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ppt
《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徐丽娜,2,2023/9/14,目 录,第一章 概 述第二章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第三章 无线移动通信信道第四章 移动通信的调制技术第五章 抗衰落技术第六章 语音编码技术第七章 移动通信中的多址接入技术第八章 移动通信网第九章 GSM通信系统第十章 IS-95 CDMA移动通信及其标准介绍第十一章 第三代移动通信及其标准介绍,3,2023/9/14,第一章 概 述,1.1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1.1.1 移动通信的特点1.1.2 移动通信的组网理论1.1.3 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1.2移动通信的发展和比较1.2.1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1.2.2 我国移动通信的发展1
2、.3 移动通信工作频段1.3.1 我国移动通信的工作频段1.3.2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工作频段1.4移动通信的分类1.4.1 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1.4.2 模拟网和数字网,4,2023/9/14,第一章 概 述,1.4.3 语音通信和数据通信1.5 移动通信网的发展趋势移动通信网的发展趋势概述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未来的网络结构1.6移动通信的应用系统蜂窝式公用移动通信系统集群调度移动通信系统无绳电话系统无线电寻呼系统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分组无线网,5,2023/9/14,无线通信系统模型,信源,信源编码,信道编码,射频与天线,消息的估计,接收信号,已调发射信号,无线信道,信源变换器,复用,调制,
3、多址,天线与射频,多址,解调,解复用,信道解码,信源编码,信宿,信宿变换器,黄色块为发送器,黄色块为接收器,6,2023/9/14,1.1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移动通信(Mobile Communication)指通信双方或至少有一方处于运动中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图1.1 移动通信的范畴,7,2023/9/14,1.1.1 移动通信的特点,移动通信与其他通信方式相比,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无线电波传播复杂移动通信的频率范围高频(VHF,30300MHz)特高频(UHF,3003400MHz)内。这个频段的特点是:传播距离在视距范围内,通常为几十千米;天线短,抗干扰能力强;以地表面波、电离
4、层反射波、直射波和散射波等 方式传播,受地形地物影响很大.,8,2023/9/14,1.1.1 移动通信的特点,图1.2 电波的多径传播,9,2023/9/14,1.1.1 移动通信的特点,2.多普勒频移产生调制噪声,由于移动台的不断运动,当达到一定速度时,如超音速飞机,固定点接收到的载波频率将随运动速度v的不同,产生不同的频移,即产生多普勒效应,使接收点的信号场强振幅、相位随时间、地点而不断地变化,图1.3 多普勒效应,10,2023/9/14,1.1.1 移动通信的特点,3.移动台受噪声的骚扰并在强干扰情况下工作移动台所受到的噪声影响主要来自于城市噪声、各种车辆发动机点火噪声、微波炉干扰噪
5、声等;(1)互调干扰(2)邻道干扰(3)同频干扰4.对移动台的要求高5.通道容量有限6.通信系统复杂,11,2023/9/14,1.1.2 移动通信的组网理论,蜂窝式组网理论1.无线蜂窝式小区(cell)覆盖和小功率发射蜂窝式组网将一个移动通信服务区划分成许多以正六边形为基本几何图形的覆盖区域,每个小区域称为一个蜂窝小区,用一个小功率发射机覆盖。基本的小区类型有:超小区:小区半径r20km,适于人口稀少的农村地区。宏小区:小区半径r120km,适于高速公路和人口稠密的地区。微小区:小区半径r0.11km,适于城市繁华区段。微微小区:小区半径r0.1km,适于办公室、家庭等移动应用环境。,12,
6、2023/9/14,1.1.2 移动通信的组网理论,无线蜂窝小区(cell)覆盖,13,2023/9/14,1.1.2 移动通信的组网理论,2.频率覆盖蜂窝系统的基站工作频率,在相隔一定距离的另一个基站可以重复使用同一组工作频率,称为频率复用(frequency reuse)。使用同一组频率的这些小区叫做同频小区。好处:大大缓解频率资源紧缺的矛盾,增加了用户数目或系统容量。问题:带来同频干扰,14,2023/9/14,1.1.2 移动通信的组网理论,3.多信道共用和越区切换由若干无线信道组成的移动通信系统,为大量的用户共同使用并且仍能够满足服务质量的信道利用技术,称为多信道共用技术。在通话期间
