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与成本控制最后修正-复旦及高阶研修班用.ppt
《管理会计与成本控制最后修正-复旦及高阶研修班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会计与成本控制最后修正-复旦及高阶研修班用.ppt(2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管理会计與成本控制,2,如何将管理会计应用于经营管理改善。管理会计的主要任务,是提供管理者有关组织经营活动的资讯,以便于管理者规划、指导、控制组织个体的营运。管理会计报告上主要供内部管理者使用,,第一章 管 理 会 计 原 理,3,管理会计的定义;AAA(American Accounting Association)定义:管理会计系应用适当的技术与观念,处理企业个体的历史性及预测性经济资料,以帮助管理规划合理的经济目标,并斄订理性决策俾达成企业目标,,1.1.1 管理会计资讯的特性,4,管理会计是收集、分类、汇总、分析并报告资讯,以协助管理者作成决策,从事控制活动的系统。,1.1.1 管
2、理会计资讯的特性,5,表1-1管理会计 1、提供报告给组织内部人士,目的为:规划、领 导与激励、控制、绩效评估。2、重点在于会影响未来的决策 3、强调资料的攸关性与弹性,1.1.1 管理会计资讯的特性,6,4、要求资料之时效性 5、编制详细的子单位报告,子单位包括部门、产 品、客户及员工。6、不必遵循一般公认会计原则 7、非强制性,1.1.1 管理会计资讯的特性,7,指了解基本概念后,运用各种技术方法或程序传递各种会计资讯。主要基本技术有:1、与成本会计有关之技术:如各种成本汇集及分摊之方法。,1.1.1 管理会计资讯的特性,8,2、与组织有关之技术:如组织手册,标准作业程序及预算制度等。3、
3、与行为有关之技术:如激励员工士气的成本,利润中心制度及确定优劣责任的会计制度等。4、与决策有关之技术:如资本支出决策的投资报酬分析及理财决策的现金流量分析等。,1.1.1 管理会计资讯的特性,9,二、管理会计的功能(一)一套好的管理会计制度应具备下列功能:1、分摊成本于存货及销货成本,以满足对外财务报导。2、促进生产控制程序,1.1.1 管理会计资讯的特性,10,3、计算产品正确成本 4、管理上的决策功能 5、管理上的规划与控制功能,1.1.1 管理会计资讯的特性,11,(二)管理会计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财务资讯给企业内部的管理人,以供其进行企业经营决策分析之用。管理阶层对会计资讯的需求目标如下表
4、:,1.1.1 管理会计资讯的特性,12,1、管理会计的目标:1.1提供资讯:管理会计人员选择并提供资讯予不同阶级的管理人员,使得以从事的活动有(1)计划、评估及控制作业。(2)保护资金安全.(3)与利害关系团体沟通。,1.1.1 管理会计资讯的特性,13,1.2参与管理程序:管理会计人员必可在适当的層级上,主动涉入管理程序:而此程序包括策略、战术及作业决策的作成,并协调整个组织的各项努力,以追求长、中、短期的最大利益过程中,保证企业营运的整体性和一致性。,1.1.1 管理会计资讯的特性,14,3、管理会计的主要活动 3.1报告:提供有关过去或未来事件与环境的资讯,以满足内部与外部的需求。范围
5、包括财务、人力资源、市场、法律等方面的情况,除了对内资讯外,管理会计人员必须提供适当资讯予股东、债权人及相关政府机构。,1.1.1 管理会计资讯的特性,15,3.2解释:管理会计人员必须了解资讯的来源及用途,以便将不同部门的资讯加以整合并解释。3.3资源管理:管理会计人员必须建立一套规划及控制系统,以确保资源的使用符合公司的政策。,1.1.1 管理会计资讯的特性,16,3.4发展资讯系统:范围包括决定使用所需的产出,再根据产出来决定须投入何种资料,最后再发展出整套资讯系统。3.5应用资讯技术:管理会计人员必须熟悉有关资讯处理系统及会计面的技术,以便能有效的使用资讯。,1.1.1 管理会计资讯的
6、特性,17,3.6验收:管理会计人员必须保持资讯的正确性及可靠性3.7行政管理:发展及维持一个有效率的管理会计组织。,1.1.1 管理会计资讯的特性,18,(一)管理会计人员方面:管理会计人员透过记录事实,导引注意以及解决问题来协助管理者进行策略、规划、控制等相关决策。,1.1.2 管理会计人员与管理 会计对管理功能的贡献,19,1、记录事实:乃是管会人员累积资料并对各阶层管理者报导企业营运结果。,1.1.2 管理会计人员与管理 会计对管理功能的贡献,20,2、导引注意:系指管会人员提醒管理者必须注意面临的机会及威胁 3、解决问题:即管会人员透过比较分析以找出能达到目标的最佳方案。,1.1.2
7、 管理会计人员与管理 会计对管理功能的贡献,21,(二)管理会计方面:管理会计对管理功能的最大贡献在于提供攸关有用的资讯,以帮助一连串的管理过程,一般管理会计提供的会计资讯对管理功能有下列贡献:,1.1.2 管理会计人员与管理 会计对管理功能的贡献,22,管理者经常透过提高经营绩效来达成组织目标,而管理会计正是协助管理者提高企业经营绩效的重要工具。,1.1.3 管理会计最终目标:提高经营绩效,23,经营绩效通常系以效果和效率之乘积表示,亦即同时有高度效果以及良好效率,才可能获得最佳的绩效,其俩者彼此是相互独立,前者是指目标的达成度,后者则指产出与投入的过程比值。而管理会计系以有效率及高度效果方
