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投资学》ppt课件chapter9产业布局.ppt
《精品课程《投资学》ppt课件chapter9产业布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课程《投资学》ppt课件chapter9产业布局.ppt(7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九章 产业布局,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 产业布局理论概述第二节 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第三节 产业布局的实践,2023/9/14,2,一、产业布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二、产业布局理论的研究内容,第一节 产业布局理论概述,一、产业布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产业布局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各部门、各环节在地域上的动态组合分布,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运动规律的具体表现。产业布局理论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生存空间的扩展,以及生产活动的内容和生产空间拓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一)19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是产业布局理论的形成期 1.杜能的孤立国及其对产业布局理论的贡献 1926年德国经济学家杜能撰写了著名的孤立国同农
2、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简称孤立国)。在该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孤立国同农业圈层理论。2.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 德国经济学家韦伯是古典区域理论的杰出代表,是工业布局理论的创始者。他在1909年撰写的工业区位论一书中系统地论述了工业区位理论。,2023/9/14,5,6,杜能的农业区位论 决定农业布局的是级差地租,首先是特定农场(或地域)距离城市(农产品消费市场)的远近,亦即集中化程度与离中心城市的距离成反比。设计了六层农业圈:第一圈层为自由农作圈,主要生产鲜菜、牛奶;第二圈层为林业圈,主要生产木材;第三圈层为轮作农业圈,主要生产谷物;第四圈层为谷草农作圈,主要生产谷物、畜产品,以谷物为重点;第五圈层为
3、三圃农作圈,主要生产谷物、牧产品,以畜牧为重点;第六圈层为畜牧圈,再以外是荒野(见下图)。,2023/9/14,2023/9/14,7,8,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 假定所分析的对象是一个孤立的国家或特定的地区,对工业区位只探讨其经济因素,运输费用是重量和距离的函数。其理论核心是工业布局主要受到运费、劳动力费用和聚集力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运费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工业部门生产成本的地区差别主要是运费造成的。运输区位法则 劳动力区位法则 集聚法则,2023/9/14,9,运输区位法则 为了寻求最小运费点,该法则将原料、燃料和消费地的分布作为决定工厂区位的基本图形。当多个原料、燃料产地和消费地不重合时
4、,区位图形为一多边形。据此多边形,可推求最小运费点P(x,y),见下图。,2023/9/14,10,区位多边形,2023/9/14,11,运输区位法则 假设原料、燃料和市场有M1,M2,Mn个,运量分别为m1,m2,mn,距最小运费点 P的距离分别为rl,r2,rn,f为运费率,则总运费S的计算方程为:欲使S达到最小值,只需S对X和Y分别求导并令其等于0,通过求解方程组,求得最小运费点P。,2023/9/14,12,劳动力区位法则 当原材料和成本的追加运费小于节省下来的劳动力费用时,可使一个工厂的区位选择离开或放弃运费最小的地点,转向有廉价劳动力的地区。集聚法则 如果企业因集聚所节省的费用大于
5、因离开运费最小或劳动力费用最小的位置需追加的费用,则其区位由集聚因素决定。,2023/9/14,(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产业布局理论的发展 19世纪产业布局理论形成以来,在第三次产业革命与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影响下,产业布局理论经历了一个异常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理论流派。1、成本学派理论。2、市场学派理论3、成本市场学派理论4、以后起国家为出发点的西方产业布局理论,2023/9/14,13,1、成本学派理论 核心是以生产成本最低为准则来确定产业的最优区位。该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韦伯。韦伯之后成本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是胡佛、赖利、艾萨德等。胡佛提出运输成本由两部分构成:线路运营费用和站场费用。对
6、韦伯理论作了修改:第一,若企业用一种原料生产一种产品,在一个市场出售,且在原料与市场之间有直达运输,则企业布局在交通线的起迄点最佳,这就是胡佛的终点区位优于中间区位的理论。第二,如果原料地和市场之间无直达运输线,原料又是地方失重原料,则港口或其他转运点是最小运输成本区位。这就是转运点区位论,这一理论为人们在港口布局工业提供了理论依据。,2023/9/14,14,15,2、市场学派理论 主要观点是产业布局必须充分考虑市场因素,即市场划分与市场网络合理结构安排。研究市场划分的主要理论有谢费尔的空间相互作用理论,费特尔的贸易区边界区位理论,帕兰德的市场竞争区位理论,罗斯特朗的盈利边界理论等。其中,空
