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估对问题与需要的分析与判断.ppt
《预估对问题与需要的分析与判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估对问题与需要的分析与判断.ppt(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预估对问题与需要的分析与判断,1、预估的目的、任务、特点及原则2、预估的基本步骤3、预估的主要方法,案例:,郑莹,女,18岁,离开学校在家自学已经3年了。从外表看,郑莹是那种性格开朗的人,一头卷曲而混乱的长发,喜爱化妆。由于郑莹初中未毕业就离开学校,所以她至今也没有相关的学历证明。现在郑莹每天在家的主要活动是按照个人的兴趣制订读书计划,有选择地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创作小说以及通过网络和许多素未谋面的朋友交流。但是,这样一个好学的“好学生”在学校却是一个令老师头疼的问题学生,不守校规和课堂纪律,与同学关系也不好,被学校劝退了。,社会工作者接案后进一步了解了她的情况。郑莹离开学校在家自学已
2、经3年了。小时候,她行为能力的发展似乎就跟不上同龄的孩子,奔跑的时候容易摔跤,其他女孩子常玩的跳皮筋之类的游戏,她也不擅长。久而久之,她被同龄群体排斥在外,经常一个人呆在家里。与此同时,郑莹在语言方面似乎又比同龄人有更多的天分。到读小学以后,郑莹表现出对学校教育的一些不适应。老师经常向家长反映,郑莹上课不遵守纪律,总是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甚至敢于责问老师直至令其感到难堪的地步。对于老师的批评,郑莹经常要理论一番,一定要老师给出让她心服口服的理由,否则就不接受老师的“批评”。那时,郑莹的父母觉得孩子还小,道理可以慢慢教,以后孩子逐渐大了,自然能说得通了,也会逐渐乖巧懂事了。但是到了小学高年纪
3、,郑莹不仅没有变得服从和听话,反而开始习惯性地向父母撤谎。在说教无效的情况下,郑莹的父母选择了最简单的处理方式:每次有老师告状,他就将女儿痛打一顿。,问题?,是什么原因使得莹既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同时又表现出上述诸多“问题”呢?为了帮助郑莹,社会工作者还需要哪些信息和资料,从而能够全面地认识和了解郑莹,能够对郑莹所表现出的“问题”给予解释呢?回答这些我们提出的问题的过程,就是社会工作助人过程中“预估”阶段的工作。,第一节 预估的目的、任务、特点及原则,一、什么是预估所谓“预估”即是收集与服务对象有关的详细资料、了解服务对象问题形成的过程,是依据既定情境中的事实与特点推论出有关服务对象问题含义
4、的暂时性结论的逻辑过程。换句话说,预估就是收集资料和认定问题的过程,是把所有有关服务对象的资料组织起来并使其具有意义的专业实践活动。,第一节 预估的目的、任务、特点及原则,二、预估的目的1、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客观因素(1)服务对象的背景资料;(2)与服务对象生活有关的重要系统资料;(3)问题因何发生、存在了多久、使用过的处理问题的方法等。了解上述资料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服务对象的问题,认识了解问题情境中的主要因素,并针对上述诸点做深入研究。,第一节 预估的目的、任务、特点及原则,2、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主观因素3、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与使问题延续的因素4、识别服务对象及环境中的积极因素5、决定提供
5、服务的方式和内容,第一节 预估的目的、任务、特点及原则,三、预估的任务1、了解服务对象存在的问题,问题的性质、成因、程度及服务对象的影响。2、了解服务对象个人生活经历及行为特征,包括服务对象的人格特征、能力、优势和弱点。3、了解服务对象与环境的互动状况,及其对自身问题的认识和改变的动力与能力。4、了解除服务对象所处的环境系统的状况,包括家庭、朋友、工作单位、邻里及社区的情况,从中找出有利和不利服务对象改变的因素。,第一节 预估的目的、任务、特点及原则,四、预估的特点1、持续性2、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共同参与3、行动取向4、有可识别的步骤5、渗透了专业判断6、有局限,第一节 预估的目的、任务、特点及
6、原则,五、预估的原则1、个别化原则2、合作原则3、避免片面4、避免简单归因5、兼顾服务对象的弱点与长处,第二节 预估的基本步骤,一、收集资料能否对服务对象的问题有正确的认识和判断,在一定意义上取决于我们所能得到的资料,以及资料所提供的信息。因此,收集资料就成为预估的第一步工作。1、个人资料的收集。个人资料包括:(1)个人基本资料:年龄;简历;社会经济地位;生活中重要的人物;相关的社会系统等。(2)个人的主观经验:服务对象如何看待自己的问题;自己觉得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原因是什么;问题持续的时间、频率和强度;问题的后果;为解决问题所做的努力;使用的方法等。(3)解决问题的动机:服务对象是否有不适感