8、式达成企业目标。,1.1.3 管理会计最终目标:提高经营绩效,24,成本会计是指用以衡量与报导企业或组织的财务性及其他有关资源取得与消耗资讯的会计制度。(1)早期的成本会计 是研究产品成本的累积与计算,有助于存货评价与损益取决,此属于财务会计的一部分。,第二章 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关系,25,2.1 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关系,(2)现代的成本会计更需进一步研究如何提供攸关有用的资讯以协助管理人员进行管理规划、执行、控制及制定决策,而此包括管理会计及部分的财务会计。,27,2.1 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关系,管理会计 是用以衡量及报导企业或组织的财务性及其他非财务性资讯,以协助管理人员达成企业或组
9、织的经济性目标。成本会计是管理会计的基础,例如:,28,2.1 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关系,(1)为让成本数据在管理上能够更具效益,因而将成本会计所处理的成本区分为固定及变动(2)为归属责任及衡量绩效以利管理,因而订定了标准 与预算,并作差异分析。(3)为解决环境不确定性,因而融入统计学。(4)为解决有限资源的最佳分配,故运用线性规划技术。,29,2.1 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关系,综言之,为拓展成本数据的运用范围,在成本会计的产品成本计算中,早就蕴含了管理会计的理念,因而使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逐渐融为一体,但两者仍有如下的相异点:,30,2.1 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关系,(1)目的不尽相同管理会计
10、产生的资讯仅供管理者做内部决策之用,而成本会计如上所述兼具对内、对外功能。(2)着重的重点不同管理会计着重在管理程序的规划、执行、控制及制订决策 而成本会计则较着重于产品成本的计算。,31,2.1 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关系,一个好的会计资讯系统,应具有各类交易资料的汇集、整理与分析程序,以满足内部和外部报表使用者的需求。成本会计的功用在于累积和整理成本资料,提供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产品成本计算方面所需的资讯。,32,2.1 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关系,可作为管理者在成本控制和订价决策的参考。对外财务报表而言,成本会计系统可提供资产负债表上存货科目和损益表上销货成本科目的财务资料。,33,2.1
11、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关系,会计系统的设计要考虑内部和外部使用者之需求,以因应需求而提供不同的资讯。现代成本会计人员的工作性质要具有弹性和挑战性,资料提供方面要顾及公司整体与所属单位,例如提供公司整体的获利分析,同时也提供公司内各部门的利润分析。,34,2.1 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关系,自从财务报表由电脑系统产生后,会计人员不再只是财务报表的编制者,需转变为财务报表的使用者。会计人员的新角色扮演为经营资讯提供者,所以需要参考现在与过去的财务报表,同业竞争资讯,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等等,才能提出分析性报告,以减少决策者分析财务报表的时间。,35,2.1 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关系,因此,除了原有的会计专
12、业知识外,会计人尚需加强税法,企业管理及资讯科技专门知识,未来才能在电子商务交易盛行时代,保有一席之地。,36,1、变动成本在某一攸关范围内,会随作业水平(如重量、工作小时)的变动而呈正比例增减的成本。,第三章 成本的分类,37,3.1 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总成本随作业水準比例变动,但单位变动成本不变例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变动销售费用等随产量的增减而增减变化。,成本,作业量,变动成本习性,38,3.1 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2、固定成本:在某一攸关范围内,不会随着作业水平的变动而增减的成本。总成本在不同作业量保持不变,但单位固定成本与作业量则是反向变动,例如固定制造费用,固定销售
