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设计:景观的科学与艺术 培训材料.docx
《土地的设计:景观的科学与艺术 培训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的设计:景观的科学与艺术 培训材料.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土地的设计:景观的科学与艺术一、关于景观二、关于景观设计学三、景观设计师与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一、关于景观谢谢这位年轻的主席,这个活动非常好。首先,这是个迎新的报告,是一个面对全校所有专业的学生的。所以我今天准备的报告也是面对全校所有专业的,专业性不是特别强,更何况我们每天都和这个主题发生关系。这个题目关于人和土地的关系,关于你的生活所赖以生存的这片土地的。你的生活有没有意义,你的生活是不是充实,首先取决于你与脚下这片土地的关系。所以这个报告的题目叫做“土地的设计:景观的科学与艺术”。大家肯定都想知道景观是个什么东西,所以我先问一下在场的同学,前排的这位女生,请问你所理解的景观是什么东西?我是学
2、法律的,我觉得景观应该是部分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结合在起的给人的种感受。这位男同学呢?我认为我能看见的东西都是景观。最后再问一下这位同学?我是城环系的,我认为你所看到的都是景观,个人的理解不同,看到的景观也就不同,得到的感觉也不同。很好,解释了景观的部分含义。我和许多人的感觉一样,觉得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东西,包括北大,让你感到很失望。这景观怎么会搞成这样,好像不是我想象中那富有诗情画意,陶渊明式的,浪漫的欧洲十七、十八世纪风景画里的东西。那我今天首先要讲的就是一个景观实际上反映了一个民族基本素养和基本的价值观的问题。我们看到街上的景观就是现代人的价值观、审美观和趣味,只有这样的价值观才会造成街上
3、这种不让人满意的东西。在讲景观的含义和景观设计之前,我想先讲讲我们看到的东西中让人心痛的面,第个就是那哭泣的母亲河,下面是我最近写的一段关于母亲河的祭文:南方的河,北方的河,都是我的母亲河,可是她们都在哭泣:我那残酷的儿女们啊,为什么要用道道高坝捆绑我那柔弱的躯体,将我肢解,令我断流?你可知,流动是我的天性,连续是我的生命。从雪山高原,到林莽峡谷,从平原阡陌,到湖沼海滩,我将氧气、矿物营养分配给千万生命。因为我的流动和连续,才有爱“跳龙门”的鲤鱼和其它逆水而上,在她们认为合适的上游溪谷或静湖中产卵繁殖,再让她们的后代顺流而下,在营养更丰富的下游成长生活。正是因为我的流动和连续,多姿多彩的植物得
4、以传播到广阔地域,随处而安、生长繁衍。我的连续也使众多野生动物的迁徙成为可能。我本是大地机体上惟一的连续体,我之于生命的地球,正如血脉之于生命的人类。也因为我的流动和连续,才使你有一个美丽的童年、美丽的梦,使城市有了一挂美丽的项链。我那无知的儿女们啊,为什么要残忍地将我裁弯取直,再用钢筋水泥捆裹我本来自然而优美的肌体,令我窒息,如同僵尸。我曾经有浅滩深潭,如音弦响着动人的音乐;春汛到时,我让洪水缓缓流过,积蓄丰盛的地下水库;秋旱来临,我释放不尽的涌泉,让生命延续;我曾经有鲜嫩的水草在丰腴的肌肤上舞动,庇护着大小游鱼,潜伏着河蚌泥瞰;我曾经有慈菇和芦苇,在幽凹处快乐地生长,青蛙和吃鱼唱着黎明与日
