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及教法学法指导.ppt
《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及教法学法指导.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及教法学法指导.ppt(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语文六年级上册,希望小学:马宏斌,教研内容,一、新老教材对比分析。二、本册教材特点、教学目标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三、第一组至第四组精读课文重难点分析及教法指导。,一、新老教材对比,(一)课文难度降低,特别是文言文的难度。没有了老教材书后的汉语知识。这样能够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二)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三)加强导学功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方式。(四)“口语交际 习作”的编排,加强指导,明确要求,习作内容难度降低也更开放。(五)“综合性学习”是老教材没有的,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二、本册教材特点、教学目标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一)教材特点:1
2、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一 感受自然,二 祖国在我心中,三 心灵之歌,四 珍爱我们的家园,五 初识鲁迅,七 人与动物,六 轻叩诗歌的大门,八 艺术的魅力,选读课文,导语,资料袋,词语盘点,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课文,精读,略读,展 示 台,成语故事,趣味语文,阅读链接,回顾拓展,口语交际习作,2 每组教材的结构,每个专题都自成系统,导 语 精读课文思考与练习 略读课文连接语 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以第五组为例说明),导 语,少年闰土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练习设计突出朗读和背诵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既抓住要点又留有较大空间,避免琐碎根据高年级特点,注意学习文章的表达方式
3、鼓励学生自己发现、提出和解决疑难问题突出“单元读写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人物描写的方法”,3 全册汇总:,(1)本套教材学习到五年级下册,学生累计认字3000个,提前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前三学段识字量。故从本册教材开始不再安排识字任务。本册要求会写120个字。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教材后附生字表。,(2)全册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4篇,每组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2篇,选读课文8篇。(3)口语交际、习作各7次有的合有的分(4)“大综合”:第六组;“小综合”:第二组,(二)教学目标及教学中应注意的 问题。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文学习的总目标和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的阶段
4、性目标,关注学生经过小学阶段最后两年的学习,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明确六年级上学期在第三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教到什么程度,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在纵向比较中把握教学目标,1 识字写字:学习独立识字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2 阅读:学习默读初步学会默读默读有一定的速度3 习作:意识和兴趣兴趣和自信有一定要求(具体、真实、分段表述、有一定速度等)4 口语交际:认真听请教、商讨抓住要点、转述;“应对”能力,在横向联系中把握教学目标,累计识字3000个,全册写字120个。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积累习作素材,习作内容具
5、体、真实,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行款整齐,书写规范、整洁。能根据交流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高年级听说读写综合培养,在解读教材中把握教学目标,整组浏览:把握主要内容和各部分的联系“导语”和“交流平台”:提示单元学习内容和学习重点课文:注意在专题中的角色、地位。(如月光曲放在“艺术的魅力”单元)习作:重视由读到写的自然迁移在“交流平台”中引导自主回顾和总结。“宜粗不宜精”,不过分讲求“整合”,避免使课文教学失去特色。,倡导一组课文整体推进,识字与写字教学,教学目标,1.会写120个字,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注意防止和纠正错别字。2.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
6、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教学建议:1 以字义为重点学习要写的字,有效地防止和纠正错别字。2 抄写以词语为单位,减少机械的单字抄写。4 通过句子的抄写和默写在语言环境中识记生字,同时练习书写的行款整齐。5 用好配套的钢笔字教材和毛笔字仿影教材。,为便于复习检测生字和积累词语,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词语盘点”列出的词语:“读读写写”190个,“读读记记”137个。“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是精读课文里的,由会写的字组成,要求能读会写能理解;“读读记记”中的词语,有的是精读课文里的,有的是略读课文里的,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四字词语除外),注重字义理解,以词语为单位记忆,防止和纠正错别字,
7、精读课文中会写的字 组成的词语,略读课文中没有积累过的词语,精读课文中认过没有写过的字组成的词语,阅 读 教 学,教学目标,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边读边想,并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含义较深的句子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联想和想象、环境和人物心理描写等。5.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6.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教学建议:1 加强对课文的整体把握,(1)重视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2)经常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3)提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
8、。(4)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意义。,抓住课文主要内容,1.具备了相关能力基础:随着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抽象、归纳的心理基础。2.学生发展的需要: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这也是高年级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概括能力的养成足以使学生受益终身。,穷 人: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金色的脚印: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下面的课文,说说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它们和正太郎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 引导学生明确概括主要内容的要求,(1)忠于原文。不能增加内容,不能改动情节,更不能评论。(2)要点齐全。不能过于简单,要素不全。(3)重点
9、突出。区分概括主要内容和复述的异同,分清主次,抓住主要内容。(4)语言尽量简练。抓住最能表现主要内容的词、句、段稍加整理,连缀成文。,3 在学生的阅读实践中教给方法,根据不同文体,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要素、把课文分成几个部分,说说每部分的大意等做法都有助于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方法应当是学生在实践中慢慢习得的,而不是机械地生搬硬套。否则,将与培养概括能力的初衷背道而驰。,理清文章脉络,理清文章脉络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又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使日后写作条理清楚。一般来说,文章的脉络主要是“纵向”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和“横向”按人或事物的几个方面两大序列。,山 雨:默读课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教材 分析 教法 指导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25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