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31课时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1种群的概念: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_生物的全部个体。,同种,特别提醒:同一种群必须具备三同:即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物种;判断物种主要看能否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要点1:(1)两个要素:“同种”和“全部”。(2)两个条件:“时间”和“空间”,即种群具有一定的时空限制,离开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的种群是不存在的。,要点2:1)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具体形式。2)种群是物种的繁殖单位。3)种群是物种的进化单位。4)种群是群落的构成单位。,1、下列各项属于种群的有。、一片农田中的全部水稻、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蕨类、一口池塘中全部鲫鱼、一个院子里的全部葡萄、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
2、一个农民种的全部水稻、一窝蚂蚁、一个狼群、一片草原上全部老鼠,A、C、H、I,2.种群的基本特征,1、种群的数量特征 每单位面积(或空间)的个体数量(密度)是可变动的2、种群的空间特征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空间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或分布型。种群的空间分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3、种群的遗传特征 种群具有一定基因组成,区别于其他物种,但基因亦处于变动之中,3种群的数量特征,总数,种群密度,数量,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增长型,衰退型,变化趋势,考点,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1各种群特征的相互关系,(1)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特征。种群密度越高,一定
3、范围内种群的个体数量越多,即种群密度与种群数量呈正相关。(2)从年龄组成上看,幼年个体较多时,预示着将来种群密度要增大;而老年个体较多时,种群密度将会减小。(3)出生率、死亡率则是决定种群大小的最直接因素。(4)从性别比例上看,因各种原因造成性别比例失调,必然导致生殖上的混乱,引起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动。如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就会使许多的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从而使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2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1)决定(直接)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高、迁入数量多时,种群数量增加;反之,种群数量减少。,(2)间接因素: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
4、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易误警示】同一物种在不同区域可以有多个种群,但一个种群内的个体一定属于同一物种。年龄组成只是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但该趋势不一定能实现,因为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还有气候、食物、天敌等。,【典例1】(2011 年广州联考)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做的分析,错误的是(,),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D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答案D,种群年龄组成图解:(A)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将增大(B)稳定型:出生率死亡
5、率种群密度基本不变(C)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将减小,图甲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出生率死亡率,种群数量增加,属增长型;而图乙相反,应为衰退型。,性别比例: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不合理的性别比例会导致出生率下降进而引起种群密度下降。性别比例也一般分三种类型:,(1)雌雄相当型:特点是雌性和雄性个体数目大体相等。这种类型多见于高等动物。,(2)雌多雄少型:特点是雌性个体显著多于雄性个体。这种类型常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及蜜蜂、象海豹等群体动物。,(3)雌少雄多型:特点是雄性个体明显多于雌性个体。这种类型较为罕见。如家白蚁等营社会性生活的动物。蜜蜂若只考察有生殖能力的个体,也可看做
6、雌少雄多型。,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种群密度。,考点,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1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1)原则随机取样。计算样方内种群密度的平均值,即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2)适用范围:植物和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蚯蚓),同时调查某种昆虫卵、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也可用样方法。,(3)常用的取样方法,点状取样法:如五点取样法,这种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个体分布比较均匀的情况。,等距取样法:当调查对象的总体分布为长条形时,可采,用等距取样法。,(4)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植物种群密度的关键调查关键:植物的识别和随机取样。样方的选取,a样方数目、大小的确定。,b选取样方的个数
7、要依总面积的大小而定,总面积大的选,取的样方应多些。,计数时,处理样方边缘上的个体的方法:一般而言,样方顶边、左边及左角处的个体统计在内,其他边缘不作统计(取上不取下,取左不取右)。,2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1)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2)标志重捕法中的标志技术,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必须对动物的身体不产生伤害。标志不能过分醒目,原因:过分醒目的个体,在自然界中有可能改变与捕食者之间的关系,最终有可能改变样本中标志个体的比例而导致结果失真。,标志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在调查研究期间不,能消失。,(3)根据重捕样本中标志者的比例,估计该区域的种群总数,可计算出某
8、种动物的种群密度:种群总数标志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中的标志个体数。,3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的比较,4.植物、动物、微生物取样调查方法简单比较,二、种群数量的变化1研究方法构建数学模型的步骤: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_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_。,提出合理的假设,检验或修正,2“J”型曲线(1)条件:理想环境。,(2)公式:_。,NtN0t,3“S”型曲线(1)条件:有限环境。(2)定义: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环境容纳量,最大数量,(3)K 值:又称_,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种群的_。,考点,“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差异及在生产中的
9、应用,1曲线的比较,续表,K值变动的示意图(1)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K值会在平均值附近上下波动;当种群偏离平均值的时候,会通过负反馈机制使种群密度回到一定范围内。(2)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有一定限度,(3)保护珍稀动物必须从根本上保护其生存环境不受破坏和改变,使其更好地生长,提高动物的环境容纳量。,(4)灭鼠和捕鱼的具体应用,【典例3】下图表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关于种群在某环境中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当种群数量到达 e 点后,种群数量增长率为 0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 d 点之后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克服环境阻力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D若该种群在 c 点时数量为 100,则该种群的 K 值是 400,解题思路在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中,a、e 点的增长率为0,c 点的增长率最高;从 c 点后就出现了环境阻力,随着数量的增长,环境阻力也增大;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环境阻力下被淘汰的个体数量;若该种群在c 点时数量为100,则该种群的 K 值是200。,答案A,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10624.html