7、间相互作用理论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其基本原理是任何两地之间都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关系,两地的市场间分界点为两地作用均衡点。研究市场网络合理结构安排的理论主要有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和廖什的区位经济学。,2023/9/14,16,中心地理论及其体系,克利斯泰勒认为,一个具有经济活动的区域发展必须有自己的核心,这些核心由若干大小不同的城镇所组成。城镇具有商业、娱乐、教育、文化等多种服务职能,为周围区域的居民和居住单位提供货物和服务。城镇在空间上形成一种经济力,这种经济力促进区域的发展。每个城镇大都位于它所服务区域的中央部位,故而称为“中心地”。克利斯泰勒提出了中心地六边形模式,各级中心(城镇)分别位
8、于六边形的中心或边或角上,形成中心地的服务区域的六边形体系(见下图)。,2023/9/14,2023/9/14,17,中心地理论要点,(4)各级中心地在空间上的分布,遵循三个原则,即:市场原则、交通原则和行政原则。以上三个原则在一个区域常常会交叉发生作用,但又各有侧重:在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地区,市场原则最占优势;在自给自足和偏僻地区,行政原则居于首位。而在新开发地区,移民拓荒沿交通线推进,则交通原则会占上风。(5)城镇体系的形成,有赖于三股力量的混合作用,即:以市场范围为代表的经济力量、以交通条件为代表的自然力量和以行政区划为代表的社会力量。任何一个城镇体系,都可以找出这三个原则的影响。,20
9、23/9/14,18,19,中心地理论要点,(1)任何城镇都具有向其周围地区提供商品和服务的职能,而该职能一般要在它服务区域的相对中心位置来执行,因此这些城镇都可看作是规模不等、级别不同的中心地。(2)一个地区会形成一套中心地的等级体系,同等级的中心地有同样大小的服务范围,也称市场区,市场区是六边形的。(3)整个中心地及其市场区是由一级套一级的网络,相互嵌套而成。,2023/9/14,2023/9/14,20,廖什的区位理论区位选择矩阵,收 益,成 本,22,3、成本一市场学派理论 是在成本学派与市场学派的基础上形成的,建立了一般均衡理论,且探讨了区域产业布局与总体产业布局问题。主要代表人物有
10、艾萨德、俄林、弗农等。除上述三个学派外,区位理论发展到本世纪中期还产生了行为学派、社会学派、历史学派和计量学派。,2023/9/14,4.以后起国家为出发点的西方产业布局理论 二战后,随着殖民地国家走上独立自主道路。落后地区产业布局理论开始受到重视。西方一些学者以后起国家为出发点提出了增长极理论、点轴理论、地理性二元经济理论等,大大丰富了产业布局理论的内容。增长极理论是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提出的,其核心内容是:在一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由于某些主导部门或者有创新力的企业在特定区域或者城市聚集,从而形成一种资本和技术高度集中,增长迅速并且有显著经济效益的经济发展机制。,点轴理论是增长极理论的延伸,从区
11、域经济发展的空间过程看,产业、特别是工业先集中于少数点,即增长极。地理性二元经济理论是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在经济理论和不发达地区一书中提出的。,25,(三)马克思主义产业布局理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在研究社会一般分工基础上,吸取了比较成本学说的“合理内核”,形成了自己的劳动地域分工理论。中国和前苏联以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地域分工理论为指导,开创了公有制条件下产业布局理论:(1)前苏联的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2)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地域分工理论是指导我国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2023/9/14,二、产业布局理论的研究内容,产业布局理论主要研究产业布局的条件、特点、层次、机制和区域产业结构等内容。(一)产业
12、布局条件(二)产业布局特点(三)产业布局层次(四)产业布局机制(五)区域产业结构,2023/9/14,26,27,产业布局条件 是指产业布局时的外部环境。它包括多种因素,既包括物质化的硬环境,也包括非物质化的软环境。除受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及社会物质财富的生产方式制约外,还受当时的自然条件、经济地理区位,以及人口条件的强烈影响。,产业布局特点 第一,各个产业由于自身的技术经济要求不同,而在布局上呈现出不同特征。第二,各地区根据自身条件,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形成不同的产业结构,形成各具特色的多种产业的地域组合。,2023/9/14,28,产业布局层次 是指不同层次地域的产业布局具有不同的规模和规律
13、。研究产业布局不仅要研究全国性产业布局和地区性产业布局,还要研究产业布局在全球范围内的特殊表现,即国际分工和国际产业转移。,产业布局机制 是指各种影响和决定产业空间分布和组合的因素的相互制约和作用的内在机理。可分为两大类型:产业布局的市场机制、产业布局的计划机制。具体见下表。,2023/9/14,产业布局的市场机制和计划机制的特点,2023/9/14,29,30,区域产业结构 一个区域如果取得经济增长,必须不断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适时地推动产业结构向高度化演进,因此,提高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地区产业结构演进的过程同时也是人口与产业空间转移过程,它深刻地改变着产业布局的面貌。,20
