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译汉之翻译概论.ppt
《英译汉之翻译概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译汉之翻译概论.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单元 翻译概论,巴别塔典故,据圣经创世纪,创世之初,普天之下人类同操一种语言。出于骄傲,人们想建一座通天之塔。耶和华对人类的骄傲感到恼怒,于是使人们的语言变得互不相通,从而在造塔的人们中间造成了巨大的混乱,只好放弃了造通天塔的狂妄打算。而那个建通天塔(Babel)的地方后来就被称为巴比伦城(Babylon)。巴别,希伯来文是“变乱”的意思,巴比伦文则是“神的门”的意思。由于“巴别塔”故事本身所蕴含的内涵,使人们常常以此作为某种解释性的典故来利用。一方面作为试图通往天堂的路径,逼近上帝,因此可以用来表示一种对权威的挑战,无所畏惧的勇气;另外,由于故事中上帝对人类语言的变乱,则可用以体现人类语
2、言之间的理解偏差,以及人类为寻求共同理解而不断追求的路途,许多人就把翻译比喻为一种建造巴别塔般的英雄事业。摘自,1.1 翻译的目的,从上述巴别塔的故事我们也可以得出翻译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交流信息。在高度信息化的后现代社会中,各种高科技手段使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的交流在规模、频率和速度上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全球化的概念日渐清晰。在这个过程中,翻译的重要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体现,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在这种形势下,翻译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出现了空前活跃和繁荣的景象。,到底什么是翻译?这是翻译理论家和翻译实践者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其实,人们对翻译
3、并不陌生,因为它时刻都会发生。比如,一个不懂粤语的东北人和一个广东人交谈时出现了语言交流的障碍,这时有一个既懂东北话又懂粤语的人帮助他们进行解释和沟通,那么这个(既懂东北话又懂粤语的)人所做的工作其实就是翻译。翻译的涵盖面很广,除了方言之间转换,还有将古汉语用白话文来解释,将汉语意思用少数民族的语言来表达等都属于广义的翻译范畴。由此可见,你我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扮演翻译的角色。,翻译的概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去理解。广义的翻译指语言与语言、语言与非语言之间的代码转换和基本信息的传达。狭义的翻译指一种语言活动,是把一种语言表达的内容忠实地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季羡林先生在谈到翻译的目的时曾说:
4、“翻译对于促进人类文化的交流,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英国的汤因比说,没有任何文明是能永存的。我本人把文化(文明)的发展分为5个阶段:诞生,成长,繁荣,衰竭,消逝。问题是,既然任何文化都不能永存,都是一个发展过程,那为什么中华文化竟能成为例外呢?为什么中华文化竟延续不断一直存在到今天呢?我想,这里面是因为翻译在起作用。穆雷曾在一篇文章中说过,若拿河流来作比较,中华文化这一条长河,有水满的时候,也有水少的时候,但却从未枯竭。原因就是有新水注入,注入的次数大大小小是颇多的,最大的有两次,一次是从印度来的水,一次是从西方来的水。而这两次的大注入依靠的都是翻译。中华文化之所以能长葆青春,万应灵药就是翻译。
5、翻译之为用大矣哉!”,思考题请大家一起想想人们在什么情况下需要翻译?你曾经接触过怎样的翻译工作?,1.2 翻译的分类,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对翻译进行以下分类:分类的角度类型按翻译主体的性质来分:人工翻译、机器翻译按工作方式来分:口译、笔译按翻译的材料来分:文学翻译(包括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和实用翻译(包括科技、商务、新闻、法律等资料的翻译),按处理的方式来分:全文翻译、摘译、编译、节译、改译、综译按翻译技巧来分:直译、意译、音译按翻译原则方向来分:异化翻译、归化翻译按翻译的目的来分:交际翻译、语义翻译按翻译的效果来分:显性翻译、隐性翻译,1.3 翻译史简介,人类古代的翻译活动大都与宗教
