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设计课件第04章网络性能设计.ppt
《计算机网络设计课件第04章网络性能设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网络设计课件第04章网络性能设计.ppt(8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4章 网络性能设计,主讲:刘文硕,第4章 网络性能设计,第2页 共82页,4.1 网络带宽设计,网络的性能与成本成正比。网络性能可以从带宽分析、流量分析、服务质量分析、负载均衡分析等方面进行设计。4.1.1 网络带宽的不稳定因素(1)网络带宽 在基带传输网络中,带宽通常用来衡量数据的传输速率。ITU-T I.113建议规定,数据传输速率低于1.5Mb/s的网络划分为窄带网;数据传输速率在1.5Mb/s以上的网络划分为宽带网。,第4章 网络性能设计,第3页 共82页,4.1 网络带宽设计,网络,第4章 网络性能设计,第4页 共82页,4.1 网络带宽设计,(2)以太网带宽不稳定的因素带宽能否达
2、到理论值,与网络采用阻塞式设计还是非阻塞式设计相关。双绞线线路质量的好坏,对网络带宽影响很大。信号在传输过程中要消耗大约10%的系统开销。线路环境温度、信号接头氧化等,都会造成带宽下降。,第4章 网络性能设计,第5页 共82页,4.1 网络带宽设计,4.1.2 网络用户业务模型(1)用户网络业务最低带宽需求不同的用户业务具有不同的网络带宽模型。在局域网内,网络上行和下行带宽相差不多。在因特网中,一般下行带宽大于上行带宽。由表4-2可见,满足用户网络服务需求带宽不能低于256kb/s一个基本的设计思想是:根据带宽占用大的业务来选择线路带宽,并根据业务使用频度考虑对带宽的复用。,第4章 网络性能设
3、计,第6页 共82页,4.1 网络带宽设计,网络,第4章 网络性能设计,第7页 共82页,4.1 网络带宽设计,(2)网络服务的特点带宽是否足够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提供给用户的服务类型。接入层用户的访问速度。用户和服务器之间的连接质量。网络服务主要分为以下四种类型:偶尔少量的通信。突发性通信。固定带宽的流式传输。不定带宽的数据传输应用。,第4章 网络性能设计,第8页 共82页,4.1 网络带宽设计,(3)用户使用因特网的规律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调查结果显示,用户一天中使用因特网的时间如图4-1所示。,第4章 网络性能设计,第9页 共82页,4.1 网络带宽设计,4.1.3 网络带宽设计(1)阻
4、塞式与非阻塞式设计如果上层链路带宽大于或等于下层链路带宽的总和,我们称为非阻塞式设计。如果上层链路带宽低于下层链路带宽的总和,我们称为阻塞式设计。按非阻塞式带宽设计的网络汇聚节点负载轻,网络扩展性好,但是工程成本偏高。,第4章 网络性能设计,第10页 共82页,4.1 网络带宽设计,第4章 网络性能设计,第11页 共82页,4.1 网络带宽设计,4.1.4 网络服务集线比设计(1)电话集线比模型集线比指可用信道与接入用户线的比例。例如,一条E1线路可以同时接通30路电话,如果按1:1的集线比,则只能接30条用户线,如果按1:8的集线比,则可以接240条用户线。计算机网络的集线比目前难以确定,经
5、验值一般为1:81:15左右。(2)网络服务的集线比设计网络集线指网络服务系统有效接入与最大接入能力之间的比率。,第4章 网络性能设计,第12页 共82页,4.1 网络带宽设计,网络服务有效时长计算如下:网络服务有效工作时长=打开网页数(网页大小+系统开销)/(用户带宽/8)网络服务最大集线比=服务总工作时长/(网络服务有效时长+服务间隔时长)服务器最大用户数=(Web服务器带宽/用户接入带宽)最大集线比,第4章 网络性能设计,第13页 共82页,4.1 网络带宽设计,4.1.5 网络带宽管理方法,(1)利用硬件设备进行网络带宽管理网络带宽可以用软件的方法进行管理,也可以通过带宽管理器、入侵控
