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应用文写作概论.ppt
《经济应用文写作概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应用文写作概论.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经济应用文写作的含义二、经济应用文的特点三、经济应用文的作用 四、经济应用文的构成要素,第一章 经济应用文写作概论,一、经济应用文写作的含义,写作是作者运用书面语言符号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而制成文章的精神劳动。应用文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很悠久的传统,刘勰的文心雕龙文体论共20篇,其中12篇谈到应用文,一、经济应用文写作的含义,应用文写作是一种为解决我们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处理各种公私事务而运用书面语言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广义(指除文学创作以外的一切写作活动,包括经济、军事、外交、科技、司法等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专业写作和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种种事务性写
2、作)狭义(仅指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事务性写作,如公文、信函、笔记等写作。),一、经济应用文写作的含义,经济应用文分为两类:通用文书(指各行各业、各类各级机关普遍应用的应用文);经济应用文书。,经济应用文写作是应用写作中最大的一个文体写作类别。经济应用文写作同所有的写作活动一样,是写作主体的一种精神劳动,经济应用写作有别于其他的写作活动,其特殊本质就在于它所反映的对象和写作目的(为经济活动服务,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益)的不同。经济应用写作是作者运用书面语言符号,反映社会经济活动,传递经济信息而制成文章的精神劳动。又称经济文书。,二、经济应用文的特点,经济应用文是应用文的一个分支。经济应用文写作除
3、了具有一般应用文体的属性外,还具有自身的几个显著特点:,(一)政策性(二)求实性(三)专业性(四)规范性(五)时效性,二、经济应用文的特点,(一)政策性 经济应用写作内容体现出鲜明的政策性。可从两个方面来看:1、经济应用文本身是党和国家经济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载体。,如党和政府的有关经济工作的通知、决定,国家颁布的有关经济工作的法令法规,各地区、各部门所制定的有关经济工作的条例、规定等,都是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具体体现。,二、经济应用文的特点,2、经济应用文是制定相关政策的准则和依据。如经济评论、经济学术论文、市场调查报告、经济预测报告、经济工作总结、经济消息、经济通讯都能影响有关方针政策
4、的制定和新决策的推出。例如:郑州市2010年元月份楼价比12月上涨300元平方米;2011年7月份洛阳市房价同比增长28%。所以说,政策性贯穿于一切经济活动中,同时也贯穿于整个经济应用写作活动中。,二、经济应用文的特点,(二)求实性 具体包括两个方面:写作材料的真实性和写作的实用性。1.写作材料的真实性 文学作品来源生活但高于生活,可以对所写的人进行加工改造;或“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甚至干脆虚构。经济应用文写作必须如实反映客观现实,使用的材料必须准确无误,既不夸大、缩小,更不允许杜撰虚构,哪怕是一个数字,一个百分比也要绝对准确。商业广告存在虚假,欺骗消费者。,二、经济应用文的特点,2.写作
5、的实用性 经济应用文写作和一般的文学创作是有区别的,明显的区别是它具有突出的实用性。和文学作品比,它没有诗歌的激情、小说的形象、戏剧的冲突、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如果说一般的文学创作主要功用是审美的话,那么经济应用文写作的主要功用则在于实用。如:写市场调查报告是为了研究问题,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经济应用写作的原则:不求新奇,不尚空谈,因事生文,为事造文。,二、经济应用文的特点,(三)专业性 经济应用写作要反映社会经济活动,传递经济信息。作者就必须,熟悉并掌握各项经济工作的特点和 运行规律判断经济信息的价值发现经济活动中的新事物或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预测经济活动的走向,二、经济应用文的特点,专业
6、性主要表现在:1.写作内容的专业性。反映的是经济领域中的各种活动和各项工作。2.语言表述的专业性。以叙述、说明、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还运用统计数据,图表来说明问题,并利用大量专业术语。3.作者的专业性。前两者决定了作者的专业性。作者要具有经济学、管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二、经济应用文的特点,(四)规范性 经济应用文写作的文体繁多,但要求有规范性。主要表现在:1、体裁的规范性。例如:经济新闻、市场调查报告是叙述体裁;商品广告和商品说明书是说明体裁。经济评论、经济学术论文是议论体裁。,二、经济应用文的特点,2、格式的规范性。一种是法定格式,如行政公文;另有一种是惯用格式,即大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逐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济 应用文 写作 概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15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