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修辞、表现手法自制原始版.ppt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修辞、表现手法自制原始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修辞、表现手法自制原始版.ppt(8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考点导读,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表达技巧,考试说明规定: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D。,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方式。它的含义非常广泛,简单说包括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作手法)、结构技巧的使用。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及结构技巧,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表达技巧(艺术手法),1修辞方法2表达方式3表现手法4结构技巧,一、修辞手法 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
2、、夸张、对偶、借代、反问、设问、起兴、叠词、排比、双关、反复、互文、反语、对比、衬托、象征等。注:排比、双关、反复、互文、反语,高考几乎不涉及,略讲或不讲;对比、衬托、象征等既是修辞手法又是表现手法,放到表现手法部分讲。对修辞手法的鉴赏,就是要明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手法是什么,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表现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解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明手法)2、结合诗句内容解释怎么用这种修辞手法。(分析修辞格在诗中的具体体现)3、这种修辞手法的描写效果以及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感情。(谈效果-对形象塑造、意境营造、情感主旨表达的作用),示例1 移
3、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作者是采用什么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答:采用拟人的手法(步骤一)。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用“系”字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步骤二)。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步骤三)。,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该句
4、使用了拟人的手法。(明手法)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详解析)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谈效果、表感情),示例2,读下面的诗歌:1、明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手法是什么,掌握和了解这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表现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2、做高考链接题,江上看山(宋苏轼)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析】此诗将江两岸的群山喻为马群,且
5、以行船为参照物,把群山那一静态的景物动化,写得形象生动。“飞鸟”喻“孤帆”,突出了舟行之快。,比喻,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化抽象为形象生动和化虚为实突出事物的特征的艺术效果。,近试献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注释 这是朱庆馀参加考试前呈献给考官水部员外郎张籍,以试探底细的诗。舅姑:公婆。,通篇用比喻。巧借新妇拜见公婆前的忐忑不安而又充满希望的心理,写自己应试前紧张而又希望得到赏识的心态。,咏 柳 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本诗咏早春的绿柳。四句诗三句用比喻,描述早春绿柳之美。想象丰富,比
6、喻巧妙。,比喻:本是一种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化抽象为形象生动和化虚为实突出事物的特征的艺术效果。,(08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案:比喻。(第一步)“浮云”比成那些蒙蔽君王的奸邪小人,遮住了自己望长安,自己不得见长安,自然不会被统治者所重用。(第二步)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忧贤者包括
7、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第三步),高考链接,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注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便做:纵使。(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4分),2012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
8、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答案】相同点:写出了愁之深广绵长。比喻手法及艺术效果:以水喻愁,比喻生动形象。(2分)不同点:感情及其程度:李词写的是家国之愁,秦词写的是儿女之情,且秦词愁情的程度比李词略有加深;表现手法:秦词是对李词的翻新,不是直接以水喻愁,而是以春水比拟泪水,再以泪写愁,写法曲折。(2分),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
9、蓄。,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整首诗用了什么修辞?,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颔联“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2005 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一)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古人在
10、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答:(1)修辞方法:对偶。“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2011福建(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晓至湖上 清历鹗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选自清诗选)注湖:杭州西湖。折:弯曲。景:影。(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3分),答题要点: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远
11、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的景致的深阔。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深阔、淡雅(或幽静、清新)。(其它看法,言之成理亦可。),晓至湖上 清历鹗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一剪梅李清照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通过拟人,把春雪描写得美好而富有灵性。,运用拟物手法,把无形的愁苦形象化
12、,表现了离愁的难以排遣。,比拟 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使描写生动形象,使画面鲜活灵动,使表情达意更鲜明、别致、隽永。,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该词主要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爱春惜春之情溢于言表,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比拟,山园小梅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这一联采用了拟人的手法。“
13、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新 晴 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问: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1)用拟人的手法。(2)作者将“南风”人格化,在雨后初晴的天气里,自己的旧相识南风偷偷的推开门户,顽皮地翻着书。(3)传达了作者对南风的亲切喜爱之情。表现了久雨初晴后作者宁静恬适的心情。,高考链接,(2008年广东)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木芙蓉(吕本中)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窗前木芙蓉(
14、范成大)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注: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1)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答案:描述了木芙蓉冒寒开花的自然属性。拟人的手法。,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分析诗歌意象采用的修辞手法。吕本中的木芙蓉中,第二句指出木芙蓉开放在严霜袭来的秋季,其鲜艳的色泽显示出它不畏强暴的精神。范成大的 窗前木芙蓉是诗人早期的作品,写秋天盛开的木芙蓉花不怕寒霜,傲然怒放,没有一般的花那样纤弱,动不动就是“愁红怨绿”的可怜样子。这两首诗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2010浙江(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6分)定林(
