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存在形式.ppt
《语言的存在形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的存在形式.ppt(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首先复习一下前面内容:,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由语音、词汇、语法和语义等要素构成的。它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的工具,它还是文化的载体。,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可以意识到语言是具备满足人们交际需要的能力的。但是这还不能成为人们交际的现实,也不能体现出交际的实际内容来。,与此相应,出现在交际中的语言成分却是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先看几个例子:,在一次宴会上,著名画家张大千先生向梅兰芳先生敬酒时,笑着说:“梅先生,请让我先敬您一杯,因为您是君子,我是小人。”同桌的人都为张大千这句“君子”“小人”的深层含义的话感到愕然,后来张大千笑着解释说:“梅先生是著名的表演艺术家,是动口的;而敝人是
2、画画的,是动手的。常言说君子动口不动手,那么我们二人之间,不就是一个是动口的君子,一个则是动手的小人了吗?”,先看一段材料:,“君子”这个词指的是人格高尚的人,“小人”指人格卑鄙的人(现代汉语词典),它们的意义本来和“戏曲表演艺术家”画家”没有什么联系,(现汉),然而在下面的语境中,情况却发生了变化。,语境是非常神奇的,它让君子变成了戏曲表演艺术家,让小人变成了画家。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在语境中它们是如何被联系起来的?,这样,语境中的“君子、小人”就产生了新的临时性的意义。,明娃妈在纳鞋底,把麻线扯得嗤啦啦响。“不要叫我到大炭窑上去,”明娃忽然说。明娃妈愣了一下,继续纳鞋底,只是眼角的皱纹又散成了
3、一道道白痕。(史铁生风之舞)故事背景:在故事发生的当地,流传下来的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哪个人下了炭窑,他就是欠了你再多的钱粮,你也不能催要了,不然就是逼人去死。下了炭窑就是说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连命都不要了。另一方面,一个人下炭窑,一家人的日子就好过些。下炭窑的人能吃饱,并给家里挣回些钱。,炭窑原本指烧炭的建筑物,可是在上面的语境中在它原来意义基础上它被赋予了相当丰富的意义内容。,你猜猜!我是谁?妻子给丈夫打电话,存心换了一种声音。她说:“你猜猜!我是谁?”丈夫一听,立即兴奋起来,说:“我的好乖乖,你是珍珠舞厅的小婷吧?”妻子大怒,声音恢复到原本腔调:“你说谁?小婷?”丈夫一惊,也换了声调
4、:“你猜猜!我是谁?”,同样一句“你猜猜!我是谁?”在语境中它们的声调由于说话人和交际表达的需要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第五章 语言的存在形式,一、语言和言语,1、语言和言语的提出,(1)问题提出的背景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重视对语言的历时分析,忽视了共时分析。,(2)索绪尔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反思,认为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不应是历时的分析,而应该是共时的分析。而共时的言语活动中,他认为是有“二重性”的,他看到里面“有个人的一面,也有社会的一面”,“在任何时候,言语活动既包含一个一定的系统,又包含一种演变。”(教程P30),这样,他提出了“语言”(langue)和“言语”(parole)的区分。,索绪尔
5、形象地用两个公式来表示了语言和言语的存在方式:语言:1+1+1+=1 言语:1+1+1”+1”,2、什么是语言和言语?,语言:前面学到的关于语言的本质、功能、结构等内容都属于与言语相对的语言的范围。,言语:对语言的使用以及使用的结果,它包括说话和说的话或写作和写的话。,3、语言和言语的区别,(1)本质不同。语言是工具,而言语对工具的使用及使用的结果。,(3)出现条件不同。言语是由于交际的需要产生,因此它一般要出现在特定的语境中。在语境中的这些言语成分都会在语境的作用下产生一定的变化。而语言成分在语言系统中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2)表现形式不同。社会生活中的语言是整个社会共同的,它只有一个(1
6、+1+1+=1),而表达的具体交际内容,即言语却是千变万化,因人而异,它的数量是无限的(1+1+1”+1”)。,4、语言和言语的联系,(1)二者都是处于共时平面上的语言存在形式。,(2)语言是从具体的言语之中概括出来的模式,同时它又存在于具体的言语之中。言语则是对语言的具体运用以及由此产生出来的言语作品。,言语,语言,运用,概括,(3)言语成分产生出来后,其中一部分如果能够被语言使用者继续使用,由只从一定语境中的临时性成分变为被大多数人所承认并使用,那么它就会成为语言成分;从另一方面说,所有的语言成分都必须经历这样一个在言语中产生,又在言语中被逐渐使用约定的过程才能进入到语言系统中。,言语,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言 存在 形式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26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