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暨南大学.ppt
《统计学原理(暨南大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学原理(暨南大学.ppt(9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统计学原理,主讲:茂名职业技术学院 经管系 高翔,E-mail:联系电话:邮编地址:525000 茂名市官山三路38号大院华景花园4栋15梯302房应用教材:统计学原理(第六版),谢启南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第6版,2,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3,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读者明确统计整理的概念和程序,认识统计分组的意义和作用,掌握统计分组和变量数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统计资料汇总的方法和技巧,了解统计表的结构、种类和制表规则。二、学习重点与难点本章学习重点是统计分组的概念、作用,变量数列的编制方法;难点是掌握并运用统计分组的
2、种类。三、授课时间本章需要4学时。,4,第一节 统计整理的意义和程序,一、统计整理的意义 1、统计整理的概念 对调查所得原始材料进行科学分组与汇总和对以往的材料进行再加工。2、统计整理的作用 统计工作的中间环节;积累历史资料的必要手段。二、统计整理的程序 审核分组汇总制表,统计整理是承上启下的过程,是统计调查的继续也是统计分析的基础。,5,第二节 统计资料审核,一、审核资料的完整性和及时性 二、审核资料的正确性 三、历史资料的审查 四、资料审查后的订正,审核很重要,准确的资料是进行正确统计分析的关键。,6,二、审核资料的正确性(案例分析),2010年3月8日,理财周报刊登了题为“中粮地产被指造
3、假:3年沦落末流 回报率低如债券”的报道文章,报道提出了如下不实质疑:质疑一:我司现金流量与净利润不匹配,并以此得出结论认为公司“盈利数字存在巨大水分”。理财周报认为:2005年至 2009年前三季度,我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 1.4亿、-0.2亿、-3.6亿、-34.7亿、4.4亿,累计净流出 32.64亿。但同期间内,我司营业毛利却达 16.94亿。“中粮地产 2008年盈利数字和现金流量差得比较远,资金问题主要出现在存货上。中粮地产 2008年存货有 50.1亿,而 2007年末只有 13.03亿,足足增加 37亿,年增长率高达 284%”。“盈利部分的数字可以通过会计规则进
4、行修饰,但现金流量却很难胡来。2008年中粮在账面盈利 1.47亿的情况之下,却出现 34.77亿的巨额现金流出,我只能说中粮地产的盈利数字存在巨大水分。”质疑二:我司所得税与利润总额比例不匹配,并以此得出结论认为公司“玩利润粉饰”。理财周报认为:我司2005、2006年所得税/利润总额分别为8.0533%和6.4114%,均低于10%。2007年,这一指标升至15.3769%,仍然远低于正常指标范围。2008年,我司盈利出现近年来的最大回落,该指标上涨至31.4089%,接近正常范围。但接下来 2009年前三季度,该指标又迅速下滑至12.7076%,远低于正常值。该报以此推断我司“玩利润粉饰
5、”。,7,【利润构成与盈利能力】,8,9,资料来源(本文来源:华夏时报),10,二、澄清说明 经核实,本公司针对上述质疑事项说明如下:(一)质疑一不符合公司实际情况。(1)公司现金流量与净利润的匹配情况与房地产开发行业和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相一致房地产项目开发需要的资金量较大,开发周期较长,且前期投入较大,因此就单个房地产开发项目而言,前期会有较多的经营性现金净流出,而后期会有较多的经营性现金净流入。本公司自 2005年开始逐步调整业务结构,转为以住宅地产开发为主。虽然目前正在开发的房地产项目数量较少,但在作为中粮集团住宅业务发展平台的战略目标下,本公司也在逐步加大房地产项目开发的力度。在加大房
6、地产开发投入而现金流入滞后的情况下,必然会出现阶段性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以及经营性现金流量与净利润不匹配的情况。实际上,这也是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的普遍客观现象。(2)公司现金流量与净利润的不匹配情况并不能反映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公司 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各年度及 2009年的前三季度,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 1.4亿元、-0.2亿元、-3.6亿、-34.7亿元、4.4亿元,合计-32.64亿元。2008年经营性现金流量出现较大负值的主要原因在于当年公司支付北京后沙峪项目竞拍土地成本约 27亿元(含契税)及支付天津六纬路项目投入约 7.5亿元。较大的经营性现金净流出主要反
7、映了公司当年加大了房地产项目获取与开发的力度,但不能据此推断公司资产质量与盈利能力处于较差的水平。实际上,公司很多住宅地产项目销售状况良好,比如:北京后沙峪项目一期于 2009年 11月份开盘,一经推出即销售一空,实现签约销售金额 8.77亿元。,11,(二)质疑二不符合公司实际情况。(1)所得税费用与利润总额的比例不能完全客观反映一个公司的税负水平,我公司所得税费用与利润总额的匹配比例与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相一致第一,利润总额与应纳税所得额概念不一致,所得税不能直接按照利润总额乘以税率得出,需要按照税法规定调整成应纳税所得额后计算。第二,公司住宅地产开发项目分布全国各地,但目前主要经营项目仍集
