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内容因素作用分值的计算.ppt
《补充内容因素作用分值的计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补充内容因素作用分值的计算.ppt(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点、线状分布形式的因素1.特点:一是所依附的客体在城镇中占地面积小,在空间分布上聚集现象明显,相对于城镇整体而言多为点状、线状形态分布;二是这些因素不仅对其自身客体所在位置上的土地有影响,而且还通过区位的波及性和效益外溢等形成一定的区位关系,对周围乃至整个城镇土地产生不同影响。如商服中心、道路、文体设施、公交站点等。,补充内容 因素作用分值的计算,2.分值计算方法A 在各因素内按规模或类型求出各点线设施的相对功能分,最大值为100B根据因素的类型或规模,计算其作用或平均影响范围,并划分若干相对距离区间C根据因素的影响随距离衰减具有不同规律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数学模型,计算各相对距离上的因素
2、作用分。e=f(1-r)(线性模型)e=f(1-r)(非线性模型)e为某土地指标在某一相对距离上对土地的作用分;f为某因素指标的功能分;r为地块的相对距离(r=d/D,d为某点、线设施距离某地块的实际距离,D为某点、线设施影响半径)。,(二)面状因素1.特点一是所依附的客体在城镇中分布面积较大;二是这类因素仅对自身客体所在位置产生影响,而对周围的地块基本无外溢的现象。如城镇中的基础设施、自然条件、绿地状况等因素。2.分值计算方法A按因素与土地质量相关性的特点,计算出各地域或土地单元的因素指标值,对超出显著区间的各土地因素指标值,按显著区间的最高值或最低值处理;B用数学模型求出各土地因素指标的作
3、用分值ei=100(Xi-Xmin)/(Xmax-Xmin)ei某土地指标值的作用分,Xmin、Xmax、Xi指标的最小值、最大值和某土地因素指标值,(三)商服繁华影响度的作用分值计算,1.商业服务繁华影响度指标分析(1)城镇结节点与繁华程度城镇结节点是城镇中某些对人口流动和物质能量交换具有聚集作用的特殊地段。结节点作用越强,吸引范围越大,繁华程度也越高。因此,结节点所在地土地等级高,随着与结节点的距离增大,土地等级逐步降低。,(2)繁华程度与商服繁华影响度可用人口密度、商业繁华程度等衡量繁华程度,其中商服繁华程度是衡量繁华程度的重要指标。在运用该指标时,以商服规模近似代替繁华中心规模,以商业
4、服务吸引半径代表繁华影响范围,以商业服务吸引力随距离的衰减值(不是以商业服务业的繁华程度)代表土地繁华程度。,(3)商业服务中心等级、影响半径和功能层次1)商业服务中心等级一般分为四级市级中心为全市、镇服务的商业服务业中心区级中心为市、镇内某个区域范围服务的商业服务中心小区级中心为某个居民小区服务的商业服务中心街区级中心为某个街区服务的商业服务中心,2)功能层次和影响半径计算商业服务繁华影响度时,需要对商业服务中心的各级功能进行分割,区分各级功能的半径和作用层次。,(4)影响递减规律及公式商业服务繁华度对土地的影响随距增加而递减,递减遵从指数衰减规律。即从商业服务中心往外,随着距离的增加,开始
5、时,繁华程度急剧下降,随着距离加大,递减速度逐渐减慢。在综合定级、商业用地定级中,繁华递减的特点用公式表示为:繁华影响衰减分值(某点受i级商务功能影响的作用分)某级商服功能分r相对距离,是中心距某地块实际距离和某中心功能影响半径之比注:住宅、工业用地定级时采用直线衰减方式,2.繁华影响度分值的计算与叠加(1)商业服务中心规模指数和对应功能分确定对每一城镇的各商业服务中心都可按照其相对规模、作用、水平划分为市级、区级、小区级、街区级等中心。划分的依据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商业服务中心的销售总额、总利润或单位面积销售额、利润值以及其他经济指标的高低2)利用有关部门已做的划分,加以适当调整。级别层
