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五(简化版).ppt
《美术鉴赏五(简化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术鉴赏五(简化版).ppt(8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西方现代美术,任课教师:陈玲,一、后印象主义绘画二、立体主义绘画三、野兽主义绘画四、表现主义绘画,一、后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的由来:“后印象主义”(PostImpresionsm)一词,是由英国美术批评家罗杰弗莱(Roger Fry)发明的。据说,1910年在伦敦准备举办一个“现代”法国画展,但是临近开幕,画展的名称还没有确定下来。作为展览组织者的罗杰弗莱事急无奈,便不耐烦地说:“权且把它称作后印象主义吧”。这一偶然而得的名称,毕竟还切合实际,因为参展者都是印象派之后的画家。以后,“后印象主义”便被用来泛指那些曾经追随印象主义,后来又极力反对印象主义的束缚,从而形成独特艺术风格的画家,其中杰出
2、者有塞尚、凡高、高更和劳特累克等。实际上,后印象主义并不是一个社团或派别,也没有共同的美学纲领和宣言,而且画家们的艺术风格也是千差万别。之所以称之为“后印象主义”,主要是美术史论家为了从风格上将其与印象主义明确区别开来。,后印象主义者不喜欢印象主义画家在描绘大自然转瞬即逝的光色变幻效果时,所采取的过于客观的科学态度。他们主张,艺术形象要有别于客观物象,同时饱含着艺术家的主观感受。塞尚认为:“画画并不意味着盲目地去复制现实;它意味着寻求诸种关系的和谐。”他所关注的,是在画中通过明晰的形,来组建严整有序的结构。凡高和高更则专注于精神性与情感的表现,其作品渗透着某种内在的表现力和引人深思的象征内涵。
3、后印象主义绘画偏离了西方客观再现的艺术传统,启迪了两大现代主义艺术潮流,即强调结构秩序的抽象艺术(如立体主义、风格主义等)与强调主观情感的表现主义(如野兽主义、德国表现主义等)。所以,在艺术史上,后印象主义被称为西方现代艺术的起源。,保罗塞尚(Paul Cezanne,18391906),戴帽的自画像,塞尚作,1897-1882年,油画,65x51厘米,伯尔尼美术馆藏。,保罗塞尚(Paul Cezanne,18391906)后印象主义的代表画家,出生于法国南部城市埃克斯普罗旺斯。其父是一位富有的银行家,曾一心想把儿子培养成律师。然而塞尚却对法律不感兴趣,而特别醉心于绘画。1862年,23岁的塞
4、尚终于冲破家庭阻挠,来到巴黎专攻绘画。他经好友左拉介绍,结识马奈、毕沙罗等印象主义画家,并多次参加印象主义画展。后来,他由于不满于印象主义的艺术追求,而与印象主义者分道扬镖,从此专心于自己的艺术探索,并在绘画上取得巨大成就,成为西方现代美术史上一位卓越的、划时代的画家。塞尚的艺术主张:塞尚重视绘画的形式美,强调画面视觉要素的构成秩序。这种追求其实在西方古典艺术传统中早已出现。而塞尚始终对古典艺术抱着崇敬之情。他最崇拜法国古典主义画家普桑。他曾说:“我的目标是以自然为对象,画出普桑式的作品。”他力图使自己的画,达到普桑作品中那种绝妙的均衡和完美。他向着这方面,进行异常执着的追求,以致于对传统的再
5、现法则不以为然。他走向极端,脱离了西方艺术的传统。正是如此,他被人们尊奉为“现代绘画之父”。,水果盘、杯子和苹果,塞尚作,18791882年,4655厘米,巴黎,勒内勒孔特收藏。,塞尚认为,画家创作一幅画,“哪一条线都不能放松,不能留有任何缝隙,以免让感情、光、真实溜了出去”,这是他的创作经验。从静物画水果盘、杯子和苹果,可以看出塞尚的探索精神和画风特色。在这幅画中,物体成了画家借以分析形体和组建结构的媒介。塞尚将它们高度地简化,并以深色线条勾出轮廓,使其看起来显得明晰而坚实。为实现画面有秩序的布局,他有意地歪曲画中的透视关系,将水平的桌面画得仿佛前倾,使桌上的物品得到充分的显示。他也不在意物
