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化湿地生态恢复.ppt
《退化湿地生态恢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退化湿地生态恢复.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退化湿地生态系统恢复,一、湿地的概念,湿地是分布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具有独特水文、土壤、植被与生物特征的生态系统。拉姆萨尔公约,湿地的定义为:“湿地是指不问其为天然或者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湿地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蓄洪防旱、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净化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地球之肾”之称。中国是世界上湿地类型多、面积大、分布广的国家之一,涵盖了全球39个湿地类型,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原山区均有湿地分布,包括沼泽、泥炭地、湿草甸、
2、浅水湖泊、高原咸水湖泊、盐沼和海岸滩涂等多种类型,其中,青藏高原湿地属高寒湿地,在世界上为中国独有,它具有独特生态功能,通过涵养水源,孕育了长江、雅鲁藏布江等亚洲主要江河。我国湿地面积约260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加拿大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安徽湿地自然保护区,三江自然湿地保护区,黑龙江湿地自然保护区,二、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1、脆弱性。湿地特殊的水文条件决定了湿地生态系统易受自然及人为活动干扰,生态极易受破坏,且破坏后难以恢复。2、高生产力和生物与生态多样性。湿地多样的动植物群落决定其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多样的生物物种和生态系统类型。3、过渡性。湿地既具有陆生生态系统的地带性分布特点,又
3、具有水生生态系统的地带性分布特点,表现出水陆相兼的过渡性分布规律。湿地水陆交界的边缘效应是湿地具有高生产力和丰富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因。,湿地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其在调节气候与水文情势、净化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提供资源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因此,对湿地进行生态恢复研究时,应充分考虑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功能。,尽管湿地有着如此多的功能和价值,但由于对其缺乏足够的认识,过去人们大多将湿地视为荒地,是开发与拓荒的对象,对它只是索取,而缺乏有效的保护。加之,湿地受到一些自然因素如植被演替与沉积作用等的影响,导致湿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湿地迅速消失,湿地环境发生很大改变,灾害频繁。全球湿地退化问题变
4、得非常突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更为严重。这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社会、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性。,三、湿地生态系统恢复,1、目标 湿地生态恢复的总体目标是采用适当的生物、生态及工程技术,逐步恢复退化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最终达到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持续状态。但对于不同的退化湿地生态系统,其侧重点和要求也会有所不同。总体而言,湿地生态恢复的基本目标和要求如下:,1 实现生态系统地表基底的稳定性 2 恢复湿地良好的水状况 3 恢复植被和土壤,保证一定的植被概率和土壤肥力 4 增加物种组成和生物多样性 5 实现生物群落的恢复,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自我维持能力 6 恢复湿地景观,增加视觉和美学享受 7 实现区
5、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湿地生态恢复的方法 湿地恢复方法通常包括工程治理和生物治理部分,大多数工作都采取工程治理与生物治理相结合的方针。,2.1 湿地的工程治理 根据引起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采取人工设计的工程,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不利因素的影响,从而改善环境基质和环境条件,为生物生长创造条件。因此,工程治理是生物治理的前提和条件。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可以大大加速生态恢复的时间。常见的湿地恢复工程治理措施有:1 退耕还湿工程 2 兴建保护区水源补给工程 3 水质改善工程,2.2 湿地的生物治理 生物治理的第一步是植被恢复,只有植被恢复了,才有可能招引来动物,逐步形成稳定的群落和生态系统
