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讲义-第19节总需求理论(Ⅱ).ppt
《经济学讲义-第19节总需求理论(Ⅱ).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讲义-第19节总需求理论(Ⅱ).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九节 总需求理论(),本节也是重点章节,主要是对上一节所构建的IS-LM模型的应用,包括对经济波动的解释、在总需求曲线上的应用和对大萧条的解释。本节内容也一直以来是考试的重点,基本上每年都会考到,而且分值会比较高。各类题型都有。所以大家应该熟练掌握其中的重要知识点。,本节的主要知识点有:1IS-LM模型的推导2宏观经济政策对IS-LM模型的影响 3用IS-LM模型推导总需求曲线 4IS-LM模型和总需求曲线的简单代数 5宏观经济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 6短期与长期均衡,1(论述题)试用凯恩斯交叉图和流动偏好理论推导IS-LM模型。,从凯恩斯交叉图推导IS曲线:如图1。图(a)表示投资函数:利率
2、从r1上升到r2使计划投资从I(r1)减少为I(r2)。图(b)表示凯恩斯交叉图:计划投资从I(r1)减少为I(r2)使计划支出函数向下移动,从而使收入从Y1减少为Y2。图(c)表示IS曲线总结了利率和收入之间的这种关系,但注意:IS曲线既不决定收入Y,也不决定利率r。此推导过 程和本章知识点五都解释了 IS曲线为何向右下方倾斜。,从流动偏好理论推导LM曲线:如图2。图(a)表示实际货币余额市场:收入从Y1增加到Y2提高了货币需求,从而使利率从r1上升到r2。图(b)表示LM曲线概括了利率和收入之间的这种关系。但注意:LM曲线既不决定收入Y,也不决定利率r。此推导过程和本章知识点六都解释了LM
3、曲线为何向右下方倾斜。,2(上财2005年)若横轴表示收入,纵轴表示利率,则IS曲线的下方表示()A投资大于储蓄 B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C投资小于储蓄 D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解析:A。IS下方的区域为和区域,在这两个区域里均有投资大于储蓄。对于此类题目,主要是把握好IS-LM模型中四个区域的划分以及各区域的特征,则对于任何此类题目都能迎刃而解了。如图3所示,做此类题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法一:记住其中某一区域(如区)的状况,再由此推及其他区域。法二:以区域中的E/点为例,显然IS需要向右上平移才能实现产品市场的均衡,即总需求需要扩大,投资需要增加,从而在非均衡之前应有IS,即产品需求小于产品供
4、给;同理,LM需要向右下平移才能实现货币市场的均衡,即货币供应应当增加,从而在非均衡之前应有ML,即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3(上财2006年)在哪种情况下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将减弱?()A实际利率很低 B名义利率很低C实际利率很高 D名义利率很高解析:A。当实际利率很低时人们认为利率不会再下降,有价证券的市场价格将不会再上升,人们更愿意持有货币,从而形成了“流动性陷阱”,LM曲线为水平,紧缩性货币政策无效,此时移动IS曲线的财政政策的效果非常显著。,4下列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使用分析,错误的是()。A严重衰退并且出现严重失业时,通常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并辅之以宽松的货币政策B出现严重通胀
5、时,应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辅之以紧缩性财政政策C如果失业不严重,通货膨胀压力也不大时应当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并辅之以紧缩性货币政策D如果经济过热不严重,通货膨胀承受力尚可时,应采取适度从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答案:C。如果失业不严重,通货膨胀压力也不大时,应当采取温和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即稍有所扩张。读者遇到此类题时要注意对经济形势的描述,对“失业和衰退严重”、“严重通胀”、“失业不严重,通货膨胀压力也不大”、“经济过热不严重,通货膨胀承受力尚可”等的含义应当清楚。,5在凯恩斯陷阱当中()。A债券价格很高,人们纷纷购买债券,以期待债券价格更高时倒卖出去B利率极低,流动性偏好趋向于无限大C此时银行增加
6、货币供给,利率下降D无论利率怎么变化,人们都不愿把货币持在手中分析:B。在凯恩斯陷阱中(又叫流动偏好陷阱),利率极低,甚至已经低到不能再低了,此时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即流动性偏好趋向于无限大;同时如果银行增加货币供给,不会使利率下降。,6(上财2004年)挤出效应接近100时,增加政府支出的财政政策导致()。A乘数作用接近1B乘数作用接近0C乘数作用增强D乘数作用不受影响,解析:B。挤出效应越大,乘数作用越小,财政政策效果越小。本题考察挤出效应。挤出效应在新指定教材中讲得不多,但这部分内容却是初级西方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所以在此为大家补充一下相关知识,以便复习。(1)挤出效应
7、的概念: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私人投资减少的作用.,(2)一般情况下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当IS斜率发生变化时:如图4所示,在(a)(b)两图中,r0相等,y0相等,财政政策的力度相同(EE/距离相等),而图(a)中IS曲线较图(b)更为平坦,由图可直观看到:图(a)财政政策效果小于图(b)(y0 y1 y0y2),而挤出效应则是图(a)大于图(b)(y1y3 y2 y3)。一般地,在其它变量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投资对利率的敏感度d越大,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小,IS曲线越平坦,挤出效应越大,财政政策效果越小。因为d越大,表明投资对利率变动的反应越敏感,一项扩张性财政政策使利率稍微上升时
8、,就会使私人投资减少很多,即挤出效应越大。,当LM曲线斜率发生变化时,一般地,在其它变量保持不变的前提下,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度h越小,LM曲线斜率越大,LM越陡峭,挤出效应越大,财政政策效果越小。因为h越小,则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反应较不灵敏,一定的货币需求增加将使利率上升较多,则对私人部门投资将产生较大的挤出效应。(图形分析略,读者可自行画图分析)(3)LM呈水平状时:财政政策将完全有效,挤出效应为0。(请读者自行画图分析)(4)LM呈垂直状时,财政政策完全无效,这是存在完全挤出效应。(请读者自行画图分析)(5)挤出效应的影响因素:IS曲线斜率,LM曲线斜率kLM=k/h,可见:政府购买乘数(
9、kG=1/(1-)):乘数越大,在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产出增加越多的同时,投资减少得也越多,挤出效应越大。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k,k越大,LM曲线越陡峭,挤出效应越大。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度h,h越小,LM曲线越陡峭,挤出效应越大。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度d,d越大,IS曲线越平坦,挤出效应越大。,7(判断题)假设货币需求函数L0.5Y,货币供给量为5000元,消费函数C8000.75Y,税收为400元,投资函数I16002000r,政府支出G600元。则当G增加400美元时不存在挤出效应。(),答案:错误解析:政府购买增加之前:IS曲线:YCIG8000.75(Y400)(1600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济学 讲义 19 总需求 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15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