6、象的远近不同而产生的视觉上的虚实差别,而将画中物象在清晰度上,处理在同一个平面。这样既强化了物象的实在性,又可以加强平面上构成的意味。同时,他有意地把那只果盘的支脚画得不在正中,虽然盘子看起来有点别扭,却有效地使画面的诸视觉要素有序地联系起来而达到相互平衡。那偏向左侧的水果盘上部,与左上角背景的一簇叶子相互联系,而这簇叶子又与右上角的那簇叶子相呼应。塞尚通过画中的图象,在画上组成了两道交叉的对角线其中一条起于左上方的叶子,并通过果盘上部、画中央的那堆苹果,直到右下方的小刀和桌布边结束;另一道虽色彩偏暗,却也清楚可辨:从右上方的叶子开始,经玻璃杯、中央苹果堆,一直延伸到左下方的桌角。这两道斜线在
7、画的中央交叉,构成了画面稳固的框架。,在塞尚画中,整体关系,有如一张网络,所有物象在网络上各得其所。任何细节和局部都不可随意挪动,否则,整个结构便会失去平衡。对此西方曾有人评论说:“如果试想从17世纪荷兰的静物画中拿一个东西,立即就好象到了你手里;而如果想从塞尚的静物画里挪动一只桃子,它就会连带把整幅画一起拽下来。”从这幅画中我们可以深刻体会评论的含义。,穿红背心的少年,塞尚作,1895年,油画95.564厘米,苏黎世,比尔勒收藏,玩纸牌者,塞尚作,1890年11892年,油画,4557厘米,巴黎奥塞博物馆藏。,塞尚曾画过多幅玩纸牌者题材的画,画上人物多寡不一(其中最大的一幅上,共画了五个人物
8、)。而最为著名的,要算是这幅只画有两个人物的玩纸牌者)。在这幅画上,塞尚将两个沉浸于牌戏中的普通劳动者形象,表现得平和敦厚,朴素亲切。虽然主题十分平凡,然而画家却通过对形状的细心分析以及通过诸形式要素的微妙平衡,使得平凡的题材获得崇高和庄严之美。在这里,相对而坐的两个侧面形象,一左一右将画面占满。一只酒瓶置于桌子中间,一束高光强化了其圆柱形的体积感。这酒瓶正好是整幅画的中轴线,把全画分成对称的两个部分,从而更加突出了牌桌上两个对手的面对面的角逐。两个人物手臂的形状从酒瓶向两边延展,形成一个“W”形,并分别与两个垂直的身躯相连。这一对称的构图看起来是那样的稳定、单纯和朴素。全画充分显示了塞尚善以
9、简单的几何形来描绘形象和组建画面结构的艺术风格。画面的色调柔和而稳重。一种暖红色从深暗的色调中渗透出来。左边人物的衣服是紫监色;右边人物的是黄绿色。所有远近物象都是用一片片色彩所组成。不同的色块在画中形成和谐的对比。塞尚其实是以所谓的“变调”来代替“造型”,即以各色域的色彩有节奏的变换来加强形象的塑造。正象他自己所言:“当颜色丰富时,形状也就丰满了。”,圣维克多山,塞尚作,19041906年,油画,7391厘米,费城美术馆藏。,凡 高,自画像,凡高作,1889年,油画,6554厘米,巴黎,奥赛博物馆藏。,凡高把第二幅自画像(即本幅)看作自己神志正常的标志。我希望你能看出我面孔比过去平静得多了,
10、尽管在我自己看来我的神色比以前茫然呆滞了些。我带有另外一幅,那是我在病中试着画的,不过我觉得你会更喜欢这一幅,我在创作这幅画时有意画得简约质朴些。等你见到老毕沙罗时,把这幅画给他看看。与凡高自己看法正相反,这面孔绝非平静,表情也绝非茫然呆滞;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坚定、专注、决不退缩。作者用旋动的冰蓝色笔触描绘出似乎在颤动的背景,背景衬托出身着中产阶级上衣和坎肩、留着桔红色头发和胡须的画面主公,同时画家的面孔又出现了我们所熟悉的气质性光彩。凡高这幅作品的目的即是暗示自己要恢复信心。他让泰奥把这幅毕沙罗看,这表明他急切地想离开医院,想回到画家群体的环境中去。在同一封信中,他还写道:一个人毕竟不应该仅仅
