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形单元有限元.ppt
《角形单元有限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角形单元有限元.ppt(10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章 三角形常应变单元的有限元法第2章 有限元程序设计与分析软件第3章 平面问题高阶单元的有限元法第4章 空间实体的有限元法第5章 杆系结构的有限元法第6章 板壳问题的有限元法第7章 结构动力问题的有限元法?第8章 弹塑性问题的有限元法,结 构 有 限 元 分 析,第1章 三角形单元的有限元法,1.1 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有限元法在20世纪50年代起源于飞机结构的矩阵分析,其基本思想是用有限个离散单元的集合体代替原连续体,采用能量原理研究单元及其离散集合体的平衡,以计算机为工具进行结构数值分析。它避免了经典弹性力学获得连续解的困难(建立和求解偏微分方程),使大型、复杂结构的计算容易地在计算机
2、上完成,应用十分广泛。ANSYS,SAP2K,把整体结构离散为有限个单元,研究单元的平衡和变形协调;再把这有限个离散单元集合还原成结构,研究离散结构的平衡和变形协调。划分的单元大小和数目根据计算精度和计算机能力来确定。,弹性悬臂板剖分与集合,单元、节点需编号,有限元法主要优点:,(1)概念浅显,容易掌握。(离散、插值、能量原理、数学分析)(2)适用性强,应用范围广,几乎适用于所有连续体和场问题的分析。(结构、热、流体、电磁场和声学等问题)(3)计算规格化(采用矩阵表示),便于计算机编程。,1.1.1 有限元法的分析步骤(1)结构离散化:用点、线或面把结构剖分为有限个离散单元体,并在单元指定点设
3、置节点。研究单元的平衡和变形协调,形成单元平衡方程。,单元的节点上有位移和力F,(2)单元集合:把所有离散的有限个单元集合起来代替原结构,形成离散结构节点平衡方程。,(3)由平衡方程求解得节点位移和计算单元应力。,1.1.2 有限元法分析思路流程,(1-1),2、单元内任意点的体积力列阵qV,(1-2),1、单元表面或边界上任意点的表面力列阵qs,1.2 基本力学量矩阵表示,3、单元内任意点的位移列阵f,(1-3),4、单元内任意点的应变列阵,(1-4),5、单元内任意点的应力列阵,(1-5),6、几何方程,(1-6),将上式代入式(1-4),,7、物理方程矩阵式,(1-7),式中 E、弹性模
4、量、泊松比。,上式可简写为,(1-8),其中,对于弹性力学的平面应力问题,物理方程的矩阵形式可表示为:,(1-9),矩阵D称为弹性矩阵。对于平面应变问题,将式(1-9)中的E换为,换为。,1.3 位移函数和形函数,1、位移函数概念 由于有限元法采用能量原理进行单元分析,因而必须事先设定位移函数。“位移函数”也称“位移模式”,是单元内部位移变化的数学表达式,设为坐标的函数。一般而论,位移函数选取会影响甚至严重影响计算结果的精度。在弹性力学中,恰当选取位移函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在有限元中,当单元划分得足够小时,把位移函数设定为简单的多项式就可以获得相当好的精确度。这正是有限单元法具有的重要优势
5、之一。,不同类型结构会有不同的位移函数。这里,仍以平面问题三角形单元(图1-2)为例,说明设定位移函数的有关问题。,图1-2是一个三节点三角形单元,其节点i、j、m按逆时针方向排列。每个节点位移在单元平面内有两个分量:,(1-10),一个三角形单元有3个节点(以 i、j、m为 序),共有6个节点位移分量。其单元位移或单元节点位移列阵为:,2、位移函数设定,本问题选位移函数(单元中任意一点的位移与节点位移的关系)为简单多项式:,(1-12),式中:a1、a2、a6待定常数,由单元位移的6个分量确定。a1、a4代表刚体位移,a2、a3、a5、a6代表单元中的常应变,而且,位移函数是连续函数。,(1
