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教学法简介.ppt
《蒙台梭利教学法简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蒙台梭利教学法简介.ppt(1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蒙台梭利教育,课程安排,第一天:上午:蒙台梭利教学法理论 下午:五大领域第二天:上午:五大领域 下午:蒙台梭利教育本土化,玛丽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是意大利著名儿童教育家。她毕生致力于儿童研究和教育实践,创办了举世闻名的“儿童之家”,创立了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撰写了幼儿教育理论著作,开办了国际培训班,极大地推动了现代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蒙台梭利由于教育学说与“儿童之家”的实践,在幼儿教育方面成为自福禄贝尔时代以来影响最大的人,被称为“幼儿园的改革家”。,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可说是“从无到有”,蒙台梭利博士的新大陆却是从儿童的心灵中发掘出来的。摩提谟史坦丁,课程内容,第一
2、章 蒙台梭利生平及其教育实践第二章 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第三章 蒙台梭利教室的开办与管理,第一章 蒙台梭利生平及其教育实践,一、时代背景二、生平及教育实践活动,一、时代背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垄断资本制度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以及美国完全确立并固定下来。这种社会现实提出了对教育改革的新需要,集中表现为要用新的教育取代传统教育。在欧美各国兴起了各种新的教育思潮,其中范围广而影响大的是欧洲的新教育运动和美国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其共同的研究倾向是运用自然科学或实验科学的方法,特别是用生物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教育,试图建立一门科学的教育学。,二、生平及教育实践活动,第一阶段:出生和求学阶段(187
3、01896)第二阶段:工作和探索阶段(18961906)第三阶段:实验研究和创立蒙台梭利教学法阶段(1907-1911)第四阶段:传播和发展阶段(1911-1952),第一阶段:出生和求学阶段(18701896),(一)童年时期(18701882)1870 年 8 月 31 日,玛利亚 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出生在意大利安科纳(Ancona)地区的卡拉发瑞市(Chiaravalle)的基亚拉瓦莱小镇。1、严格的家教熏陶2、特别关心儿童3、具有强烈的个人尊严感、择善固执,第一阶段:出生和求学阶段(18701896),(二)中学时期(18831886)1有强烈的求知欲:对数学
4、有浓厚的兴趣,所以在13岁时进入米开朗基罗工科学校,且于1886年时以最优秀的成绩毕业,奠定了数学基础。2中学毕业后,父母要蒙台梭利做教师或结婚,玛丽亚都不愿意,当时她喜欢数学,就进入只收男生的技术学院。,第一阶段:出生和求学阶段(18701896),(三)大学时期(18861896)1.十六岁(1886年)进入工科大学,专攻数学。2因后来发现对生物有兴趣,于1890年进入罗马大学读生物。3读了生物,蒙台梭利觉得对医学有兴趣,就去见医学院院长,她对院长说:“我要进医学院”。1892年,蒙台梭利终于进入医学院,这在当时来说是突破了传统与规矩,因此她的父亲和她断绝父女关系,并中断了她的经济来源。5