11、作画,他还必须跟人见面,必须不时地调整自己的情绪,并且通过与别人的接触给自己补充思想内容。凡高把这幅作品看作自己身心复原和可以重新作画的标志,因此当他回到北方时,便从泰奥那里将它取走,把它带到了奥弗。这幅作品感动了奥弗的加歇医生,他想要一幅摹绘品。然而凡高并没有留的摹绘品,不过也许是为了让这位恩人高兴,他采用这幅作品的色调和笔法风格,为医生画了一幅肖像。凡高的自画像所表现的是现代画家的气质与抱负,是从画家的立场上追求的乌托邦式的理想境界。背景使用灰蓝色的连续曲线,产生如旋涡般的效果。木然的神情与变动的背景形成对比。而他的眼神,就如安东尼阿得所说的,能把一个人穿透一般。,吃土豆的人,凡高作,18
12、85年,82114厘米,阿姆斯特丹,国立文森特凡高艺术馆藏。,向日葵,凡高作,1888年,油画,9573厘米,伦敦,泰特画廊藏。,星夜,凡高作,1889年,油画,7492厘米,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藏。,带光环的自画像,高更作,1889年,88 57厘米,华盛顿,国立艺术馆藏。,在后印象主义画家中,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的绘画以其原始性与象征性的倾向,以及所谓“综合主义”的画风,在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独树一帜。高更早年当过水手,做过商人。1871年,他来到巴黎,成为一名证卷经纪人。这时,他在好友施弗纳克影响下,对绘画产生兴趣。1883年,一直是业余作画的高更,突然抛弃了他
13、那前途远大而令人羡慕的银行职务,而决定去做一名职业画家,此时,他已35岁。他起初迷恋印象主义画风,参加过几次印象派的画展,后来由于受象征主义美学观念的驱使,而离开印象主义,并走上了与之相反的艺术道路。高更艺术特点及主张:1、高更反对印象主义那种客观再现自然的艺术追求。他在1888年写道:“艺术是一种抽象,它从自然中分离出来,而较少考虑自然。”(休昂纳、约翰弗莱明著(世界美术史),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第532页)2、他把绘画视为独立于自然之外的东西,认为绘画应表现“思想的神秘核心”,表现“跟人的激情相似的某种强有力的东西”(贡布里奇语)。3、他崇尚原始精神,厌恶西方文明。在他看来,西方
14、文化与人类的感情脱节,把人卷入一种缺乏道德和精神的生活,使人只为了物质拼命,而忘却心灵世界的需求。4、他以象征主义笔调,画那些充满原始情调的生活,把自然与幻想、现实与象征紧密地揉合,在一幅幅作品中,表现了宗教的情感和原始的诗意。,布道后的幻觉,高更作,1888年,油画,73o92厘米,爱丁堡,苏格兰国立画廊藏。,黄色基督,高更作,1889年,油画,92x 73厘米米,布法罗,欧伯莱特诺克斯画廊藏。,塔马泰特,你為何生氣?,白馬,何時嫁人,戴芒果花的大溪地年輕姑娘,二、分解与重构立体主义绘画,1908年,在巴黎秋季沙龙的展览上,当野兽派画家马蒂斯看到毕加索和布拉克的那些风格新奇独特的作品时,不由
15、得惊叹道:“这不过是一些立方体呀!”同年,评论家沃塞尔在吉尔布拉斯杂志上,借马蒂斯的这一说法,对布拉克展于卡思维勒画廊的作品评论说:“布拉克将一切都缩减在立方体之中”。他首先采用了“立体主义”这个字眼。后来,作为对毕加索和布拉克所创的画风及画派的指称,“立体主义”(Cubism)的名字便约定俗成了。在西方现代艺术中外,立体主义是一个具有重大影响的运动和画派。其艺术追求与塞尚的艺术观有着直接的关联。立体派画家自己便曾声称:“谁理解塞尚谁就理解立体主义”。立体派画家受到塞尚“用圆柱体、球体和圆锥体来处理自然”的思想启示,试图在画中创造结构美。他们努力地消减其作品的描述性和表现性的成分,力求组织起一
