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与维护第5章外部存储器.ppt
《计算机组成与维护第5章外部存储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组成与维护第5章外部存储器.ppt(1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计算机维护与维修,第五章 磁盘存储器,第五章 磁盘存储器,本章简要介绍了软盘驱动器的性能特点、种类、结构原理和几种大容量的软驱。还介绍了硬盘的性能特点、技术参数和接口类型等。,第5章 磁盘存储器,5.1 软盘驱动器5.2 硬盘驱动器5.3 光存储设备,5.1 软盘驱动器,软盘子系统包括软盘片、软盘驱动器、驱动程序和软驱控制器这几部分。软盘是微机系统永久保存信息和交换信息的重要外部磁存储介质。软驱(Floppy Disk Driver,FDD)是对软盘进行读写的机电一体化的设备。软驱驱动程序是软驱的配套程序,它包含在系统BIOS程序中。软驱控制器(FDD Controller)提供主机对软驱的控
2、制信号,也是软驱设备的接口,它做在I/O卡或主板上或南桥芯片内。,微机常选用的软盘片有直径为5.25英寸、存储容量为1.2MB和直径为3.5英寸、存储容量为1.44MB这两种,它们的驱动器分别称为5寸软驱和3寸软驱。由于3寸软盘体积小、容量大并带有塑料外壳不易损坏,目前大多数PC机仅仅配备一个3寸软驱。3.5”软驱的外形如图7-1所示。,图7-1 3.5”软驱和软盘,软盘驱动器的规格和接口,3.5”软盘的结构如下图所示,外面有一个塑料外壳,不易污染和损坏。将它的写保护片拨到封住写保护孔的位置时,处于可以读写的状态,反之为写保护状态,软盘也不会感染病毒。,软盘驱动器的规格和接口(续),软驱上有两
3、个插座。一个电源插座。另一个为控制及数据电缆插座,它有34线。用一根34线电缆将它与I/O多功能卡或主板上的软驱接口(FDD)相连接。34线电缆的红色线应接到插座的1脚。软驱34线电缆如图7-3所示。在一些微机的系统硬件配置程序CMOS Setup中有“Swap Floppy Drive”这一项,当将其设置为“Enabled”时则可对调A、B两个软驱的逻辑名称,而不必在电缆插头上将它们对调。软驱接口(FDC)的信号定义如表7-1。,软盘驱动器的连接,图7-3 软驱的34线电缆,软盘驱动器的连接(续),软盘驱动器(续),软盘驱动器(续),软盘驱动器的结构原理:软驱(FDD)由数据读写系统、磁头定
4、位系统、盘片驱动系统和控制电路等组成。磁头是核心部件,分上、下两个,上磁头称为“1号头”,下磁头称为“0头”,固定在磁头小车上,并始终接触盘片。盘片由主轴马达驱动,以每分钟300多转旋转时,磁头小车由步进马达驱动做径向运动,从而使上、下磁头能扫描磁盘上、下两面的所有磁道,实现读、写操作。,软盘驱动器的结构原理,写操作是指软驱将主机发来的数据编码,经写电路处理后,通过磁头将数据的电信号转换为磁信号记录在磁盘上。而读操作是写操作的逆过程。软盘驱动器还有专门用于检测磁盘状态的传感器元件。比如“0磁道开关”、“写保护传感器”。,软盘驱动器的结构原理(续),磁盘驱动器软驱或硬驱的基本原理相同,框图如图7
5、-4所示,主要包括数据读写系统、磁头定位系统、盘片驱动系统和控制电路等部分。,图7-4 磁盘驱动器的原理方框,软盘驱动器的结构原理(续),软盘的物理规格,还有多种高速大容量的新型软盘驱动器,如ZIP100、LS-120和UHC等。由于价格较高和软盘交换性等原因,都尚未被PC机普遍采用。,超级软盘驱动器,第5章 磁盘存储器,5.1 软盘驱动器5.2 硬盘驱动器 5.3 光存储设备,5.2 硬盘驱动器,硬盘驱动器简介硬盘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硬盘驱动器的分类硬盘的技术参数硬盘的接口硬盘的安装和使用硬盘的维护与常见故障处理,硬盘驱动器简介,硬盘驱动器简介 硬盘驱动器(Hard Disk Driver,H
6、DD)也是微机系统的基本外存设备。与软盘不同,它的磁盘片是硬质合金的,并固定安装在驱动器内部,所以也可统称为硬盘。,硬盘子系统包括硬盘驱动器(内含硬盘)、驱动程序和硬盘接口。硬盘的控制器(HDD Controller)做在硬盘内部,而接口集成在主板上。硬盘的驱动程序包含在系统BIOS程序中。硬盘的构成和工作原理与软驱相仿,它以自己专用的微处理器作为控制器,它的内部ROM固化了控制软件,用来实现加电时的自我诊断、运行状态检测、主轴电机的转速调节和对磁头的位置控制等功能。,硬盘驱动器简介(续),硬盘是一种磁介质的外部存储设备,数据存储在密封、洁净的硬盘驱动器内腔的多片磁盘片上。这些盘片一般是在以铝