13、费用等不随產量的增减而有所增减变化。,39,3.1 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理论上可将成本列分为变动和固定两大类,但在實务上,很多成本的特性,即不完全属于变动成本,又不属于固定成本。,成本,作业量,固定成本的习性,40,3.2 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1、直接成本可採经济可行的方法归属至一特定成本标的(如产品、生产线)的成本。,41,3.2 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2、间接成本与一个以上成本标的有关,并不单独属于任何单一产品、生产线等成本标的,必需透过分摊的方式将成本摊入成本标的。,42,3.3 可控制成本和不可控制成本,1、可控制成本 在于该成本的发生是否可由某一特定的管理者控制。2、不可控制成本 在特
14、定期间中,管理者对成本的发生或金额大可不具重大影响力的项目成本。,43,产品成本的计算程序,会随行业特性与作业流程而不同。就制造业、买卖业、服务业三者相比较,制造业的成本计算方式比其他两行业为复杂,因为制造业涵盖了从原料投入到产品产出的全部过程。,第四章 成本的计算方法,44,会计人员要使产品成本计算正确,首先要对组织内的作业流程有所了解,进一步针对每一个作业单位作成本资料汇集,再善用资讯系统来有效地整理相关数据,以提供管理者成本分析参考之用。,导 述,45,內部控制,一、销售及收款循环架构二、采购及付款循环架构图 三、生产循环架构图四、制造成本及销货成本累计划流程图五、薪工循环架构图六、研发
15、循环架构图內部控制演示1.ppt1,46,产品制造的一般过程,从原料投入生产线开始,经过各种阶段的加工程序原料成为半成品再转成制成品,如此才算完成生产过程中的所有程序。,4.1 制造成本流程,47,各厂家制造营运作业情况虽然不同,但基本的步骤类似,大致上可区分为三步骤(1)未开工(2)制造中(3)完工所以制造商的存货种类,依前述三个步骤来区分有原物料、在制品、制成品。,4.1 制造成本流程,48,在未开工的阶段采购部门依生产部门的原物料需求,在生产作业正式开始之前,购进足够数量,且品质规格符合规定的原物料,放在仓库内备用。生产部门人员自仓库领取所需的原物料,投入生产线上,即进入制造阶段。,4.
16、1 制造成本流程,49,会计人员开始计算产品成本,先把投入生产线上的原物料耗用成本计算出来,再随着制造流程,将各个加工过程所投入的成本逐步累加,直到完工阶段的制成品,包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4.1 制造成本流程,50,在这整个制造过程中成本会计的重点在于提供各种方法来累积各个阶段所发生的成本,采用合理的分摊基础,把成本分摊到每个产品上,以算出每个单位的产品成本。,4.1 制造成本流程,51,制造成本的流程,4.1 制造成本流程,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在制品,制成品,销货成本,52,投入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即成为在制品;为制造过程完成后,即转入制成品。最后将产品出售,即转入
17、销货成本科目。以T帐户方式来说明成本的结转流程,4.1 制造成本流程,製造成本流程圖(1),圖3.3,現金 折舊性資產 應付帳款 應計費用,間接成本 間接人工 間接材料 間接製造費用,分攤,支付,進料成本,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直接製造費用,製成成品成本,移至,成品存貨,銷貨成本,保留於,材料存貨,領用在製品(WIP),轉至,55,一个组织内所发生的每项成本,其所产生的效益可能是由许多部门共同分享,如何分摊这项成本至所有受惠的单位或部门,同时所采用的基础要符合客观性与合理性原则,为一重要的课题。,第五章 成本的分摊,56,成本分摊的程序,首先必须确定成本标的,成本标的通常为责任中心、部门、产品或
18、劳务。一个组织可依部门是否对主要营业项目有直接关系为标准,区分为生产部门与服务部门。,5.1 成本分摊的定义,57,5.1 成本分摊的定义,生产部门是指制造产品或提供劳务给顾客的单位,亦即有直接责任归属的部门。服务部门对生产部门提供相关的服务或协助,以促进生产部门的营运顺利,而这些服务部门对产品的制造或劳务的提供并没有直接的关联。,58,将成本分摊到各个产品并非简单的程序,通常必需先使用数个成本库。所谓成本库是指为了同一目的,将发生的所有相关的成本集结在一起。一个组织内的各个部门均可视为成本标的,将成本库的成本分派到成本标的过程称之为成本分摊。,5.1 成本分摊的定义,59,将总成本区分为直接
