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学案语文版九年级上第21课.愚公移山.ppt
《金榜学案语文版九年级上第21课.愚公移山.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榜学案语文版九年级上第21课.愚公移山.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愚公移山,第21课,2,flash欣赏,3,学习目标,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说出寓言的意义。2.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解释难词、难句。要注意一词多义、通假字。3.结合过去学过的寓言理解其特点,把握寓言的寓意。4.要着重理解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形象,此外还要理解愚公的妻子和智叟的本质区别,从而理解愚公精神的深刻意义。5.联系今天的生活,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受到教育,古为今用,丰富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4,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文章寓意明显,反映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
2、。,写作背景,5,作者简介,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列子又名冲虚经,是道家重要典籍。今本列子八卷,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看,全书共载寓言、神话传说等134则,题材广泛,有些颇富教育意义。,6,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方圆,黄河的北岸,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7,北山愚公者,年且(将要,快要)九十,面山而居。惩(苦于)山北之塞(阻塞),出入之迂(曲折,绕远)也,聚室(家人)而谋(谋划,商量)曰:“吾与汝毕(竭尽,用尽)力平险,指(直)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
3、纷纷)相许(赞同)。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竟,却)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如-何,把-怎么样)?且焉(哪里)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用箕畚装土石)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孤儿),始龀(换牙),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通“返”,返回)焉。,8,北山下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九十岁了,住在大山的对面。由于北边的大山挡路,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他感到很苦恼,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一切力量把这两座大山挖平,(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
4、,连魁父这座小山也难挖平,能把太行、王屋山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往哪搁?”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译文,9,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通“慧”,聪明)。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草),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执,顽固),固不可彻(通,这里指思想的变化),曾不若孀妻弱子。虽(即使)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穷尽)也。而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金榜 案语 九年级 21 愚公移山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30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