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第2章个体行为基础(西北大学).ppt
《组织行为学第2章个体行为基础(西北大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行为学第2章个体行为基础(西北大学).ppt(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惠 宁,第2章 个体行为基础,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惠 宁,【重点】:,西方学者对人性的看法的变化是管理思想发展变化的前提。个性称为人格,是指个体在对人对己以及环境事务的适应中所显示出的异于他人的稳定和持久的心理特征。气质虽然在一个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不能起决定性的作用,但能影响一个人的活动性质和工作效率。性格是个性中最重要、最显著的心理特征,在个性中起着核心作用,是个人区别与其他人的集中表现。能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是顺利完成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态度是个体关于喜欢或不喜欢的客观事物、人和事的评价。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或各个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价值观是
2、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是非、善恶和重要性的评价,是个人对某种特定的行为方式或存在状态的一种持久信念。,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惠 宁,2.1 关于人的理论,2.1.1 中国学者的人性观点(1)先秦时期的人性观 孔子提出了“性相近,习相远”。孟子认为人的本性之善是先天赋予的,善是人的内在本质,“我固有之”,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荀子明确提出“性恶论”,他认为性恶乃自然本性。墨家提出“兼相爱,交相利”,认为兴利除害是善恶的根本尺度,提倡重公利。道家以“无为”为旨归,倡导“少私寡欲”、“绝仁弃义”,认为善人与恶人是相对的,要以善人为师,以恶人为借鉴。,西北大学经济管理
3、学院 惠 宁,(2)汉至隋唐时期的人性观 汉至隋唐这一时期的思想家在人性问题上围绕天道、天理进行了阐释。西汉时期,董仲舒认为善恶的根源在于“天”,认为“善出于性,而性不可谓善”,主张修善去恶。魏晋时期,王弼调和儒家、道家的人性学说,善是对人类自然本性的保护。郭象提出“夫仁义者,人之性也。”唐代韩愈提出以“仁义礼智信”五德为善恶标准。,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惠 宁,(3)宋至明末清初时期的人性观 北宋时期是宋明理学的形成阶段。周敦颐提出“以诚为本”,善就是天赋予人的本性。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理,在天由命,在人则由性”,“性即理也”。陆九渊以“心”为本,认为道德修养要“自存本心”。李贽从
4、“人必有私”的自然人性论出发,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黄宗羲、戴震等主张“性善论”,“自利”是人之常性。王夫之以人性论作为理与欲、义与利的统一的理论基础,认为人性有善有恶,关键在于后天之习。,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惠 宁,(4)中国近代的人性观 中国近代的人性观一方面是对明清启蒙思想的继承,一方面又接纳和吸取了西方近代人性思潮。鸦片战争时期,龚自珍提出善恶并非人的天性,而是后天才有的。魏源认为人的思想总是处于善恶斗争中。戊戌维新时期,康有为提出“性无善恶”的观点,认为“性者,生之质也,未有善恶”。谭嗣同认为“仁”是天地万物之源,人性本善。严复认为没有先天的善恶,善恶应以人的苦乐为标准。梁启超
5、主张“利群”,但是利群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利己、为我。辛亥革命时期,章太炎认为人类为自己而生,善与恶是可以进化的。孙中山先生认为要克服兽性,发扬互助本性。五四运动以后,中国传统的人性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惠 宁,2.1.2 西方学者的人性观点,(1)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假设是古典经济学家和古典管理学家关于人性的假设,是西方经济学,尤其是泰勒管理理论的出发点。美国工业心理学家麦格雷戈将该假设称为X理论。大多数人都是懒惰的,他们尽可能逃避工作。大多数人都是没有雄心壮志,宁愿接受别人领导,也不愿负任何责任。大多数人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都是矛盾的,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必须靠外力的强
6、制。,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惠 宁,大多数人都缺乏理智,不能克制自己,很容易受别人影响。大多数人为满足基本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将选择那些经济上获利最大的事去做。人群大致分两类,多数人符合上述假设,少数人能克制自己,这些人应负起管理的责任。根据经济人假设,管理人员的职责和管理方式应当是:将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完成任务方面。应用职权发号施令,使对方服从。强调严密的组织,制定具体的规范和工作制度,如工作定额、技术规程。在激励约束制度上,主要用金钱报酬调动人的积极性,同时对消极怠工者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惠 宁,(2)社会人假设“社会人”的假设是由社会心理学家梅
