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及控制要点.ppt
《职业危害及控制要点.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危害及控制要点.ppt(1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职业危害及控制要点,内 容,石化行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职业危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职业病发生及其预防要点职业病危害预防与控制,一、石化行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1、职业危害因素分类方法 按危害因素的来源分类 按导致职业病的直接原因分类(1)按危害因素的来源分类及辨识 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劳动过程中受到的有害因素 生产环境中存在的有害因素,(一)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化学性因素2.物理性因素3.生物性因素,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化学性因素,(1)生产性毒物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存在于工作环境空气中的化学物质称为生产性毒物。有的为原料,有的为中间产品,有的为产品。常见的有
2、氯、氨等刺激性气体,一氧化碳、氰化氢等窒息性气体,铅、汞等金属类毒物,苯,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2)生产性粉尘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较长时间悬浮在生产环境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称为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煤尘、滑石尘、电焊烟尘、石棉尘、聚氯乙烯粉尘、玻璃纤维尘,腈纶纤维尘等。,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2.物理性因素,(1)异常气象条件 高温,如热油泵房、催化剂生产的焙烧岗位、加氢催化剂反应器内操作、夏天进入油罐车或油槽车内作业等;低温,如石蜡成型的冷库。(2)噪声 如来自机械力(固体或液体表面的振动),气体湍流,电动力及磁动力等。如催化“三机”室、加热炉、高压蒸汽放空、泵、球磨机、粉碎机、机械传送带
3、、电气设备等。(3)振动 如循环压缩机转动;使用风动工具,如锻锤、风锤;电铝、捣固机;研磨作业的砂轮机、铣床、镟床;交通运输工具,如汽车、摩托车、火车等。(4)电离辐射 如工业探伤用的射线,放射性同位素仪表,如料位汁的射线等。(5)非电离辐射 如高频热处理时的高频电磁场,电焊、氩弧焊、等离子焊时产生的紫外线,加热金属、玻璃时产生的红外线等。,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3.生物性因素,生物性有害因素:指细菌、寄生虫或病毒所引起的与职业有关的某些疾病。如引起皮革工人,畜产品加工工人等职业性炭疽的炭疽杆菌,引起森林工作者的职业性森林脑炎的是由蜱传布的一种森林脑炎病毒等。,(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4、(1)劳动组织不合理 如劳动时间过长,特别多见于检修期间,有的一天工作1012h,连续10d、半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如果组织不当则不利于员工的健康。(2)劳动精神过度紧张 多见于新工人或新装置投产试运行,或生产不正常时。如重油加氢,高压,硫化氢浓度大,易发生燃烧、爆炸和中毒,新工人紧张,老工人在试运行期间也十分紧张。(3)劳动强度过大或安排不当 如超负荷的加班加点,还有检修时的工业探伤工作量往往过大。(4)个别器官、系统过度疲劳 如光线不足使视力紧张,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设备。,(三)生产环境的有害因素,(1)生产场所设计不合理 如车间布置不当,有毒与无毒岗位设在同一工作间;厂
5、房矮小、狭窄,设计时没考虑必要的卫生技术设施,如通风,换气或照明等。(2)防护措施缺乏、不完善或效果不好 如一些包装厂房或操作岗位,往往缺乏防尘、防毒、防噪声等措施,特别是聚丙烯粉料、硅酸铝催化剂等包装时粉尘飞扬。,(三)生产环境的有害因素,(3)自然环境因素 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长时间头部受照而发生中暑。(4)环境污染因素 如氯碱厂泄漏氯气,处于下风侧的无毒生产岗位的工人,吸入了氯气;化肥厂的氨气泄漏,同样,也可使处于下风侧的其他工种工人受害。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往往同时存在多种有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联合作用。,(2)按导致职业病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2002年卫生部颁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
6、类目录中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为十大类:1、粉尘类 2、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3、化学物质类 4、物理因素 5、生物因素 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 7、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 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 9、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10、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粉 尘 类,(1)矽尘(游离SiO2超过10的无机性粉尘)(2)煤尘(煤矽尘)(3)石墨尘(4)炭黑尘(5)石棉尘(6)滑石尘(7)水泥尘(8)云母尘(9)陶瓷尘(10)铝尘(铝、铝合金、氧化铝粉尘)(11)电焊烟尘(12)铸造粉尘(13)其他粉尘,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可能导致放射性职业病的各类放射性物质:电离辐