6、-11),选取位移函数应考虑的问题,(1)位移函数的个数等于单元中任意一点的位移分量个数。本单元中有u和v,与此相应,有2个位移函数;,(3)位移函数中待定常数个数 待定常数个数应等于单元节点自由度总数,以便用单元节点位移确定位移函数中的待定常数。本单元有6个节点自由度,两个位移函数中共包含6个待定常数。,(2)位移函数是坐标的函数 本单元的坐标系为:x、y;,(4)位移函数中必须包含单元的刚体位移。,(5)位移函数中必须包含单元的常应变。,(6)位移函数在单元内要连续。相邻单元间要尽 量协调。,条件(4)、(5)构成单元的完备性准则。条件(6)是单元的位移协调性条件。理论和实践都已证明,完备
7、性准则是有限元解收敛于真实解的必要条件。单元的位移协调条件构成有限元解收敛于真实解的充分条件。容易证明,三角形三节点常应变单元满足以上必要与充分条件。,(7)位移函数的形式 一般选为完全多项式。为实现(4)(6)的要求,根据Pascal三角形由低阶到高阶按顺序、对称地选取;多项式的项数等于(或稍大于)单元节点自由度数。,例:平面应力矩形板被划分为若干三角形单元。,对任一单元,如单元,取位移函数:,、单元的位移函数都是,可以看出:位移函数在单元内是连续的;,以、的边界26为例,两条直线上有两个点重合,此两条直线必全重合。,位移函数在单元之间的边界上也连续吗?是。,3、形函数,形函数是用单元节点位
8、移分量来描述位移函数的插值函数。,(1-13),(1)形函数确定,现在,通过单元节点位移确定位移函数中的待定常数a1、a2、a6。设节点i、j、m的坐标分别为(xi、yi)、(xj、yj)、(xm、ym),节点位移分别为(ui、vi)、(uj、vj)、(um、vm)。将它们代入式(1-12),有,从式(1-13)左边3个方程中解出待定系数a1、a2、a3为,(1-14),式中,A为三角形单元的面积,有,(1-15),特别指出:为使求得面积的值为正值,本单元节点号的次序必须是逆时针转向,如图所示。至于将哪个节点作为起始节点i,则没有关系。,将式(1-14)代入式(1-12)的第一式,整理后得,同
9、理,(1-16),式中,(1-16),令,(1-18),位移模式(1-16)可以简写为,(1-19),式(1-19)中的Ni、Nj、Nm是坐标的函数,反应了单元的位移形态,称为单元位移函数的形函数。数学上它反应了节点位移对单元内任一点位移的插值,又称插值函数。,(1-16),用形函数把式(1-16)写成矩阵,有,缩写为,(1-20),形函数是有限单元法中的一个重要函数,它具有以下性质:,N为形函数矩阵,写成分块形式:,(1-21),其中子矩阵,(1-22),I是22的单位矩阵。,(2)形函数性质,性质1 形函数Ni在节点i上的值等于1,在其它节点 上的值等于0。对于本单元,有,(i、j、m),
10、性质2 在单元中任一点,所有形函数之和等于1。对 于本单元,有,图1-3,?,图1-4,也可利用行列式代数余子式与某行或列元素乘积的性质(等于行列式值或0)证明。,性质3 在三角形单元的边界ij上任一点(x,y),有,证,图1-5,(1),性质4 形函数在单元上的面积分和在边界上的线积分公式为,(1-23),式中 为 边的长度。,1.4 单元应变和应力,根据几何方程(1-6)和位移函数(1-16)可以求得单元应变。,1、单元应变,对位移函数(式(1-16),(1-24),(1-16),求导后代入式(1-6),得到应变和节点位移的关系式。,上式简写一般式:,(1-25),式中,B单元应变矩阵。,
11、对本问题,维数为36。它的分块形式为:,子矩阵,(1-26),由于 与x、y无关,都是常量,因此B矩阵也是常量。单元中任一点的应变分量是B矩阵与单元位移的乘积,因而也都是常量。因此,这种单元被称为常应变单元。,2、单元应力,将式(1-25)代入物理方程式(1-8),得 单元应力,(1-27),也可写为,(1-28),其中:S称为单元应力矩阵,并有,(1-29),这里,D是33矩阵,B是36矩阵,因此S也是36矩阵。它可写为分块形式,(1-30),将弹性矩阵(式(1-9)和应变矩阵(式(1-26)代入,得子矩阵Si,由式(1-29),(1-31),式(1-31)是平面应力的结果。对于平面应变问题