7、;服务对象对解决问题的希望等。,第二节 预估的基本步骤,(4)生理、情感和智力方面的功能发挥生理方面:健康状况、活力水平;情感方面:处理情绪、挫折和愤怒的能力;智力方面:认知能力、抽象思考能力、做决定的能力。,第二节 预估的基本步骤,2.环境资料的收集社会工作的社会生态系统视角认为,人类是生物-心理-精神-社会-文化的产物,不仅具有思想、情感和可观察的行为,而且人们之间、人与环境之间也在相互影响,人与环境之间既是有意识的互动同时也是无意识和自发的行动者。一方面,人类积极主动适应变迁中的环境,塑造着周围的环境,同时环境也塑造我们;另一方面,人既不是强大的也不是无助的,人们在塑造他们生活的事件中扮
8、演着积极角色,角色也受环境力量的约束和限制。社会生态系统视角是社会工作者整体性看待服务对象问题的一个架构,焦点在于服务对象与他们环境之间的相互关联性。,第二节 预估的基本步骤,这种视角取决于生态学的思想和一般系统理论,其基本假设是,一个个案(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一个小组、家庭、社区或者组织)的各种构成因素(他们、社会制度、文化力量和物理空间)之间都是在一个系统中存在的,彼此相互关联的,并且彼此不断地双向调节和适应。在这种生态系统视角下,行为与事件永远都有其系统性的解释(Mayer,1988),由此,社会工作实务也就超越了个人范围,强调服务对象的整个生态系统与所在系统各部分之间的相互有机关联性。
9、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出发,收集环境方面的资料是豫估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第二节 预估的基本步骤,(1)家庭状况家庭是个人生活最重要的场所,在个人的生命和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提供亲密的情感联结和归属感,而且是生活照顾和支持的来源。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因而家庭也深深影响着个人。对家庭的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家庭的基本情况,包括家庭收入状况、居住环境、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等;家庭成员的角色和互动情况,包括夫妻、父母、兄弟姐妹、父母-子女的角色;家庭规则,包括如何解决分歧、冲突,家庭的权威关系;家庭成员的沟通方式,包括如何表达期望、需要、情感等;家庭关系,包括家
10、庭内的次系统;家庭决策和分工方式。,第二节 预估的基本步骤,(2)社会环境社会支持系统对人们的社会功能及其发挥起着重要作用,是人们的重要社会环境。预估社会环境时需要考查:社会支持系统及其发挥;物理环境、及其服务对象需要满足的程度;服务对象对环境资源的主观认知;服务对象的社会网络环境;社会的体制和组织环境等。,第二节 预估的基本步骤,3.收集资料的方法收集预估所需资料的方法很多,工作者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方法以便全面地了解对服务对象和他们的社会环境。(1)询问预估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最好的资料直接来自于服务对象本身。直接向服务对象询问,经过面对面的会谈去收集资料,可以为决定介入与干预的方
11、法提供最直接的依据。所以,会谈与询问是社会工作者获取资料的最基本工具。除了向服务对象本人询问外,还可向服务对象有关的系统查询。如从家庭成员、服务对象的工作单位与与服务关系密切的同事及朋友那里获得有关服务对象的资料。,第二节 预估的基本步骤,当以直接询问方法不能得到相关资料时,还可以使用间接询问探查的方法,即通过让服务对象进行角色扮演和完成句子的方式来帮助服务对象表达自己的方法来获得资料。这种方法能够揭示服务对象的感受、想法或者动机,是收集服务对象主观性资料的有效方法。进行间接探询时可以使用口头询问的方法,也可以书面进行。表一:询问方法.doc,第二节 预估的基本步骤,询问的方式主要有:会谈:会
12、谈可以是个人会谈,也可以小组进行。要使会谈有成效,工作者需要掌握会谈的技巧,如提问、话题衔接、澄清、反映感受、释意和总结等。角色扮演:以角色扮演方式收集资料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帮助工作者了解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例如,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让一对关系紧张的父子将他们的互动方式展示出来,社会工作者可藉此了解父亲和儿子各自的需要和感受,他们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形态,从而发现问题所在。问卷:问卷是非常有用的收集资料的工具,特别是在社区工作中,利用问卷可以收集社区需要、问题和居民意愿的资料。问卷的问题可以是结构性问题,也可以是开放性的。,第二节 预估的基本步骤,结构性问题为服务对象提供了一系