7、射:放射源,机械设备探伤、射线照相、加速器探伤、辐照加工、计量器具制造、核武器生产、海舰核动力装置,化学物质类,(1)铅及其化合物(2)汞及其化合物(3)锰及其化合物(4)镉及其化合物(5)铍及其化合物(6)铊及其化合物(7)钡及其化合物(8)钒及其化合物(9)磷及其化合物(10)砷及其化合物,化学物质类,(11)铀(12)砷化氢(13)氯气(14)二氧化硫(15)光气(16)氨(17)偏二甲基肼(18)氮氧化合物(19)一氧化碳(20)二硫化碳,化学物质类,(21)硫化氢(22)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23)氟及其化合物(24)氰及腈类化合物(25)四乙基铅(26)有机锡(27)羰基镍(28
8、)苯(29)甲苯(30)二甲苯,化学物质类,(31)正己烷(32)汽油(33)一甲胺(34)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35)二氯乙烷(36)四氯化碳(37)氯乙烯(38)三氯乙烯(39)氯丙烯(40)氯丁二烯,化学物质类,(41)苯胺、甲苯胺、二甲苯胺、硝基苯、硝基甲苯、对硝基苯胺、二硝基苯等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42)三硝基甲苯(43)甲醇(44)酚(45)五氯酚(46)甲醛(47)硫酸二甲酯(48)丙烯酰胺(49)二甲基甲酰胺,化学物质类,(50)有机磷农药(51)氨基甲酸酯类农药(52)杀虫脒(53)溴甲烷(54)拟除虫菊酯类,化学物质类,(55)导致职业性中毒性肝病的化学类物质:二氯
9、乙烷、四氯化碳、氯乙烯、三氯乙烯、氯丙烯、氯丁二烯、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三硝基甲苯、五氯酚、硫酸二甲酯,化学物质类,(56)根据职业性急性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急性中毒的危害因素:刺激性气体、窒息性气体、有机溶剂、急性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溶血性毒物、高分子化合物单体(热裂解气)、氰及腈类化合物(丙烯腈)、农药、金属类金属化合物等。,窒息性气体,所谓窒息性气体,是指吸入该气体后,造成人体组织处于缺氧状态,这类气体统称为窒息性气体。窒息性气体一般分为三大类,每类有几种至几十种。(1)单纯窒息性气体 如氮气、甲烷、乙烷等,这类气体的本身毒性很小或无毒,但当它们在空气中的含
10、量增加时,会使空气中氧的含量相应降低,造成人体吸入氧不足而发生窒息。(2)血液窒息性气体 如一氧化碳,吸人后造成红细胞输送氧的能力下降,而发生窒息。(3)细胞窒息性气体 如硫化氢、氰化氧等,这类气体吸人后,造成人体组织细胞不能利用氧而发生窒息。由于人体组织中以大脑肘缺氧最敏感,所以只要发生缺氧,首先受害的是大脑,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接着失去知觉、昏迷,甚至危及心跳、呼吸,病情十分危急,抢救稍不及时,可引起死亡。常见种类:常见的窒息性气体有氮气、硫化氢,一氧化碳、氰化氢等。,有机溶剂中毒,指溶解油脂、腊、树脂、橡胶和染料等物质的有机化合物,有机溶剂的形态大多是液体或液体经蒸发而形成的蒸汽
11、,有汽油、苯、二硫化碳等。短时间、高浓度吸入或接触有机溶剂可发生急性中毒。低浓度吸入或接触有机溶剂,对眼睛,呼吸道黏膜略有刺激;较高浓度吸入,可先兴奋,如出现头痛、头晕、走路酩酊状,控制不住的大笑等,随后精神倦怠、不言语、表情淡漠;高浓度吸入,很快由兴奋转入抑制,出现昏迷、麻醉表现突出。常见种类(1)作燃料 如汽油、煤抽、柴油等(2)作原料 苯乙烯、二氯乙烷、丙酮、氰氢酸、(3)作添加剂 航空煤油内加二硫化碳,汽油内加甲基叔丁基醚。(4)作萃取剂 如二甲基甲酰胺,抽提或萃取丁二烯。(5)作溶剂 如苯、甲苯、二甲苯、乙醇、丁醇等,物 理 因 素 类,(1)高温: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WB
12、GT指数25的作业。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中暑 蒸馏,焦化,煅烧,熔炼,(2)噪声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声音。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听力下降(3)高气压: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减压病。如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 潜水(4)低气压: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高原病、航空病。高原,航天航空业。(5)手传振动 生产中使用手持振动工具或接触受振工件时,直接作用或传递到人的手臂的机械振动或冲击。: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手臂振动病。采煤凿岩,金属构件铆接、金属锻打,铸造落砂、机车试运行,物 理 因 素 类,(6)超高频辐射 又称超短波,指频率为30MHz300MHz或波长为10m1m的电磁辐射,(7)高频电磁场 频率为100kH
13、z30MHz,相应波长为3km10m范围的电磁场。(8)工频电场 频率为50Hz的极低频电场。(9)激光 波长为200nm1mm之间的相干光辐射。(10)微波 频率为300MHz300GHz、波长为1m1mm范围内的电磁波,包括脉冲微波和连续微波。(11)紫外辐射 又称紫外线,指波长为100nm400nm的电磁辐射。,生 物 因 素,(一)炭疽杆菌: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炭疽。行业举例:牲畜检疫,皮革、毛皮及其制品业:坯皮准备,畜牧业;(二)森林脑炎病毒: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森林脑炎。行业举例:伐木业,护林业(三)布氏杆菌: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布氏杆菌病。行业举例:牲畜检疫,畜牧业,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