5、1896年,蒙台梭利26岁,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第一阶段:出生和求学阶段(18701896),每个人生下来都负有使命,人并不是为了享乐而来,每个人活着都要去尽自己的使命,只不过有时候我们感觉不到自己的使命罢了.,第二阶段:学习和探索阶段(18961906),(一)关于智障儿童的教育思想萌芽(18961898)1896年,成为意大利的第一位女医学博士。在罗马大学医学院的精神病诊所担任助理医生,从事身心缺陷和精神病儿童的治疗工作。伊塔和塞根,伊塔和塞根是19世纪训练心理缺陷儿童的著名人物。伊塔曾在1800年对一个早年被丢弃后在森林中长大的“野孩阿维龙”进行治疗,并发表了实验报告
6、。塞根继承了伊塔的事业,提出“生理教育法”,主张对身体有残缺和智力落后的儿童进行感官训练,充分发挥他们的生理功能,促进其智力和个性的发展,他著有痴呆的精神治疗、保健与教育和痴呆及其生理治疗方法。,有一次,她以精神科医师的身份到罗马市内一家收容智障儿童的机构。当时收容智障儿童的收容所设备非常简陋,一群智障儿被关在一间空无一物的房间里乱爬、乱抓。蒙台梭利认为:“这些孩子并非饥饿、好吃,而是想用手去做些事情。他们虽然被视为动物而不能接受教育,但是如果提供使用双手做事情的机构,说不定可以改变他们,教育他们。”于是她与管理员开始交谈,并让她进入深思“他们需要什么东西?”。,一次,蒙台梭利在街上见到一位妇
7、女牵着一个三岁左右的小孩,这个小孩突然挣脱妈妈的手,从地上捡起一张废糖果纸爱不释手。妈妈再三呵斥,小孩就是不肯抛掉。于是妈妈拿出又香又甜的蛋糕去焕取小孩手里那脏兮兮的糖纸。可是,小孩却对蛋糕不感兴趣!这说明儿童所喜爱玩的东西,比食物更重要。,(二)为智障儿童伸张人权,致力于智障儿童的教育实践1898年,在都灵召开的教育会议上发表以精神教育为题的演讲,阐述对低能儿童教育的思想和方法。她指出:“儿童的心理缺陷和精神病患主要是教育问题,而不是医学问题,教育训练比医疗更为有效。”,并呼吁,智障儿童应当与正常儿童一样,有同等受教育的权利。同年,被任命为罗马国立启智学校校长。,(三)转向正常儿童的教育研究
8、(19011907)当人们正在为蒙台梭利所取得的巨大成功而交口称赞的时候,蒙台梭利却在思考那些运用于低能儿的教育法和理论,同样也能适用在正常儿童身上。而且,应该能使正常儿童表现出更高的智能思考。并且呼吁:“今天,人类社会迫切需要重建教育方法,为此而奋斗,也就是为人类复兴而奋斗。”1901年,再次入罗马大学哲学系研修哲学、教育学、实验心理学、人类学等。从1904年1907年,她一直担任罗马大学人类学教授,并在讲义的基础上整理成教育人类学一书,于1908年出版。,第三阶段:实验研究和创立蒙台梭利教学法阶段(1907-1911),1907年月日,在罗马的一个贫民区创办“儿童之家”。创立“蒙台梭利科学
9、教育法”“儿童之家”创立之初,共收了50多名圣洛仑佐区公寓里的孩子。这群需要照顾的儿童极端贫穷、衣衫褴褛、顽劣不堪,而可资运用的设备却是简陋无比。孩子个个瘦弱、胆怯,又缺乏教养。至于他们的父母,大都是文盲、前科、不洁、粗鲁之人。没有现有的教育体系,没有宽敞的教室,只有在公寓中拔出一个房间。房间中所有的只是几把粗糙的桌椅。蒙台梭利就是在这样条件极端简陋的情形下开始她富于创造性的工作的。,蒙台梭利在“儿童之家”采取了以下几个步骤,对正常儿童进行观察和教育实验研究。1为儿童提供适合其身心自由发展的环境。“儿童之家”的教室里安置了色彩鲜艳的小型家具,便于幼儿搬动和清洗。每个幼儿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角
10、,按照自己的喜好安置每件家具。教室里还安放了长而低的橱柜,里面放着各种教具。每个儿童都可以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教具。儿童的周围安放着美观而易碎的玻璃或陶瓷小物件。如果哪个孩子不小心把它们打碎,他就将永远失去那些东西。这能使幼儿学会谨慎和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一切活动。室内还有黑板、粉笔和黑板擦,供儿童自由书写与绘画。在这种自由自在的环境中,每个儿童都获得了自身的解放,懂得如何照顾自己,从而培养了独立自主的人格。,2培养幼儿好的生活习惯。蒙台梭利通过日常生活,指导儿童养成爱清洁、守秩序的习惯。她每天早晨检查儿童的手、指甲、脖子、脸、牙齿与衣服的清洁,同时教导儿童如何洗脸、洗手、洗脚,如何刷牙、清洁指甲