7、奥在霍桑实验中提出来的。其理论观点是:人是“社会人”,影响人的积极性的因素,除物质条件外,还有社会、心理因素。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员工的“士气”。在群体中除“正式组织”外,还有“非正式组织”。提出了新型领导的必要性。,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惠 宁,“社会人”假设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调动人的积极性上起决定作用,因而在管理措施上应重视以下几点:管理人员不应只注意完成生产任务,还应把重点放在关心人、满足人的需要上。管理人员不能只注意指挥、监督、计划、控制和组织等,还应重视员工之间的关系。实行奖励时,提倡集体的奖励制度,培养集体精神。管理人员的职能不能只限于制定计划,还应在员工与上级之间起联络人的
8、作用。提倡员工参与企业的管理。,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惠 宁,(3)自我实现人假设“自我实现的人”的概念是马斯洛提出来的。麦格雷戈总结马斯洛等人的类似观点、结合管理问题,提出了Y理论。Y理论是与X理论根本对立的,基本观点实际上是对“自我实现的人”假设的概括。这些假设是:一般人都是勤奋的,厌恶工作并不是人的普遍本性。人们是能够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的。个人自我实现的要求和组织目标并不矛盾。在正常情况下,人们会主动承担责任。大多数人都具有高度的想象力、聪明才智和解决组织中困难问题的创造性。,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惠 宁,根据这些假设,相应的管理措施为:管理的重点是创造一个有利于人发挥潜能的工作环境。激
9、励方式应从外在激励改变为内在激励为主。在管理制度上给予工人更多的自主权,让工人参与管理和决策,分享权力。,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惠 宁,(4)复杂人假设 根据“复杂人”假设,美国心理学家J.J.莫尔斯、J.W.罗尔施提出了所谓的“超Y理论”,又称“权变理论”。其基本观点是:人们带着各式各样的需要和动机来到工作单位,但主要的需要是取得胜任感。取得胜任感的动机尽管人人都有,但不同的人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实现。如果任务和组织相适合,胜任感的动机极有可能得到实现。即使胜任感达到了目的,一个新的、更高的目标又树立起来了。,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惠 宁,2.1.3 组织行为学重视人性研究,人性研究是组织行为
10、学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组织行为学正是在对人性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组织行为学之所以重视人性研究,主要原因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察:(1)从组织行为学的产生看,重视人性研究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管理实践的需要。(2)从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看,重视人性研究是组织行为学对象研究的需要。,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惠 宁,2.2 个性差异理论,个性是(Personality)又称为人格,是指个体在对人对己以及环境事务的适应性中所显示出的异于他人的稳定和持久的心理特征。个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了解一个人的个性,不仅可以掌握其目前的行为,而且可以根据其个性,预见其未来的行为。将个性理论应用于管理,
11、应用于对员工的选拔、安排、培养和教育方面,对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有效地开发人力资源和提高管理水平,意义十分重大。,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惠 宁,2.2.1 个性的概念及特征,(1)个性的概念 从管理的角度上说,个性是 个体所有的反应方式和与他 人交往方式的总和。他常常 被称为一个人所拥有的可测 量的人格特征。个性与环境 的相互作用决定一个人的行为。,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惠 宁,(2)个性的特征 差异性。由于个体的遗传因素、学习历史、所受教育、成长经历和所处环境不同,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心理活动规律和个性倾向,具有独特的精神面貌。倾向性。人在客观世界的作用下表现出对事物不同的态度、体验和特定的
12、行为模式,体现为个人的需要、信念和理想、世界观倾向的不同以及由此产生的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的不同,它对人的心理活动有很大影响。稳定性。个性是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成为判定一个人心理特点和行为倾向的依据。,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惠 宁,整体性。个性是所有心理特征的有机结合,在一个具体的人身上,不存在彼此孤立的、互不联系的个性特征。社会性。人的个性是社会化的产物,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下,经过社会实践和教育训练逐步形成的,是社会关系的体现。当然,这并不排斥个性的先天遗传因素。但个性主要是后天形成的,它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惠 宁,2.