6、次的数目一般为特大城市、大城市2-4个层次,中等城市2-3个层次,小城市1-2个层次。,3)计算各级中心的相对规模指数城市最高级中心为最高值100,其余按相对规模指数功能公式计算:某级商服中心的规模指数 某商业服务中心经济指标实际值或某级中心指标平均值 最高级商业服务中心的经济指标,4)采用次级中心功能扣除法计算某级功能的功能分 分别为某级、次一级和最低级中心的规模指数 分别为某级功能的功能分和最低级功能的功能分,(2)相对距离和各功能影响作用分计算1)相对距离r的计算各功能的半径一般是根据各级中心规模确定的,近似地把商服中心所在的区域和服务范围看作其影响范围,以中心到范围边缘的距离作影响半径
7、,如市级中心服务于全市,其市级功能的影响半径应取从中心到连片建成区边缘的最大距离。当存在多个均匀分布的同级中心时,可以按多个同级功能均分整个城市市场的原理,按下式计算,在适当调整得到影响半径。,d为影响半径,s为某城镇总面积,n为某级功能的数目,等于同级中心数加上高级中心数相对距离可以按照下公式计算:r=di/d di为实际距离在考虑影响半径和相对距离时,应按实际情况考虑以何种距离衡量影响半径。如果城市道路均匀,无天然障碍,可考虑采用空间直线距离;道路迂回曲折,就需考虑实际路距,若有河、山等天然地物阻隔,就要考虑耗时距离。,2)功能分的计算得到相对距离各值后,把相对距离r、各功能分带入相应定级
8、类型的各级功能影响所用分计算公式中,计算出各距离上的某级功能作用分值。即:,(3)地块繁华度影响分值叠加各地块繁华程度由各影响作用分值叠加后反应。,(四)道路通达度作用分值计算,1.道路通达度指标分析(1)道路通达度通达度是指到达某特定土地区位的交通运输条件,由距离、耗时、费用来反映。与道路有关而体现土地通达度的要素有道路的类型、数量和道路的相对位置,对地块通达度可从这三方面衡量。,(2)道路类型和影响距离1)城镇内道路的类型按其在城镇交通中的作用可以分为:主干道、次干道、之路(各街坊之间的联系道路),按各城镇不同情况,划分道路的类型数为:特大城市、大城市5-7类,中等城市3-5类,小城市1-
9、3类。划分道路类型的依据:道路的宽度、道路上车道数的相对多寡、道路在城镇交通中的地位和作用等,2)道路的影响距离道路对其周围的土地影响,从道路边缘到两侧影响范围边缘的距离成为影响距离。主次干道的影响距离:d=s/2Ls为建成区面积,L为主或次干道的总长度,d为影响距离或影响半径。支路以下道路的影响距离,一般按市内路的疏密状况,确定在0.3-0.7km之间.,(3)通达度递减规律及公式综合定级和商业用地定级时,按非线性模型处理,即:e=f(1-r)住宅定级和工业用地定级时,按线性模型处理,即e=f(1-r)e为某土地指标在某一相对距离上对土地的作用分;f为某因素指标的功能分;r为地块的相对距离(
10、r=d/D,d为某点、线设施距离某地块的实际距离,D为某点、线设施影响半径)。,2.道路通达度的分值计算(1)道路作用指数和道路功能分计算作用指数反映某类道路在城镇交通运输中所起的作用,作用大小一般为:混合型主干道、生活性主干道、交通型主干道、生活型次干道、交通型次干道、支路。指数与道路作用或车流量大小成正比,数值在(0,1)之间,最佳作用指数为1,其余依次递减。道路功能分计算公式为:分别为某道路功能分和某道路作用指数。,(2)确定影响距离、相对距离和各作用分主次干道影响距离按d=s/2L推算,支路的影响按实际推算,按r=di/D计算相对距离,然后带入公式e=f(1-r)或e=f(1-r)计算
11、各道路的作用分值。(3)道路通达度分值取值及修订1)当同时存在多种道路类型影响时,取其中最高的得分值。,2)得到通达度得分后必须加以通达系数修订,才能获得正确的通达度分值。通达系数的确定先需确定方向数,含支路以上道路的地块或单元统计道路的通达方向数,无支路以上道路的地块或单元统计通往道路的方向数,然后据此确定通达系数:不低于4个方向的,通达系数为1.00;3个方向的通达系数为0.91;2个方向的通达系数为0.81,1个方向的通达系数为0.58。,3)将地块或单元上的得分值乘以通达系数,即得到道路通达度分值。即:分别为道路通达度分值、地块上取到的通达度得分、地块通达系数,(五)公交便捷度作用分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补充 内容 因素 作用 分值 计算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18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