11、,如何扫地、擦桌子,如何保持正确的坐姿、站姿,如何行走,如何尊敬师长、与同学友好相处,以及如何与人交谈等等。,3进行感官训练。蒙台梭利认为,幼儿的早期教育应以感官训练为主。因此,她对用于智障儿童的教具进行改造加工,重新制作了一套教材、教具。开始是用一些容易辨认、幼儿感兴趣的东西,如不同大小的圆柱、不同层次的色彩等,让幼儿区别不同的大小和颜色,辨认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等,以训练儿童的视觉、触觉、听觉、重量感觉与实体知觉等。以后,随着儿童智力的发展,再用字母、数字、写字、阅读、语法、绘画、算术和自然等方面的材料来启发儿童的智力,也就是从感官训练逐渐过渡到智力教育。,开学数月之后,在那些孩子身上发现到
12、未曾预料或期待的许多不可思议的现象。孩子们手上拿着自己选择的材料,反复地练习同一个动作。有时竟演变成一种非常符合节奏的动作,孩子们埋首于这种节奏之中,旁若无人。这儿多半是三岁左右的孩子,他们全神贯注,令人觉得在整个环境中格外突出。,通过大量的观察和实验研究,蒙台梭利掌握了正常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并创造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方法为儿童准备一个适合其身心发展的环境,使用教具对儿童进行感官训练。1909年出版蒙台梭利教育法(蒙台梭利方法),第四阶段:传播和发展阶段(1911-1952),1911年始,在世界各地推广自己的教育理论。1912年,蒙台梭利教育法(蒙台梭利方法)英文本在美国出版,同年,第一
13、所蒙台梭利学校在纽约州塔瑞城建立。1913年,蒙台梭利到美国讲学。以后的十几年间,美国掀起“蒙台梭利运动”。1939年1946年,七十多岁高龄的蒙台梭利在印度讲学,从事研究与写作。1952年5月6日,蒙台梭利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与世长辞。逝世,安葬于海牙附近的天主教公墓。,1929年,“国际蒙台梭利协会”在丹麦成立,蒙台梭利任会长。此后,10多个国家相继成立了“蒙台梭利学会”。从1929年至1951年蒙台梭利逝世前,“国际蒙台梭利协会”召开了9次大会,蒙台梭利连任9届大会主席。到1952年蒙台梭利逝世时,欧美和印度等地都建立了蒙台梭利学会,“儿童之家”则遍及世界各地。第一次于1929年在丹麦的艾尔
14、斯诸举行;第二次于1932年在法国的尼斯;第三次于1933年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第四次于1934年在意大利的罗马;第五次于1936年在英国的牛津;第六次于1937年在丹麦的哥本哈根;第七次于1938年在苏格兰爱丁堡;第八次于1949年在意大利的山瑞穆;第九次于1951年在英国的伦敦。,主要相关著作,童年的秘密、发现儿童、吸收性心智、蒙台梭利方法、家庭中的儿童等。,蒙台梭利教育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一、中国大陆近代蒙台梭利教育的传播与发展 1、1913年,蒙台梭利教育自日本传入中国。当时中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评价蒙台梭利说:她的努力和功绩,揭开了幼稚教育新篇章,使幼稚教育耳目一新。2、19
15、14年,江苏省成立了“蒙台梭利教育法研究会”,当时蒙台梭利还收到过一位中国妇女的来信:“我相信中国一定会有蒙台梭利学校。”,一、中国大陆近代蒙台梭利教育的传播与发展,3、20世纪30年代初蒙台梭利博士致函中国教育部长,邀请中国派员赴罗马参加教师培训,并征集在中国采用该教育的报告及书籍。当时任教育部长的蒋梦麟先生回复称:你的教具颇多,但不甚经济,中国多采用设计教学法,教材取自生活,不需购置教具。又称中国没有实施蒙台梭利的报告文章及翻译的书籍等。4、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始了国家的全面建设,当时政府提出了“全面学习苏联”的方针。,一、中国大陆近代蒙台梭利教育的传播与发展,5、1985年,中断了6