12、,只要将上式中的E换成,换成 即得。,(1-32),由于同一单元中的D、B矩阵都是常数矩阵,所以S矩阵也是常数矩阵。也就是说,三角形三节点单元内的应力分量也是常量。当然,相邻单元的bi、ci(i,j,m)一般不完全相同,因而具有不同的应力,这就造成在相邻单元的公共边上存在着应力突变现象。但是随着网格的细分,这种突变将会迅速减小,收敛于平衡被满足。,1.5 单元平衡方程,1、单元应变能,对于平面应力问题中的三角形单元,设单元厚度为h。,将式(1-25)和(1-8)代入上式进行矩阵运算,并注意到弹性矩阵D的对称性,有,应变能 U为,由于和T是常量,提到积分号外,上式可写成,引入矩阵符号k,且有,(
13、1-33a),式(1-33a)是针对平面问题三角形单元推出的。注意到其中hdxdy的实质是任意的微体积dv,于是得计算k的一般式。,(1-33),式(1-33)不仅适合于平面问题三角形单元,也是计算各种类型单元k的一般式。,1.6节中将明确k的力学意义是单元刚度矩阵。式(1-33)便是计算单元刚度矩阵的基本矩阵式。它适合于各种类型的单元。,单元应变能写成,(1-34),2、单元外力势能,单元受到的外力一般包括体积力、表面力和集中力。自重属于体积力范畴。表面力指作用在单元表面的分布载荷,如风力、压力,以及相邻单元互相作用的内力等。,(1-33),(1)体积力势能,单位体积中的体积力如式(1-35
14、)所示。,单元上体积力具有的势能Vv为,注意到式(1-20),有,(2)表面力势能,面积力虽然包括单元之间公共边上互相作用的分布力,但它们属于结构内力,成对出现,集合时互相抵消,在结构整体分析时可以不加考虑,因此单元分析时也就不予考虑。,现在,只考虑弹性体边界上的表面力,它只在部分单元上形成表面力(右下图)。设边界面上单位面积受到的表面力如下式:,l单元边界长度h单元厚度A表面力作用面积,qs,qs沿厚度均匀分布,则单元表面力的势能Vs为,(3)集中力势能,当结构受到集中力时,通常在划分单元网格时就把集中力的作用点设置为节点。于是单元集中力Pc的势能Vc为,(4)总势能,把(1-35)式中原括
15、符内的部分用列阵Fd代替,,综合以上诸式,单元外力的总势能V为,(1-35),Fd具有和相同的行、列数。则,(1-36),由单元的应变能U(1-34)和外力势能V(1-36),可得单元的总势能,(1-37),将式(1-37)代入,,根据弹性力学最小势能原理:结构处于稳定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总势能有极小值。,3、单元平衡方程,于是有,,式(1-38)是从能量原理导出的单元平衡方程。这个方程表达了单元力与单元位移之间的关系。其中,Fd和单元节点力F具有相同的意义。,(1-38),即得单元平衡方程,1.6 单元刚度矩阵,平衡方程(1-38)中的矩阵k是单元力和单元位移关系间的系数矩阵,代表了单元的
16、刚度特性,称为单元刚度矩阵。单元刚度矩阵的体积为nj nj,nj 是单元位移总数。其一般计算公式为:,1、一般计算公式,它与单元应变矩阵B和弹性矩阵D有关。,对于平面应力三角形单元,应变矩阵B是常数矩阵,同时弹性矩阵D也是常数矩阵,于是式(1-33)可以化简为,式中A表示三角形单元的面积。h是单元厚度。,2、平面问题三角形单元刚度矩阵,(1)平面应力三角形单元,将式(1-9)和(1-26)代入上式,,即得平面应力三角形单元刚度矩阵。写成分块形式,有,(1-40),式(1-40)中子矩阵krs为22矩阵,有,(1-41),(2)平面应变三角形单元,对于平面应变问题,须将上式中的E换为,换为,于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角形 单元 有限元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23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