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课件第四章注意.ppt
《认知心理学课件第四章注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知心理学课件第四章注意.ppt(1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9/15,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第四章 注意,*,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本章框架,引言听觉集中注意:注意的认知理论视觉集中注意跨感觉通道效应视觉搜索分散注意自动化加工,*,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1引言,注意一般指加工的选择性。William James(1890)对注意作了主动与被动的区分:注意可以是主动且基于自上而下加工的;或者是被动且基于自下而上加工的。区分集中注意(focused attention)和分散注意(注意分配(divided attention)。二者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差别(见下图)。,*,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注意研究
2、的不同方面及相关联系,*,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集中注意(或者选择性注意)是指同时向被试呈现两个或更多刺激,而只要求对其中一个做出反应的情况。对集中注意的研究可以了解人类怎样有效地选择某些输入刺激,而不是另外一些刺激。同时它也可以研究选择过程的性质以及未被注意刺激的加工情况。分散注意是指同时呈现至少两个刺激,且要求注意所有输入刺激,并做出反应的情况。对分散注意的研究可提供关于个体加工局限性方面的有用信息,并有助于理解注意机制以及注意容量。以往关于注意的研究的局限:大多数研究只关注外源性的二维刺激,忽视个体的目标与动机状态。,*,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第二节 注意的认知理
3、论,注意的选择发生在认识活动的什么阶段。都承认人加工信息的容量有限,所以一定是有选择性地加工其中一些信息而放弃另一些信息。人们的兴趣就自然集中在“选择”上面。,Broadbent(1958)的双耳分听实验,如果向一只耳朵呈现数字496,而另一只耳朵呈现852,那么回忆结果将是496852而不是489562结果提示,绝大多数被试回忆数字时选择先一个耳朵后另一个耳朵的方式,而不是一个数字接一个数字的方式。,*,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Gary等人(1960)的分听任务实验任务,将“Who 6 there”呈现于一侧耳朵,而将“4 goes 1”呈现于另一侧。结果是:被试先报告“who g
4、oes there”,然后再报告“4 6 1”被试报告刺激的顺序受到了意义的影响,选择受到呈现刺激意义影响的事实与过滤器理论是不一致的。,*,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一、注意的过滤器模型(Filter model),1、代表人物1958年,英国心理学家DE布劳德本特(D.E.Broadbent)发表了知觉和通讯一书,对于注意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部著作的问世,标志着被行为主义心理学禁锢了多年的注意问题重又回到了心理学中2、过滤器模型图示,*,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3、过滤器模型的主要观点,认为注
5、意类似于滤波器,它的作用在于对信息进行筛选,从而防止容量有限的通讯通道超载。这个选择性装置使人能从几个有物理差别的同时性信息中知觉一个信息。这个滤波器是基于感觉特征选择信息的,同时也是按照“全或无”的原则工作的。由于选择发生在知觉水平上,所以他的观点又叫做早期选择模型,*,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4、早期选择观点,注意的选择出现很早人们加工到达感觉记忆中的信息的容量是有限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被来自不同方面的信息包围着。可人的加工能力有限,所以尽管感觉了这些信息,但不能对它们都作进一步的加工,只有一小部分能受到注意而被进一步加工,大部分很快丧失掉了。
6、由于选择发生在对信息进行深入加工之前,故而叫做早期选择模型,*,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5、实验证据双耳听音实验(或追随程序),在实验时,给被试两只耳朵都输入声音信息。被试戴上一副耳机,每一耳机输入一条声音消息。实验者要求被试只注意听其中一只耳朵得到的消息(这只耳朵被叫作追随耳),并且要把从这只耳朵中听到的消息用嘴复述出来。(1)布劳德本特(D.E.Broadbent)的实验给被试两耳同时呈现一定的刺激,如:,*,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5、实验证据双耳听音实验(或追随程序),右耳 左耳 4 6 9 2 3 7呈现速度为每秒钟两个数字,然后要求被试再现。,*,湖南师范大学教