5、暮的歌;我曾经有磐石兀立在那显凸处,石缝中长着深情而不惧贫瘠的芒草,向濯足的路人诉说春天的丰润与秋天的萧瑟。好大的浓阴啊,那是身边的乌柏与河柳的投影,阴凉中的有双双鲫鱼共享自由与欢乐。我那卑俗的儿女们啊,你们嫌我草灌丛生,包容泥土与生命万物,可那何尝不是我的美德?你们嫌我曲折蜿蜒,自然朴素,可那何尝不是诗的泉流、画的本源?你们认贼为父,让生硬的水泥和花岗岩,奸淫我那纯洁的躯体;你们浮华虚伪,让意大利的瓷砖、荷兰的花卉和美利坚的草坪,装饰我的玉体,却剥去了庇护与滋润我的乡土草木,令我面目全非,那何尝不是罪孽?南方的人啊,北方的人,你们曾经向我排泄着污秽和浊流,而今却拿我开刀整治,举着“泻洪”的利
6、刀,开着“清污”的铲车,可曾记得我是你的母亲河?我们现在从图片上看到的北京那美丽的清河,这是以前的清河,可为什么现在搞成这样子呢?这就是某些人的价值观在作怪,是价值观导致了你对待环境的措施,从而造成了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这是你们所看到的也是确实发生的,所以说又回到了景观的含义,到底什么是景观,要怎么来理解景观。这绝对不是个东西的表象,要看到东西背后还有更多层次的东西。那我们今天要讲的景观从五个层次来理解:第一个层次,景观是画,它是艺术,是美的东西。人们把他所看到的最美的景象通过艺术的手法表现出来,这是景观最早的含义。在西方,景观的画的含义最早来源于荷兰的风景画,后来又传到英国。它是描绘景色的,
7、是当个人站在远处看景色时的那种感受,然后把这种感受画下来,所以画永远不是实景,画是加上了人的审美态度之后再表现出来的。景观的概念最早的来源是画,幅风景画,它是有画框的,这画框是人给限定的,是人通过审美的趣味提炼出来的。景观开始就是视觉审美的含义。但人的审美趣味是随着社会发展,随着经济地位变化而不断变化的,所以人所了解的景色也是不断变化的。在作为画之前,景观作为一个词最早出现在希伯来文的旧约圣经中,是用来描写耶路撒冷皇城景象的,是一个牧羊人站在一个荒凉的山冈上,看到一片绿洲,这个绿洲中有宏宇大厘,有庙宇宫殿,这些是他作为美景来描述的景观是一个城市。所以,在农业时代人民想象的美景是一个城市,这种观
8、念一直延续到工业时代。这就是为什么会造就纽约这样的城市。把景观作为城市发展的极致,把城市当作理想,一直发展下去,才会导致纽约这样大都市的出现。现在我们中国人理解的景观也基本停留在农业时代的城市理想,所以你才会看到深圳的高楼大厘,才会看到浦东的高楼大厘,才会用同样的理想来建设北京的城市。这就是农民在描绘着未来的场景。但这种趣味是不长久的,所以到r工业时代末期以后,由于大量的工人拥到纽约城市中来,纽约的钢筋水泥丛林不再适合人居住,系列城市病出现。他们发现他们追求的城市景观原来不适合人的生存和居住,高楼大厦太危险了(世贸大度的悲剧就是很好的说明),景观的理想发生了改变,他们不再想用以前当农民或牧民时
9、候眼中的城市模样来造景观。这种对城市景观的否定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个是逃离城市,建立国家公园、自然公园,另个是把自然引到城市中来。为什么国家公园会在美国出现?国家公园甚至有上万平方公里的范围之大,大量的自然地,这是由于纽约人的理想景观开始转向自然地,所以才会把自然地保护起来,作为他们休闲度假的地方,所以才出现了黄石公园、红杉树公园等。这是否定城市的一种途径一一逃离城市,逃到荒野之中一一这时,人们对景观的概念发生了次深刻的变化,把自然当作美而不是把城市当作美。除了离开城市走向自然外,要摆脱拥挤的城市还有第二条途径,那就是把自然引到城市中来。最早的实践就是把公园建到城市中去,这就是纽约的中央公园,
