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生活与有效教学.ppt
《精神生活与有效教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神生活与有效教学.ppt(1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精神生活与有效教学,杭州市长河高级中学 陈立群,(1)为什么喜欢看比较弱智的卡通片;(2)为什么喜欢玩与年龄不相称的小玩具;(3)为什么喜欢打无聊的游戏机;(4)为什么热衷于追星;(5)为什么遇事喜欢找哥们做了断;(6)为什么作文缺少源自内心的深刻见地。,作为高中学生,从卡通画、小玩具上实现情感交流;从游戏机上实现虚幻、刺激的精神超越;从追捧明星上实现情感与精神的寄托,实现 自己对“时代英雄”的崇拜。,学生精神生活的自我补偿方式:,孔子的观点:先成人,后成才,不成人,宁无才。德国教育家、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首先是精神成长,其次是科学获知。,学生的三个世界:生物世界生物本能我 学习世界心理
2、社会我 精神世界道德理想我哲学上人性的三个层面:生物性、社会性和精神性。,精神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人的精神的两大属性:人是有头脑的,有理性的,有认识能力的;人是有灵魂的,有超越性的。人文精神包含三个元素:人性对人的尊重;(人道主义精神)理性对真理的追求;(科学精神)超越性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宗教精神),精神的界说,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一定是一个很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一定是一个只做物质的主人而不做物质的奴隶的人。陶 铸,朱永新教授把“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广泛的兴趣和一定特长”定为他心目中的“理想学生”的标准之一。丰富且具高级趣味的精神生活,是衡量学生或是一个国家公民
3、文明程度的最基本的标准。,一、学生精神生活贫乏的背景分析二、关于学生精神成长的理论思考三、学生精神生活要素分析四、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实践探索,宏观层面,社会重物质、轻精神文化重流行、轻传统教育重科学、轻人文,一、学生精神生活贫乏的背景分析,社会大环境:长期贫穷造成人们对钱的过度奢望,过 于重视物质利益。媒体:广播、电视、报纸内容大量的来自网络;广告什么话都敢说、什么话都敢登;以提供“文化享受”为由,赚取经济利益。经商:奸商富商儒商;真理被践踏,人性遭沦丧。,1、社会重物质、轻精神,建筑:桥梁断裂,公路塌沉;食品:瘦肉精,毒酒假药,三聚氰胺连奶粉和药都是假的,说明人的道德底线没有了。从某种程度上
4、讲,我们从个体到企业,再到国家,都还是一个暴发户。,教育首先是精神成长,社会首先经济增长。教育的追求与现实的取向冲突 在振聋发聩的现代化鼓噪声中,我们不知不觉地失去了许多美好的东西。大众生活秩序的功利化和情绪化导致了人的精神荒芜。,当前的金融危机标志着20世纪“大量生产,大量消费”模式的结束。随着“物”时代的结束,也许“身心”的时代将会到来。日本福布斯月刊,在重物质轻精神的社会现实中,教育与媒体必须站出来引领社会;教育的引领:对生命的敬畏;对个性的尊重;对精神的眷注。,因特网内容良莠不分,学生对西方社会的流行文化接受很快。西方文明的价值取向成对。权利与义务、自由与责任相辅相成。法新社:亚洲人正
5、在背弃传统的学习方式读书。,2、文化重流行,轻传统,快餐文化快速被消费,随即快速被丢弃的某种文化形态。异化了人们学习吸收新知识的方法,弱化了人的记忆能力,制约了人的理解能力。,导致了人的理性不足。,专注投入减少了,背诵记忆淡化了,穷研力究放弃了,深沉思考不见了,深刻见地也就没有了。读流行杂志、街头小报则相对要轻松得多,几乎不需要真正的心灵参与。,就一个社会的发展而言,科技进步只是“量”的积累,而把握发展方向,形成最终“质”的突破,实现成功的转型,必须由人文来引领、推动直至突破。,3、教育重科学,轻人文,欧洲的文艺复兴,世界上最落后的国家大多为军人统治,如大多数非洲国家;发展中国家大多由理科出生