7、为主要成分的片基表面涂上磁性介质所形成,在磁盘片的每一面上,以转动轴为轴心、以一定的磁密度为间隔的若干个同心圆,被划分成磁道(Track),每个磁道又被划分为若干个扇区(Sector),数据就按扇区存放在硬盘上。在每一面上都相应地有一个读写磁头(Head),所有盘片相同位置的磁道就构成了所谓的柱面(Cylinder)。,硬盘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硬盘驱动器加电正常工作后,利用控制电路中的初始化模块进行初始化工作,此时磁头置于盘片中心位置。初始化完成后,主轴电机将启动,并以高速旋转,装载磁头的小车机构移动,将浮动磁头置于盘片表面的00道,处于等待指令的启动状态。当主机下达存取磁盘片上的数据时,通过前
8、置放大控制电路,发出驱动电机运动的信号,控制磁头定位机构将磁头移动,搜寻定位它要存取数据的磁道扇区位置,进行数据读写。,硬盘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续),硬盘的第一个扇区(0道0头1扇区)被保留为主引导扇区。在主引导区内主要有两项内容:主引导记录和硬盘分区表。主引导记录是一段程序代码,其作用主要是对硬盘上安装的操作系统进行引导;硬盘分区表则存储了硬盘的分区信息。微型机启动时将读取该扇区的数据,并对其合法性进行判断(扇区最后两个字节是否为0 x55AA或0 xAA55),如合法则跳转执行该扇区的第一条指令。所以硬盘的主引导区常常成为病毒攻击的对象。,硬盘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续),硬盘的外部结构:分为三大
9、部分:,硬盘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续),(1)接口 接口包括电源接口插座和数据接口插座两部分,其中电源插座与主机电源相连接。数据接口插座则是硬盘数据与主板控制芯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交换的通道。,(2)控制电路板 大多数的控制电路板都采用贴片式焊接,它包括主轴调速电路、磁头驱动与伺服定位电路、读写电路、控制与接口电路等。在电路板上还有一块ROM芯片,里面固化的程序可以进行硬盘的初始化,执行加电和启动主轴电机,加电初始寻道、定位以及故障检测等。在电路板上还安装有容量不等的高速数据缓存芯片,一般为512KB或2MB。,硬盘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续),硬盘控制电路总得来说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部分:主控制芯片、数据传
10、输芯片、数据缓存芯片等。其中,主控制芯片负责硬盘数据读写指令等工作;数据传输芯片则是将硬盘磁头前置控制电路读取出数据经过校正及变换后,由数据接口传输到主机系统;高速数据缓存芯片是为了协调硬盘与主机在数据处理速度上的差异而设置的;缓存对磁盘性能所带来的作用是无须置疑的,在读取零碎文件数据时,大缓存能带来非常大的优势。,硬盘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续),(3)固定面板 就是硬盘正面的面板,它与底板结合成一个密封的整体,保证了硬盘盘片和机构的稳定运行。在面板上最显眼的莫过于产品标签,上面印着产品型号、产品序列号、产品、生产日期等信息。除此,还有一个透气孔,它的作用就是使硬盘内部气压与大气气压保持一致。,硬
11、盘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续),内部结构:硬盘内部结构由控制电路板、磁头、盘片、主轴、电机、接口及其它附件组成,其中磁头盘片组件是构成硬盘的核心,它封装在硬盘的净化腔体内,包括有浮动磁头组件、磁头驱动机构、盘片、主轴驱动装置及前置读写控制电路。(见下图),硬盘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续),硬盘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续),飞行中的磁头,磁头在磁盘表面上方飞行飞行高度:1.3 微米 或更小硬盘的组装环境 无尘室(1立方公尺允许10颗尘粒),硬盘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续),硬盘驱动器内部硬件主要由电路板和头盘组件HDA(Head Disk Assemblly)构成,硬盘的内部结构如图所示。,硬盘驱动器的结构,硬盘驱动器
12、的分类,硬盘按其盘片直径大小可分为5.25、3.5、2.5和1.8英寸等多种。目前使用最多的是3.5英寸硬盘。,按盘片直径大小分:,按其接口类型分有IDE接口及SCSI接口等多种,目前使用最多的是IDE接口。,按其接口类型分:,按硬盘接口分IDE/EIDESCSIFC-ALIEEE 1394USB,按主轴转速分4500 rpm5400 rpm7200 rpm10000 rpm15000 rpm,硬盘驱动器的分类(续),硬盘的技术指标 1道密度与位密度:硬盘道密度是指磁盘径向的磁道密度,单位是TPI(Track Per Inch)即每英寸磁道数。,硬盘的技术参数,硬盘的技术指标(续)2转速:硬盘
