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气词和词头、词尾.ppt
《语气词和词头、词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气词和词头、词尾.ppt(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代汉语,第十三章语气词和词头、词尾,一、句尾语气词二、句首和句中语气词三、词头、词尾,一、句尾语气词,1、也:句尾语气词“也”主要用在判断句句尾,表达的是判断语气,有肯定与确认的意味。用在复句及命令、疑问句中的“也”,仍都是肯定与确认的语气。如: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孟子许行)虽杀臣,不能绝也。(墨子公输)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左传郑伯克段于鄢),2、矣:句尾语气词“矣”主要用在陈述句句尾,表达的是陈述语气,是把事情发展到现阶段出现的情况或将要出现的情况报道出来,告诉别人。与“也”所表达的语气的差别:第一,“也”表静态,无时间动程;“矣”表动 态,有时间动程。第二,“也”是把对
2、事物的判断告诉别人,现代 汉语中没有与之对应的语气词;“矣”是把事情发展到现阶段出现的情况或将 要出现的情况报道出来告诉别人,相当 于现代汉语中的语气词“了”。,如:鸡既鸣矣。(诗经齐风鸡鸣)余病矣。(左传鞌之战)吾属今为之虏矣。(史记鸿门宴)吾君已老矣,已昏矣。(谷梁传僖公十年)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墨子公输),3、乎、与(欤)、邪(耶)“乎、与(欤)、邪(耶)”所表达的都是疑问语气。其中“乎”的使用最为普遍,表达的疑问语气也最强烈。“与(欤)、邪(耶)”的疑问语气不太强烈,有探询的意味。如: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子以秦为将救韩乎?其不乎?(战国策韩策二)王侯将相,宁有种
3、乎?(史记陈涉起义)此天下之害与?天下之利与?(墨子兼爱下)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庄子逍遥游)是谁之过与?(论语季氏将伐颛臾)子何为者邪?(庄子外物),4、哉“哉”的基本用法是表达感叹语气,而且所表达的语气表较强烈,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啊”。如:楚国若有大事,子其危哉!(左传昭公二十七年)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韩愈张中丞传后叙)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李斯谏逐客书)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起义),5、句尾语气词连用 古汉语的句尾语气词经常连用,连用的语气词,仍各自保留着自己原来表达的语气,只不过是语气的重点往往落在最后一个语气
4、词上。(1)“乎、哉”放在其他语气词后。如:位其不可不慎也乎!(左传成公二年)何可胜道也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汝为周南、召南矣乎?(论语阳货)岂特攫其腓而噬之耳哉!(战国策齐策六),(2)“乎”与“哉”连用,“哉”在最后。如:善败由己,而由人乎哉?(左传僖公二十年)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孟子梁惠王上),(3)“矣、已、与、邪、夫”放在其他语气词的后面。如:代翕代张,代存代亡,相为雌雄耳矣!(荀子议兵)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唯求则非邦也与?(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何愚也耶!(李清照金石录后序),返回,二、句首和句中语气词,1、夫“夫”字作句首语气词,是由指示代词虚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气词 词头 词尾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26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