6、的,懂经济会技术的当政;而发达国家基本由文科出生的律师之类的领导。清华大学2009年降60分特招四名学生全是文科。,教育首先是精神成长;社会首先是经济增长;领导首先是政绩增长;家长首先是分数增长;学校首先是升学增长。重知识传授,重分数成绩;轻人格形成,轻精神成长。缺乏对生命意义的本真追求。(超越性),重树教育信念,中观层面,德育重形式、轻体验教师重授业、轻传道家长重学业、轻成人,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没有爱就没有(马卡连柯)2001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关爱活动关爱是教育的本源,是教育的灵魂。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手段、评价等等都可以不断 发展变革,但教育的灵魂是永恒的。2
7、002人类道德的基点是爱心和责任感所有的人都可以问一问自己,你见到的爱中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弗罗姆),什么是教育?,教育的真爱、假爱与错爱 真爱爱人,爱个性,爱差异(最大化差异,最小化差距);假爱爱智商,爱成绩,爱长相,爱听话;错爱爱家长的地位、权力,爱财爱物。,教育要遵“道”: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教育的真爱 真爱爱人,爱个性,爱差异(最大化差异,最小化差距);真爱尊重学生的个性,接纳学生的差异,爱学生这个“人”本身是一种人格平等的,有责任无差别的,体现师生生命色彩,观察学生有问题,应该用这样的逻辑观察人的逻辑:人(生命,对生命要有敬畏感)孩子(孩子阶段有成长的价值存在)学生(我的学生观
8、致逻辑起点)人民教育发表让童心穿越整个人生,不论品德优劣,学习好差,家庭富贫,学生俊,教育的假爱:教育者出于功利驱动、个人喜好,或迫于压力面施予学生的爱假爱的指向:爱聪明、爱分数、爱长相、爱听话、爱家长的权势地位、爱财、爱物假爱的特点:爱的过程很明显往往以利言爱真爱无痕,假爱有衡,教育的错爱性质:溺爱,强制的爱特点:爱不得法,爱不得体错爱的主体是家长(假爱的主体是教师)家长的失败往往在于把对孩子的喜欢过多地表现在嘴上,体现在眼里。缺乏爱的智慧教师的失败往往在于把对孩子的不喜欢过多地表现在嘴上,体现在眼里。缺乏爱的纯真,1、德育重形式,轻体验 从内容、形式到方法在东西方文明冲突中一片混沌。(1)
9、内容长期真空“五四”运动“批林批孔”“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月”。所剩无几,有形无神。传统文化缺乏整合,没有解决信什么的问题。,教堂、庙宇往乡下建,越造越多;学校、教师向城镇集,越撤越少。内容问题灵魂安顿问题西方人大多把灵魂交给“上帝”。学生觉得共产主义信念高不可攀,与现实有距离。,灵魂安顿的设计,精神居所的创生。,一个文化中缺乏对于灵魂安顿的设计,存在于这个文化中的个体,要么麻木不仁,要么惟利是图,要么无所适从。文化、信仰、教育三位一体,才能构成一个完整人的健全的精神生态。肖川建基于信仰的教育,我们如今生活在一个非常艰难的时代。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并非了不起的大问题。真正可怕的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
10、一种难以名状又无法摆脱的“心灵恐慌”或“灵魂危机”,这种现象数十年甚至数百年才出现一次。五木宽之,(2)形式重外而轻内。原心不原迹,心迹分离,双重人格。德育课程化当一般知识传授,用智育的方法评价。(一个男孩不考思品课的现象)智育是知与不知的认识问题;德育是信与不信的理解问题。,(3)方法僵化,追求形式热闹。传统德育说教、榜样、实践活动(体验)。班团活动课或干巴巴的说教;或追求形式热闹。从大量的思想工作实践看:不在于是否班主任亲自主持;不在于学生展示了什么特长;不在于形式上有多么热闹。,班会课的实效只在于:有没有与学生切身体验相关联的现场的真实的心灵震撼;激发起内源性动力;(最近发展区)有没有产