10、300多公顷,那是在城市中心的一个非常大的地方。从此出现了美国的城市公园运动。但是人们很快就发现,逃跑不是办法。因为,二战以后,汽车在美国很快普及,所以汽车就拉着城市跟着人跑到郊外去了,人越想离开城市,这个城市就越跟着人和汽车跑,这就出现了郊区的城市化。整个美国都出现了这样的城市,大量的土地盖了房子,把自然地变成建筑,把环境变得更糟糕了,特别是六七十年代以后,人们就发现,以前想象的田园城市实际上并没有实现,因为当时的人想用铁路把中心城市和郊区的花园城市连接在起,但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铁路被高速公路取代了,火车被汽车取代了,汽车公司为了推销汽车而拆掉铁路,结果每家都有至少一辆汽车,最后导致
11、每一寸土地都变成城市。这就是由于人类想象中的理想景观概念的变化导致城市的变化。这是关于景观作为视觉美的含义的理解。景观的第二个含义是栖息地的概念,是居住的地方。它是内在人的生活的体验,是和你发生关系的地方,哪怕是株草、一条河流还是村庄旁的一棵大树。皖南的民居充满诗情画意,非常漂亮,那是由于居住在那方土地上的人形成了人和人的和谐关系、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人要从自然中获取资源,获取庇护、灵感以及人生活所需要的切东西,所以说景观就是人和人、人和自然的关系在大地上的烙樱你看,中东地区耶路撒冷有基督教、犹太教,还有伊斯兰教,从城市的景观你就可以看出这个城市总是有纷争的,反映了人和人关系的不和谐。这个是丽
12、江的画面,不要小看这条河流,当她穿过你门前的时候,你可在门前的石埠上洗涮,人和自然发生了关系。你看到的石埠,实际上在告诉你人是需要水的,需要和水亲近的,这就是人和自然之间非常友善和谐的关系。如果是不和谐的关系,比如说你现在去看长江、黄河、钱塘江,那钱塘江大坝筑到5米高,有些地方有10米高,这是人和自然的敌对关系的反映,而没有把自然当作你的家人来对待,把自然排除在外,这就是人和自然关系的不和谐。那么人和人的关系呢?当年柏林墙没推倒时反映了人和人关系的不和谐,现在以色列边界立起铁丝网也反映了人和人关系的不和谐。当年香港没回归之前我去看过香港和大陆的边界上有一道断面是倒L形的铁丝网,它对着中国大陆边
13、外翻,这就说明当年大部分人从大陆跑到香港去而不是从香港跑到大陆的。这样大于90度的角使人很难爬过去,这也反映了人跟人关系的不和谐。这种边界被称作政治景观。所以当你看到景观的时候,看到任何景观中任何种元素的时候,它实际上都在讲述人和人、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不是和谐。景观的第三层含义是系统的概念,它是个具有结构和功能的系统,它不是感性的东西。在这个层次上,它与人的情感是没有关系的,而是外在于人的情感的东西。但是作为一个系统,人是更客观地站在一个与之完全没有关系的角度去研究景观,所以景观就变成科学的研究对象。块土地,当你和它没有关系时,那你的研究是科学家的研究。但如果你居住在这片土地上,再去研究它,就不
14、是科学家的研究态度了,因为这块土地已经和你的切身利益发生关系了,就不是科学了。一块土地有动物的栖息地,有动物的迁移通道,等等,都需要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生态的、地理的、生物的方法来观察、模拟,来了解这个景观的系统。景观的第四层概念是符号,个有含义的符号。我们看到的所有东西都要想象它背后的东西。景观是关于自然与人类历史的书。还是回到皖南,这是皖南民居,这条路,这个亭子,这条河流和后面的牌坊群,它们都在讲述着今天和昨天的故事,它们都是有含义的。比如说这个亭子,当地叫做水口亭,在村庄的水口,这就说明人们对待自然的态度,这个地方很关键,对于当地人的生老病死很有价值,这个亭子就告诉你这块地是神圣的。又比