14、危害因素,(1)导致接触性皮炎的危害因素:硫酸、氢氧化钠涂料及颜料制造使用重铬酸盐(六价铬);染料制造业的三氯甲烷(氯仿);润滑油;(2)导致光敏性皮炎的危害因素:焦油,沥青,荧光素(3)导致电光性皮炎的危害因素:紫外线(4)导致黑变病的危害因素:焦油,沥青,润滑油,石墨(5)导致痤疮的危害因素:沥青,柴油,煤油,聚氯乙烯(6)导致溃疡的危害因素:铬及其化合物、铬酸盐,铍、砷化合物,氯化钠(7)导致化学性皮肤灼伤的危害因素:硫酸、硝酸(8)导致其他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油彩皮炎,职业性浸渍、糜烂:煮茧,腌咸菜,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1)导致化学性眼部灼伤的危害因素:硫酸,氮氧化物,甲醛
15、、酚,硫化氢(2)导致电光性眼炎的危害因素:紫外线(3)导致职业性白内障的危害因素:放射性物质、三硝基甲苯、高温、激光,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1)导致噪声聋的危害因素:噪声(2)导致铬鼻病的危害因素:铬及其化合物、铬酸盐(3)导致牙酸蚀病的危害因素:氟化氰、硫酸酸雾、硝酸酸雾、盐酸酸雾,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1)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的危害因素:石棉(2)联苯胺所致膀胱癌的危害因素:联苯胺(3)苯所致白血病的危害因素:苯(4)氯甲醚所致肺癌的危害因素:氯甲醚(5)砷所致肺癌、皮肤癌的危害因素:砷(6)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的危害因素:氯乙烯(7)焦炉工人肺癌的危害因素:焦炉
16、烟气(8)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的危害因素:铬酸盐,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1)氧化锌:可能导致金属烟热(2)二异氰酸甲苯酯:可能导致职业性哮喘(3)嗜热性放线菌:可能导致职业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4)棉尘:可能导致棉尘病(5)不良作业条件(压迫及摩擦):可能导致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二、石化行业典型工艺流程,图1甲醇装置工艺流程图,图3 煤气化工艺流程及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图4 甲醇工艺流程及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图5 硫回收工艺流程及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图6 空分工艺流程及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图7 DMTO单元工艺流程及危害因素分布,图8 MTBE/丁烯-1联合装置工艺流程及危害因素
17、分布,图9 DCC单元工艺流程及危害因素分布,图10 聚乙烯装置单元工艺流程及危害因素分布,图11 聚丙烯装置单元工艺流程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图12热电站工艺流程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图,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表甲醇单元,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表DMTO单元,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表 MTBE/丁烯-1单元,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表 MTBE/丁烯-1单元,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表重油催化裂解单元,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表聚乙烯单元,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表聚丙烯单元,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表公用及辅助设施单元,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表公用及辅助设施单元,三
18、、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对健康的影响,一、生产性粉尘(1)煤尘煤炭中游离SiO2含量10%的粉尘称为煤尘,游离SiO2含量5%的煤尘称为单纯性煤尘。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煤尘,可在肺组织内沉积形成煤尘细胞灶、煤尘纤维灶、灶周肺气肿以及肺间质纤维增生和肺淋巴结肿大等病理改变。煤尘可致煤工尘肺。我国工作场所空气中煤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10%)总尘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以下简称PC-TWA)为4mg/m3,超限倍数为2;呼尘的PC-TWA为2.5mg/m3,超限倍数为2。(2)矽尘矽尘指游离二氧化硅含量10%以上的粉尘。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矽尘可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即矽肺。患者可有胸闷、气短、咳嗽
19、、咳痰,X线胸片表现为圆形或不规则型小阴影、大阴影,胸膜粘连增厚、肺气肿、肺门改变等。我国工作场所空气中矽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1050%),总尘的PC-TWA为1mg/m3,超限倍数为2;呼尘的PC-TWA为0.7mg/m3,超限倍数为2。,二、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对健康的影响,(3)电焊烟尘电焊烟尘除含有粉尘外,其化学成份主要是铁的氧化物,一定比例的硅、锰、钙等的氧化物和氟化物。电焊烟尘颗粒1m以下的占90%以上。长期吸入较高浓度的电焊烟尘可引起电焊工尘肺,也可发生锰中毒,多发生在密闭或通风不良的作业场所。我国工作场所空气中电焊烟尘(总尘)的PC-TWA为4mg/m3,PC-STEL为6mg/m