11、生“顿悟”的载体与情景;有没有精神的高峰体验。精神的锐利 不可能产生于舒适的环境之中,“若悟无生顿法,且西方只在刹那,不悟顿教大乘,念佛往生路途,如何得达。”任何的说教,任何的修行,任何的劝诫,任何的诱导,并非使人能悟见佛性,而最终需要的是自身的刹那间顿悟,明了尘世间的事事非非,达到一种心灵的澄明空镜,才真正是见到了人之真性,立地成佛。季羡林禅与东方文明,倡导的学生不爱听,爱听的又不能倡导。内容的选择与呈现问题:选择: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精髓在哪里?呈现:(1)传统文化加上现代包装。从“知”和“情”入手,还是从包装入手。(2)用儒家观点来看西方流行文化。冲突与融合,德育的方法论问题,杜威学生中
12、心论凯洛夫重教轻学布鲁纳现代学习心理学教学上:教法学法德育上:?德育工作实效差,与这一对基本方法的缺失有关?,2、教师重授业,轻传道韩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儒家吾道一以贯之。(论语)道家道生之,德蓄之。(老子)佛家修行即修道。,以利言德与无道之德 一切只为分数增长,把为了学生考上好大学当成自己辛辛苦苦工作的唯一追求,视之为最重要的责任,最高尚的道德。只培养考生,忽视了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和精神生活的眷注,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对人的全面培养。知识增长了,精神脆弱了,人格缺失了,严格意义上讲,这是一种无道之德。,能主动回来看母校,看老师的,往往是因为有当年的精神、人格影响。在校三年,所有的关心帮
13、助只为了学生的分数,学生就认为高考帮你考了好分数,双方就扯平了。不存在什么感恩的问题。,教育的精神内核 三流的教师管形;二流的教师抓心;一流的教师育神。,教学的精神内涵,三流的教师教知识;(上新课,从概念定理例题仿例题马上作业,依据的原理单词不掌握不可能句子,将连续性的知识教成了孤立的知识)二流的教师教方法;一流的教师教思想。,二流的教师教方法;(先把精彩问题放在黑板上,然后通过教学将知识点串起来,不足学生没有方法,老师讲好几种方法)糟糕的教师将方法放在黑板上,让学生仿效。任何一门学科到高中后都是方法有限,题目无限,无限在不同的包装,学生怕的就是不同包装。现在的学生怕新不怕难。理论角度:本能技
14、能智能技能训练的结果,技能退化为本能,一流的教师教思想。任何一个问题形式:理科告诉已知条件文科告诉背景资料,要求结论主要是要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老师对已知的分析后,通过对背景的分析,将自己解决问题方法的思考过程用语言呈现给学生。通过对已知条件、背景情景的分析,体现这种方法的必然性、确定性。,问题二:知识与能力,问题:情景(条件)方法结论,波里亚:课堂上教师不能突然从帽子里跑出兔子来贯穿任何科学发展中的思维过程主要是合情推理课堂应该暴露知识的形成过程,暴露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远比方法重要一味的方法操练与大棚蔬菜,四十五天的速成剂没什么两样。,方法有限,题目无限,无限在哪里?现
15、在的学生怕新不怕难,新在哪里?新在不同的包装知识是基础,方法是中介,思想是本源,不要把中介作为追求的目标课堂应该其实就是在渗透培养学科思想,识得、习得与悟得,什么是学习?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内在逻辑联系结构的教材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要关联起来。新旧知识要发生相互作用,新材料要在学生头脑中获得新的意义,学习的关键在于新旧之间的联系,重复已知的不是学习好高骛远,追求跳跃式的新知,也不是学习关联说明,讲课需要有连续性,学习需要循序渐进,需要扎实的基础初教三年天下去得,再教三年寸步难行,关联的知识需要悟,需要对规律的东西寻找理解和归纳。,什么是有效学习,听与看接受识得知识层面-知识-知做与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神生活 有效 教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13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