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学第七、八章预设和会话结构.ppt
《语用学第七、八章预设和会话结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用学第七、八章预设和会话结构.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预设,教学内容:1.关于预设的研究2.预设触发语3.预设的共知性,第一节 关于预设的研究,一、“预设”研究预设(Presupposition)原初是个哲学概念,后来成为语言哲学研究的话题之一。近代第一位探讨预设的哲学家是德国人弗雷格。,他在1892年用预设解释语义中的逻辑现象。1905年,哲学家罗素提出“描写理论”跟弗雷格唱对台戏,罗素的理论支配预设研究长达45年未遇到重大挑战。1950年,斯特劳森提出预设新理论,批驳罗素,使预设研究进一步发展,趋于完善。,二、何为预设预设是一个命题预先假定的东西,是命题得以成立的先决条件。在交际中表现为交际双方共同接受的东西。例:S1:那座白色的建筑物
2、是体育馆。这个命题就预设了:那个建筑物是白色的。又如:S1:法国国王是聪明的。(这个陈述可能1670年是真的,1770年是假的,而1970年不存在法国国王,则说不上真或假)S2:现在有一位法国国王。(S2和S1之间有一种特殊关系,即S2是判断S1或真或假的先决条件,这种关系就叫做预设。),预设所表示的意义不是陈述的字面意义,如:甲:“张三是音乐家”预设义:乙:“有个叫张三的人”乙是甲的预设。“小王打开了门”预设义:“有一扇门”在这两句话中,字面意义都没有告诉“有一个叫张三的人”或“有一扇门”,但从话中,我们可以清楚地获得上述两个预设意义。,此外,对陈述的否定不会导致对预设的否定。如:“张三不是
3、音乐家”仍有预设义“有个叫张三的人”“小王没有打开门”仍有预设义:“有一扇门”因此,预设的特征是:不管对该命题予以肯定还是予以否定,都必须承认这一先决条件:那座白色的建筑物不是图书馆。这个命题也承认了预设义:那座建筑物是白色的。,所以,我们对预设也可以这样定义:对一个命题句S1来说,如果S1和非S1都能推出命题S2,则S2就是命题S1的预设。,第二节预设和蕴涵的区别,蕴涵是指两个句子之间:第二个句子的真必定取决于第一个句子的真。s129S1S2(S1真,S2必真)S1 S2(S2假,S1必假)例:S1:那个人是个单身汉。S2:那个人是个男人。,预设和蕴涵有明显区别:S1预设S2,S2真方能决定
4、S1的真假,但是如果S2假,那么S1将没有真值,即无所谓真假,或根本不构成一个陈述。如S1:法国国王是个秃顶。S2:存在一位法国国王。S1的预设是S2。,二者区别见下表:蕴涵 预设S1 S2 S1 S2 T T TTF F-(TVF)FFTVF FT,简便区别法否定测试法把句子S1否定之后未必真的推断是该句子的蕴涵;把句子S1否定之后,S2仍然真的推断是该句子的预设。(请看最后一排),第三节预设触发语,预设跟某些特定的词相联系,我们把这些产生预设的词语叫做预设触发语。预设与某些特定的句式、语词有联系,我们分别称之为预设触发句、预设触发语。现代汉语中的预设表现形式:,1.句式预设(1)祈使句:常
5、预设与祈使要求相反的事实。我们要团结。出现了分裂(2)选择疑问句:常预设共同的选择成分。你要一个还是两个鸡蛋?你要了鸡蛋(3)陈述句:预设是陈述的前提。小明喜欢听那个老爷爷讲故事。那个老爷爷会讲故事,2.成分预设(1)疑问词预设你几点出发?你决定出发(2)副词预设老王又去北京了以前老王去过北京(3)动词谓语预设张三昨天死了存在一个叫张三的人(4)连词预设他们最后一场打败了对手,但却没有得冠军他们应该得冠军,第四节 预设的共知性,共知性是指:预设必须是交际双方所共有的背景知识或无可争议的信息。包括三种情况:1.预设是人所共知的信息。例太阳距离地球1.5亿公里。至少可以推导出几点预设:(1)存在着
6、一个叫做“太阳”的星体。(2)存在着一个叫做“地球”的星体。(3)两个星体之间有一定距离。以上预设都是人所共知的信息。,2.预设是只为交际双方所共知的信息。例两个荷兰队球迷议论世界杯决赛,问:赢西班牙了吗?答:没赢。此时若有第三人在场,而他不知预设(荷兰队)的话,可能会问:谁没赢西班牙?,3.可撤销性指预设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取消。例小张没能看到那场压轴戏。通常具备如下预设:小张看了这次演出,(只是没看最后的一场)但在一定的语境之下,原先的预设可以撤销。如:小张没能看到那场压轴戏,因为他已经住院了。,第五节预设和焦点,张韧弦178在语义学的研究传统中,预设作为句子的附加信息,同句子的焦点(focu
7、s)联系密切。焦点:传统理解是,话语中重读或在音调上显著的信息。(下标F表示焦点信息)例莎士比亚F写了哈姆雷特。“莎士比亚”就是话语焦点,其对应的预设,背景信息是“有人写了哈姆雷特”。,学界通行的观点是:预设可由焦点引发,至少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互动关系。对于同一个句子来说,不同的焦点化所引起的不同预设清晰地反映了这一点。例A.我F 上午去学校邮局寄信。B.我(上午)F去学校邮局寄信。C.我上午去(学校邮局)F寄信。D.我 上午去学校邮局(寄信)F。,上面列出了同一句话的四种焦点化,每一个焦点信息都引发了一组替换项,(“我”替换项:你、他、他们、那些人等、将其抽象为“有人”)将这些替换项用变量抽
8、象后得到的结果就是句子的背景信息,并对应关于个体情况的预设。如:A句的预设:有人上午去学校邮局寄信。B句的预设:我在某个时间去学校邮局寄信。C句的预设:我上午去某个地方寄信。D句的预设:我上午去学校邮局做某事。,思考:1.举例说明预设与蕴含的区别。2.举例说明预设与焦点的联系。,参考书目:左思民汉语语用学河南人民出版社石安石关于预设与蕴涵的鉴别王力先生纪念论文集商务印书馆金立鑫预设的两大领域及其形式表达系统修辞学习2006年第5期,第八章会话结构,教学内容1.预示序列2.插入语列的类型3.轮流说话的规则,第一节 会话结构及其研究意义与方法,一、什么是会话结构?它在语用学中有何地位?话语是语言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用学 第七 预设 会话 结构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26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