15、如说,这个牌坊叫贞节牌坊,那个叫忠孝或仁义牌坊等等。贞节牌坊讲的就是个少妇在她丈夫死后就未再改嫁,这种对贞节的树碑立传就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价值观。后面的那个牌坊是歌颂孝道的,讲的是一个儿子当他的父母还活着的时候是不离开家的,这就是一种价值观。再看看华北平原上,这些是我在华北平原上看到的景观,哪怕是一条浅沟,哪怕是个土堆,都在讲述着历史。这曾经是一道城墙,这曾经是一个烽火台,下面曾经是金戈铁马,烽火燎原,这些现在看来都不起眼的留在土地上的痕迹,都在讲述着非常生动壮阔的故事。这又有一个关于土地的故事,北方地区有百年的古道走成河的说法,一条走了两千多年的路,变成了河,那么这条河就不只是河,它是古代赵武
16、灵王攻打秦国时用过的古道,千军万马曾从这走过。所以个浅浅的古道或浅沟,充满了含义。所以,景观是有含义的符号,需要我们去读。在很大程度上,我们最早的文字也来源于景观。山的象形字直接来源于山,水的象形字直接来源于水。我前不久到云南丽江去,纳西族文字中水的写法和汉族的是不样的,汉字的水是在条曲线两侧各有两点,而纳西族文字中的水则是在这条曲线的端点还有个圈。我的理解是:因为纳西族居住在云南高原上,那里水的形态跟长江和黄河是不一样的:玉龙雪山融化后的雪水流下来,在河里你看不到水,水都渗到河滩底下去了,然后水经过河滩在十几里外的地方又冒出来,这个水就叫潭,有黑龙潭或白龙潭。这些水你是看得见它从哪里来的,是
17、有源头的。但是我们的长江或黄河一带早期居民看到的水是没有源头的,虽然说源头在昆仑山,但当时谁也没到过昆仑山。这就是景观的不同导致描述的文字的不样,所以我们的语言也是从景观来的。所谓河出图,洛出书,实际上是说我们的古代文字是因为阅读了黄河、洛河,阅读了来之水中的龟背的纹理来解读、预测事物的变化。这些都是符号,都在讲述着故事,兴的故事,亡的故事。所以说当你看到景观和景观中的元素的时候,哪怕是一棵树,也要认真地阅读它、理解它。比如说,这棵树长弯了,为什么长弯了,因为风的力量的不均衡,或者因为阳光照射的不均衡;如果这棵树上布满了伤痕,为什么有伤痕,它在讲述曾经被火烧了或是什么。所以到了颐和园去,你可以
18、看到那柏树都是伤痕累累的,靠房屋的侧,许多古柏都是没有皮的,为什么?都是给八国联军烧的,所以没有皮了。这些树讲述了历史,充满了含义。景观的第五个含义,是关于土地之神的。我们都知道宗教的神,神的概念本质上就是精神寄托。那么人对景观的寄托就使景观有了神性。当一个信徒步叩从西藏的边缘爬到拉萨,他可以叩一年的长头,这就使土地一一拉萨那块土地一一变成了神。当他走到了一个交叉路口的时候,那会有堆石头,这堆石头是玛尼堆,它寄托了人的希望,寄托了人的信仰,这堆石头也是神。哪怕是普通的山,普通的地形,也是神圣的。中国古代有一个模式,被用来神化大地,叫风水模式: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看看北京的山水,北边
19、的军都山脉就是玄武,因为明代十三陵的缘故,叫万寿山,它是有了神性的山。也因为明代十三陵的缘故,把西边的山叫做青龙山,白虎是西边的山。中国古代所有的城市或建筑选址都是在这模式基础上进行的,所以说用这种模式把整个大地都神化了,没有一个山脉不属于某一家或某个州府的神。所以你动土的时候,先要研究一下这座山是归哪个神管辖的。唐僧取经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唐僧带了三个徒弟,其中的孙悟空本领高超,但他每到个地方,都要把土地爷叫出来。土地爷是什么?土地爷就是土地之神。问问他这里有没有妖怪?是好妖怪还是坏妖怪?然后他就知道,如何对待这块地方,如何施展他的法术。这就是当地的神,说穿了就是当地的自然和人文精神。地方之神