7、,当移动台从一个小区移动到另一个小区时,网络能进行实时控制,把移动台从原小区所用的信道切换到新小区的某一信道,并保证通话不间断(用户无感觉)。4.无线通信优势与有线网络优势的理想互联移动信息通过基站和移动业务交换中心进入公众电信网或其他移动网,实现移动用户与市话用户、移动用户与移动用户,以及移动用户与长途用户之间的通信。,15,2023/9/14,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移动通信系统是移动体之间、移动体和固定用户之间,以及固定用户与移动体之间,能够建立许多信息传输通道的通信系统。,图1.4 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移动交换子系统SS(mobile switching subnetwork)操作维护管理
8、子系统OMS(Operating Maintenance Sub-system)基站子系统BSS(Base Station Subsystem),16,2023/9/14,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MSC:(Mobile Switching Center)移动交换中心BSC:(Base Station Controller)基站控制器BTS:(Base Station Transceiver)基站收发信机MS:(Mobile Station)移动台,BSS,BSS,SS,OMS,17,2023/9/14,GSM基站,BTS主要功能:进行无线信号发射接收,天线和所有无线接口的信号处理。,一个基站的构成
9、不是单纯的由BTS组成,还要包括:铁塔天馈系统,电源设备,电池组,空调设备,传输设备,环境监控等。,18,2023/9/14,基站天线,基站天线是基站与外届传媒(手机)之间的接口。它可以同时发射和接收无线电波;发射时,天线将高频电流转换为电磁波;接收时,天线将电磁波转换为高频电流。,19,2023/9/14,GSM网络结构,20,2023/9/14,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移动通信无线服务区由许多正六边形小区覆盖而成,呈蜂窝状,通过接口与公众通信网(PSTN、PSDN)互联。移动通信系统包括移动交换子系统(SS)、操作维护管理子系(OMS)和基站子系统BSS(通常包括移动台(MS),是一个完整的信
10、息传输实体。移动通信中建立一个呼叫是由BSS和SS共同完成的;BSS提供并管理MS和SS之间的无线传输通道,SS负责呼叫控制功能,所有的呼叫都是经由SS建立连接的;OMS负责管理控制整个移动网。MS也是一个子系统。它实际上是由移动终端设备和用户数据两部分组成的,移动终端设备称为移动设备;用户数据存放在一个与移动设备可分离的数据模块中,此数据模块称为用户识别卡(SIM)。,21,2023/9/14,1.2 移动通信的发展和比较,1.2.1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22,2023/9/14,1.2 移动通信的发展和比较,1.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模拟调频、频分多址,以模拟方
11、式工作2.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是以数字传输、时分多址、码分多址(CDMA)为主体技术3.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多速率数据的传输,除了语音和数据传输外,还能传送高达2Mbit/s的高质量的活动图像,23,2023/9/14,1.2 移动通信的发展和比较,3G的主流标准: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欧洲ETSI提出,核心网基于GSM-MAP,同时提供在基于ANSI-41的核心网上运行的能力。cdma 2000:美国TIA TR45.5向ITU提出的RTT方案。其核心是由朗讯、motorola、北方电讯和高通联合提出的宽
12、带cdmaOne技术。与现有的IS-95B后向兼容,核心网基于ANSI-41,同时提供在基于GSM-MAP的核心网上运行的能力。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业务的中国标准,由中国标准协会中国无线通信标准组织(CWTS)制订的标准,已被ITU和3GPP接受。,24,2023/9/14,1.2 移动通信的发展和比较,码分多址技术(直接扩频方式),频分多址:FDMA(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多址: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移动 通信 原理 应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11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