6、的发展密切相关。西方的翻译是从翻译圣经开始的,而中国的翻译则始于佛经的翻译。在这一点上两者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西方翻译史,高潮时期、特点以及主要代表人物第一次: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文学家用拉丁语翻译或改编荷马史诗和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德斯等人的希腊戏剧作品,把古希腊文学特别是戏剧介绍到罗马,促进了罗马文学得诞生和发展第二次:公元46世纪哲罗姆翻译的通俗拉丁文本圣经标志着圣经翻译取得了与世俗文学分庭抗礼的重要地位。,第三次:公元1112世纪之间西方翻译家们云集西班牙的托莱多,把大批作品从阿拉伯语译成拉丁语,是历史上少有的基督徒和穆斯林的友好接触。第四次:公元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
7、动翻译活动深入到思想、政治、哲学、文学、宗教等各个领域,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翻译家和一系列优秀的翻译作品。在德国,宗教改革家路德顺从民众的意愿,翻译刊行第一部“民众的圣经”,开创了现代德语发展的新纪元。在法国,文学家阿米欧用17年的时间翻译了希腊罗马名人比较列传。英国的查普曼则用18年时间翻译了伊里亚特和奥德赛。1611年钦定圣经译本以语言通俗、优美和流畅而闻名于世,被视为“英语中最伟大的译著”,对现代英语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五次:17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翻译家们不仅继续翻译古典著作,而且对近代和当代的作品也发生了很大的兴趣。塞万提斯、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歌德等大文豪的作品都被一再
8、译成各国文字,东方文学的译品也陆续问世。第六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1)翻译范围从传统的文学、宗教作品扩大至其他领域,尤其是科技、商业领域;(2)翻译成为一项专门的职业,不仅文学家、哲学家、神学家从事翻译,而且还有一支力量雄厚、经过专门训练的专业队伍承担各式各样的翻译任务;(3)兴办高等翻译教育,成立翻译组织以聚集翻译力量,打破传统方式并发展机器翻译。,中国翻译史,主要阶段特点以及主要代表人物两汉至唐宋的译经时期:伴随着佛经的翻译传入,印度的哲学、文学艺术对我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翻译活动以宗教传播为主。鸠摩罗什、真谛和玄奘被称为“译经三大家”。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时期:徐光启与利玛窦合作翻译了欧
9、几里德的几何原理、测量法义等书,标志着中国译著的方向性转变。西方几何、测量、算学、农业、水利、机械、哲学、天文、地理等方面的书籍被翻译成汉语,使这些知识在民间得以传播。,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的西学翻译时期:代表人物是林纾和严复。林纾不懂英文,是由他人口述给他听,然后由他笔录整理出来。这些译作可读性强,使中国读者接触到西方文学作品,同时也打破了章回小说的旧格式,对中国文学的创作有很大影响。严复的译作多为西方政治和经济学说,向国人介绍西方进步思想,因此他又被称为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其主要译著有天演论、原富等。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翻译标准,流传至今仍为许多译者所推崇,足见其强大生命力。,五四运动至
10、建国前时期,我国的翻译活动为马列主义和世界文学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譬如马列主义经典共产党宣言、世界文学名著莎士比亚剧本(梁实秋译)和苏联文学作品死魂灵、毁灭等。该时期译作的典型特征是以白话文代替了文言文。建国初期到文革之前的东西方文学翻译:重点是译介西方的文学作品,译文质量普遍较高,涌现出一大批名著名译。20世纪70年代至今:本次翻译高潮方兴未艾,在规模、范围、质量、水平和对中国社会发展的贡献上都大大超过了50年代。翻译队伍逐渐壮大,翻译领域百花齐放,包括社科、科技、军事、外交、贸易、法律、文教、卫生等领域。这是全球化时代来临的结果。信息爆炸、知识爆炸,同时也就是翻译爆炸。,课外调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英译汉 翻译 概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21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