13、的转速是指硬盘主轴马达也就是盘片的转速,单位是RPM(Round Per Minute)即每分钟圈数。,硬盘的技术参数(续),硬盘的技术指标(续)3平均存取时间 平均存取时间(Average Access Time)是反映硬盘数据操作速度的指标,单位是毫秒(mS)。它包括三个时间段:平均寻道时间(Seek time),平均定位时间(Setting time),转动延迟(Rotational latency)。,硬盘的技术参数(续),硬盘的技术指标(续),硬盘的技术参数(续),4缓存容量 缓存容量(Cache Size)是指硬盘内部数据的高速缓冲存储器的大小,如256KB、512KB、1MB和2
14、MB等。5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是指硬盘操作时发生故障的时间间隔的平均数。,6.内部数据传输率 数据从磁盘表面传输到硬盘的缓存的速率单位为每秒百万位元(Mbits/sec),硬盘的技术指标(续),硬盘的技术参数(续),7外部数据传输率(硬盘控制器的数据传输率)硬盘控制器即接口的数据传输率是指缓存至主机的数据传送速度。,硬盘的技术指标(续),硬盘的技术参数(续),硬盘的物理类型参数:硬盘的参数很多,其中直接关系到用户安装使用硬盘的参数有柱面数、磁头数、扇区数和容量,前三项称为硬盘的物理结构参数,常常以“C/H/S”标注在
15、硬盘的盘面上。,硬盘的技术参数(续),硬盘的物理类型参数:(续),硬盘的技术参数(续),1柱面数(Cylinder)缩写为Cyln,指每个盘面上的磁道数。由于硬盘盘片是上下叠放的,所以每一个盘面上的同号磁道便组成一个圆柱面。这个参数为CMOS Setup中设置硬盘类型(HDD Type)的关键参数。,硬盘的物理类型参数:(续)2磁头数(Heads)硬盘的读写磁头总数。因为每个盘片的上下两面各有一个磁头,所以也是硬盘的盘面总数。这个参数也是CMOS Setup中设置硬盘类型的关键参数。,硬盘的技术参数(续),硬盘的物理类型参数:(续),硬盘的技术参数(续),3扇区数(Sector)缩写为Sect
16、,指每个磁道上划分的记录数据的基本小区域的数目,对DOS系统而言,每个小区域包含512个字节。这个参数也为CMOS Setup中设置硬盘类型的关键参数。,硬盘的物理类型参数:(续),硬盘的技术参数(续),4存储容量(Size)指硬盘可以存储的数据字节数,单位为MB(1MB=10241024字节)和GB(1GB=1024MB)。格式化容量(GB)=柱面数磁头数扇区数 512102410241024。,硬盘的物理类型参数:(续),硬盘的技术参数(续),5间隔存取因子(Interleaver)6写预补偿(Write Pre-Comp)7磁头着陆区(Landing Zone),硬盘控制器接口,在微机系
17、统中采用过的硬盘接口主要有四种,ST-506、ESDI(Enhanced Small Device Interface)即增强型小型设备接口、IDE和SCSI。IDE接口广泛用于普通PC机,SCSI接口多用于服务器和专用图形工作站。,IDE 型接口 IDE(Intelligent Device Electronics)即智能设备电子接口,是目前PC机普遍采用的最基本硬盘接口。IDE接口的40个引脚除了对主板上的ISA总线(也叫AT总线)的信号进行必要控制之外,基本上是原封不动地送往硬盘驱动器,所以IDE接口也常被称为ATA接口。,IDE接口(续),IDE 型接口(续)PC主板通常提供两个IDE
18、接口,每个IDE可连接两个IDE设备,采用一条40线扁平电缆传送控制和数据信号。其中第20针没有,为的是电缆定位。IDE接口和电缆的40线信号定义如表7-2。,IDE接口(续),IDE接口(续),IDE接口(续),IDE硬盘接口的类型 我们现在统称的IDE(或ATA)接口,是指接口形式相同的早期IDE、EIDE、ATA(AT Attachment,AT附加设备)和Ultra DMA等多种改进型。EIDE(Enhanced IDE)即增强型IDE,是Pentium以上主板上配备的标准硬盘接口,也支持CD-ROM驱动器等设备。目前使用的IDE接口有ATA(或Ultra DMA)33、66、100等
19、新型高速接口。,IDE接口(续),IDE硬盘接口的类型(续),ATA-1(1988-1994)ATA-2(1996,也叫快速ATA或EIDE)ATA-3(1997)ATA-4(1998,也叫Ultra-ATA/33 或UDMA33)ATA-5(1999,也叫Ultra-ATA/66或UDMA66)ATA-6(2000,也叫Ultra-ATA100或UDMA100),IDE接口(续),IDE-集成驱动电路的几点说明:,1、IDE表示将接口电路内置于驱动器中2、IDE接口的驱动器上都使用40针的连接器3、IDE和ATA描述的是同一种接口,ATA不仅被用于硬盘驱动器,还用于CD-ROM驱动器,DVD