7、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5、实验证据双耳听音实验(或追随程序,结果:被试有两种再现方式以耳朵为单位分别再现左右耳所接受的信息,如 493,627;按双耳同时接受信息的顺序成对地再现,如 4,6;9,2;3,7。以第一种方式再现的,正确率为65%,以第二种方式再现的,正确率为20%。如果不规定被试的再现方式,则多数采用第一种方式,*,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2)彻里(E.C.Cherry)的实验,结果发现,被试能很好地再现追随耳的项目,但对非追随耳的项目则不能报告出任何东西;甚至当追随耳的刺激从法文改为德文,英文,或拉丁文,被试也觉察不到这种变化,语文材料倒过来放也不知道。不过对非追随耳
8、刺激的物理特征还是能够觉察的(男女声,声音大小变化等)。,*,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3)鸡尾酒会效应,在鸡尾酒会上,当你专注于与某人谈话时,你对周围的人们交谈是不能识别的,但你对偶然传来的你的名字是能觉察和识别的。Moray(1959)发现,将一个刺激重复呈现给非追随耳多达35次,被试不能识别和再现;但是将被试的名字呈现给他的非追随耳,他能够识别请注意,过滤器的选择作用不是随机的,而是有一定的制约。新异的刺激,较强的刺激,具有生物意义的刺激等易于通过过滤器,Broadbent则强调人的期待作用。,*,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不一致的
9、实验结果,Gray 和 Wedderburn发现(1960),如果在双耳实验中安排一些有意义的材料,则有不同的结果左耳:OB 2 TIVE 或者 DEAR 5 JANE右耳:6 JEC 9 3 AUNT 4被试听到:Objective 或 Dear aunt jane即不是以耳朵为单位,而是按意义再现。这表示过滤器允许不止一个通道的信息通过,*,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Solso(1979)等认为,这种应用有意义材料的实验极易引起注意迅速转移,不同于一般的实验。Treisman 进行了更严格的实验,呈现材料如下右耳(追随耳):These is a
10、 house understand the word左耳(非追随耳):Knowledge of on a hill,*,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被试的再现多为“These is a house on a hill”,而且声称这是从一只耳朵听来的。这说明,当有意义的材料从追随耳转到非追随耳时,被试不顾实验者的规定而去追随意义,即转向别一只耳朵。这只有在过滤器允许两只耳朵的信息均能通过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即人可同时注意两个通道的刺激,*,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二、衰减模型(Attenuation model),1.内容 由Treisman
11、(1960,1964)提出她认为过滤器不是按“全或无”的方式来工作,而是既允许追随耳的信息通过,也允许非追随耳的信息通过只是非追随耳的信号受到衰减,强度减弱了但某些信息仍然可以得到高级加工,*,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二、衰减模型(Attenuation model),已经贮存在大脑中的信息如字词在高级分析水平有不同的兴奋阈限没有衰减的信号可以顺利地激活有关的字词(如追随耳的信号在通过过滤器时没有受到衰减)非追随耳的信号由于受到衰减而强度变弱,常常不能激活相应的字词,但是特别有意义的项目如自己的名字,则有较低的阈限,可受到激活而被识别2.衰减模型图示:,*,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
12、理学系,追随耳,非追随耳,频率强度等物理特征分析,选择性过滤器,意义分析O O O O O O O OO O O O O O O O,自己名字,反应,Treisman的衰减模型,*,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二、衰减模型(Attenuation model),影响记忆中各个项目的因素个体因素:有个性的倾向,项目的意义,熟悉的程度,客观因素:有上下文,指示语等(情境因素),*,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两个模型的不同之处,衰减模型将过滤器模型的“全或无”工作方式改为衰减从而由单通道模型改成双通道或多通道模型,*,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
