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ppt课件第6章离体繁殖.ppt
《遗传学ppt课件第6章离体繁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遗传学ppt课件第6章离体繁殖.ppt(8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离体繁殖,第一节离体繁殖1、离体繁殖的概念与特点2、再生植株的途径3、基本程序 4、离体快繁中主要问题 5、商业化离体快繁参数的估计第二节无病毒苗的生产1、意义2、脱除病毒的原理与方法3、植物脱毒程序,第三节人工种子1、人工种子的概述2、繁殖体种类及其培养技术、人工种子制备,第一节离体繁殖,一、离体繁殖的概念与特点1、概念(In Vitro Propagation):也称微型繁殖(Micropropagation)或快繁(Rapid Propagation):通过无菌操作,分离植物体的一部分即外植体接种于培养基上,在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培养,经过诱导、增殖和生根几个阶段,使其再生出完
2、整植株的一套技术与方法。,第一节离体繁殖,2、特点 与常规的繁殖相比:繁殖速度快。占用空间小。能周年安排生产。有利于无病毒苗的培育。便于种质保存和交换。有利于其他相关科学的研究。3、成就 1000多种植物的离体繁殖已获成功!园艺植物上,最早的是兰花,迄今,已建立了香蕉、柑桔、葡萄、苹果、草莓、猕猴桃、枇杷、罗汉果、马铃薯、西瓜、兰花、杜鹃、水仙、月季、百合、康乃馨、菊花、唐昌蒲、小苍兰、金线莲等数十种园艺植物离体繁殖技术程序。,第一节离体繁殖,外植体,体细胞胚,愈伤组织,再分化,再分化,完整植株,器官发生,二、再生植株的途径,脱分化,第一节离体繁殖,第一节离体繁殖,三、离体快繁基本程序,离体繁
3、殖的基础,离体繁殖的中心工作,完整植株的获得,材料准备及无菌培养,培养物的增殖,生根成苗,阶段,阶段,阶段,阶段,炼苗与移栽,成功的标志,第一节离体繁殖,阶段材料准备及无菌培养 外植体的选择和消毒、无菌操作技术及 适合的培养基配方使外植体脱分化,保证无菌(各环节都应相当严格)损伤小(能够存活较长时间,且不影响分化)操作技术过关(速度与技巧等)培养条件适合(利于材料的恢复与生长),第一节离体繁殖,阶段培养物的增殖成功与否关系到所建立的无菌培养物系统能否应用于生产实际,外植体分化培养基上进行分化培养形成形成体胚或不定芽,称为增殖体 目的:对增殖体不断反复更新继代培养,获得所需数量的胚、芽或其它器官
4、。,第一节离体繁殖,继代培养:将培养物切分并转移到培养基成分不变的新鲜培养基上进行培 养。,目的:将增殖体扩大繁殖。,第一节离体繁殖,由于植物的种类和自然生长习性不同,其增殖方式及所采取相应技术措施也不一样。一般来讲,培养物的增殖有以下5种方式:1、腋芽增殖,2、不定芽(器官)增殖,3、胚状体增殖,4、愈伤组织增殖,5原球茎增殖。,1、腋芽增殖 基础:高等植物的每一叶腋中均存在腋芽,在适宜的条件下每一个叶腋均能长成一个新的枝条或小植株。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分裂素(6-BA,6-KT,ZT或TDZ)或去除顶端不加任何激素,即可长出腋芽或芽丛,经过反复切割可得到大量的芽,再经过生根
