都将有一位白局老艺人来考棚小学给孩子们上课。据介绍,虽然白局已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如果后继乏人,这一在南京传承了600多年的地方戏种可能真的会失传。,河南中小学地方戏曲课受欢迎 从河南省教育厅获悉,教育部“全国十个省份将在中小学开设京剧课”的试点计划中虽没有将该省列入其中,但河南这个文化大省却利用本省地方戏曲的优势,把戏曲教育作为自己的音乐课程。
3、据省教育厅体卫处处长郭蔚蔚介绍,河南虽然暂时不开设京剧课,但早在2002年,该省在制订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实施方案时,就已经把豫剧作为一项内容编入方案,该省许多地方在音乐课教学中也已经把地方戏曲纳入了教学课程中。如今,郑州市文化路二小、郑州英协外国语小学等学校的豫剧课就很受孩子和家长的欢迎。,新华网北京3月2日电(记者廖翊、白瀛)“短短五六年间,我们初步建立了非遗四级保护名录,向联合国申报的非遗保护项目有28项,还有6项亟待保护的项目,这在世界都是领先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全国政协委员田青在本次两会召开之际接受记者专访,交谈的话题离不开“非遗”、“文化传承”、“软实力”“中华民族
4、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不管是精英阶层以文字传承的经史子集,还是民间口口相传的戏曲、民间故事、传统技艺等,都是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最基础的部分,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根系。”田青说,“保护非遗,看似保护昨天,面对历史,其实是为了更好地面对今天和未来,是为了让我们民族在现代化进程中不迷失自己。”“现代化的终点是什么?今天的中国人不能在现代化过程中一边跑,一边把口袋里的东西丢了,把我们传统的宝贝都丢了,等跑到了终点,发现赤裸裸什么都没有了。”田青长期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根据他的调研,上世纪80年代,山西尚有52个地方剧种,如今只剩下28种!,“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文化一体化,对非物
5、质文化遗产的生存造成极大的冲击。”田青认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务之急是保护和传承,而不是发展。他觉得日本非遗保护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他们曾尝试歌舞伎的歌剧化,但如今完全抛弃了遗产也要发展的观点,而将保护和发展当做是两条并行不悖的、两个同时存在的不同的领域。”田青表示,不久前,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义重大。他同时认为:“在非遗法的整体框架下,要完善细节,要建立退出机制,以正告对非遗重申报、轻保护的现象。”他指出,一些地方政府没有意识到保护“非遗”的长远意义,只是把“非遗”申报当成提高当地知名度、发展旅游的手段,申报一成功,根本不保护,甚至胡乱开发。“
6、进入国家非遗四级保护名录,不能是一劳永逸。必须建立相应的检查、退出机制。保护不力的,警告;出现比较大的问题,严重警告;对非遗破坏、滥用的,除名。”田青告诉记者,这是他在本次大会上提案的主要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项相对费时、费力、艰苦的工作,资金投入后不能很快看到成果,又不会产生很大的轰动效应。因此,在追求经济增长率的理念下,一些地方领导没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及其抢救和申报工作给予足够重视。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依托于人存在的,而大多数传承人年事已高,而又后继乏人,“人死艺亡”会造成中华文化遗产无法弥补的损失。要健全机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到政府各级领导责任制,设立专项保护资金
7、,纳入到政府财政预算。建立传承人数据库,在社会地位、经济保障、专业技术资格等方面给予传承人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此外,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公共领域中不断被边缘化,对其传承保护多只局限于案头书斋,只注重文本体系的编写。因此,要培植和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共性文化空间,让民众通过各种实践、表演、技能表现等形式,共同寻找一种认同感、历史感和归属感的地方。,据统计,20世纪我国有地方戏360多种,目前除有60到80个生存状况尚好外,其他剧种多数已经消亡。山西省20世纪80年代有地方剧种52个,现在仅剩28个;安徽省的地方剧种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27个衰减到现在的7个,当时34个专业庐剧团也锐减到现在的2个
8、。目前,一些老艺术家相继退休和逝去,造成很多优秀剧目随之断根,无法复排。一些青年演员月收入只有几百元,难以养家糊口,普遍情绪低落,纷纷改行或在外兼职。很多剧团青黄不接,行当不齐,人才断层。每一个剧种都是地域文化与民俗精神的结合体,无不浸润着各自的审美情趣。地方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应关注地方戏人才的培养,有条件的省市,可以依托地方综合性大学或艺术院校,培养地方戏人才。对目前仍有传统剧目片段留存的濒危剧种,可以与博物馆结合,抓紧录音、录像。加强地方戏的舆论宣传,媒体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全国人大代表柯军:创建多功能活体昆剧博物馆 2001年中国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
9、表作”,而创建具有非物质特色的多功能活体昆剧博物馆,是建设昆剧生态区的有效途径。新型昆剧博物馆是昆剧表演院团和昆剧博物馆的综合体,是一所兼容收藏、文物陈列、表演陈列、艺术传承、创作、教育、学术研究等多种特有功能的、可流动的活体博物馆。在这所昆剧博物馆里,应建有厅堂红氍毹、各类仿古戏台、水上戏船、现代化剧场等,并上演各种时期的传统剧目。博物馆既可以邀请海内最著名的昆剧表演艺术家来馆加盟,又可以派遣演出分队携带文物复制品在各地巡展巡演,形成一个流动的博物馆。戏校毕业生进院团后必须在老演员较长时间的帮带下才能独立创作和不断积累,要让活体昆剧博物馆成为青年演员学习历史、继承艺术的第二母校。,(一)在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质文化 遗产 传承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34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