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家校共育的思考.docx
《新时代背景下家校共育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代背景下家校共育的思考.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时代背景下家校共育的思考一、引言:近年来,网络上关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问题的讨论愈发热烈。一部分人认为“学校应该承担起教育孩子的所有责任,学校教育质量的好坏是影响孩子学习好坏的决定性因素”;另一部分人认为“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不仅在行为举止、思想涵养上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应该在孩子放学后承担起监管作业完成和学习习惯养成的责任”。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毋庸置疑,新时代背景下,家校共育才是实现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二、家校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一
2、)学校教育家庭化学校教育家庭化,表现为家庭对学校教育的“依附”,即认为家庭只负责“养”的责任,而将“教”的责任推卸给学校,致使学校不仅要负担校园教学职责,也要负担起家庭教育的部分责任。如存在家庭教育责任转移给学校和教师的现象:不少父母或将孩子送入寄宿制学校;或虽租赁房屋甚至搬家参与学生陪读,却从未真正做到“陪读,仅提供物质保障,但缺少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家校教育的“校园全制化”,致使学生的家庭教育缺位,学校单方面承担起学生教育的责任,教育效果不佳。(二)家庭教育学校化家庭教育学校化,表现为在家庭教育中,学生又重复地接受了学校形式的教育,如家长为孩子额外购买习题,进行大量地刷题;利用休息时间参加学
3、科的课外辅导班等等。在国家大力实施“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家庭教育学校化带来的负面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并且危害极大。第一,它严重地模糊了家庭与学校教育的界限,破坏了两者之间的均衡性,导致亲子关系疏远,亲子教育缺失,造成了学生所受教育的“畸形化”,使学生在“学做人”方面存在严重的缺陷。第二,它带来了严重的教育负效应:传授知识重复、超前或者错误,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第三,家庭教育学校化还造成了教育成本的提高,人力、物力的浪费,当家庭成为“第二学校”,它自身的功能也将被大大弱化。三、家校教育功能“错位”的成因我在担任班主任期间,通过与学生、家长、同事的交流,曾对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时代背景 下家 校共育 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32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