6、制系统(IPS)、路由器等硬件设备进行控制和管理。,第4章 网络性能设计,第14页 共82页,4.1 网络带宽设计,带宽管理器一般设置在边界路由器附近。也可以将带宽管理器内置在边界路由器中。(2)利用软件防火墙进行网络带宽管理利用软件的方法也可以管理和控制网络带宽。如微软公司的ISA Server防火墙软件也可以进行网络带宽管理。(3)利用IOS进行网络带宽管理利用Cisco路由器或交换机做策略控制也可以限制网络带宽,第4章 网络性能设计,第15页 共82页,4.1 网络带宽设计,(4)带宽的分配策略对链路进行带宽划分。对单个IP地址进行带宽分配。对用户IP地址组的带宽分配。对用户业务类型进行
7、带宽分配。在IP网络上进行带宽分配无法做到传统电信网那样准确。,第4章 网络性能设计,第16页 共82页,4.2 网络流量分析与设计,4.2.1 网络流量的特性(1)流量与带宽带宽是固定值,而流量是变化的量;带宽有很强的规律性,而流量的规律性不强;带宽与物理设备、传输链路相关,而流量与使用情况、传输协议、链路状态等因素相关。(2)不同网络服务的数据流量特性网络性能取决于一些变量,如突发性、延迟、抖动、分组丢失等。不同的网络应用对这些指标的要求如表4-5。,第4章 网络性能设计,第17页 共82页,4.2 网络流量分析与设计,第4章 网络性能设计,第18页 共82页,4.2 网络流量分析与设计,
8、(3)网络流量监测MRTG是一款监控网络流量负载的免费软件。,第4章 网络性能设计,第19页 共82页,4.2 网络流量分析与设计,利用流量监测图,可以进行以下分析:网络峰值流量有多大,在什么时候出现,持续时间有多长;网络平均流量有多大,达到了理论带宽的多少;网络流出与流入情况,网络出口是否存在拥塞;系统资源负载情况,如磁盘空间、CPU负载等;网络服务流量分布情况,如Web、Email、DNS、FTP、BBS等;设备流量情况,如防火墙、路由器、交换机等。,案例:流量监测统计表,第4章 网络性能设计,第21页 共82页,4.2 网络流量分析与设计,4.2.2 以太网的有效利用率,第4章 网络性能
9、设计,第22页 共82页,4.2 网络流量分析与设计,4.2.3 网络流量设计模型(1)分层网络的流量模型在交换型网络的分层设计中,网络数据流量从接入层流向核心层时,被收敛在高速链路上。流量从核心层流向接入层时,被发散到低速链路上。核心层设备汇聚的网络流量最大,需要强大的数据处理设备。接入层设备的流量相对较小,因此可采用小型网络设备。,第4章 网络性能设计,第23页 共82页,4.2 网络流量分析与设计,第4章 网络性能设计,第24页 共82页,4.2 网络流量分析与设计,(3)流量设计中的80/20规则和20/80规则流量设计的80/20规则:在一个设计良好的网络环境中,一个网段上80%的数
10、据流量是在本网段内部流动,只有20%的网络流量访问其它网段。这种流量设计模型主要适应于分布式服务设计的园区网。80/20规则的优点是减轻了网络核心层的流量压力,缺点是不利于网络集中管理。流量设计的20/80规则:只有20%的数据流量访问本地局域网,而80%的数据流量需要流出本地网络。,第4章 网络性能设计,第25页 共82页,4.2 网络流量分析与设计,4.2.4 电话流量的爱尔兰模型(1)爱尔兰话务量公式基于电路交换的电话网络建立了很成熟的爱尔兰(Erlang)话务量模型。爱尔兰公式:A=nt式中:A是话务量,单位为Erl(爱尔兰),1Erl单位为同一电路上一小时的呼叫次数;n是呼叫强度,单
11、位是次/小时,t是呼叫平均保持时间,单位是小时。,第4章 网络性能设计,第26页 共82页,4.2 网络流量分析与设计,例如:呼叫强度=1800次/小时,呼叫保持时间=180秒,则话务量A=1800次/小时(180/3600)=90Erl话务量反映了电话系统流量的大小,它与呼叫强度和呼叫保持时间有关。2忙时呼叫次数(BHCA)计算通常将话务量最忙的一小时内的电话呼叫次数称为BHCA(忙时呼叫次数)。3呼损率与服务等级(GoS)没有得到服务的呼叫称为呼损,丢失呼叫的概率称为呼损率。电话系统将不同呼损率的等级称为“服务等级”(GoS)。,第4章 网络性能设计,第27页 共82页,4.2 网络流量分
