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诠释之学的哲学思想.ppt
《经典诠释之学的哲学思想.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典诠释之学的哲学思想.ppt(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9/14,西安交通大学陆建猷,1,中国哲学概论 第七讲,经典诠释的哲学思想 西安交通大学 陆建猷 二0一0年十一月二十二日,2023/9/14,西安交通大学陆建猷,2,经典诠释的哲学思想,经学:历代训解和阐发儒家经典意旨的诠释之学。中国经典成书于夏商周三代的易、书、诗、礼、乐、春秋即六经。六经成书于三代,时移世变而去今甚远,其话语对于后世人们的阅读,呈现为简古难懂的理解之感。中国经学的生成:有感动于文化使命之识,一些乐作训诂解释的学者,立足于语义思维的哲学视野,对于这些经典文本及其语义进行字词音义与篇章义理的训释,由此生成了中国经学。,2023/9/14,西安交通大学陆建猷,3,一、
2、经典诠释之学的基本概念介说1、经学的语义运动方式是诠释经学何时发端?传统思想史观念以为“经学”发生于汉代 倘若我们阅读周易系辞传和春秋三传,就能知道解释经典的学问形态经典诠释学,从春秋时期业已发轫。系辞传是系属于周易经文(原文)之下的诠释性文字话语;左传、公羊传和穀梁传三家是对鲁国史书春秋的诠释。由此史实可以得知:中国经典诠释之学,发轫于春秋时期,普遍化于汉唐时期,创新于宋明时期,余晖于清代民国时期,是中国语言运用与语义认识的思辨哲学,2023/9/14,西安交通大学陆建猷,4,2、诠释是支持后世理解经典义理的语义训释“诠释”是“诠解”与“训释”的双音节词的合意。“诠解”即具说书中事理,说文言
3、部释“诠”:“诠,具也。”清代段玉裁注释说“许意谓 诠解”。“训释”即解说经典中的实虚之词,魏晋学者阮元在经传释词序中说:“经传中实词易训,虚词难释。”,2023/9/14,西安交通大学陆建猷,5,3、诠释是经典原理焕时代发新机的通途 经典是古典文明发达的民族国家的典范性书籍文本 中国的易、书、诗、礼、乐、春秋即六经 印度婆罗门教的吠陀经和佛教的佛经 希腊的荷马史诗和先哲诸典 伊斯兰教的古兰经,都是在后续时代的诠释下,焕发其原理新机与后世理解价值的。后世诠释是经典所载原理学说与现时观念文化需求的天堑通途,诠释使古典原理永葆现实精神价值,也使古典文化与现代文化深度地联系。,2023/9/14,西
4、安交通大学陆建猷,6,二、经典诠释之学的主要学术质素,1、经典诠释之学的观念文化意义:诠释即是解释。诠释之为解释性的文本义理认识,要解决何种概念问题呢?汉代训诂学家高诱注释淮南子诠言训时说:“诠,就也。就万物之指,以言其征事之所谓,道之所依也,故曰诠言。”淮南子作者刘安,主张对既有的知识概念作出新时代的诠解与训释,即要对既有知识进行诠言与训释。高诱诠释刘安的“诠言训”是:诠释是将解释性言语附就在经典原文之下,对原文话语的概念意向所指,征引史实而以诠释性的话语,证实其所说之事的实在性,道明其所论之理的依据性,这就是诠释之为“诠言训释”的意义真谛。,2023/9/14,西安交通大学陆建猷,7,2、
5、经学是诠释与阐发经典的学术:经典诠释之学的经学肇端于春秋时期,周易系辞传、春秋三家传、尔雅的诠释学,都是中国经学在春秋时期发轫的明证。但是,经学的普遍化开展是在汉代,它是在董仲舒贤良对策提议下产生的:“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武帝采纳董仲舒之策,定下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官方意识形态的统一基调,学者兼御史官职的児宽在觐见汉武帝时,“见上,语经学。上説之,从问尚书一篇。”释经典的经学,从此获得了学科名称。,2023/9/14,西安交通大学陆建猷,8,3、经学中的“今文经学”流派:“今文经学”是以汉代流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典 诠释 哲学思想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14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