20、驱动器,高容量超级软盘驱动器以及磁带驱动器。4、UDMA-66以上的硬盘,应使用的电缆是80芯,且是蓝色插头接在主板上5、3.5寸的硬盘使用40根针,2.5寸的硬盘使用44根针,这是两者的区别,IDE接口(续),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即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其实是一种用于高速外设的外部接口适配器卡,也有称之为硬盘协处理器卡(Disk Coprocessor Board)的,通常也叫做“Scuzzy”卡。在计算机外设接口尤其是外存储设备接口方面,SCSI接口始终占据着高贵地位,这不仅是由于它的先进技术性能,也是由于它的高价位。,SCSI接口,SC
21、SI的意义是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它是做在一个专门的系统扩展卡上。SCSI开发于70年代末,至今已有SCSI-1、SCSI-2以及SCSI-3等多种。,SCSI接口(续),1SCSI-1 SCSI-1是第一个版本,异步数据传输率为3MB/S,同步数据传输率为5MB/S。采用的是特殊的25针的SCSI接口。,SCSI接口类型,SCSI接口(续),2SCSI-2 SCSI-2最初称为Fast SCSI,8位,数据传输率提高到10MB/S,可连接7个外设。标准接口为50线,信号有差分方式和单端方式两种。Wide SCSI,16位并行数据传输,数据传输率提高到20MB/S,可连接16个外设。SCSI-2
22、用于硬盘、CD-ROM驱动器和扫描仪等设备。,SCSI接口类型(续),SCSI接口(续),图7-8 50针SCSI插座,SCSI接口类型(续),SCSI接口(续),3SCSI-3 SCSI-3也称为Ultra SCSI,数据传输率达到20MB/S,若使用16位传输模式,则数据传输率可高达40MB/S。SCSI-3增加为一个68针接口,用于将8位数据增加到32位数据。,SCSI接口类型(续),SCSI接口(续),图7-9 68针SCSI插座,SCSI接口类型(续),SCSI接口(续),4最新型Ultra SCSI Ultra 2 SCSI发表于97年,采用低电压差分技术,使用16位传输模式,数据
23、传输率达到80MB/S。Ultra 160/m SCSI发表于98年,采用低电压差分技术,并且每个时钟可发送两位数据,数据传输率达到160MB/S。98年以后生产的硬盘开始采用此类接口。,SCSI接口类型(续),SCSI接口(续),SCSI的特点 SCSI接口设备是链接的,安装在系统中的每个SCSI设备都有自己唯一的标号ID(ID=115)。设备ID号可由设备前面的跳线来设置,缺省值为7。SCSI接口的优点主要有:,SCSI接口(续),SCSI可以连接最多16个设备,所有设备只需占用一个IRQ资源。SCSI允许在对一个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同时,另一个设备对其进行数据查找。这就可以在多任务操作系统
24、中获得更高的性能。SCSI对CPU的占用率极低,在多任务系统中的确占有明显的优势。SCSI设备还具有智能化,提高了工作效率。SCSI快于IDE。,SCSI的特点(续),SCSI接口(续),SCSI电缆和连接器,用于外部连接的低密度50针SCSI连接器,用于外部连接的高密度50针SCSI连接器,用于外部连接的高密度68针SCSI连接器,80针Alt-4 SCSI连接器 常用在热插拔SCSI硬盘上,这三种接口方式可以用于A类和P类电缆,不适合ALt-4类电缆,2种A类,采用50针,P类,采用68针,SCSI接口(续),串行ATA(Serial ATA),串行ATA一次只传输一位数据。数据线缆只有7
25、线,而且非常细,两端的键控式连接器只有14mm(0.55英寸)宽,每一根电缆只在两端有连接器,可以直接将设备连接到宿主适配器(通常在主板上)上。没有主从设置。电缆两端是可以互换的,即主板上的连接器与设备的连接器是相同的,电缆的两端也是完全相同的。SATA电缆的最大长度是1米(39.37英寸),并行ATA的最大长度(18英寸),SATA标准规范,SATA(串行ATA)信号和电源连接器示意,串行ATA(Serial ATA)(续),串行ATA的类型,主板及硬盘上的SATA插座,STAT电缆和电源线,串行ATA(Serial ATA)(续),ATA RAID,RAID是独立(或廉价)磁盘冗余阵列,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计算机 组成 维护 外部 存储器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23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