15、王安石)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注:定林:寺原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仍:又。22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3分),答案:运用拟人手法,请人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向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2012浙江卷(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未展芭蕉(唐)钱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2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 状态的植物,均以 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2分)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5分),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金
16、)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未展芭蕉(唐)钱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2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 状态的植物,均以 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2分),还未展开,芳心,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金)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未展芭蕉(唐)钱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5分),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金)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答案】第一首巧妙运
17、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再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东南飞并序),“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开头这句既是起兴,又是作比。诗人因物起兴,以孔雀的美丽喻兰芝。“五里”表示大体的地段。“徘徊”犹豫不前,心怀悱恻,这一句既写了兰芝的心情,又表明全诗的主题,画龙点睛。,起兴,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如“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的锦瑟),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
18、由此而思及“华年”。,2012新课标卷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了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了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叠字叠词叠句作用:增强语言的音乐美(韵律感);起强调作用,使描述的对象更加生动形象,使思想感情的表达更为绵密曲折。,叠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19、,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开头十四个叠字为全诗定下了一个残秋和孤独的感情基调,渲染了词人晚年孤苦无依的生活情景以及内心深处的凄凉。,有些拟声词也属于叠词,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2007天津卷)16.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注芜,丛生的草。(1)“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2)“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参考答案(1)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2)表现了春
20、光浓重,扑面而来,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2007湖南高考题湖南卷15阅读下面的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5分)示长安君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草草杯盘供笑雨,昏昏灯火话平生。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注:长安君为王安石(10211086)的大妹,工部侍郎张奎之妻,封长安县君。些诗为王安石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出使辽国前所作。此时他尚未拜相变法。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答:颔联:(1)“供笑语”表达了相逢的欢乐,“话平生”则道尽了人生的沧桑:二者相互映衬,更添一层悲凉况味(2)“草草杯盘
21、”“昏昏灯火”营造了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更容易生发悲怆之情。(3)“草草”“昏昏”是叠词妙用。“草草”可见酒菜的简单,欢聚中有些许不足;“昏昏”则烘托了人物情感,暗示了将别的伤痛。颈联:(1)“自怜”与“又作”贯通一气,诗人借此直抒胸臆,表达了心中的万端悲慨。(2)“湖海”久隔,“尘沙”远赴,旦夕间重逢又别,且是出使不无艰险的辽国,时空的拓展将悲意又加深了一层。(3)“三年”言时间之长,“万里”谓距离之远,以数字入诗,一纵一横,使悲情更为浓烈。,草草杯盘供笑雨,昏昏灯火话平生。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3)“草草”“昏昏”是叠词妙用。“草草”可见酒菜的简单,欢聚中有些许不足;“
22、昏昏”则烘托了人物情感,暗示了将别的伤痛。,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这种修辞在诗词中称为“列锦”(也被视为表现手法),天净沙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前三句叠用九个名词,写出九种典型事物,形象地展示了一幅野郊秋游图,创造出萧瑟苍茫、深沉隽永的意境,有力地渲染出游子那种长期羁旅在外,不得与家人团聚的凄戚怅惆、郁闷悲苦的思想感情。给人留下强烈而深刻的印象。意境特美。,所谓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象,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如“
23、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烟村”、“人家”、“亭台”、“鲜花”既各自独立成景,又共同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创造出淡雅幽美的意境。,运用此修辞可达到的艺术效果是:凝炼美。如:陆游的书愤中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两句,语言凝练,意境开阔。,含蓄美。含蓄,就是不把意思直接完全说出来,而是委婉地道出真意,从而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北宋柳永的名篇雨霖铃中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诗人选择了“杨柳岸”这个颇能惹人缱绻情思的场景,再把“晓风”、“残月”这两个色调上一清新、一凄惋形象剪接进去,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个朦胧、深远又带点神秘意味的艺术境界。,意境美。如马
24、致远的天沙净秋思前三句,余杭四月 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答案】颔联运用了映衬(衬托,对比,烘托,渲染)和列锦的表现手法;映衬类:朱、青、绿、白,颜色明丽喜人,相为映衬,烘托出一种清新的四月乡间独特的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而闲适之情;列锦类:颔联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了将乡间独特物象樱桃、豆、草、鹅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副生动的乡村春意盎然的图景,烘托静谧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而悠游的情怀。,2012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25、(7分),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附:杜牧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金陵酒肆留别 李 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这一句用了哪些修辞,有何作用?答案:运用了反问与对比的修辞手法。(2分)滚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鉴赏 诗歌 表达 技巧 修辞 表现手法 自制 原始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31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