19、成本和间接成本,成本分摊的流程可分为几个阶段,再把直接成本归属于各部门,以及将间接成本分摊到各个部门,最后再把各部门成本分配至产品上。第一阶段称为成本的分配,将所有直接与间接成本分摊到各个部门或责任中心。,5.2 成本分摊的流程,60,虽然服务部门对产品或劳务没有直接的贡献,但服务部门的成本亦为全部成本的一部分。所以接下来的步骤便是将服务部门的成本分摊到生产部门中,以计算产品或劳务的成本,因此第二阶段称为服务部门成本的分摊。把分摊到服务部门的成本再分摊到每个生产部门,因为生产部门与产品有直接相关。,5.2 成本分摊的流程,61,将服务部门成本分摊到生产部门,最后再分配到产品或劳务。其目的如下:
20、1、成本意识:成本分摊的目的是使经理人员有成本意识,以减少资源的浪费或无效率,公司内有资讯部门,为各部门提供资料处理服务,,5.3 成本分摊的目的,62,若该部门的成本没有适当的分摊基础,则其他部门经理人员对资讯部门的使用成本并不会在意,可能会造成浪费服务部门的资源。服务部门成本的分摊,让经理人员明确了解服务代价,亦即使用者付费的观念,更可让经理人员有效的使用服务部门所提供的服务。,5.3 成本分摊的目的,63,2、产品订价:产品或劳务价格的订定常以成本为基础,为了决定产品或劳务的全部成本,就必须将服务部门的成本分摊到生产部门,进而分配到产品或劳务上。如果产品成本没有正确的分摊,使得成本多分摊
21、了,会导致售价太高而错失销售良机;相反的,如果成本少分摊了,售价可能太低,而使公司遭受损失。,5.3 成本分摊的目的,64,除了上述目的以外,成本分摊尚有其他目的,例如制定经济决策,达到激励效果等,分摊服务部门的成本至生产部门,能使生产部门的经理人员监视服务部门的绩效,因为服务部门的成本将影响生产部门的绩效。,5.3 成本分摊的目的,65,成本分摊的成效,有复于成本分配的正确性与公平性,当成本分摊目的无法达成时,可能需要多重分摊基础和程序。分摊服务部门的成本时,首先应选择适当的分摊基础,所谓分摊基础是指将服务部门成本分摊到其他部门所使用的活动量,,5.4 成本分摊的要领,66,例如员工人数、工
22、作时数所占用面积,处理的单位数,当分配服务部门的成本给其他部门时,通常使用可数量化的基础加以分摊,因此在选择公摊基础时应注意两件事,亦即易于衡量和合乎逻辑。分摊程序应清楚简单,如果计算太过复杂,可能使计算所耗用的成本超过成本分摊的效益。,5.4 成本分摊的要领,67,服务部门的成本往往透过分摊率分摊至其他部门,在决定一个适当的分摊率时,必须考虑许多因素,其中重要的两项因素为:(1)决定单一分摊率或多重分摊率;(2)分摊预算成本或实际成本。,5.4 成本分摊的要领,68,1、单一分摊率或多重分摊率单一分摊率是将部门成本汇集成单一成本库,不区分变动或固定成本;多重分摊率是将部门成本汇集至两个或两个
23、以上的成本库。至少一为固定成本,另一为变动成本,固定成本通常依照预计数量分摊,,5.4 成本分摊的要领,69,2、分摊预算或实际成本为了编制财务报表或符合法令要求,成本分摊应使用实际成本;如果是为评估部门经理的绩效,则应分摊预算成本。因此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适用之情况,依成本分摊的目的而定。,5.4 成本分摊的要领,70,在分摊服务部门成本时,必须决定分摊预算成本或实际成本,当成本分摊是为了使部门经理有成本意识,则此观念会影响经理人员的决策。如果使用服务部门服务的经理,把自服务部门分摊而来的成本视为成本的一部分,则以预算成本为分摊基础有下列两个优点:,5.4 成本分摊的要领,71,(1)让使用服
24、务的经理人员考虑到服务的收费价格;将使用的服务视为外购的实务或商品,则部门主管在使用服务部门的服务时,应决定使用量的多寡,然而使用量决定服务的收费价格。,5.4 成本分摊的要领,72,(2)避免绩效评估的不公平现象:分摊实际成本将造成使用服务部门经理的绩效评估受到提供服务部门的左右,如果服务部门无效率,造成实际成本较高,会产生使用部门并未无效率,却分摊到较高的成本之现象。由于分摊实际成本将影响绩效评估的效益,所以实务上常采用分摊预算成本可避免上述问题。,5.4 成本分摊的要领,73,公司可能有数个生产部门和数个服务部门,服务部门的服务对象主要为生产部门,但有时服务部门间彼此也有相互服务的情况。
25、要计算服务部门的成本分摊,通常有直接分摊法,逐步分摊法,相互分摊法三种方法,其中以直接分摊法较为简单。,5.5 服务部门的成本分摊,74,厂务部门与机电部门属于服务部门,在分摊服务部门的成本时,是分别采用员工人数及平方米数为分摊基础。,5.5 服务部门的成本分摊,机电部门,制造部门,厂务部门,包装部门,75,6.5.1 直接分摊法直接分摊法即忽略部门间相互所提供的服务成本,而直接将服务部门的成本分摊至生管部门,分摊过程如下:,5.5 服务部门的成本分摊,厂务部门,机电部门,制造部门,包装部门,76,6.5.2 逐步分摊法逐步分摊法考虑到部分服务部门间相互地提供服务,此时必须先决定服务部门被分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管理 会计 成本 控制 最后 修正 复旦 研修班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12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