12、析与设计,例如,GoS值为0.05时,表示在繁忙时刻,100次呼叫中有5次会听到忙音(阻塞)。GoS等级一般按照0.1、0.01、0.001划分。(4)Erlang-公式呼叫是一个随机事件,因此只有利用概率和统计的方法来分析和计算呼叫强度值(n)和呼叫保持时间值(t),这就推导出了Erlang-B公式:,第4章 网络性能设计,第28页 共82页,4.2 网络流量分析与设计,Erlang-B公式已经被ITU-T规定为G.80标准。在设计工作中,如果话务量A在550Erl范围之内,则可将Erlang-B公式简化为经验公式:M=5.5+1.17A(GoS=0.01时)M=7.8+1.28A(GoS=
13、0.001时)在通信网络设计中,传统电话的Erl经验值,中继链路最高为0.7Erl/线,平均为0.20.3Erl/线。,第4章 网络性能设计,第29页 共82页,4.2 网络流量分析与设计,4.2.5 网络链路的聚合设计(1)网络峰值流量设计网络在设计时都必须考虑最繁忙时段的信息流量。电话通信的带宽通常是确定的,标准信道是64kb/s。在分组交换网络中,数据传输峰值可能随时毫无规律的出现。链路聚合技术可以将几条链路捆绑在一起,以增加网络链路带宽。,第4章 网络性能设计,第30页 共82页,4.2 网络流量分析与设计,(2)链路聚合中的流量均衡在链路聚合技术中,聚合端口(AP)必须符合IEEE
14、802.3ad标准。聚合端口根据报文的MAC地址或IP地址进行流量平衡,即把流量平均地分配到聚合端口的成员链路中去(如图4-10),第4章 网络性能设计,第31页 共82页,第4章 网络性能设计,第32页 共82页,4.2 网络流量分析与设计,(3)链路聚合的条件链路聚合需要硬件设备的支持。链路聚合必须满足以下要求:各链路的传输介质必须相同;各分离链路速率必须相同;各分离链路必须是全双工链路;各分离的链路两端的参数必须一致;各分离的链路的速率不能小于100Mb/s等。,第4章 网络性能设计,第33页 共82页,4.3 服务质量设计,4.3.1 QoS的主要技术指标传统的IP网络,对所有报文都无
15、区别的等同对待,路由器对所有报文采用先入先出的策略进行处理。对报文传送的可靠性、传送延迟等不提供任何保证。目前因特网提供“尽力而为”的服务。(1)服务质量的定义QoS是指IP网络在传输数据流时,满足一系列服务请求的实现机制。,第4章 网络性能设计,第34页 共82页,4.3 服务质量设计,服务请求可以用以下指标来衡量:传输时延、延迟抖动、数据包丢失率、吞吐量、带宽等。QoS的目标是提供端到端的服务质量保证。传输层服务质量的典型参数有:连接建立延迟、连接建立失败的概率、吞吐率、传输时延、误码率、安全保护、优先级、恢复功能等。(2)传输时延传输时延指两个节点之间发送和接收数据包的时间间隔。在任何系
16、统中,传输时延总是存在的。话音数据包到达目的地的总时间不得超过150ms。,第4章 网络性能设计,第35页 共82页,(3)时延抖动时延抖动是不同数据包之间延迟时间的差别。抖动主要是由于排队等候时间不同而引起的。话音网络的抖动不应超过30ms。(4)丢包率丢包率指发送数据包与接收数据包的比率。数据包丢失一般是由网络拥塞引起的。在高可用的网络中,数据包丢失率应小于1%。,4.3 服务质量设计,第4章 网络性能设计,第36页 共82页,4.3 服务质量设计,4.3.2 QoS主要实现机制(1)解决QoS问题的两种思路如果骨干网带宽足够大、不拥塞,是不需要QoS的,无限大的带宽是最好的QoS,然而,
17、这种理想状态是不存在的。第一种思路认为:可以通过对数据包进行分类,对业务类型进行优先级调度处理,就可以解决带宽利用、延迟、抖动和丢包等问题。,第4章 网络性能设计,第37页 共82页,4.3 服务质量设计,第二种思路认为:骨干网应越简单越好,最好是不要做任何控制,因为其主要任务是高效的包转发(不管坏包、好包)。因此应当利用流量工程的方法解决骨干网络的负载均衡问题。当以上两种思路都不能解决问题时,就必须增加网络带宽,提高设备性能。,第4章 网络性能设计,第38页 共82页,4.3 服务质量设计,(2)RFC提出的QoS模型RFC1633标准提出的IntServ(集成业务)模型。RFC2475标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计算机网络 设计 课件 04 网络 性能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24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