16、0年后,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卢教授编著的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一书。1990年和199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在出版外国教育名家名著丛书中,相继翻译了蒙台梭利的本专著,即童年的秘密、有吸收性的心理、蒙台梭利教育法、教育中的自发活动。6、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境外的幼儿教育交流日益迅速,一些热爱国家、热心幼教的人士传来了海内外蒙特梭利教育的信息。1991年在北京创办的北京蒙台梭利国学校,专门招收在华工作的外籍人员的孩子。,一、中国大陆近代蒙台梭利教育的传播与发展,7、1994年,北京师范大学与台湾蒙特梭利启蒙研究基金会合作引进蒙特梭利教育的研究项目,北师大实验幼儿园及北京市北海幼儿园成为该项目的实
17、验基地。北师大威斯达公司紧跟实验研究,于1996年春季完成了蒙特梭利教具的生产,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生产蒙特梭利教具的公司。,一、中国大陆近代蒙台梭利教育的传播与发展,8、一大批蒙氏教育的教研机构和教学实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广州的香港伟才蒙特梭利教研中心孙瑞雪教育机构的蒙氏幼儿园;北京的东方爱婴、万花筒、北京蒙特梭利儿童之家北京蒙台梭利研究中心(幸福泉)、北京蒙台梭瑞双语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华夏教育咨询公司(华夏爱婴)杭州的诚功教育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福建的蒙台梭利教育公司(新爱婴)、四川的成都贝育婴幼儿潜能开发有限公司、山东的青岛新儒学院开办的蒙特梭利幼儿师范学院等。,当前中国大陆蒙特梭利教育发展
18、中存在着以下一些不良的倾向,第一种倾向就是把蒙特梭利教育过于神圣化,奉为“圣经”,凡是蒙特梭利生前说过的、写过的,都是对的,容不得半点的疑问。第二种倾向则是另一个极端,就是所谓打着“蒙氏教育”的旗号,而行“传统教育”之实。第三种倾向是:尽管蒙特梭利教育的影响力已经百年而不衰,但所带来的良好效果却因著那些对她的观点一知半解的人,而大打折扣。仅截取一两项理论(许多人都这么做),即试图应用到实务上,而不考虑它们在整个理论中的关系,很容易造成一种奇特、偏差的现象。,第二章 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我所做的工作只不过是研究了儿童,表现了儿童所给予我的东西而已。,一、儿童和儿童发展观 1、儿童具有与生俱来的心
19、理潜能 2、儿童具有吸收性心智 3、幼儿期有许多重要发展的敏感期 4、儿童的发展是在活动中实现的,1、儿童具有与生俱来的心理潜能,是否能够顺利正常的发展,关键在于适宜的环境,特别强调“有准备的环境”。,一、儿童和儿童发展观,蒙台梭利认为,人从出生时开始,精神生命就秘密地潜藏在人体内,只是被制约在尚未发达的肉体之中而已。她把精神和肉体看成两个不同的实体,认为肉体是精神的容器,精神是第一性的。她认为所有的正常儿童都具备能促进自我发展的积极力量,即生命本身(生命的核心是精神)有自己的发展规律,而教育就是要帮助生命按本身的规律去发展,切勿用一种外在的力量使幼儿脱离自身的发展轨道。(有吸收力的心灵P48
20、),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任务就是构造一个适应环境,适应他的时代、地区和文化的人。”蒙台梭利在儿童身上通过长期的观察和实验,以一个科学家所惯有的科学精神,发现了隐藏在儿童心灵深处的“秘密”,在引导着儿童如何独立的活动、操作、走路、说话、思维以及自我控制等。她毕生所追求的就是帮助儿童发展并使他的个体潜在能力能最充分的实现。(童年的秘密),2、儿童具有吸收性心智吸收性心智是指受“潜在生命力”驱动的儿童所特有的无意识的记忆力、感受环境并加以吸收的能力。,一、儿童和儿童发展观,3、幼儿期有许多重要发展的敏感期。敏感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儿童表现出对某种事物或活动特别敏感或产生一种特殊兴趣和爱好,学习也特别