5、培养就可获得大量的试管苗。特点:方法简单,能高度保持遗传稳定性,能长期继代繁殖。适用作物:马铃薯,草莓、葡萄、月季等,腋芽增殖,第一节离体繁殖,2、不定芽增殖 在离体培养条件下,诱导不定芽需要同时加入外源的生长素和分裂素,二者的配比以分裂素略高于生长素,以避免产生过多的愈伤组织。分裂素中使用最多的为6-BA,TDZ(苯基噻二唑基脲),特别是TDZ对不定芽的诱导率最高。特点:繁殖系数高,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Note:诱导不定芽的时,激素使用浓度不能过高,否则 易产生变异;另外,继代一定次数以后,当不定芽形成减弱时要重新建立无菌培养物。适用作物:紫 罗兰、兰花、香蕉、风信子等。,分离,第一节离体繁
6、殖,3、胚状体增殖目前,在组培条件下现已有30多个科、150多种植物可以产生胚状体;但对外植体的要求较高,在胚、分生组织或生殖器官作外植体时能获得较多胚状体。在胚状体成熟以后,要及时转移到低浓度或不含生长素的培养基中让胚状体成熟。特点:繁殖率高,胚的双极性使生根更容易。需要突破的技术关键:胚的不同步发育,成苗率低。植物的快速繁殖用的不多,在人工种子方面研究较多。,第一节离体繁殖,4、愈伤组织增殖 所有植物均可以通过组培诱导愈伤,再进一步分化即可获得完整植株。这一途径经历了组织培养技术的所有过程,如愈伤愈伤增殖芽分化根分化完整植株。特点:成功率高,繁殖系数大,但遗传稳定性差。对要求遗传稳定性高的
7、作物品种,不能采用这一途径;但在花卉中有比较大应用前景。,5原球茎增殖 原球茎是兰花种子萌发时产生的呈珠粒状、缩短的、类似嫩茎的器官。细胞或组织培养经原球茎途径分化成植株。大部分兰花属于这一类型,即兰花的各个部分的离体组织都能诱导形成原球茎,再经培养分化形成植株。,orchid PLB,阶段 生根成苗目的是使繁殖体能成功移植到土壤中。生根是获得完整植株的一个关键。通过腋芽、不定芽、愈伤组织途径产生的芽长成试管苗,必须诱导生根才能移植。促使试管苗生根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在固体培养基上诱导生根。当试管苗长到23厘米高时,将它从基部切下,转移到固体培养基上生根(生根培养基一般要求降低矿物营养的浓
8、度,提高生长素的浓度,具体应根据植物不同而定);另一种是浸泡的方法,将切下的无根试管苗泡在含有高浓度生长素溶液中,生长素浓度为100毫克/升左右,浸泡时间从几小时到1天,然后取出接种于不加任何激素的MS培养基上或者扦插在人工基质上,十天左右即可生根。(瓶外生根),第一节离体繁殖,第一节离体繁殖,MS+NAA2.5mg/l+BA0.5mg/l,MS+NAA2.5mg/l,MS无激素,MS+NAA0.5mg/l,MS+NAA1.0mg/l,1、试管苗的生长环境,无菌 弱光 恒温 高湿(100),第一节离体繁殖,阶段 炼苗与移栽 试管苗要从一个无菌的、弱光照的、温度恒定的和湿度饱和的培养条件下移到一
9、个有菌、低湿、自然光和环境不稳定的土壤中,是一个变化剧烈的过程,稍不注意,就会大批死亡以致前功尽弃。,第一节离体繁殖,1)形态解剖方面(1)根弱小、无根毛(2)叶 叶的角质和蜡质层不发 达。无表皮毛,保水和反光能 力差。叶细胞结构疏松。叶气孔突出,张大。叶存在排水孔。,2、试管苗的特点(弱点)形态解剖和生理功能,2)生理功能方面 根的生理功能:低叶片表面极易散失水分气孔不能关闭叶光合能力较低。,3、克服试管苗弱点,提高其移栽成活率的措施 提高瓶苗的质量,提高抗逆性;创造组培苗适宜的炼苗环境 移栽时的注意事项。,第一节离体繁殖,无菌 弱光 恒温 高湿(100)异养,湿度降低 光照增强 温度升高