13、列可供选择的答案,开放性问题则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选择答案。结构性问题例子:你与邻居见面的次数是多少?一个月不到2次一个月2-4次一个月5-6次一个月7-8次,第二节 预估的基本步骤,开放性问题例子;请服务对象列出对社区环境最不满意的三件事:1、2、3、完成句子:当不能直接获得资料时,运用完成未完成的句子这种方式可以获得相关资料。例如,为探询儿子对父亲的感受时,可以请当事人完成下面的句子:当时,我爸爸就会责骂我。我跟爸爸在一起时不快乐,因为,第二节 预估的基本步骤,(2)咨询。为作出准确的预估,社会工作者也常常向其它专业人士咨询意见,以求对服务对象的问题有全面、正确、科学的认识。如社会工作
14、者为自闭症儿童提供服务时,常常向有关医学专家咨询自闭症的病理与临床治疗知识,以获得对服务对象的科学认知和有关服务对象问题的资料。社会工作者也可以通过转介让服务对象接受其它专业系统的预估来获取服务对象问题的资料。例如,对那些工作适应有困难的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可转介他们去做职业评估、心理评估,从而获得对服务对象个人资料的全面了解。,第二节 预估的基本步骤,(3)观察通过实地观察,可以增加工作者对服务对象及其社会环境的了解,增加对问题的实地感受,使所收集的资料更丰富和准确。观察有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两种。在非参与观察中,观察者置身于被观察的对象或系统之外,观察对象不受观察者的影响,相对来说,这样收
15、集的资料比较“客观”。但由于观察者是局外人,因而也会限制对观察现象的深入理解。在参与观察中,观察者自己本身也是观察系统的一份子,例如,小组工作者在领导小组时就既是参与者,同时也是观察者。这种特点使得观察者能够融入所观察的现象中,但同时也要注意在参与观察中不因过度介入而影响到所观察的现象,第二节 预估的基本步骤,(4)家访家访是社会工作收集资料时常用的方法。在家访中,社会工作者有机会观察服务对象在自然的家庭生活环境中与其家庭和相关社区系统的互动形态,观察和了解到很多在机构会谈中不能发现的东西。,第二节 预估的基本步骤,(5)利用已有资料这主要是利用机构已有的服务对象资料、机构转介资料、工作报告、
16、调查研究报告及政府机构所提供的有关问题与政策的资料等。服务对象若有其它方面的档案资料也都可作为收集资料时的重要来源,例如,学生的成绩单、品德鉴定,低收入家庭申请救助的资料等。这些资料对了解服务对象的问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第二节 预估的基本步骤,二、分析和解释服务对象的资料与问题资料本身并不会说话,他们在很多时候甚至是支离破碎的。要使资料具有意义就要对他们 进行整理,找出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进行分析和解释。所谓分析是把整体分解为部分,以发现整体的性质、目的和作用;而解释则是阐明事件的含义使之能够被理解。,第二节 预估的基本步骤,分析资料的具体方法是:1.排列次序即按顺序和重要性对资料进行排
17、序,将其排列成为在事件上有先后次序的、在逻辑上有因果联系或者有其自身脉络的事件图。2.发现即识别资料间的关系或形态,发现资料各部分间的逻辑关系,从而能够将零散的资料组合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从而对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有完整的了解。,第二节 预估的基本步骤,3.识别识别是将那些形成问题或者可以缓解问题的因素找出来,进而确定事件各因素间的关系和型态,确定导致问题的原因。识别,要求社会工作者从问题的表面深入到问题的内部,通过探查问题在深层的因素,找出问题形成的本质原因。4.对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要作出解释所谓解释即是将所获得的有关服务系统的资料、直觉及服务对象和工作者对需要与问题的认识加以整理和组织,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预估 问题 需要 分析 判断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12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