16、种几何化倾向的画面结构。虽然其作品仍然保持着一定的具象性,但是从根本上看,他们的目标却与客观再现大相径庭。他们从塞尚那里发展出一种所谓“同时性视象”的绘画语言,将物体多个角度的不同视象,结合在画中同一形象之上。,巴勃罗路易兹毕加索Pablo Ruiz Picasso 1881-1973 享年92岁 西班牙人。1900年至巴黎,1904年以后定居法国,是现代艺术(立体派)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他的父亲是个美术教师,又曾在美术学院接受过比较严格的绘画训练,具有坚实的造型能力.他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几经变化:第一时期是:“蓝色时期”;第二时期是:“玫瑰时期”;第三时期是:“黑人时期”;第四
17、时期是:“立体主义时期”:分成分解和综合两种形式;第五时期是:“古典主义时期”;第六时期是:“超现实主义时期”;最后是“抽象主义时期”。作品数量(有记录的至少数量):油画 1876件,素描 7089张(另外 149本笔记簿內有 4659张素描,雕塑 1335件,陶艺 2880件,版画 18000张。剧本 2本。,生平简介,1903,1902,1901,1901-1904,藍色時期,蓝色时期(1901年到1903年)毕加索在这个时期作品背景蓝,人物蓝,头发、眉毛、眼睛皆蓝,蓝色主宰了他一切作品。那时候的蓝色,是贫穷和世纪末的象征,于是作品多表现一些贫困窘迫的下层人物,画中的人物形象消瘦而孤独。至
18、于为什么毕加索会采用蓝色作为主调,尚没有确定的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是受法国画家莫奈和卡里埃的影响,认为这种色调加强了画面中的诗意成分。另一种说法则认为,毕加索之所以偏爱蓝色是因为它代表着忧郁。也就在那片单色的浅蓝、粉蓝、深蓝、湛蓝中,毕加索开始走上他的成功之路。,1906,1905,1904,1904-1907,玫瑰時期,玫瑰红时期 1903年到1906年毕加索从后印象派色调的精细中重新发现形体上的大略简洁笔法,而这就是“玫瑰红时期”的典型画法。,1907-1916,立體派時期,1915,1912,1911,1909,1908,1907,立体主义时期(19101911是分析立 体主义时期;191
19、21914是综合立体主义时期)这个时期的观点是:不要去描绘客观物体的外表形态,而是把客观物体引入绘画,从而将表现具象的物体本身和表现抽象的结构形态综合起来。,1947-,陶艺作品,科学与仁慈 1897年 画布 油彩 197249.5厘米 毕加索 馆 巴塞罗那,人生是毕加索“蓝色时期”的代表作。他在这一时期,目击贫困、绝望与孤寂的人们,加上好友卡萨赫马斯因失恋而自杀的影响,其作品常以蓝色为主调,加强了忧郁和悲哀的气氛。画面中,右侧的妇女停下沉重的脚步,默默无言,双眼直盯着对面的两个依偎着的年轻人。在这位妇女的视线里究竟隐藏了什么?这眼光也许在说,怀中的婴儿即使在绝望中也得继续那无法逃避的人生。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美术 鉴赏 简化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17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