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的知与行(龚克).ppt
《素质教育的知与行(龚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素质教育的知与行(龚克).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素质教育的知与行,龚 克2012年10月30日,为什么要以素质教育作为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如何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贯彻素质教育这一“战略主题”?,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主题,关于“战略主题”,纲要用一个专条(第四条)来阐述: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素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旗帜,素质教育在我国的提出,有深厚的历史基础、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有现实
2、的社会需求。素质教育蕴含了(1)自孔夫子到毛泽东的中国教育优秀传统,(2)西方尤其是当代教育思想的精华和(3)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经验。素质教育是不断发展的实践,素质教育理论也在不断丰富。,素质教育的演进,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提高民族素质”,这成为素质教育实践的思想源头。1994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发布,第一次在文件中使用素质教育的概念。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发布,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大中小学都要加强素质教育的要求。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
3、0年)颁布实施,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确立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纲要在理念上有重大发展。,近30年来,素质教育的实施远远不如人意,素质教育遇到主客观的障碍,尽管不能不承认实施素质教育在客观环境条件方面的种种不足,但毕竟是大大且在大幅度地改善。在主观上,长期搞不清素质和素质教育是什么,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重要障碍。,什么是素质和素质教育?,提法之一:知识、能力和素质并举在概念上,素质是与知识、能力并列的,主要指思想品德、身心健康,甚或包括文化素养、交流能力和艺体特长等。在实践上,素质教育主要是“课外”的。提法之二: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素质是包括思想品德、身心健康、人文与科学素养、学习实践交
4、流合作能力等。在实践上,素质教育是综合的。,教育学的素质概念,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习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等。,素质是综合的,素质教育是全面的,作为“战略主题”的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显然,这里的“素质”不是知识、能力之外的概念,而是包含知识、能力的综合的概念。作为“战略主题”的素质教育也应该是学校工作的主体,是应该由校长、书记亲自抓的“一把手”任务。,素质教育涉及的几个重要关系,
5、德智体美之间及内部的关系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关系,德智体美之间及内部的关系,为什么“以德为先”?宪法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第四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高教法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第四条)“德”的基础性、共同性和统领性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司马光),德智体美之间及内部的关系,把
6、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纲要要求:“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德育对于智、体、美育的渗透根源于其共通性,这种渗透不仅是德育自身增加活力,而且也提升智、体、美育的层次。,目前德育的状况仍不尽人意,为什么?失之于没有真正受到重视,在投入、评价等方面支持不够失之于没有针对学生们的关切失之于在事实上变成了“政治理论知识”教育失之于形式单一,德育中的层次间关系,纲要指出: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7、、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
8、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德育中的层次间关系,德育要培养社会责任感,纲要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根源于对于人生价值的深刻理解。,智育中的知与能的关系,为什么要重视“知识传授”?知识是“学习”的直接目的为什么不能限于知识传授?“致知在格物”(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
9、国-平天下),智育中的知与能的关系,为什么要“能力为重”?纲要指出: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体育中的技与质的关系,体育的目的在于“体质”而不在技能。技能又是提升体质的“抓手”体育也可以是德育、智育、美育的“载体”,有效的体育可对德育、智育、美育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针对他所认为的当时中华民族“愚、弱、贫、散、私”的五大积弊,提出:体育使国民身体强健,可治重文轻武,鄙弃劳动的弱病;体育竞赛能够强化人的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可
10、治不善团结,不能组织的散病;体育运动中的公平竞争可治自私心太重,公德心太弱的私病。“体验过体育中的竞争、团结、合作以后,推行民主政治要有力得多”,“民主政治就是体育精神”。,美育中的感与价的关系,美育的直接目的是培养“美感”美感又是离不开价值观的,美是和“真”与“善”不能分开。美育与德育、智育也是“统一”的科学不仅“求真”而且“求美”科学美也是美的一个方面科学方法必备的品质科学真理必具的要素科学研究必然的追求不同方面的美在深层次上是相同的,即美的共性,美育中的感与价的关系,真正投身于科学事业的人是对自然和谐与美的追求。物理上真理的东西一定是逻辑上简单的东西。,在构造一种理论时,他采用艺术家常用
11、的方法,以求得简单性和美。罗森(爱因斯坦的助手),懂美求美是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故科学者,神圣之光,照世界者也,可以遏末流而生感动。顾犹有不可忽者,为当防社会入于偏,日趋而之一极,精神渐失,则破灭亦随之。盖使举世惟知识之崇,人生必大归于枯寂,故人群所当希冀要求者,不惟奈端已也,亦希诗人如狭斯丕尔(Shakespeare);不惟波尔,亦希画师如洛菲罗(Raphaelo);既有康德,亦必有乐人如培得诃芬(Beethoven);既有达尔文,亦必有文人如嘉来勒(Garlyle)。凡此者,皆所以致人性于全,不使之偏倚,因以见今日之文明者也。科学史教篇,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否定?并行?串行?嵌入?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素质教育 龚克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13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