8、中在深圳地区。2007年及以前深圳地区项目所得税率享受15%的优惠税率,根据新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深圳地区项目企业所得税率将在 2008年至 2012年的五年期间逐步过渡到 25%,因此公司整体税负水平在以前年度本就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第三,近年来公司的利润总额中除有来自于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的地产经营收入外,还有来自于合并报表范围以外公司产生的收益,包括以权益法核算的与万科合作的广州市鹏万房地产有限公司历年确认的经营收益、以成本法核算的新安湖实业有限公司历年分红收益以及投资招商证券等公司的分红回报。该等收益虽计入公司利润总额,但无需再重复计缴企业所得税,由此会导致公司所得税费用与利润总额的比例
9、出现波动;,12,第四,税法与会计处理的一些差异也会导致所得税费用与利润总额的比例出现波动。根据税法规定,公司已支付的土地增值税虽然可以在税前扣除,但超过预缴的土地增值税不允许在缴纳当期所得税前扣除,只有到土地增值税汇算清缴时才允许在汇算清缴当期扣除,该部分支出在会计上会作为递延处理,由此也会带来所得税费用与利润总额比例的变化。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公司 2007年-2009年实际的税负水平如下:项目 2009年度 2008年度 2007年度利润总额 44,983.71 20,145.48 55,430.20所得税费用 7,394.07 6,327.48 8,523.45所得税费用/利润总额 16
10、.44%31.41%15.38%调减:分红确认或权益法确认的投资收益 5,703.14 8,601.87 7,680.59调增:土地增值税递延-11,880.00 11,880.00 0考虑上述因素后的应纳税所得额 27,400.57 23,423.61 47,749.61所得税费用 7,394.07 6,327.48 8,523.45所得税费用/考虑上述因素后的应纳税所得额 26.99%27.01%17.85%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 20%-25%18%-25%15%-33%从上表可知,虽然 2007-2009年公司所得税费用与利润总额的比例较低且波动较大,但实际上所得税费用与应纳税所得额的比
11、例较为稳定,这与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基本一致,属正常水平。,13,问题1:主营业务是否增长?问题2:是否有非常庞大的业外收益?(不务正业?)问题3:毛利率与净利润差异是否很大?(管理混乱,运营成本高?问题4:现金流是否缺乏?(可能面临周转不灵)问题5:某个季度应收账款是否突然激增?(财务危机的征兆),14,第三节 统计分组,一、统计分组的概念 二、统计分组的作用 三、统计分组的种类 四、分组标志的选择 五、组数、组距、组限、组中值,15,一、统计分组的概念,1.统计分组:指根据社会经济现象的特点和统计研究的任务,按某个标志(或几个标志)把总体分成若干部分的科学分类。没有统计分组就没有科学的统计
12、。2.统计分组的关键:选择分组标志:使组间差异大,组内差异小 划分各组界限。,16,2.1如何选择分组标志?,分组标志:是指将总体划分为性质不同的组的标准或依据。分组标志选择的要求:1、要符合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2、必须选择最主要的标志作为分组依据3、要考虑社会经济现象所处具体历史条件,17,二、统计分组的作用,划分社会经济现象的不同类型 揭示社会现象的内部结构 分析社会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18,例如 将我国的经济单位按照所有制性质划分为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个体所有制、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企业五种类型;国民经济三种产业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对同一行业的企业按照其生产规模大小划分为
13、大、中、小三种不同的类型;从业人员按三种产业分、按地区分、按城乡分、按行业分等。,各种现象千差万别,多种多样,并在其发展中表现出不同的性质和特征。通过统计分组,就可以将不同类型现象的性质和特征区分开来,并且经过比较和研究,揭示其发展变化的规律,达到深刻认识总体的目的。,(一)划分社会经济现象的不同类型,二、统计分组的作用,19,按照某种标志将总体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的组,可以计算出各组数值在总体中所占的比重,或各组之间的比例关系,从而反映出总体的结构状况,加深对现象总体的认识。,【例如】按照地理位置不同将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区,可以观察东、中、西三个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资源的差异
14、,以及它们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处的不同地位;对人口按照文化程度分组,计算大学及大学以上、大学肄业及在校、高中、初中、小学、不识字或识字很少各组人口所占的比重,就能反映社会人口的文化素质构成情况。如果将不同时期的同一总体的结构相互比较,还可以揭示出总体现象的发展变化规律。,(二)揭示社会现象的内部结构,二、统计分组的作用,20,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相互依存的。一种现象的表现,既是它与其他现象相互作用的结果,也会对其他现象的表现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统计分组,可以反映出现象之间的这种依存关系。,【例如】将商品流通企业按照流转额分组,可以观察商品流通企业的规模与商品流转费用率之间的关系;将农作物播种面