21、容易而迅速,是教育的最好时机。,一、儿童和儿童发展观,蒙氏最伟大的贡献之一发现了“人”的发展也存在敏感期。,敏感期概念的缘起,敏感期一词是荷兰生物学家德弗里在研究动物成长时,首先使用的名词,后来蒙台梭利在长期与儿童的相处中,发现儿童的成长也会产生同样的现象,因而提出了敏感期的原理,并将它运用在幼儿教育上。,蒙氏对敏感期的解释:,她通过对幼儿自然行为的细致、耐心、系统地观察后指出:儿童在每一个特定的时期都有一种特殊的感受能力,这种感受能力促使他对环境中的某些事物很敏感,对有关事物的注意力很集中,很耐心,而对其他事物则置若罔闻。,敏感期有何特征?,蒙台梭利研究发现:当幼儿处于某个敏感期时,会产生一
22、种敏感力。当敏感力产生时,幼儿内心会有一股无法抑制的动力,驱使他对他所感兴趣的特定的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直到满足需求或敏感力减弱,这股力量才会消逝。蒙氏称这段时期为“敏感期”。(有些教育家则称为学习的关键期或教育的关键期。),敏感期与环境有何关系?,蒙氏研究指出:敏感期是在一定的外界环境(包括教育)中出现的,环境提供了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当环境与儿童的内部需要协调一致时,一切都会顺其自然地实现。如果儿童不能在敏感期从事协调的活动,或者说缺乏适宜的环境,儿童将永远失去这个自然取胜的机会。,自然取胜的机会,处于敏感期里的学习:多、快、好、省。敏感期之外的学习:少、慢、差、费。学习者如此。教育
23、者亦如此。,印度狼孩卡马拉(女):1920年被人从狼窝中发现是8岁,由于多年和狼生活在一起,无论脾气和秉性,还是生活习惯都和狼一样了。她不会直立行走,只会爬;白天潜伏,夜间活动;每到午夜嚎叫,完全不会发人声;只吃生肉,而且不会用手去拿,必须扔地上用嘴叼起来吃。人们努力通过教育和训练使她恢复“人性”,但收效甚微:2年多学会站立,6年多学会走几步路,4年内才学会6个单词,直到1929年临死时(17岁),智力、能力才达到两三岁孩子的水平。其原因是错过了受教育的“关键期”。,有个相反的事例:1972年,人们在东南亚的大森林中找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迷失的日本士兵横井庄一,他远离人类,像野人一样生活了28
24、年,人的一切习惯包括日本话都忘记了。82天的时间训练,恢复了人的习惯,适应了人的生活,一年后还结了婚。虽然他比狼孩多20年的野人生活,但对他的教育和训练比狼孩却容易多了,其原因是没有错过教育的“关键期”。,蒙氏发现了哪些敏感期?,05岁是感觉的敏感期(22.5岁时达到顶峰);秩序的敏感期时14岁左右;语言的敏感期是出生后的2个月6岁;动作的敏感其是从出生6岁。,按儿童成长的时间顺序进行分类:a.02岁敏感期:口、手、爬、抓、走、视觉、空间、移动物体、细小事物等;b.22.5岁敏感期:咬人、打人、说不、空间智能、攀爬、跳、模仿、旋转、玩水、玩沙、秩序、语言模仿、探索、审美等;c.2.5岁3岁敏感
25、期:建立概念、自我意识产生、诅咒等;d.34岁敏感期:执拗、追求完美、垒高、色彩、语言、剪、贴、涂、藏、占有欲、逻辑思维“为什么”等;e.45岁敏感期:出生、情感、社交、人际关系、婚姻、审美、数学概念、绘画、认字、音乐、性别、身份确认等;f.56岁敏感期:书写、数学逻辑、合作、动植物、阅读、实验、规则、收集、对社会感兴趣等;g.69岁敏感期:科学文化、社会性关系等;h.912岁敏感期:社交、电子游戏、旅游等;,按敏感期所涉及的内容分类: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敏感期多种多样,长短不一,自几年到几天不等,长长短短如上所述有几十种之多。依据对儿童在各个成长阶段所表现的敏感性的观察和归类,根据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蒙台梭利 教学法 简介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22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