20、3。(4)人造玻璃质纤维尘包括玻璃棉、岩棉、矿渣棉等。我国工作场所空气中人造玻璃质纤维总尘)的PC-TWA为3mg/m3,超限倍数为2。接触玻璃棉、岩棉、矿棉的工人X线胸片均可出现尘肺改变,肺功能测定低于正常,但远不如石棉工人严重。接触高浓度玻璃纤维尘的工人,还可出现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和哮喘发作。接触玻璃纤维工人多发生接触性皮炎,可患结膜炎和角膜炎,严重者可见角膜混浊和局部脓肿。接触玻璃纤维、岩棉的工人,有少数人出现皮肤过敏.,三、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对健康的影响,二、生产性毒物(1)一氧化碳(CO)理化性质 无色无臭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为28.01,相对密度(水=1)0.79,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
21、等多数有机溶剂。侵入途径 吸入。健康危害 急性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10%;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还有皮肤粘膜呈樱红色、脉快、烦躁、步态不稳、浅至中度昏迷,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30%;重度患者深度昏迷、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强、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休克、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等,血液碳氧血红蛋白可高于50%。部分患者昏迷苏醒后,约经260天的症状缓解期后,又可能出现迟发性脑病,以意识精神障碍、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为主。我国工作场所空气中一氧化碳的PC-TWA为20mg/m3,PC-STEL为30mg/m3。防护措施 严加密闭,提供
22、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加强个人防护和个人卫生。,三、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对健康的影响,(2)二氧化硫(SO2)理化性质 无色气体,具有窒息性特臭。相对分子质量为64.06,相对密度(水=1)1.43,熔点-75.5,沸点-10,溶于水、乙醇。侵入途径 吸入。健康危害 易被湿润的粘膜表面吸收生成亚硫酸、硫酸。对眼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大量吸入可引起肺水肿、喉水肿、声带痉挛而至窒息。急性轻度中度时发生流泪、畏光、咳嗽,咽喉灼痛等。严重者可在数小时内发生肺水肿。极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反射性声门痉挛而至窒息。皮肤或眼接触发生炎症或灼伤。长期低浓度接触,可有
23、头痛、头昏、乏力等全身症状以及慢性鼻炎、咽喉炎、支气管炎、嗅觉及味觉减退等,少数工人有牙齿酸蚀症。我国工作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硫的PC-TWA为5mg/m3,PC-STEL为10mg/m3。防护措施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加强个人防护和个人卫生。,三、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对健康的影响,(3)苯(C6H6):高毒理化性质 无色透明液体,有强烈芳香味。相对分子质量78.11,相对密度(水=1)0.88,不溶于水,溶于醇、醚、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 高浓度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引起急性中毒;长期接触苯对造血系统有损害,引起慢
24、性中毒。急性中毒轻者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轻度兴奋、步态蹒跚等酒醉状态;严重者发生昏迷、抽搐、血压下降,以至呼吸和循环衰竭。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造血系统改变为白细胞、血小板减少,重者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少数病例在慢性中毒后可发生白血病。皮肤损害有脱脂、干燥、皲裂、皮炎。可致月经量增多与经期延长。我国工作场所空气中苯(皮)的TWA为6mg/m3,STEL为10mg/m3。防护措施 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加强个人防护。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为苯中毒;苯所致白血病;急性化学物中毒性心脏病;急性化学物中毒性血液系统疾病;急性化学物中毒性多功能障碍综合征;化学性眼部
25、灼伤;接触性皮炎。,三、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对健康的影响,(4)甲苯(C7H8)理化性质 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苯的芳香气味。相对分子质量92.14,相对密度(水=1)0.87,不溶于水,可混溶于苯、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 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短时间吸入较高浓度甲苯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步态蹒跚、意识模糊。重症者可有躁动、抽搐、昏迷。长期接触可发生神经衰弱综合征,肝肿大,女工月经异常、皮肤干燥、皲裂、皮炎等。我国工作场所空气中甲苯的TWA为50mg/m3,STEL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 危害 控制 要点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17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