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电路设计和布图规则.ppt
《2.2电路设计和布图规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电路设计和布图规则.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混合微电路是一种高集成度的电路封装形式。在混合电路设计中最重要的是在电路成本和电路性能间的平衡折中。,1 in=25.4 mm,2.2 电路设计和布图规则,混合电路的优良设计结果依赖于三个要素:1)能够实现它被设计时所有预期的功能;2)能够在系统的使用周期内无间断地完成这些功能;3)能够经济地加工生产。根据以上三点的要求,混合电路在设计中应遵循特定的设计规则和设计顺序。以下列出一些设计顺序,它指出了每一阶段的设计特点和应当考虑的设计参数。在实际操作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设计流程参考图2.17(P52),系统要求:系统的技术规范将会确定一些影响混合电路设计的因素。技术规范应包括环境条件(如
2、温度和湿度)、系统尺寸、质量、每个元器件的消耗功率、可靠性及信号源。此外,还应当给出材料总成本和人工成本。电路要求:根据系统所要达到的目的,所选电路的形式、配合和功能是这个阶段的基本考虑因素。搭建实验板:用实验板的形式来演示电路功能,以便确定影响最终基片布图电性能的一些限制条件。最终电路原理图:在此阶段必须考虑元器件定义的问题,其中包括元器件的性能规范和对于不同组装工艺的封装兼容性。,2.2.1 混合电路设计元素(设计顺序见表2.2),工艺过程定义:在这个设计阶段,确定使用厚膜工艺还是薄膜工艺制造电路中的无源元件。设计评审:在这个阶段应当选定外贴元器件,确定厚膜或薄膜工艺过程,对所选择的工艺的
3、可生产性进行评估。基片布图:此阶段需将模块的尺寸、引出脚、性能和可测试性要求与已建立的设计规则的要求统一起来制作电路原型生产工艺总结,PCB抗干扰设计的布线技巧,一、元器件布线1尽可能缩短高频元器件之间的连线,设法减少它们的分布参数和相互间的电磁干扰。输入和输出元件应远离。输入输出端用的导线应尽量避免相邻平行,最好加上线间地线,以免发生反馈耦合。2某些元器件或导线之间可能有较高的电位差,应加大它们之间的距离,以免放电引起意外短路。,二、一般导线及焊盘布线1.印刷板导线的最小宽度主要由导线与绝缘基板的粘附强度和流过它们的电流值决定。2印刷导线拐弯处一般取圆弧,而直角或夹角在高频电路中会影响电气性
4、能。3.尽量避免使用大面积铜箔,否则,长时间受热时,易发生铜箔膨胀和脱落现象。4.焊盘中心也要比器件引线直径稍大一些。焊盘太大易形成虚焊。,三、电源线及地线设计1.根据印刷线路板电流的大小,尽量加粗电源线宽度,减少环路电阻,同时,使电源线、地线的走向和数据传递的方向一致,这样有助于增强抗噪声能力。2.在小信号电路与大电流电路做在一起的电路中,必须将GND明显地区分开来。布线方法为将小信号GND与大电流的GND进行分离,通常使用两根引线的GND。使大电流不在布线电阻上流动,从而不产生干扰,如像功率放大级和负载那样,将大电流流动的部分由电源直接进行布线。还有,将小信号部分进行汇总,也直接由电源进行
5、布线。如果这样做,小信号线与大电流线完全分离,再将汇总的小信号GND与功率放大级的GND相连接。3.数字地与模拟地分开。,厚膜电路设计要点,1、切实掌握设计依据 电路的设计依据是供需双方签订的合同或电子系统对电路提出的最基本的设计要求;有参数指标、质量等级、考核标准和其它的附加条件。可参照下列条件:电性能指标;系统研制提供的电源种类及数量;输入信号的波形、频率、电平;应输出信号的波形、频率、功率及参数要求;输出负载形式;所允许的最大功耗;产品工作环境条件 可靠性、先进性及经济性。产品结构、外形尺寸和重量 产品封装形式及气密性要求。,2、严格遵守设计原则 在设计过程必须遵守下列原则和指导思想:设
6、计的先进性和继承性 通用化、系列化、标准化 方案优选、参数优选 材料、元器件标准选用 工艺的可行性、可生产性 可靠性 性能价格比,3、全程遵循设计程序3.1 线路设计:方案论证、电路设计、热设计、可靠性设计、电路设计的正确性验证、电路设计评审、出电原理图等。3.2 封装结构设计:按照环境、尺寸、重量、功耗、气密性及引出端数目选择合适的封装形式和外壳结构。尽量选用标准外壳。必须重新设计时选用的材料、镀层、引出端及封装边缘距离必须满足附录规定。3.3 组装工艺设计:根据对产品的力学环境、热学环境及电性能要求选择芯片装贴、无源器件装贴、基片装贴、互连工艺和封装工艺确定产品工艺基线。3.4、版图平面设