10、温差变大 杂菌增加,第一节离体繁殖,提高瓶苗的质量,提高抗逆性;,培养瓶生壮苗、理想的生根配方和生根环境的调控。加入生长控制剂,如多效唑,B9,CCC,其作用是使苗粗壮,叶绿素增加。,创造适宜的炼苗环境 将瓶盖打开,打破无菌环境,湿度逐渐下降,光照逐渐加强,使之形成新的功能强的根和叶片。一般炼苗时间为1030D。,第一节离体繁殖,第一节离体繁殖,移栽时应注意的问题,A:防止菌类滋生 苗底部培养基要清洗干净 杀菌剂处理苗的根部 定时用杀菌剂处理种植基质常用杀菌剂:KMnO4,百菌清、多菌灵、托布津,使用浓度0.1,B:保持小苗水分供给充足,C:移栽时选择合理的种植基质 基质要疏松透气,有适宜的保
11、水性,易于灭菌处理,不利于杂菌滋生:常用珍珠岩,椰糠,蛭石,细沙,泥炭。,第一节离体繁殖,泥炭 蛭石 椰糠,芦荟的植物组织培养过程,1 2 3 4 5,6 7 8 9,10 11,四、离体快繁中的三个重要问题污染、褐变、玻璃化。1、污染 1)细菌污染,第一节离体繁殖,表现症状:粘液状,混浊或发酵起泡;常伴有酸臭气味;接种后35天即可表现出来。,2)真菌污染,第一节离体繁殖,表现症状:发霉,颜色多样,灰、白、黄、绿色。症状表现较迟,多在接种7天后才表现出来。,第一节离体繁殖,3)造成污染的原因,空气;不完全的灭菌处理;人员和操作失误;超净工作台滤网。,2、褐变 1)褐变的现象:是植物离体培养中一
12、个比较普遍发生的问题,外植体接种后,于伤口处发生褐化,产生褐色物质。不仅使培养基变褐,而且很容易造成培养物死亡,或严重抑制外植体的脱分化和再分化。2)褐变的机制:酚类化合物与多酚氧化酶在有氧气存在的情况下,多酚氧化酶催化酚类物质氧化成褐色的醌类,醌类物质在酪氨酸酶等酶的作用下,使外植体细胞中的蛋白质聚合,生长停顿,最终导致死亡。另外,组织老化、细胞病变也会激活酚氧化酶而引起褐变,故在愈伤组织培养、细胞悬浮培养、原生质体培养中,也存在褐化现象。,第一节离体繁殖,第一节离体繁殖,()植物类型;()外植体的生理状态及发育年龄;()培养基组份的影响;()培养条件;()每代的培养时间。,第一节离体繁殖,
13、三个选择:分生能力强的外植体合适的培养基(无机盐成分浓度、合适的蔗糖浓度和激素水平)环境条件(温度、光照)两个加入:活性碳抗氧化剂(PVP、Vc等)一个连续:连续将材料进行转移,对策,原因,3)影响褐变的因素和解决方法,2、玻璃化:当植物材料不断地进行离体培养时有些培养物的嫩茎、叶片往往会呈半透明状、水渍状的现象,或是出现肿胀、失绿,叶片皱缩卷曲、脆弱易碎等情况,称为玻璃化。功能表现:表现为光合能力和酶活性降低,组织畸形,器官功能不全,分化能力降低,所以很难继续用作继代培养和扩大繁殖的材料;生根困难,移栽后也很难成活。,第一节离体繁殖,第一节离体繁殖,玻璃化苗,1)玻璃化产生的因素 琼脂和蔗糖
14、浓度与玻璃化成负相关,琼脂或蔗糖浓度越高,玻璃苗的比率越低。许多学者证明培养基中BA浓度和培养温度与玻璃化成正相关,BA浓度越高或培养温度越高,玻璃苗比率越大。Hakkart F.A.等认为玻璃苗是培养瓶内气体与外界交换不畅造成的。密闭的封瓶口材料是导致玻璃化的原因之一。培养基中高的含N量,特别是高的氨态N,也是导致玻璃化的因素。不同的外植体,其玻璃化程度不一样,以留兰香基部节段所形成的试管苗玻璃苗严重,中部茎段次之,茎尖最好(柴明良);重瓣丝石竹中部茎段出现玻璃苗较多,基部茎段较少,茎尖没有(郭达初)。郭东红等(1989)认为瑞香茎尖外植体大小与玻璃化相关,茎尖外植体越小,出现玻璃苗比率越大
