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ppt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诱 因,1型糖尿病初发者基本上不需要诱因,治疗中如任意减量或停用胰岛素是其诱因2型糖尿病常见诱因有:感染、创伤、手术、妊娠、分娩等,生理状态下酮体的代谢 在饥饿或糖原供应不足时,肝细胞线粒体内脂肪酸氧化大于酯化乙酰乙酸增加,分解成丙酮或羟丁酸也增加(三者即统称酮体),进入血液,在心、肾、脑、骨胳肌的线粒体内氧化,乙酰乙酸、羟丁酸在酶的作用下生成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供能,丙酮转变为丙酮酸或乳酸异生成糖。,发 病 机 理 及 表 现 2型糖尿病人体内胰岛素处于相对不足状态,当有诱因存在时,升糖激素增加,血糖升高明显,高糖毒性作用使胰岛素的分泌更少,而1型糖尿病人体内胰岛素处于绝对不足状态
2、。机体不能利用糖供能时,脂肪酸氧化大量增加以提供机体所需的能量,一旦脂肪酸分解的量超过机体的利用能力,其代谢产物酮体大量堆积,酮症出现。,代谢性酸中毒乙酰乙酸和羟丁酸为强酸。早期有头晕、疲乏,典型表现为Kussmaul呼吸呼吸深快。丙酮从肺呼出有烂苹果味。化验:血酮0.5mmol/L,尿酮阳性,pH7.35,TCO220mmol/L,脱水血糖高(16.7mmol/L),渗透性利尿;呼吸深快水分从肺排出;负氮平衡酸性代谢产物从肾带走水分;胃肠道功能紊乱丢失体液,摄水不足;表现尿少、皮肤弹性差、口干明显,,缺钾初期多尿带走,但酸中毒钾重新 分布、失水多,血钾不一定低。组织缺氧酸中毒初期,血氧解离曲
3、线 右移,组织供氧增加(直接作用),后期2,3-DPG降低,血氧解离曲 线左移,组织供氧减少(间接作用),周围循环衰竭、肾功衰脱水导致有 效循环血容量减少,酸中毒引起微 循环障碍,表现血压下降、脉搏细 速,少尿、无尿,血BUN、Cr增高中枢神经功能障碍上述因素导致,表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诊 断 和 鉴 别 诊 断DKA有诱因、有脱水、化验血酮高、尿酮阳性、血渗透压稍高高渗昏迷脱水更重、中枢神经功能障 碍明显、血渗透压更高350,乳酸酸中毒昏迷有肝肾功能不全、末 梢循环障碍、过量饮酒、服双胍药史,血乳酸高。低血糖昏迷有用降糖药史、发病急、初期有饥饿感和交感兴奋表现,或精 神、行为异常表现,皮肤
4、湿、脉率快,血糖低。,治 疗立即建立静脉通路、足量补液首要的关键的措施补什么先生理盐水,当血糖在14mmol/L 左右时用5%糖盐补多少体重10%/24小时,第一个2小时补 10002000ml,以后渐慢,必要时 用胶体溶液,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输注 0.1u/Kg/h,血糖下降6.1mmol/L/h为宜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1)补钾应积极。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由 于酸中毒钾从细胞内逸出,正常血钾并不 表示钾代谢正常,而实际上仍有失钾。,另外应用胰岛素治疗后血容量趋向恢复,尿中大量排钾,同时因葡萄糖利用增加,钾离子进入细胞内,又因酮症酸中毒得到纠正后细胞释放氢离子而摄取钾离子,因此本症中
5、失钾系特征之一,故应积极补钾,当血钾低于3.5mmol/L则大大失钾,应积极补钾,如血钾高于5.5mmol/L且伴有少尿或尿闭,肾功能有不全征象或可疑者,则暂行严密观察而俟机考虑补钾。,关于何时开始补钾,以往多数认为钾与葡萄糖水同时静点,近年各家意见更趋向提早补钾,除非血钾过高或有肾功能不全或无尿时,否则与胰岛素同时补钾,即一开始补液,即同时补钾。补钾的量一般24小时总量为610g,最好有血钾或心电图监测,钾入细胞内较慢,补钾至少57日方能纠正失钾,目前强调病人能进食后仍需服钾盐一周。,(2)纠酸不宜过早。由于本症的酸中毒基础是 胰岛素缺乏,酮酸生成过多,并非 HCO3损失过多,故采用胰岛素抑
6、制酮 体生成,促进酮酸氧化,则酸中毒自行 纠正,故补碱不宜过多过早。且过多过 早补给碳酸氢钠(NaHCO3)有以下缺点:大量NaHCO3往往导致低血钾;反 常性脑脊液pH降低;钠负荷过多;反应性碱中毒;,抑制带氧系统血红蛋白解离而引起组织缺氧;导致脑水肿。故当pH大于7.1时不宜补碱,若pH低于7.1或二氧化碳结合力小于9.0mmol/L时需补碱,应用碳酸氢钠,不用乳酸钠。一般给5%碳酸氢钠100mL,静脉滴注。若血pH7.2或二氧化碳结合力大于13.5mmol/L时要停止补碱。,去 除 诱 因 防 治 并 发 症 加 强 护 理,加 强 护 理 措 施(1)建立特别护理。严密观察血压、心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糖尿病 酮症 酸中毒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13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