7、计:版图平面设计的主要依据是最终线路图,已选定的封装结构,组装工艺及工艺基线提供的工艺参数。3.5、工艺设计评审 3.6、制版3.7、绘制印刷、激光调阻和元器件组装、互连图及基片尺寸图。,2.2.2 薄厚膜无源元件设计,一、厚膜电阻1)直线状厚膜电阻直线状电阻器的长度和宽度之比称为方数,用N表示。(6)P0:电阻器的额定功率密度,简称功率密度,它表示单位面积的电阻体上能够承受的功率,其大小主要与电阻器的基片材料和电阻材料有关。(如Ta膜电阻材料和氧化铝陶瓷基片为30),因此,电阻器的面积(lw)(7)解式(6),(7)构成的方程组,可以得到满足阻值和额定功率要求的直线状电阻器的宽度w和长度l(
8、8),当N1时,一般不用上式,而改用:(9)长宽比:由于印刷工艺上的限制和厚膜电阻浆料的流变性,厚膜电阻器的长宽比最小不得低于1/10,最大不得高于10,最好在1/3到3之间。接触电阻:厚膜电阻膜与端头导体在接触处存在着接触电阻,它是电阻膜与端头导体膜之间因电流收缩效应形成的接触电阻与二者之间因相互扩散或固相化学反应所产生的新物质的电阻之和。,图2.2-1接触电阻测量方法,图2.2-2采用pd-Ag系导体浆料,图2.2-3采用Au导体浆料,同一系列的电阻器,方阻越高,接触电阻就越大。如果缩短电阻体的长度,接触电阻在全部阻值中占的比例就会变大。接触电阻的影响越显著,实际阻值与标称阻值的差别就越大
9、,而且电性能变得越坏。,关于接触电阻的几点结论:a.同一系列的电阻器,方阻越高,接触电阻越大。b.电阻体长度越短,接触电阻在全部阻值中占的比例越大。c.接触电阻的影响越显著,实际阻值与设计计算的标称阻值之间的差别就越大,且电性能变得越坏。d.电阻膜与端头导体之间存在的这种接触电阻,会对电路性能发生影响,在设计时必须注意:两个电阻器有一个共用端头导体的情况下,两个电阻器的电阻膜不应连成一体,而应在共用端头上分开。,电阻的探针测量技术a.两探针法 两探针是传统的最简单的测量电阻的方法。它仅包含两根探针放在待测电阻上进行测量。此方法会引入由探针电阻、探针接触电阻和端头导体电阻组成的误差,可高达0.2
10、,对1000 的电阻,误差百分比为0.02%;对于10 的电阻,误差百分比高达2%,故对低阻或要求高精度的场合,不使用两探针法。,b.四探针法 两支探针用来将电流注入到测量环路中,另两支探针放在接近电阻端头处并联数字电压表。优点:作为误差项的探针电阻和探针接触电阻消失了,因为数字电压表是高阻抗仪表,不干扰电流在回路中的流动,引入的误差仅是端头电阻。缺点:使用两倍数量的探针,设计时,须为这些额外探针留有足够的空间。,2.2.3 无源元件的调整,电阻微调方法(薄、厚膜都适用)A.激光调阻最广泛使用的激光系统:基于一种掺钕的钇铝石榴石(YGA)晶体.特点:较短的红外波长(1.06微米),切口较小、较
11、窄,对周围电阻材料及底面介质此材料产生最小的损伤。因为YGA激光束是不可见的,多数微调系统采用氦氖激光与YGA结合,发射可见的红色光束,方便定位。,工作原理:激光束通过一系列的透镜和反射镜整形聚焦,最终撞击电阻材料,于是,材料吸收能量被加热,多数材料被气化,一些被熔化后再凝固,其余的作为颗粒被弹出。注意:控制激光束的功率,切口必须清洁、边缘整齐,为了产生稳定的电阻值,需使用高峰值功率的短脉冲。高峰值功率能使材料迅速挥发,而将边界区域的热流量减至最小;短脉冲能使刀口细腻。,吃进尺寸:受每个激光脉冲攻击的材料的量刀口宽度:切割的外宽,激光调整系统分类第一类:双电阻探针系统。激光束位置固定,基片可在
12、X轴和Y轴两个方向上运动。第二类:基片固定,激光束在固定的基片上扫过,且具有多探针。,混合微电路激光微调系统如下图所示,微调过程是全自动化的,激光束和X-Y工作台由微机控制,系统还装有TV摄像机以监视微调过程。,标准激光微调系统工作流程:探针探测电阻器数字电压表测量电阻器的阻值激光被定位在调整的开始点。这点被编程到计算机中发激光脉冲电压表再次取读数计算机将该读数与所要求的读数比较,若在公差范围内则关闭激光器,否则再发出激光脉冲重复上一过程,直到电阻器的阻值处于程序中规定的公差内,激光调整大量生产的有效性受到以下几个因素影响:待调材料的种类(厚/薄膜)电路的几何形状,包括电路元件的数量、尺寸和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2 电路设计 规则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14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