15、。,第一节离体繁殖,2)防止和克服玻璃化的措施 两个“增加”:增加琼脂浓度;增加蔗糖含量;两个“增强”:增强容器通风;增强光照(自然光照);两个“加入”:加入渗透剂;加入ABA;一个“减少”:减少培养基氮含量,第一节离体繁殖,培养基中可利用水的含量过高,试管苗可吸收的水分太多,植物内具有过多的游离水引起。,五、商业性离体快繁需要估算的参数 试管育苗需要有一定的设备和厂房(投资较大),并要求具有成熟的技术条件,否则工作就无法开展。另外,市场因素至关重要,否则只会徒劳无功。1、市场因素 决定苗木的生产规模和效益 2、技术因素决定苗木的质量和成本 污染率,继代代期,增殖率和生根率,继代次数,变异率,
16、培养基配方,环境条件控制。3、其它因素:如劳动力,基础设施,投资规模等,第一节离体繁殖,第一节离体繁殖,降低生产成本的措施:自来水代替无离子水:培养效果良好,但要注意调好pH值。培养基中减掉有机成分:影响不大。培养基中减掉微量元素:短期培养无影响。食用白糖代替蔗糖:完全一样。自然光照代替人工光照:散射阳光下有的幼苗生长更好,但要考虑温度。,一、意义据报道,植物病毒已超过600种,严重危害着农业生产。如:草莓病毒的危害,曾使日本草莓严重减产,品质大大退化,使生产几乎受到灭顶之灾。柑桔的衰退病曾经毁灭了巴西的大部分柑桔。据统计,每年由于病毒病的危害,全世界的粮食损失为200亿美元。,第二节培育无病
17、毒苗木,防治方法:目前生产上还没有特效药可以彻底除去病毒。抗病毒育种(常规和基因工程)步履艰难。,目前受病毒为害严重的作物有:大田作物:马铃薯,烟草,甘蔗 蔬菜:白菜,大蒜,番茄,萝卜 果树:柑橘,苹果,草莓,香蕉 花卉:菊花,天竺葵,紫罗兰,第二节培育无病毒苗木,二、脱除病毒的原理与方法1、离体脱毒的基本原理 1934年,White通过观察烟草根系,首先发现病毒在根系内的不同区域分布是不均匀的,越靠根尖区病毒含量越低,在根尖分生组织区(生长点)的顶端不含病毒。1949年,Limasset和Cornuet根据White的发现提出,在芽的分生组织区也应存在与根尖分生组织同样的情况。1952年,M
18、orel和Martin首先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获得了马铃薯无病毒苗,同时建立了茎尖脱毒的组织培养技术体系。病毒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具有不均一性,第二节培育无病毒苗木,1889年,爪哇人就采用热水浸泡甘蔗种的方法来防治当时的病毒病。病毒和寄主对高温的忍耐性存在差异。,2、脱毒的方法 当前脱除植物病毒的方法主要有四种:-茎尖培养脱毒法;-热处理脱毒法;-微芽嫁接离体培养脱毒法;-珠心组织脱毒法;,第二节培育无病毒苗木,1)茎尖培养脱毒法茎尖脱毒效果好,后代遗传性稳定,是目前生产上最常用的脱毒措施。(1)茎尖培养脱除病毒的依据 病毒在植物体内的分布是不均一的(2)茎尖无病毒的假说 茎尖病毒复制的速度比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遗传学 ppt 课件 章离体 繁殖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29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