6、。植被恢复包括恢复不合理开垦的耕地,通过自然恢复和人工种植两种途径,对退耕还湿区域内的耕地进行因地制宜的恢复植被,并为动物栖息提供适宜的条件。同时根据湿地植物的生长特点,在适合湿地植物生长地区种植湿地物种,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2.3 退化湿地恢复的策略 不同的湿地类型,其生态恢复的策略亦有所不同。见下表,2.4 退化湿地恢复的技术 根据国内外对各类湿地恢复项目研究的进展来看,可概括出以下几项技术:废水处理技术,包括物理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氧化塘处理技术;点源、非点源控制技术;土地处理技术;光化学处理技术;沉积物抽取技术;先锋物种引入技术;土壤种子库引入技术;生物技术:包括生物操
7、纵、生物控制和生物收获等技术;种群动态调控与行为控制技术;物种保护技术等。,2.5 退化湿地恢复的评价 在湿地的生态恢复过程中,人们较为关心的问题之一是以什么指标衡量湿地恢复和达到何种程度可算湿地恢复成功。这就要求我们建立湿地恢复的评价体系。通常,各种方法都试图通过生物的或非生物的因素去度量或构建湿地功能的评价指数。按照最初的恢复目标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这些评价体系要么聚焦于水文学和土壤学等自然学科,要么聚焦于生物科学,这是湿地恢复评价关注的第一个方面。湿地恢复评价关注的第二个方面是在评价技术中使用参照系作为退化湿地的比较标准。湿地恢复的目标是对退化或消失的湿地进行修复或重建,再现干扰前的结构
8、和功能。因此,选择合理的参照系对于湿地恢复评价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湿地恢复评价关注的第三个方面是构建评价指数,从而对湿地多种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定量的评价。,评价之后再将恢复之前湿地的状态与恢复之后的状态或者与参照湿地进行比较,就可以评价湿地恢复的效果。具体说来,该方法有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研究对象。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生态要素有:水文、土壤、植被、碳素和养分循环以及动物群落。2 确定参照系。由于存在不同程度的干扰和实际情况的差异,参照系会产生一定的变动。3 构建指数。针对湿地的各种功能和生态要素,构建合理的指数,通过长期的跟踪监测从而对这些功能和要素进行评分。,白龟山库区湿地生态退化分析与恢复探
9、讨,白龟山水库,一湿地保护区概况1地理位置及土地利用状况 白龟山库区湿地位于平顶山市区中心西南约6 km处,地理坐标在北纬334214334616、东经11302311131445之间,地处淮河流域沙颍河水系沙河支流上,由库区河汊、河滩湿地组成。保护区总面积为7 790 hm2,东西长20.9 km,南北跨度7.4 km,其中有林地420 hm2、滩地1 170 hm2、水域6 200hm2。,2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 气候特征:保护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68月份盛行南风或偏南风,其他月份均为东北风、西北风,年平均风速2.5 m/s。年平均气温14.9,极端最高温度43.4,极端最低温度-1
10、9.7,年均降水量650800 mm,无霜期214 d。地势:白龟山水库北侧和西北侧为低山丘陵,东侧为平原,水库由北侧的低山、西部的丘陵、南部的顺河坝(长16.2 km)、东部的拦河坝(长1.46 km)围成,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水文特征:水体主要来源为上游沙河水,澎河、应河、大浪河等入库河流是主要补给河流。水库汇流面积1 380 km2,水库占地70 km2,总库容6.49亿m3,常年蓄水量为2.5亿m3。社会经济条件:保护区东北紧邻现代化新城区,西南部是传统农业区,东南侧分布有电力、建材等工业企业。保护区周边分布有2区1县7个乡镇28个行政村,人口密度大,周边经济发展对水库的依赖性极
11、强。,3生物多样性特征 保护区主要生态类型有湿地、森林、灌草丛和农田,区内物种丰富,分布集中。据调查,保护区内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239种,其中鸟类186种、兽类20种、两栖类10种、爬行类23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白鹳、黑鹳、大鸨、金雕等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鸳鸯、大天鹅、小天鹅、苍鹰等23种。属中日候鸟保护协定中保护的鸟类有86种,属中澳候鸟保护协定中保护的鸟类有18种。从鱼类区系组成情况看,以中国江淮平原鱼类为主,其次是南方热带复合体鱼类,分属5目12科。区内植被类型可分为落叶阔叶林、灌草丛、湿地草甸、沼泽植被、水生植被等5个植被型、16个群系。有维管束植物67科186属391种
12、,约占全省植物总种数的8.7%。其中蕨类植物6科6属10种,占河南省蕨类总科数的20.7%,总属数的8.6%,总种数的4.9%;被子植物61科180属381种,占河南省植物总科数的38.6%,总属数的17.2%,总种数的9.1%。,白龟山水库,二 湿地生态退化特征及影响因素1湿地生态系统受损,生物多样性下降 近年来,由于土地利用变化所引起的湿地生态功能受损,是白龟山库区湿地生态退化的重要特征。湿地及周边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1)平顶山市新城区建设。新城区建设紧邻库区湿地实验区的北部,部分湿地、耕地、荒草地及坑塘等转变为城市建设用地,土地利用的变化直接导致土地覆被的变化,严重威胁湿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退化 湿地 生态 恢复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28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