20、究竟是什么呢?那就是你必须服从的、你必须遵从的外在力量。不管你是科学家或者宗教人士,不管是搞法律或是搞经营的,你都得服从,否则你就要吃亏,就会被这神圣的力量摧毁。这种神圣的力量来源于什么?来源于人永远战胜不了的自然力。前年我坐飞机从成都到西藏的昌都,飞机只飞了四十分钟就到达了目的地,但是就当飞机快到机场时,就当连跑道都看到了的那一刻,突然片云飞过来,飞机就降不下来了,不敢下降。而且这个时间段过去之后,就再也不会有更好的天气了,因为在高原上只有上午这几个小时允许飞机降落。飞机转了圈只得又回来到了成都。已经到了,你还降不下去,又回来了。在成都待了两天,又坐飞机去,结果到那儿又片云过来,还是没降下去
21、。这就是土地的力量,你永远战胜不了自然,再好的飞机也很难下降,你要降下去就很危险。所以说西藏这个地方为什么很具有灵性?为什么这么神圣?为什么让人感到敬畏,感到神秘?就是因为那里的自然力太强大了,人力不能战胜它。那么,如果你遵从这种自然力,认同它,服从它,归属于它,那你就会很幸福,充满欢乐,这就是人对土地的依赖。在拉斯维加斯的一个大赌场里养了两只白老虎,供人参观。这个白老虎养在非常壮丽的宫殿里,外面是镭金的玻璃,地下铺着花岗岩、大理石,里面有个皇帝才能坐的那种镀金的汉白玉宝座,有喷泉,有非常华贵的装饰。但是每次去看,这老虎都是病怏怏的,像个病猫样趴在那儿。学生物的知道,虎是猫科动物,所以当虎没有
22、虎威的时候,它就变成猫了。它没有神气,是病态。这就是不属于它的自己了,不能够使它认同这个环境,它就失去了它的个性、天性,失去了它作为老虎的那种威风。老虎只有在丛林中飞奔、在悬崖上咆哮,在那才是虎。人也是这样。你可以看到北京新建的别墅,有多少像宫殿一样,看看北京城里住宅销售的广告,有多少在宣传这是凡尔赛宫、那是丹枫白露。这就是种病态,病态的心理在引导大众的居住模式,导致病态的价值观、病态的生活方式。如果让人真的居住在那儿,人是要失去人性,失去天性的。所以说我们需要个符合人性的生活空间。我并不是说要让你生活在太行山区,而是说除了生活在城市的优质的物质环境之外,你也要有种对土地的归属和认同。这种认同
23、我是非常有体会的。当年我刚刚从农村考上大学的时候,我母亲就从我们家里的风水林里挖了i包土给我,用红纸包起来,我带着这包土来到北京,跟着我上学,然后一直跟着我到欧洲,到美国。我每次要出远门,要到个城市里居住,必定要带着这包土,放在箱子里。原来的传说是,当你每到一个地方,就取这土放到当地的水井里去,这样可以使人与当地的水土相符,不会得病,人和土就“和服”了。“和服”的概念就是认同,你认同当地的自然,认同当地的人文,认同当地的土地之神,你就可以万事顺畅,就充满了欢乐。所以说土地是有神性的,不相信你试试看。很多人可能去过九寨沟,成都到九寨沟的路上,有段悬崖,路非常难走,经常出车祸。据说很早以前当地人说
24、那个山像龙样,是龙骨山,不能炸,不能动的,结果公路部门就不听,非得修这条公路,结果开山以后,岩石果然流出了“血”一一当然我这不是宣扬封建迷信,大家千万要理解,我是在讲人和土地的关系。结果开山之后,这地方老出车祸,死了不少人,然后当地就建了一个庙,整天祭拜,我路过的时候就发现好几辆车摔在悬崖下面。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人们没有真正理解,这样陡的山是不能修路的,你如果顺着地形去修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而你非要开山,抄近道,把自然的“骨头”露出来了,路就会很陡,尽管是近了,车子开得快了,事故却会更多,这是科学的解释。这归根到底是什么呢?尊重土地之神,也就是尊重自然,尊重自然原有的格局。现在我们回到城市景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地的设计:景观的科学与艺术 培训材料 土地 设计 景观 科学 艺术 培训 材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31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