14、23/9/14,第二节 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一、地理位置因素二、自然因素三、人口因素四、社会经济因素五、科学技术因素,2023/9/14,31,32,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是对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有影响的因素,它能加速或延缓地区经济的发展。因为地理位置不仅关系到自然条件,而且还关系到交通、信息和一系列社会经济条件。对第一产业布局的重要影响 对第二、第三产业布局的直接影响,2023/9/14,33,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两个方面。自然因素是产业布局形成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自然资源对第一产业的决定性影响 自然资源对第二、第三产业布局的间接影响 自然资源直接影响到产业布局的大格局 自然
15、条件各要素对产业布局的影响,2023/9/14,34,人口因素 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这两方面的属性对产业布局都有深刻的影响。作为生产者的人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作为消费者的人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此外,人口的性别、年龄、民族、宗教差异,导致了市场需求特征的多样性,要求产业布局应根据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项目种类和规模,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种层次人口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2023/9/14,35,社会经济因素 历史基础 市场条件 国家的政策 法律 宏观调控 国内、国际政治条件 价格与税收条件,2023/9/14,36,科学技术因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影响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的重要条件之一。技术进
16、步不断地拓展人们利用自然资源的深度和广度,使自然资源获得新的经济意义。技术进步不断地改变着产业结构,特别是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往往伴随着一系列新的产业部门的诞生。这些产业部门都有不同的产业布局的指向性,这就必然对产业布局状况产生影响。,2023/9/14,第三节产业布局的实践,一、国际分工与国际产业转移二、全国性产业布局三、地区性产业布局,2023/9/14,37,一、国际分工与国际产业转移,国际分工和国际产业转移是产业布局在全球范围内的特殊表现,研究国际分工和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是考察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此背景下的地位和经济发展战略。(一)国际分工与国际产业转移的关系 国际分工是国际
17、产业转移的前提和基础,而国际产业转移也会对国际分工格局的演进起重大作用,并不断地改变着国际分工格局。,2023/9/14,38,(二)产业革命以来国际分工格局和产业转移的演变 从产业革命到产业转移这样一个历史演进的过程中,若按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联系机制的显著变化来划分国际分工格局,则存在着两个历史阶段。1.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工业国与农业国。2.20世纪60年代至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劳动密集型产业国、资本密集型产业国、技术密集型产业国。,2023/9/14,39,(三)国际分工和国际产业转移背景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 1.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国际产业转移是柄双刃利剑。2.发展中国
18、家在国际分工和国际产业转移背景下应选择的经济发展战略是:第一,兼收并蓄走超常规发展之路。第二,以内为主,内外联动。3.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东、中、西部发展极不平衡,我们必须采取既积极又审慎的态度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产业转移。,2023/9/14,40,o,产业生命周期的一般形态示意图,二、全国性产业布局,全国性产业布局主要是从全国规模考察产业的空间联系、产业结构的适时转换与经济成长,以及适应一国经济成长各阶段而进行的对产业布局总体框架的调整。(一)全国性产业布局的总体目标 一个国家产业布局的总体目标是实现产业的合理布局和经济资源在空间上的有效配置。但从根本上讲,产业布局的目标可分为两个,即效率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投资学 精品课程 投资 ppt 课件 chapter9 产业布局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12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