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学习与教学目标的确定.ppt
《课标学习与教学目标的确定.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标学习与教学目标的确定.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闻:奥数高手面试国外名校被淘汰,宾夕法尼亚大学PCP-PCCW国际特训班面向全国选拔优秀高中生赴美,近日,该校在沪举行的亲子交流活动上,记者获悉,在不久前的招生面试中,一位奥数获奖选手惨遭淘汰。,当时,一位宾大教授问他:“你读书读得这么好,是为了什么?”他说:“是为了挣钱。”教授又问:“挣钱是为了什么?”他答:“为了周游世界。”教授问:“除了周游世界还想干什么?”“还可以买房子。”“买了房子还想干嘛?”“让父母一起住”最后,洋教授将这位奥数佼佼者淘汰了,,原因是:“没有回报社会之心,我们希望培养的是对社会有价值的人。”“我们面试学生的标准是:40%的学习成绩、40%的综合素质,还有20%的价
2、值观。这名奥数获奖选手在价值观上被筛掉了。”,项目组委会主任孙天群告诉记者。之所以有这样的标准,是因为一些成绩不错的学生到国外留学后被发现“水土不服”,不知自己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有的还整日沉溺于网络游戏,迷失了自我,每年这样的孩子都会有一批,因此有必要在面试中提前了解。,看了这个事件,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大家一定有许多话想说,对这个孩子个人来说,非常可惜,也应该很无辜对教育来说是一种悲哀,因为我们的教育确实出现了问题我们需要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投入课改的教育实践中来,让我们的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课标的学习与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表述,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 陈元保,我们将要研讨的六个问题:,一、信息技术课
3、程课程总目标(课程任务)二、课程理念及各学段的教学目标 三、关注学段间的衔接四、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五、如何确立教学目标六、如何表述教学目标,一、信息技术课程课程总目标(课程任务,1、回顾中学电子计算机选修课教学纲要(试行)(1984年颁发)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试行)(1994年)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修订稿)(1997年)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2000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2003年3月)初中、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标(2006年制订,但未正式颁布),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目标(课程任务),2、思考为什么将“计算机课程”改称为“信息技术课程
4、”,二者有什么区别吗?,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目标(课程任务),课程目标或任务的表述一:1、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包括信息社会与信息处理、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计算机的主要特点与应用、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介绍、微型计算机系统及类型的介绍、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2、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与使用,包括联机、开机与关机、系统设置、键盘指法训练、汉字编码方案及汉字输入方法介绍、APPLE机及中华学习机CEC-I操作系统的简单介绍、PC机操作系统介绍。3、计算机几个常用软件介绍,包括字处理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电子数据表格软件、教学软件与益智性游戏软件。4、程序设计语言,包括Basi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和LOGO语言
5、等。5、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试行)(1994),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目标(课程任务),课程目标或任务的表述二: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6、,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目标(课程任务),课程目标或任务的表述三: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与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目标(课程任务),对比表述一与表述二、三,可以发现计算机课程与信息技术课程在目标要求与教学内容上的区别。另外,从课改倡导的教学方式或学习方式的转变来看,前者更接近于职业培训,侧重于工具的使用的培训,后者更强调新的学习方式的应用。,中小学信息技
7、术课程目标(课程任务),计算机课程与信息技术课程的区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目标(课程任务),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目标(课程任务),培养发展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究与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与愿望;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掌握信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技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学习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确保身心健康,初步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目标(课程任务),与课标相关的学习资料:,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2000.11)2、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习 教学 目标 的确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26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