13、系,两个模型的共同点,第一,这两个模型的根本点是相同的,即都认为高级分析水平的容量有限或通道容量有限,必须通过过滤器调节第二,这种过滤器的位置在这两个模型中是相同的,都处在初级分析和高级的意义之间第三,这种过滤器的作用基本相同,即选择一部分信息进入高级的知觉分析水平,使之得到识别,注意选择都是知觉水平的因此多倾向于将这两个模型合并,称之为Broadbent-Treisman 过滤器-衰减模型,并将它看作注意的知觉选择模型,*,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三、注意的反应选择模型,1.内容:由 Deutsch 和 Deutsch 于1963年提出他们认为,几个输入通道的信息均可进入高级分析水
14、平,得到全部的知觉加工,注意不在于选择知觉刺激,而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三、注意的反应选择模型,他们设想中枢的分析结构可以识别一切输入,但输出是按重要性来安排的,对重要的刺激才会作出反应,对不重要的刺激则不作出反应该理论认为注意是对反应的选择,因而称之为反应选择模型2.反应选择模型图示:,*,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三、注意的反应选择模型,3.实验证据:Hardwick(1969)在实验中,给被试的双耳同时呈现刺激,其中包括给右耳或左耳随机呈现特定的靶子词,要求被试同时注意双耳,当从右耳或左耳听到靶子词时,都
15、要分别作出反应。结果是右耳和左耳对靶子词的反应率都超过50%,达到59-68%,双耳的结果十分接近。Shiffrin(1974)关于辅音的识别的实验,也得到类似结果,*,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两类注意模型比较,主要差别在于对注意机制在信息加工系统中所处的位置有不同的看法:一个认为在觉察和识别之间一个认为在识别和反应之间,*,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实验研究,采用双听技术和追随程序即在同时呈现给两耳的刺激中,分别随机地安排一个特定的词(靶子词),要求被试无论是追随耳还是非追随耳听到靶子词时,都分别作
16、出反应,如敲击左侧或右侧的电健,分别记录双耳对靶子词的反应次数,*,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实验研究,结果预测:(1)依过滤器模型,追随耳能听见靶子词并作出反应,非追随耳则听不见并不能作出反应(2)依衰减模型,追随耳和非追随耳均可听见靶子词并作出反应,但追随耳一方的反应次数应多于非追随耳(3)依反应选择模型,追随耳和非追随耳均可听见靶子词并作出反应,由于双耳都有同样的反应形式,双耳的反应次数将相近,*,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实验研究,实际结果:追随耳的反应率为 87%,非追随耳的反应率为 8%有人认为,这种设计使两耳处于不等的地位(追随耳和非追随耳):在追随耳一方,对靶子
17、词既要复述(追随)又要作出敲健反应,但在非追随耳一方,对靶子词只要作出一次敲健反应,无疑影响双耳信号的重要性,即显得追随耳的信号更为重要,*,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评价:,多数倾向知觉选择模型,但无有力的证据支持;应用多种方法,做到集中性注意与分配性注意的平衡主张知觉选择模型的人所研究的是集中性注意,如利用附加追随程序的双听技术,将注意引向一个通道,再来分析和比较两个通道的作业情况;而支持反应选择模型的人多应用不附加追随程序的双耳作业,使注意分配到双耳,所研究的是分配性注意,方法的不同会反映在实验结果上,并影响理论分析要利用其他感觉通道,特别是同时利用不同的感觉道进行实验,这有利于
18、揭示注意的实质和机制,补充:知觉负载理论(perceptual load theory),Lavie(如1995,2000)认为注意选择有时发生在加工早期(如Broadbent,1958所宣称的那样),而有时又发生在加工晚期(如Deutsch和Deutsch,1963所宣称的那样)。根据她提出的知觉负载理论,以下因素决定了注意选择出现在加工的哪一阶段:1.每个人的注意容量(attentional capacity)都是有限的。2.分配到主要任务上的注意容量大小取决于这个任务的知觉负载。3.所有可利用的注意容量总是会被分配到认知加工之中。,补充:知觉负载理论(perceptual load th
19、eory),根据这些假设,早期注意选择过程发生于知觉负载高的情况之中,而晚期注意选择过程发生于知觉负载低的情况之中。几乎所有验证这个理论的研究都只涉及到视觉注意。,实验证据,很多研究支持知觉负载理论。在Lavie(1995)的研究中,被试需要在排成一排的6个位置中检测是否有目标字母(x或z)。在高知觉负载条件下,其它5个位置上显示非目标字母;而在低知觉负载条件下,其它位置上没有字母显示。,实验证据,最后,实验者还要呈现一个大的干扰字母刺激。在有些试验序列中,干扰字母是矛盾的(即当目标为z时呈现x或者相反),而在其它试验序列中,干扰字母是中性的。根据这一理论,在低知觉负载条件下干扰刺激的特性会比