15、积按施肥量分组,用以观察农作物单产与施肥量之间的关系;将人口按人均收入分组,以观察收入与储蓄之间的关系等等。,(三)分析现象间的依存关系,二、统计分组的作用,21,三、统计分组的种类,22,(1)简单分组,对总体只按一个标志进行分组 如国民生产总值按产业分组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三组,等等,按分组标志多少,分为简单分组、复合分组和并列分组,三、统计分组的种类,23,(2)复合分组:,对总体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进行的重叠式分组.即在按某一标志分组的基础上再按另一个标志进一步分组,评价:更加深入全面地研究总体各个方面的内部结构,但是,采用复合分组时组数会随着分组标志的增加而成倍增加,每组包括的单
16、位数相应的减少,处理不好就会成为繁琐哲学,因此,不能滥用复合分组,也不宜对较小总体进行复合分组,尤其不宜采用过多的标志进行复合分组。,按分组标志多少,分为简单分组、复合分组和并列分组,三、统计分组的种类,24,(3)并列分组,同时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不重叠的多种分组 优点:两种或多种分组相互独立而不重叠,既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事物的多种结构,又不致于使分组过于繁琐,故被广泛采用,按分组标志多少,分为简单分组、复合分组和并列分组,三、统计分组的种类,25,并列(平行)分组例,对教师的分类,按性别分类,男性,女性,按职称分类,按年龄分类,高级,中级,初级,青年,中年,共计7组
17、 2+3+2,26,(1)品质分组,是按品质标志进行的分组,即由事物的某种属性分组,如企业按经济类型,行业分组,人口按性别分组等,这种分组反映总体构成和不同属性的事物在总体中的地位和作用(2)数量分组:是按数量标志进行的分组,如商店按商品流转额,职工人数分组,人口按年龄分组等,这种分组的目的在于通过事物在数量上的差异来反映事物在性质上的区别。二者是一对重要的统计分组,统计分组的方法都是围绕这两种分组阐述的.,按分组标志的性质分为品质分组和数量分组,三、统计分组的种类,27,四、分组标志的选择,分组标志:是指将总体划分为性质不同的组的标准或依据。分组标志选择的要求:1、要符合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
18、 2、必须选择最主要的标志作为分组依据 3、要考虑社会经济现象所处的具体历史条件,28,五、组数、组距、组限、组中值,(一)组数 1.组数即将总体分为几组。2.组数的确定分下面两种情况:(1)品质分组的组数由两个因素决定:事物本身的属性特征 统计研究的要求,29,(2)数量分组的组数由两个因素决定,1.全距=最大标志值最小标志值 2.组距=各组最大标志值(上限)各组最小标志值(下限)公式:组数=全距组距 3.组数、组距确定的斯特杰斯经验公式,(一)组数,30,1、组限:指每组两端数值。分上限和下限。,上限:每组的终点数值(最大值)。下限:每组的起点数值(最小值)。,(二)组限,2、组限的形式:
19、,重合式:指相邻两组中,前一组的上限和后一组的下限数值重合。一般用于连续型变量。组距=上限下限 不重合式:指前一组的上限与后一组的下限,两值紧密相连而不相重复。一般用于离散型变量。组距=下组下限本组下限=本组上限前组上限,31,例如:对某城市高校教师家庭的生活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得到54户家庭人均月生活费收入(单位:元)资料如下:1160 1360 1580 1770 2380 1070 1540 1720 19701100 1350 1460 1940 920 2300 1240 1580 1710 1420 1050 1310 1670 2080 1400 1280 1390 1550 84
20、0 1120 1540 1650 1500 1120 1330 1730 1870 1080 810 1350 1590 1880 1460 1200 1490 1630 990 1860 1570 2120 1300 1750 2060 870 1840 全距=2380-810=1570 若组距=200 组数=15702007.88组各组组限为:800-1000,1000-1200,1200-1400,1400-1600,1600-1800,1800-2000,2000-2200,2200-2400若组距=300 组数=15703005.26组 各组组限为:800-1100,1100-140
21、0,1400-1700,1700-2000,2000-2300,2300-2600,32,1.组中值:是各组上下限之间的中点值。代表各标志值的一般水平。,2.组中值计算公式,(三)组中值,组中值=(上限下限)2=下限组距/2=上限组距/2(重合式组限)=(本组下限下一组下限)2=本组下限组距/2=下组下限组距/2(不重合式组限),33,组中值:各组上下限的中点值,代表组内各标志值的一般水平。重合式组限时:组 距=上限下限 组中值=(上限下限)2=下限组距/2=上限组距/2 不重合式组限时:组 距=下组下限本组下限=本组上限前组上限 组中值=(本组下限下一组下限)2=本组下限组距/2=下组下限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计学 原理 暨南大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15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