13、2.2 个性的基本理论,(1)个性发展阶段论 这一理论由心理学家埃里克森(Erikson)提出。他将一般人的个性按年龄分为8个阶段,并详细阐述了每个阶段个性发展的基本特征(表2-1)。,表2-1 埃里克森的个性发展阶段论,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惠 宁,(2)个性特质论 这是由卡特尔和吉尔福特等人提出的一种个性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在人们中间存在着一些一贯的、稳定的、带有不同程度普遍性个性特征。表2-2 卡特尔的16种主要个性特质,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惠 宁,(3)个性形成理论 在个性的形成问题上,存在着不同的理论观点,大致可分以下四种理论:个性的遗传决定论。这种理论强调个性差异是由遗传决定的,不
14、同的气质类型都源于遗传因素。个性的生物欲望论。这种理论强调个性的形成是生物欲望发展的结果。个性的生物社会论。这种理论认为,个性差异一方面取决于遗传的机制,同时也受环境、文化教育、社会条件的影响。个性的社会论。这种理论强调,环境、社会因素对个性形成起决定性的作用,将个性归结为社会文化或社会关系的产物。,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惠 宁,(4)个性早期决定论 这是由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关于个性成长的理论。他认为人的个性由三个阶段组成:“本我”(下意识、潜意识、无意识、本能);“自我”(现实性原则、良心);“超我”(社会的禁忌、准则、规律)。人的行为要用这三者的相互关系来解释。其中,“本我”是主导力量
15、,“自我”和“超我”是附属力量。人的个性受这三种力量的支配。,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惠 宁,2.2.3 个性差异及测量,个性差异是指各人心理特征的不同之处。人的能力、性格、气质等各有不同,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性格的开朗与深沉等会有差别。个性结构主要包括气质、能力、性格,不同的心理因素有着不同的差异类型,它们的测量方法和应用范围也不同,掌握个性差异特点,对于人才选拔、就业指导、工作安排、行为诊断、工作评价及绩效考核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把这些因素综合列表如下(表23)。2.3.2 气质类型及其特征(1)气质分类学说的提出 最早提出气质分类学说的是古希腊医师、西方医学奠基人
16、希波克拉底,他把气质分为四种类型: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到了近代,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通过大量的实验,提出了关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学说。他根据神经活动的强度、均衡性、灵活性这三种特性的不同组合,将气质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恰好分别相当于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如表2-3所示。,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惠 宁,表2-3 个性差异及其测量综合表,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惠 宁,2.3 气质,2.3.1 气质的涵义 气质是个体心理特征之一,是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是天生的。主要表现为人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的动力特征。(1)气质是先天的个性特征;(2)气质也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这
17、种动力特点是指个性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在强度、均衡性、灵活性等方面具有的不同特点在人的行为方面的表现。,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惠 宁,2.3.2 气质类型及其特征,最早提出气质分类学说的是古希腊医师、西方医学奠基人希波克拉底,他把气质分为四种类型: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到了近代,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通过大量的实验,提出了关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学说。他根据神经活动的强度、均衡性、灵活性这三种特性的不同组合,将气质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恰好分别相当于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如表2-3所示。,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惠 宁,(2)气质的类型及行为特点,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组织 行为学 个体 行为 基础 西北大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14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