20、在高知觉负载条件更影响被试对目标刺激的识别。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完全与预测相符。,图5.3 识别目标刺激的平均时间是干扰刺激种类(中性或者矛盾),及知觉负载(低或高)的函数。,评论,优势:1.核心观点“对任务不相关刺激的加工程度是灵活的”很重要,这种加工程度取决于对相关刺激的加工负载这一观点似乎也是合理的。2.它减少了早期研究对确定加工中瓶颈位置过分重视的现象。,评论,局限:1.虽然研究者认为它与视觉注意和听觉注意均相关,但我们并不能清楚地证明它适用于听觉注意。2.知觉负载这个概念有些含糊不清,而且目前研究者还没有发展出准确测量知觉负载的方法。,*,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第三节视觉集
21、中注意(focused visual attention),视觉注意可以从认知神经心理学的角度来考虑。研究者相对全面地研究了三类注意障碍:忽视(neglect)、对消(extinction)和Balint综合征(Balints syndrome;参见Driver,1998的综述)。忽视症常常出现于因卒中导致的右侧顶叶损伤患者中。对消现象常见于忽视症患者身上。由于损伤了在解剖上相邻的大脑区域,因此对消和忽视这两种症状通常会同时发生(Karnath、Himmelbach和Kker,2003)。Balint综合征与左右顶叶后部(posterior parietal lobe)或左右顶枕连合部(par
22、ieto-occipital junction)的损伤有关,并表现出各种注意障碍。这些障碍包括注视固执(fixed gazing)、对物体的整体注视错位(gross misreaching for objects)和同时性失认(simultanagnosia,指一个时间点只能注意一个刺激的现象)。,*,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Corbetta和Shulman的理论该理论确定了与两个注意系统相关的大脑区域。他们区分了一个涉及感觉信息选择和反应的目标驱动或自上而下系统,以及一个对新异或显著的未被注意视觉刺激进行检测的刺激驱动或自下而上系统。Corbetta和Shulman(2002)认为
23、前一个系统由右半球的腹侧额-顶网路组成,而后一个系统则由背侧额-顶网路组成。两个系统之间通常会有交互作用。证据1.Corbetta和Shulman(2002)对目标驱动系统的有关脑成像研究进行的元分析2.2.Corbetta和Shulman(2002)对刺激驱动系统的有关脑成像研究进行的元分析3.两个注意系统通常会交互作用,3.1主要注意系统,*,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1.Corbetta和Shulman(2002)对目标驱动系统的有关脑成像研究进行了元分析。如图5.4,对于未出现刺激的预期常常会激活顶内沟后部(posterior intraparietal sulcus,pIPs
24、)、顶上小叶(superior parietal lobule,SPL)、中央后沟(postcentral sulcus,PoCes)、中央前沟(precentral sulcus,PrCes)以及额上沟(superior frontal sulcus,SFs)。,*,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图5.4目标驱动注意系统涉及的脑区。根据对预测某刺激时被试反应的多个脑成像研究结果绘制而成。,*,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从图5.4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研究显示的大脑激活区域都略有不同。这可能反映了被试在不同研究中所预期内容上的差异。Corbetta和Shulman(2002)总结说,
25、当被试预期除位置外的物体特征时所激活的背侧额叶-顶叶网络与注意位置时的网络是重合的。但是对不同种类高级信息加工的重合程度还不清楚,这需要对更多视觉特征的研究来检验。,*,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2.Corbetta和Shulman(2002)同样对刺激驱动系统的有关脑成像研究进行了元分析(如图5.5)。这类研究中,被试会检测到低频刺激。这个注意网络的大脑区域包括颞顶联合、顶内沟、额叶眼动区(frontal eye field,FEF)以及额中回(middle frontal gyrus,Mfg)。虽然各项研究所采用的任务会有所不同,但是不同研究所发现的大脑激活区域(特别是颞顶联合这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认知 心理学 课件 第四 注意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24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